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HPLC-MS/MS法测定银黄颗粒中绿原酸和黄芩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建立HPLC-MS/MS检测银黄颗粒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方法。方法应用超声提取和Agilent G6410B TripleQuad LC/MS检测。Agilent Eclipse Plus C18(100 mm×2.1 mm,3.5μm)分析柱,流动相为甲醇-0.1%醋酸水溶液(60∶40),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25℃,进样量为20μL;以液相色谱分离、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进行检测。结果绿原酸和黄芩苷分别在50~800 ng/mL、125~2 000 ng/mL线性关系良好,银黄颗粒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2.96%、100.69%。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银黄颗粒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定量测定。  相似文献   

2.
解军波  张彦青  戚务勤 《中草药》2010,41(5):739-741
目的建立RRLC-MS/MS法检测三黄片中小檗碱、黄芩苷与大黄素。方法应用超声提取和AgilentG6410B Triple Quad LC/MS检测。Agilent Eclipse Plus C18色谱柱(100mm×2.1mm,3.5μm),柱温为25℃,流动相为(0.1%醋酸溶液)-甲醇(80∶20);体积流量0.2mL/min,进样量为20μL。以液相色谱分离、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进行检测。结果在12.5~200ng/mL时小檗碱、黄芩苷与大黄素线性关系良好,三黄片中小檗碱、黄芩苷与大黄素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53%、100.24%、102.00%。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三黄片中小檗碱、黄芩苷与大黄素的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朝鲜淫羊藿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和金丝桃苷含量的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方法。方法:采用Acquity BEH C18色谱柱(2.1mm×50mm,1.7μm);以0.1%乙酸-甲醇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4mL/min;柱温:45℃;检测波长为325nm和353nm。结果: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和金丝桃苷分别在0.576-57.600、1.806-180.600、1.056-105.600和1.530-153.000μg/m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20.9996);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6.54%,103.60%,98.61%和102.10%。结论:该方法测定朝鲜淫羊藿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和金丝桃苷的含量,具有简便快速、可靠的优点。  相似文献   

4.
清开灵注射液HPLC/UV/MS/MS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建立一种HPLC/UV/MS/MS清开灵注射液(板蓝根,栀子,金银花等)指纹图谱研究方法,为其质量控制提供新思路。方法:采用Phenom enex Luna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分别为0.1%甲酸水溶液和乙腈梯度洗脱,流速0.5 mL/m in;采用电喷雾离子阱质谱(ESI-ITMS)分析,正、负离子二级扫描。结果:得到分离度和重现性良好的HPLC/UV/MS/MS指纹图谱,对其指纹图上13个色谱峰进行了初步定性,成功鉴别了新绿原酸、绿原酸和异绿原酸3个异构体。结论:本方法建立了清开灵注射液HPLC/UV/MS/MS指纹图谱,为中药复杂体系的分析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一种有效、可靠的模式。  相似文献   

5.
倪天庆  胡思源  司端运  魏广力  夏媛媛 《中草药》2015,46(15):2270-2274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LC-MS/MS)同时测定健康受试者静脉滴注热毒宁注射液后血浆中金银花中成分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栀子中成分栀子苷、山栀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的质量浓度,研究热毒宁注射液在健康人体内的药动学。方法 16名健康受试者静脉输注热毒宁注射液2支,共20mL(以5%葡萄糖注射液稀释至250mL),静脉输注时间定为90min,分别于输注前及输注过程中、输注后不同时间点取静脉血,测定6种成分的血药浓度,计算其药动学参数。测定绿原酸、新绿原酸、隐绿原酸的LC-MS/MS条件:InertsilODS-2色谱柱(150mm×2.1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卷帘气137.9kPa(20psi);碰撞气56.16kPa(8psi);喷雾电压-4500V。测定栀子苷、山栀苷和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的LC-MS/MS条件:EcosilC18色谱柱(150mm×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20mmol/L甲酸铵(含0.1%甲酸、10%甲醇),卷帘气96.53kPa(14psi);碰撞气56.16kPa(8psi);喷雾电压4500V。结果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的tmax分别为1.31、1.38、1.44h;Cmax分别为1241、3294、2121ng/mL;AUC0~t分别为1972、5351、3596ng?h/mL;MRT0~t分别为0.708、0.790、0.899h;CL分别为10.3、3.85、5.73L/h;Vd分别为16.7、7.66、10.7L;t1/2分别为1.13、1.36、1.27h。栀子苷、山栀苷、京尼平龙胆双糖苷的tmax分别为1.41、1.47、1.47h;Cmax分别为4.49、0.288、0.541μg/mL;AUC0~t分别为7.41、0.671、1.22μg?h/mL;MRT0~t分别为0.856、1.59、1.52h;CL分别为2.74、30.0、16.6L/h;Vd分别为5.63、60.9、35.2L;t1/2分别为1.42、1.42、1.47h。结论本试验建立的定量测定方法简便、准确,可用于热毒宁注射液人体内药动学研究。  相似文献   

6.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胆木注射液中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的方法.方法 采用UPLC法,色谱柱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18 (50mm×2.1mm,1.7 μm),流动相为甲醇(A)-0.1%乙酸水溶液(B),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260 nm(原儿茶酸)和325 nm(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体积流量0.4 mL/mim柱温35℃.结果 原儿茶酸、新绿原酸、绿原酸和隐绿原酸分别在3.984~159.400、1.440~57.600、1.204~48.160、1.056~42.240 μg/mL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98.66%、96.76%、101.1%、103.6%.结论 UPLC分离效果及重复性好,且快速、准确,可作为胆木注射液的质量控制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电喷雾质谱(HPLC/ESI/MS)联用测定银黄颗粒中绿原酸含量。方法:以质谱定性,高效液相色谱定量进行检测,检测波长327nm。所用的色谱柱为Spherigel C18色谱柱(200×4.6 mm,5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水。结果:在该色谱条件下,绿原酸的含量在1.56g/mL~25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r=0.9992,加样回收率为99.7%,RSD为2.63%(n=5),最低检出限为0.05g/mL。结论:该方法操作简单,分离度好,适用于银黄颗粒及其提取物中绿原酸含量的测定。  相似文献   

8.
HPLC-DAD-Q-TOF-MS/MS法的银黄颗粒主要成分定性与定量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向青  王小花  林慧  林婧  许文 《中成药》2015,37(1):105-112
目的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HPLC-Q-TOF-MS/MS)快速鉴定银黄颗粒化学成分和HPLC-DAD法同时定量测定银黄颗粒中15种成分(獐牙菜苷、马钱苷、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芦丁、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野黄芩苷、黄芩苷、汉黄芩苷、黄芩素、汉黄芩素)。方法分析采用月旭Ultimate-XB C18色谱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 L/min,柱温30℃。飞行时间质谱,采用负离子模式扫描。二极管阵列检测器的检测波长为240、276、326 nm。结果 HPLC-Q-TOF-MS/MS法推断鉴定银黄颗粒中的44种成分,HPLC-DAD定量分析银黄颗粒中15种成分在考察的质量浓度范围内,与峰面积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0);回收率均在97.3%~100.9%范围内,RSD为1.4%~2.8%。结论通过HPLC-Q-TOF-MS/MS法和HPLC-DAD法鉴定银黄颗粒的化学成分优于HPLC法,尤其测定环烯醚萜苷类成分(獐牙菜苷、马钱苷)可为综合评价银黄制剂的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测定小白蒿野生品与栽培品中绿原酸的含量,为蒙药常用药材小白蒿的合理开发与规范化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测定野生品与栽培品的小白蒿中绿原酸含量,色谱条件: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溶液(12∶88);流速:1.0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327 nm;进样量:10μL。结果:测定野生品和栽培品小白蒿中绿原酸的含量分别为1.4485mg/g、0.9550 mg/g。结论:该方法测定小白蒿中绿原酸含量操作简便、重现性好,野生品与栽培品的绿原酸含量相当,有利于蒙药小白蒿的驯化和资源保护。  相似文献   

10.
秦建平  郎悦  李家春  黄文哲  王振中  萧伟 《中草药》2016,47(19):3426-3431
目的建立双鱼颗粒(SG)指纹图谱,并进行多成分定量分析,为评价SG提供依据。方法采用Kromasil C18(250mm×4.6 mm,3.5μm)色谱柱,以乙腈-0.05%三氟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8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30、327 nm。采用Q-TOF/MS对指纹图谱中共有峰进行指认。结果得到分离度、重现性均较好的SG指纹图谱,标示出17个共有峰,10批样品相似度均大于0.95;采用LC/Q-TOF/MS方法指认了14个共有峰,其中7个共有峰经对照品比对,分别为芍药苷、绿原酸、隐绿原酸、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C和新绿原酸,并对这7个成分进行了定量分析,平均回收率在97.8%~101.8%,RSD均小于2%。结论本方法能够快速、简便、准确地对SG指纹图谱及7个指标成分同时进行分析,可作为全面评价该制剂质量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 MS)高分辨质谱技术分析鉴定新绿原酸大鼠体内的代谢产物。方法:灌胃给药后,收集正常组和给药组大鼠的血浆、尿液和粪便。以固相萃取法处理生物样品后,采用Waters HSS T3 UPLC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0.1%甲酸水溶液(B)-乙腈(A)流动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在负离子模式下对生物样品进行分析。结果:最终根据所获得的精确相对分子质量、色谱保留行为、质谱裂解规律、特征碎片离子、对照品比对以及相关文献报道,共分析鉴定了包括原型药物在内的43个代谢产物。其主要代谢途径为异构化反应、水解反应、甲基化、葡萄糖醛酸化以及其复合反应。结论:应用UHPLC-Q-TOF MS高分辨液质联用技术能较为全面地阐明新绿原酸在大鼠体内的代谢情况,并为进一步的药效学以及绿原酸类物质的开发、利用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建立UHPLC-Q-TOF-MS/MS法鉴定地格达-4味汤中化合物和入血成分.方法 该药物水煎液的分析采用Welch C18色谱柱(100 mm×2.1 mm,1.7μm);流动相0.1%甲酸-乙腈,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3 mL/min;柱温40℃;电喷雾离子源(ESI);负离子模式.结果 鉴定出53个化合物,...  相似文献   

13.
建立UPLC-MS/MS同时测定薄荷配方颗粒和传统饮片中新绿原酸、绿原酸、隐绿原酸、咖啡酸、异绿原酸A、迷迭香酸、阿魏酸、芦丁、木犀草苷、异槲皮苷、橙皮苷、香叶木苷、香叶木素、木犀草素、金合欢素和蒙花苷16种非挥发性化学成分的方法,并分析薄荷配方颗粒与传统饮片中非挥发性成分的相关性。采用Shim-pack GIST C_(18)色谱柱(2.1 mm×100 mm, 2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0.4 mL·min~(-1),柱温35℃。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多反应监测模式(MRM)进行定量分析。结果16种化学成分的线性关系、分离度、重复性及回收率等均符合要求。薄荷饮片中16种非挥发性成分在薄荷配方颗粒中均可得到追踪,不同厂家薄荷配方颗粒和不同产地薄荷饮片中16种化学成分存在一定差异。建立的UPLC-MS/MS分析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用于薄荷配方颗粒和传统饮片中非挥发性成分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4.
HPLC法测定玉叶解毒颗粒中绿原酸含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魏明  苏启表 《中草药》2000,31(6):433-433
玉叶解毒颗粒是国家中药保护品种,由玉叶金花、金银花、积雪草等多种中药配伍而成,具有清热解毒、辛凉解表之功效。本文用HPLC法测定其中绿原酸的含量,方法简单,重现性好,平均回收率100.53%,RSD为1.4%(n=4)。1 仪器与试药SP8800高效液相色谱仪,SPUV-2000检测器;绿原酸对照品由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提供,玉叶解毒颗粒由桂林三金药业集团公司提供,甲醇为色谱纯,其余所用试剂均为分析纯。2 方法与结果2.1 色谱条件:μBondapakC18(200mm×4mm,10μm)柱,柱温25℃,流动相为甲醇-水-冰醋酸(28∶72∶0.5)[1],流速0.8mL/min,检测波长328n…  相似文献   

15.
LC-MS/MS法测定独一味中木犀草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建立LC-MS/MS检测独一味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方法:应用超声提取和Agilent G6410B Triple Quad LC/MS检测。Agilent Eclipse Plus C18,(2.1mm×100mm,3.5μm)分析柱;流动相甲醇-0.1%醋酸水(80∶20);流速0.2mL·min-1;柱温25℃;进样量为20μL。以液相色谱分离、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进行检测。结果:木犀草素在5~160ng·mL-1线性关系良好,独一味药材中木犀草素的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9.27%。结论:该方法快速简便、精密度好、灵敏度高,可用于独一味药材中木犀草素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高效液相色谱-飞行时间质谱(HPLC-TOF/MS)联用技术定性分析莱菔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方法:色谱分离采用Diamonsil-C18柱(2.1 mm×150 mm,3μm);流动相组成为乙腈-水(含0.1%醋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 L/min,质谱定性采用飞行时间质谱,正负离子模式扫描。结果:快速鉴别出莱菔子中13种化学成分。结论:建立了一种简单可靠的HPLC-TOF/MS方法对莱菔子中主要化学成分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7.
《中成药》2020,(9)
目的建立UPLC法同时测定蜘蛛香Valeriana jatamansi Jones中新绿原酸、绿原酸、咖啡酸、橙皮苷、异绿原酸B、异绿原酸A、异绿原酸C、乙酰缬草三酯、缬草三酯的含有量。方法蜘蛛香70%甲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Ultimate~? UHPLC Polar-RP色谱柱(2.1 mm×100 mm, 1.8μm);流动相乙腈-0.1%甲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检测波长327 nm(0~11 min)、256 nm(11~30 min);体积流量0.21 mL/min;柱温30℃。结果 9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103.54%~108.28%,RSD 0.70%~2.20%。结论该方法准确稳定,重复性好,可用于蜘蛛香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建立通络脉合剂中绿原酸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络脉合剂中绿原酸含量,色谱柱为Supelco C18柱(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4%磷酸水溶液(11.5∶88.5);体积流量1.2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27 nm。结果绿原酸的回归方程为Y=20 465X+7 954.1,R2=0.999,绿原酸浓度在9.12~45.60μg/m L时线性关系良好。结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通络脉合剂中绿原酸含量,方法简便、准确、快速,可作为该合剂的定量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9.
《中药材》2019,(9)
目的:采用超高效液相-高分辨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MS)技术,对葛根黄芩黄连汤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采用Welch Ultimate~(TM) UPLC XB-C_(18)色谱柱(100 mm×2.1 mm,1.8μm),以甲醇-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ESI-TOF-MS正离子MSE采集模式。通过UPLC-Q/TOF-MS/MS所得到的化合物分子量以及MS/MS碰撞解离碎片,结合文献报道,对葛根黄芩黄连汤的主要化学成分进行分析鉴定。结果:结合文献报道和一级MS、二级MS/MS高分辨质谱数据,对其中70个化合物进行了初步鉴定。结论:UPLC-Q/TOF-MS/MS技术是鉴定中药复方成分的有效手段,本研究首次利用该技术对葛根黄芩黄连汤的主要成分进行定性分析,为阐明该复方药效物质基础、探讨其作用机制及其质量控制提供了有效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建立金银花的UPLC指纹图谱。方法:以绿原酸为参照物,采用Acquity UPLC~(TM)BEH C_(18)色谱柱(2.1 mm×50 mm,1.7μm);流动相为乙腈-0.1%甲酸,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柱温40℃。对金银花及其次生代谢物的色谱图进行分析,并利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04A)对二者共有峰的相似度进行质量评价。结果:建立了10批金银花的UPLC指纹图谱的共有模式,特征图谱有10个共有峰,以对照品绿原酸为对照,各色谱峰有较好的分离效果。结论:本方法快速、高效,可用于金银花药材的质量控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