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主动脉缩窄(COA)常伴其他心血管畸形,往往早期出现心力衰音乐、肺动脉高压和反复肺炎,故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1989年2月~1999年8月,我们外科治疗9例COA合并心内畸形患者,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54例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我院 1984年 6月至 1998年 6月 ,共收治 54例主动脉缩窄病人。男性 2 7例 ,女性 2 7例 ,平均年龄 15.8岁 ( 5个月~ 39岁 )。其中婴儿型 18例 ,成人型 36例 ,合并动脉导管未闭 33例 ,室间隔缺损 2 0例 ,房间隔缺损 4例 ,主动脉瓣二瓣化畸形 4例 ,主动脉瓣下狭窄 3例 ,二尖瓣狭窄 2例 ,二尖瓣脱垂 1例。其中 39例进行狭窄处补片扩大成形术 ,5例进行狭窄处切除主动脉端端吻合术 ,3例进行了狭窄处切除人工血管移植术 ,4例进行了人工血管转流手术 ,3例用主肺动脉内隧道的方法 ,实现了升主动脉 降主动脉的连接 ,同时行室缺修补。手术死亡 1例 ( 1.85% )。远期随访死亡 3例 ( 5.6% ) ,其余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3.
<正> 主动脉缩窄是一种较常见的先天性主动脉畸形,但主动脉缩窄伴褶曲畸形,国内尚少见报道,我院收治1例,报告如下:病历摘要女性,48岁,30年前发现血压高24.0/12.7kPa(180/95mmHg),服用降压药物效果不显著,血压持续升高。近1年来出现活动后心悸、气短、头晕、双下肢无力。体检:发育正常.血压,上肢(左)21.3kPa(160/90mmHg),(右)24.0/12.7kPa(180/95mmHg);下肢(左)12.7/10.7kPa(95/80mmHg),(右)13.3/11.3kPa(100/85mmHg)。肺(-),心尖搏动不明显,心脏浊音界正常范围,心率86次/分,律齐,主动脉第二听诊区可闻及较粗糙的全收缩期杂音,全背部均可闻及血管性杂音,肝、脾未触及,双股动脉及足背动脉搏动弱,双下肢无水肿。  相似文献   

4.
主动脉缩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邢西忠 《山东医药》1998,38(1):38-39
主动脉缩窄临沂医学专科学校(276002)邢西忠主动脉缩窄占先天性心血管病的5%-8%,男多于女。缩窄部位95%以上在主动脉峡部,少数位于主动脉弓及其他部位。该病常合并动脉导管未闭、室间隔缺损、两瓣型主动脉瓣、先天性主动脉口狭窄、先天性二尖瓣狭窄或闭...  相似文献   

5.
本文总结10例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病儿施行了一期手术治疗护理体会。一期手术时间长,手术过程复杂,病人创伤大,容易出现术中和术后并发症。作者认为:(1)护士术前应充分了解病人病情以及采用手术方式,物品准备充分、准确;(2)熟悉整个手术过程,掌握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一期手术中常见并发症。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单纯主动脉缩窄外科治疗的经验,评价手术时机和方法。方法1990年6月至2005年8月,手术治疗单纯主动脉缩窄17例,其中行主动脉缩窄切除对端吻合术5例,人工血管移植术3例,补片成形术7例,Vosschulte成形术1例,左锁骨下动脉-降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1例。结果术毕上下肢平均动脉压的压差<10mmHg者13例,上肢平均动脉压仍高于下肢10~30mmHg者4例。术后早期高血压者14例。随访5个月至10年,下肢血压高于上肢者13例,无明显差异者3例,下肢血压仍明显低于上肢者1例,仍有高血压者5例;成形部位动脉瘤样扩张1例,再缩窄1例。结论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是提高生存率和减少术后高血压的关键。手术方法应根据患者年龄、病理特征和术者经验选择。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复杂畸形一期手术的治疗方法及手术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2-11至2008-09收治的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复杂畸形一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病例.共计18例,其中男12例,女6例.年龄平均(7.7±8.8)个月,体重(6.1±2.4)kg.主动脉缩窄包括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5例,单纯主动脉缩窄13例.不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者,切除缩窄段,端端吻合降主动脉;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者,切除缩窄段,用自体心包或自体肺动脉片加宽主动脉弓.心内复杂畸形的矫治包括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大动脉调转术8例,右心室双出口根治术6例,右心室双出口陶西平畸形大动脉调转术3例,完全性心内膜垫缺损矫治术1例.结果:所有患儿出院前超声心动图检查均显示主动脉弓降部缩窄解除,吻合口通畅,血流正常.无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术后早期上、下肢收缩压基本相等者4例,上肢高于下肢15~20mmHg者8例,上肢低于下肢收缩压5~10mmHg者6例.死亡3例,死亡率16.7%.1例术后当天死于低心排综合征,1例术后9天死于肺部感染,1例术后7天死于突发恶性心律失常.术后另3例出现右侧膈肌麻痹行膈肌折叠术.结论: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复杂畸形经胸骨正中切口一期手术治疗,主动脉弓及降主动脉上段显露良好.同期矫治心内复杂畸形手术效果满意.深低温停循环区域性脑灌注可有效降低神经系统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142例先天性胸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道142例先天性胸主动脉缩窄外科治疗的经验。本组手术死亡串1.41%,远期疗效优良率95.2%,晚期死亡率1.2%。重点讨论近年来在治疗本病的基本方法、手术方法及移植材料方面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9.
主动脉缩窄是一种较为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期的主动脉缩窄常伴有复杂畸形,未经治疗死亡率较高.本文主要介绍主动脉缩窄外科手术的选择;伴主动脉弓发育不良的处理方法和时机选择;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主动脉缩窄的外科处理;再缩窄的处理.  相似文献   

10.
成人型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总结成人型主动脉缩窄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自2007年2月至2007年6月,我们采用胸-腹主动脉转流治疗5例成人型主动脉弓缩窄。结果:本组患者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术后上肢血压明显下降,上下肢血压差由术前平均72 mmHg(1 mmHg=0.133 kPa)降至-4 mmHg。未见人工血管并发症。结论:成人型主动脉缩窄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手术方式的选择应根据病变的具体情况和术者经验而定;胸-腹主动脉转流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1.
对合并心内畸形、动脉导管来闭和肺动脉高压的重症主动脉缩窄(CA)患儿3例行体外循环下手术矫治。结果:2例顺利完成手术,1例于术后2h突发急性肺水肿死亡。结论:对该类患儿,除年龄过小、心力衰竭难以控制或技术条件限制外,均宜采用体外循环下一次性同期矫治CA及心内畸形。术中降主动脉插管行下半身灌注,可避免因股动脉插管可能引起的灌注量受限、下肢供血不足、术后缺血性改变及术后插管处狭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合并严重主动脉瓣病变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采用升主动脉—腹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主动脉瓣置换术一次性治疗患者 9例 ,其中 4例对手术方法和体外循环技术进行了改进。结果 :术中死于体外循环意外 1例 ;术后部分肠梗阻 1例 ,8例患者痊愈出院。上肢收缩压术后较术前下降〔平均12 2 /78mmHgvs .178/6 5mmHg( 1mmHg =0 133kPa)〕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术后上、下肢血压无明显压差。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术后较术前缩小 ( 4 9 40± 6 88mmvs .6 7 33± 17 2 9mm) ,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结论 :该类患者采用升主动脉—腹主动脉人工血管转流术 ,在常规体外循环下行主动脉瓣置换术即简便又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主动脉缩窄是一种较为常见先天性心脏病,婴幼儿期的主动脉缩窄常伴有复杂畸形,未经治疗死亡率较高。本文主要介绍主动脉缩窄外科手术的选择;伴主动脉弓发育不良的处理方法和时机选择;合并室间隔缺损的主动脉缩窄的外科处理;再缩窄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主动脉弓缩窄的疗效。方法:从2017年1月到2018年6月我们尝试一种新的方法矫治主动脉缩窄15例。在非体外循环下阻断主动脉进行矫治手术期间,将监测上、下肢动脉血压的通路通过侧支管路连通,使缩窄段近端高压的血流可以通过侧支管路分流到低压的缩窄段远端,增加主动脉阻断期间缩窄段远端的血供,使手术安全时限延长。关闭侧支通路时可以检验缩窄矫形效果。取同期未采用此方法,但诊断、年龄和缩窄程度等特征匹配的18例患儿做对比。结果:分别采用新旧两种方法的两组患儿术后均没有残余压差,主动脉阻断时间和术后上下肢压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但吻合期间缩窄远端的血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结论:新法使手术操作更加从容,虽然与前期方法相比,矫治效果无显著的差异,这可能是病例数较少的缘故。但此法优势明显,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5.
主动脉缩窄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率约占先天性心脏病的5%.8%,婴幼儿期未经治疗的病死率较高。本文主要介绍婴幼儿主动脉缩窄的手术适应证和时机的选择,术式的种类等,以进一步探讨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外科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2007年1月至2011年6月我院收治的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Ⅰ期手术治疗的临床病例。共计42例,其中男性26例,女性16例。平均年龄(1.6±0.9)岁(6 d~3岁),平均体质量(7.2±2.5)kg(2.8~12kg)。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37例合并室间隔缺损,5例合并房间隔缺损,7例同时合并主动脉瓣二瓣畸形,手术方法采用双切口I期纠治5例,正中切口I期纠治37例,其中锁骨下动脉翻转法(8例)、人工补片法(6例)、端端吻合法(15例)、端端吻合+补片法(13例)。结果:本组42例中,死亡1例,术后9 d死于肺部感染,病死率2.4%。术后均复查心脏彩超显示降主动脉血流通畅,无明显狭窄,3例提示降主动脉内仍存在20~40 mmHg(1 mmHg=0.133 kPa)压差,心脏彩超示吻合口处狭窄,血流速度增快。结论:婴幼儿主动脉缩窄合并心内畸形采用深低温选择性脑灌注方法经胸骨正中切口I期手术治疗可以达到满意疗效。彻底切除缩窄段及导管组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目的:回顾总结新生儿主动脉缩窄(Co A)的外科治疗经验,探讨新生儿期Co A的最佳手术时机及手术方式。方法:2010年7月至2014年3月,共收治新生儿Co A 31例,男性20例,女性11例。手术年龄9~30天,平均(24.8±6.1)天,体质量2~4.1kg,平均体质量(93.2±0.7)kg。合并心内畸形者23例,合并PDA者4例,单纯Co A 4例。一期手术21例;分期手术10例,首先于非体外循环下行Co A矫治+肺动脉环缩术,随访25天~12个月后再行心内畸形矫治术。Co A矫治的方法包括:缩窄段切除行端端吻合、扩大的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术、扩大的端端吻合+补片成形术、左锁骨下动脉翻转主动脉成形术。结果:1例死于出血,病死率3.2%;1例术后心肺功能较差,无法撤离呼吸机,放弃治疗;术后无肾衰竭、左上肢缺血及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全组术毕有创动脉监测上、下肢动脉平均压差7.2mm Hg(1mm Hg=0.133k Pa)较术前39.1mm Hg明显下降(P<0.05)。结论:严重的新生儿Co A,病情危重,需早期诊断、及时治疗;对于合并心内畸形者,若导致心功能不全的主要原因为Co A、不能耐受体外循环的患儿行分期手术安全可靠;Co A合并主动脉弓发育不良者,采应扩大端端吻合或端侧吻合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8.
吴树明  李红昕 《山东医药》1998,38(10):27-28
主动脉—右室通道(aortorightventricu-lartunnel)临床罕见。1993年12月,我院手术治疗1例成功,经3年随访,患儿发育良好。现报告如下。患儿男,6岁。因活动后心慌,于1993年11月23日入院。患儿父母非近亲结婚,无心脏病...  相似文献   

19.
主动脉缩窄是一种先天性心脏病,其可合并其他心脏畸形,最常见的为室间隔缺损,早治疗可降低患儿死亡率,治疗方案的选择有赖于准确诊断.诊断时,易发现常见畸形而忽略少见畸形,现对主动脉缩窄合并颅内动脉瘤、心肌致密化不全等少见畸形的诊治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继发性高血压占高血压总数的5%左右,其中又以肾实质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嗜铬细胞瘤为多见,因各自有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方法,临床医生对此不陌生。而先天性主动脉缩窄因临床较少见,故易被忽视[1]。1临床资料患者,女性,19岁,因发现血压升高12年就诊。患者7岁时首次发现血压升高,当时血压为160/90mmHg(1mmHg=0.133kPa),曾到多家医院就诊,诊断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