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型糖尿病患者血小板聚集功能与肾微血管病变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 2型糖尿病 (DiabetesMellitus,DM )患者血小板聚集活性与肾微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测定 15 6例 2型DM患者血小板功能指标 ,如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肾微血管功能指标 ,如 2 4h尿白蛋白 (Alb)、2 4h尿β2 微球蛋白 ( β2 Microglobulin ,β2 MG)排泄量 ,分析二类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随着DM患者病情进展 ,尿A1b和尿β2 MG排泄不断增加 ,血小板聚集率逐渐上升 ,血小板平均体积逐渐增大 ,两者成明显正相关。结论 :血小板功能活性升高可能是糖尿病肾脏微血管损伤的促进因素之一 ,抑制血小板过度活化 ,是糖尿病治疗中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黄虫丸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 (RNS)高凝状态 (HCS)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8例RNS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 ,实验组服用大黄虫丸 ,实验对照组服用潘生丁。观察患者血中抗凝血酶Ⅲ(AT-Ⅲ )、纤溶酶原 (PLG)、血小板聚集率 (PAgT)的变化。结果实验组治疗后患者血中AT -Ⅲ、PLG极显著回升 (P=0 .000 ;P=0 .000) ,PAgT极显著降低 (P=0 .000)。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大黄虫丸是治疗RNS -HCS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大黄 虫丸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高凝状态(HCS)的治疗作用。方法将68例RNS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实验对照组,实验组服用大黄 虫丸,实验对照组服用潘生丁。观察患者血中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G)、血小板聚集率(PAgT)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患者血中AT-Ⅲ、PLG极显著回升(P=0.000;P=0.000),PAgT极显著降低(P=0.000)。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大黄 虫丸是治疗RNS-HCS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4.
奥美拉唑对胃粘膜止血和纤维蛋白溶解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奥美拉唑作用后的胃液对胃粘膜止血和对凝血块溶解的影响。方法 :选择健康志愿者 8人 ,静脉注射奥美拉唑 40mg ,收集注射前以及注射后的胃液 ,每 0 .45ml血浆中加入 0 .0 5ml上述胃液。测定正常血浆和上述经过处理的血浆的血小板聚集率、PT、APTT、纤溶酶原活性和抗纤溶酶活性。结果 :注射奥美拉唑 40min后胃内 pH明显上升( 6.5± 0 .4)。注射OME前的胃液明显降低血小板聚集率 ( 1 1 .4%± 3.3% ) ,延长PT、APTT(分别为 1 8.1 9s± 3.5 0s和 5 1 .2 6s± 8.1 8s) ;注射奥美拉唑 40min的胃液使血小板聚集率显著升高 ( 4 7.8%± 8.2 % ) ,PT、APTT( 1 3.2 4s± 1 .1 8s,35 .5 0s± 6.1 4s)恢复正常。注射前后的胃液对纤溶酶原活性和抗纤溶酶活性均无影响。结论 :奥美拉唑迅速提高胃内pH接近中性水平 ,从而促进胃粘膜止血 ;胃内 pH升高对纤溶酶原活性和抗纤溶酶活性并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冠心病患者血小板,内皮细胞功能测定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研究表明,内皮细胞损伤、血小板活化是冠心病、动脉硬化发生、发展的关键过程。由血小板产生的收缩血管和促进血小板聚集的物质TXA_2和近年发现的血小板X-颗粒膜蛋白(GMP140)与由内皮细胞(EC)介导生成的内皮舒张物PGI_2、内皮收缩因子ET、和纤溶系统一对关键活性物质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TPA、TPA的抑制物PAI等共同维持着血小板聚集性、血管紧张度和纤溶的平衡。本文通过对35例冠心病患者血浆KPAF_(1α)、TXB_2、GMP-140、ET、TPA、PAI的测定,探讨冠心病的血小板、内皮细胞功能的临床意义,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大黄Zhe虫丸对难治性肾病综合征(RNS)高凝状态(HCS)的治疗作用。方法 将68例RNS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服用大黄Zhe虫丸,实验对照组用潘生丁。观察患者血中抗凝血酶Ⅲ(AT-Ⅲ)、纤溶酶原(PLG)、血小板聚集率(PAgT)的变化。结果 实验组治疗后患者血中AT-Ⅲ、PLC极显著回升(P=0.000;P=0.000),PAgT极显著降低(P=0.000)。实验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 大黄Zhe虫丸是治疗RNS-HCS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不同乙型肝炎病毒DNA(HBV-DNA)载量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参数及D-D变化情况. 方法 以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我院收治的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进行HBV-DNA病毒载量检测、血小板参数检测以及D-二聚体(D-D)检测.将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按照HBV-DNA载量数量级进行分组,对各组间血小板参数及D-D表达水平进行比较.另收取同期于我院进行常规体检的健康人2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 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血小板计数(PLT)、血小板比容(PCT)、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及D-D明显高于对照组;检测下限组、低载量、中载量及高载量组患者之间血小板参数及D-D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并且下限组、低载量、中载量及高载量组患者的PLT和PCT依次逐渐减小,MPV、PDW及D-D依次逐渐增大. 结论 乙型肝炎肝硬化高HBV-DNA载量患者存在明显凝血纤溶功能失衡,提示应对患者进行早期抗病毒干预,以减少病毒复制,维持凝血纤溶平衡.  相似文献   

8.
本文报道了不同条件对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全血血小板聚集(简称全血聚集)的影响。结果表明,全血聚集血样制备简单、迅速;且用血量少。由于血小板在生理环境中与血细胞相互作用,能客观地反映血小板的功能状态。在本实验条件下,阿司匹林(ASA)和前列环素(PGI_2)物质对ADP诱导的聚集(4.34±1.10Q)有抑制作用,其抑制率分别为49.5%和80%;聚集度分别为2.19±0.74Q和0.87±0.75Q(P<0.01);而山莨菪碱(654-2)与ADP则显示协同作用(聚集度为6.13±2.68Q,P<0.05),其详尽的机理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9.
我们通过试验观察中药灯盏花液对凝血过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灯盏花液有较好的降低血液粘度、廷长凝血酶原时间和纤溶活性,抑制血小板聚集作用尤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PL-11血小板分析仪(结果用最大聚集率,maximum aggregation rate,PL-MAR%表示)与光比浊法血小板聚集仪(light transmittance aggregometry,LTA,结果用血小板最大聚集率,LTA-MAR%表示)检测结果的比较分析,探讨两种方法的优略.方法 利用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phosphate,ADP)诱导LTA的血小板聚集实验,ADP诱导PL-11血小板分析仪的血小板聚集实验.结果 ①对照组与患者组对比,LTA-MAR%,PL-MAR%参数有统计学差异(P<0.01);②PL-MAR%与LTA-MAR%呈正相关(r=0.889).结论 ①氯吡格雷有抗血小板聚集的药物效果.②PL-11作为一种新型的血小板分析仪,检测结果与LTA检测结果相关性好,精密度高,可作为血小板聚集功能检测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Toll样受体2(TLR2)在血小板激活及免疫方面的作用.方法 取健康人(n=5)全血6 ml,以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洗涤血小板.用1、5、10μg/ml的TLR2激动剂Pam3CSK4(一种合成的细菌脂蛋白)刺激人洗涤血小板,然后测定血小板聚集率,血小板表面蛋白CD62p和TLR2表达的变化.结果 Pam3CSK4以浓度0、1、5和10μg/ml激活血小板:聚集率增加分别为(12.83±2.43)%、(28.32±5.67)%、(52.56±8.54)%、(76.24±11.23)%,P<0.01;血小板表面CD62p表达量增加分别为(11.20±1.67)%、(18.45±2.66)%、(22.45±2.04)%、(29.53±4.08)%,P<0.01.Pam3CSK4在1μg/ml时TLR2表达为(16.85±6.10)%,与对照组(10.81±3.99)%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5 μg/ml、10μg/ml时TLR2表达量分别为(21.15±9.90)%和(22.52±9.26)%,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细菌脂蛋白Pam3CSK4通过激活TLR2引起血小板聚集、活化,是血小板参与抑制革兰阳性细菌感染的免疫应答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老年慢性肺心病患者不同病理状态的血浆D-二聚体(D-D)等纤溶指标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42例急性加重期、8例恶化期及16例缓解期患者和20例健康对照组血浆D-D及其它纤溶指标分别进行测定。结果:血浆D-D水平在急性加重期患者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恶化期患者升高更为明显,其它纤溶指标在肺心病各组均下降;D-D及纤溶指标均与PCO2呈正相关;吸烟可降低纤溶活性。结论:血浆纤溶活性降低与老年肺心病患者的高凝状态及并发肺梗塞和DIC有关。肺心病患者应戒烟并提示临床考虑应用促纤溶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小板膜糖蛋白(GP)Ia C807T基因多态性及与脑梗死急性期患者血小板功能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ELP)方法检测97例急性期脑梗死患者(脑梗死组)及99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的GPIa C807T基因型,采用全血流式细胞术检测血小板P选择素(CD62P)表达率,采用比浊法检测花生四烯酸、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ARAA、MARADP)。结果:脑梗死组GPIa T等位基因频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9,P<0.05);脑梗死组CD62P表达率、血小板MARAA、MARADP高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TT+CT基因型CD62P表达率和MARADP高于CC基因型(P<0.05);脑梗死组TT+CT基因型CD62P表达率和MARAA、MARADP与CC基因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GPIaC807T可能是脑梗死发病的遗传危险因素。血小板活化和聚集功能增强可能是T等位基因促进脑梗死发病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天麻提取物对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观察天麻提取物对家兔体外、大鼠半离体和小鼠体内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用比浊法测定血小板的聚集率.结果在体外、半离体和体内实验中,天麻提取物G2能抑制由二磷酸腺苷(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在体外实验中,天麻提取物G2还能抑制由血小板活化因子(PAF)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结论天麻提取物G2具有显著的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相似文献   

15.
<正>目的:探讨糖尿病足(DF)患者血小板分布宽度(PDW)、血小板聚集率(PAgT)、血浆血栓素B2(TXB2)、内皮素(ET-1)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糖尿病足患者(DF组)58例,其中男34例,女24例,年龄41~85岁,平均(61.2±7.3)岁,病程5~26年,平均(15.1±3.9)年。DF诊断按照中华医学会糖尿病足学术会标准。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血小板聚集诱导剂花生四烯酸(从)和二磷酸腺苷(ADP)的储存条件.方法 随机收集101例门诊体检健康志愿者静脉血标本,枸橼酸钠抗凝,离心分离富含血小板血浆(PRP)和贫血小板血浆(PPP),采用血浆比浊法,分别用不同储存条件从和ADP作为诱导剂,上机测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AA-50℃储存0月和7月诱导血小板聚...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生理性流动条件下血小板在玻璃表面的聚集行为。方法 采用软光刻工艺加工聚二甲基硅氧烷(polydimethylsiloxane, PDMS)-玻璃微通道芯片。将抗凝人外周全血以300、1 500 s-1壁剪切率流过微通道芯片,倒置荧光显微镜拍摄荧光标记血小板在微通道玻璃表面形成的血小板聚集体荧光图像,通过图像分析得到血小板聚集体数量、平均尺寸、表面覆盖率和平均荧光强度。分别对玻璃表面进行亲水性处理、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 BSA)封闭和胶原纤维蛋白修饰处理,调整血液样品红细胞比容(hematocrit, Hct),用抗血小板制剂处理血液样品,观察上述条件下血小板在玻璃表面的聚集行为;比较分析健康人群和糖尿病患者的血小板聚集情况。结果 流动条件下,血小板在玻璃表面发生聚集形成三维血小板聚集体;血小板聚集依赖于壁剪切率大小、玻璃表面亲疏水性和Hct;血小板聚集主要由血小板膜糖蛋白GPIIb/Ⅲa-纤维蛋白原和ADP-P2Y12受体通路调控;血小板在玻璃表面的聚集能够反映糖尿病患者血小板的高活化状态。结论 ...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患者血栓分子标志物水平变化。方法:2018-01—2018-12本院收治的166例CHD患者,按照是否合并T2DM将其分为单纯CHD组(CHD组,n=101)和CHD合并T2DM组(CHD+T2DM组,n=65),另选同期体检健康者作为对照组(n=82)。采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两步法检测各组受检者血浆血栓调节蛋白(TM)、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AT)、纤溶酶-α2抗纤溶酶复合物(PIC)和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剂复合物(tPAI-C)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各组TM、TAT、PIC和tPAI-C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且均呈对照组CHD组CHD+T2DM组趋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CHD组与CHD+T2DM组PIC水平除外)。结论:CHD和T2DM患者均存在凝血和纤溶系统异常,监测血浆TM、TAT、PIC和tPAI-C水平对评估患者出凝血状态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Tourmaline纤维对高黏血症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用静脉注射高分子右旋糖酐(MW>140000)的方法复制高黏血症家兔模型,测定应用Tourmaline纤维(实验组,n=6)及对照纤维(对照组,n=6)前后血小板聚集率(1分钟聚集率A1和最大聚集率Amax)的变化。并分析TXA_2水平的变化与血小板Amax间的相关关系。结果 与对照组比,实验组高黏血症家兔在应用Tourmaline纤维后6、12h血小板A1和Amax明显降低,与应用前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12h时TXA_2降低与A-max间呈显著负相关(r=-0.94),24h无显著差异(与对照组比)。结论 使用Tourmaline纤维6h和12h后,高黏血症家兔的血小板聚集明显被抑制,此作用与血浆TXA_2的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20.
芪丹通脉片对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观察芪丹通脉片对实验性家兔血小板聚集的影响。方法 :连续 7天灌胃给药后 ,采用Bom氏比浊法测量其血小板聚集率。结果 :实验结果表明 ,与对照组比较 ,芪丹通脉片明显降低二磷酸腺甘(ADP)和花生四烯酸 (AA)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 (P <0 .0 5~ 0 .0 1) ,对胶原诱导的家兔血小板聚集率有降低趋势。结论 :芪丹通脉片具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