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胸腺肽联合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 随机将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予以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观察组(50例)在此基础上,加用胸腺肽治疗,比较两组患儿临床效果.结果 100例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均全程接受治疗及随访,随访率100.0%;经治疗观察组与对照组患儿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2.0% 、(46/50)、62.0% (31/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儿在发热、咽喉充血、咳喘、肺部罗音等临床症状改善方面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胸腺肽联合常规抗感染、对症治疗对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患儿机体免疫力. 相似文献
2.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病原体多为病毒、细菌、支原体。小儿由于气道解剖生理特点,加之病理状态下气道炎性充血狭窄,痰不易咳出,可阻塞气道,加重呼吸困难,且肺部体征消失缓慢,不利于肺炎恢复.故在抗感染的同时祛痰十分重要。氨溴索具有稀释痰液,抑制炎症介质释放,松弛气道平滑肌及增加抗生素在气道的有效浓度等作用。我科应用氨溴索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70例,进行临床疗效对比观察,治疗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是小儿时期常见病、多发病,病原体多为病毒、细菌、支原体。小儿由于气道解剖生理特点,加之病理状态下气道炎性充血狭窄,痰不易咳出,可阻塞气道, 相似文献
4.
探讨胸腺肽治疗小儿反复延杂的临床疗效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将34例RRI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组在对照组同样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观察两组疗效,并于治疗第13周,应用CD单克隆抗体检测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3H-TdR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转化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注射用胸腺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开放对照法,治疗组应用注射用胸腺肽,当感染时加用少量激素.对照组单用注射用羟氨苄青毒素.结果 注射用胸腺肽组较对照组呼吸道感染的次数减少,使用抗生素时间缩短,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P<0.05).注射用胸腺肽组有效率为96.8%,对照组有效率为78.1%.且无明显副作用.结论 胸腺肽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是有效和安全的. 相似文献
6.
7.
目的观察雾化吸入山莨菪碱对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75例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0例)在对照组(35例)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采取雾化吸入山莨菪碱,对比两组症状、体征消失及住院时间。结果两组疗效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雾化吸入山莨菪碱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不良反应小,缩短治疗时间。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兰敏 《中华中西医学杂志》2005,3(7):72-72
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是儿科临床中常见的多发病之一,及时治疗可缩短病程,有利于患儿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近几年来,我们利用丹参注射液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取得了一定的疗效,对疾病的进展和转归起着良好的作用,促进患儿康复,缩短住院时间,减轻患者经济负担和节约卫生资源,值得基层推广。 相似文献
9.
胸腺肽及维生素A防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胸腺肽、维生素A治疗反复呼吸道感染 (RRTI)的临床与免疫抗体变化。方法 随机选择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 10 2例 ,分成观察组 5 2例 ,对照组 5 0例。观察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加用胸腺肽、维生素A ,对照组予一般抗炎及对症处理。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 ,同时检测治疗前后免疫抗体的变化。结果 胸腺肽、维生素A观察组显效率、总有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1)。胸腺肽、维生素A治疗后较治疗前IgA及IgG均明显升高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均 <0 0 5 )。结论 胸腺肽、维生素A可通过增强细胞和体液免疫功能 ,阻止淋巴细胞过度凋亡来提高治疗小儿RRTI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本组诊断均符合实用内科学诊断标准[1] 。其中治疗组 2 0例 (男 1 0例 ,女 1 0例 ) ,平均年龄为 3 4± 1 2 .5岁。急性支气管炎 5例 ,细菌性肺炎 1 5例。对照组 2 5例 (男 1 4例 ,女1 1例 ) ,平均年龄为 3 7± 1 0 .2岁 ,急性支气管炎 7例 ,细菌性肺炎 相似文献
11.
1临床资料2002年9月至2004年1月我院儿科就诊的小儿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患儿169例,均符合诸福棠实用儿科学第7版诊断标准。将患儿随机分成两组,丹参治疗组85例,男50例,女35例,年龄2个月~8岁,平均2.9岁,其中肺炎45例,支气管炎31例,毛细支气管炎9例。就诊前病程3 d12 d,平均5.6 d。发热60例,体温37.7℃40.1℃,平均38.4℃;咳嗽85例;喘息20例;肺部体征阳性者85例,其中闻及干鸣音及粗、中湿音31例,伴哮鸣音5例,仅闻及细湿音者39例,闻及细湿音及哮鸣音者15例。对照组:84例,男48例,女36例,年龄2个月至9岁,平均3.0岁,其中肺炎44例,支气管炎32例,毛细支…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乙酰半胱氨酸颗粒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下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乙酰半胱氨酸颗粒口服。结果止咳,喉中痰鸣、肺部音消失时间,治疗组明显忧于对照组(P〈0.01)。结论乙酰半胱氨酸颗粒佐治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崔懿君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7,24(2):179-180
呼吸道感染是危害儿童健康甚至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病原体以病毒为主,而临床上抗病毒治疗效果不确切。我们应用炎琥宁冻干粉针剂佐治儿童呼吸道感染60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选取2005年1~12月因呼吸道感染在我院治疗的患儿120例,男74例、女46例;年龄6个月至14岁。120例患儿分成两组:治疗组60例,其中支气管肺炎18例、支气管炎12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30例;对照组60例,其中支气管肺炎20例、支气管炎13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27例。患儿均符合《褚福堂实用儿科学》中关于支气管肺炎、支气管炎、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诊… 相似文献
14.
15.
反复呼吸道感染 (RRTI)是小儿时期常见病 ,发病年龄以婴幼儿最多。我科于 1999年 2月~ 2 0 0 0年 6月用免疫增强剂胸腺肽和维生素A对门诊 2 2例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患儿进行了防治 ,收到了满意的效果。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全部病例均符合 1987年全国小儿呼吸道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诊断标准。无先心病 ,呼吸道畸形 ,食管返流 ,贫血 ,营养不良 ,佝偻病等疾病史。 2 2例中男 12例 ,女 10例 ,年龄 0~ 3岁 14例 ,4~ 7岁 8例。既往每年发病次数 >10次者 6例 ,>8次者 10例 ,>7例者 6例。发病季节均为冬春季。1 2 检… 相似文献
16.
儿童哮喘是影响儿童健康和生活质量的常见病。我院自 1998年 3月~ 2 0 0 2年 3月应用胸腺肽佐治儿童哮喘取得较好疗效 ,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病例选择 根据 1998年全国儿童哮喘协作组制定的《儿童哮喘防治常规》为标准[1] ,选择 1998年3月~ 2 0 0 2年 3月符合哮喘诊断标准的住院患儿16 5例为观察对象 ,并采用摸球法随机分为两组 ,治疗组 98例 ,其中男 5 5例、女 4 3例 ;年龄 3~ 8岁 ,平均 4 5岁 ;均为急性发作期 ,2 4例有急性感染 ,发病天数平均 5 8天 ;病程 3个月~ 6年 ;轻度 34例 ,中度 6 4例。对照组 6 7例 ,其中男 3…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胸腺肽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 (RRI)的临床疗效及细胞免疫功能变化。方法 将 34例RRI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 ,治疗组在对照组同样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胸腺肽 ,观察两组疗效 ;并于治疗第 13周 ,应用CD单克隆抗体检测患儿T淋巴细胞亚群、3H -TdR掺入法检测淋巴细胞转化功能。结果 胸腺肽治疗RRI总有效率为93 .75 %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 ;CD4 T淋巴细胞显著增加 ,CD4 /CD8 值明显升高 ,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增强 (P <0 .0 1)。结论 胸腺肽可提高RRI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 ,可作为治疗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辅助用药。 相似文献
18.
采用红霉素+甲硝唑治疗小儿迁延性下呼吸道感染(肺炎,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60例,结果表明,治疗有总有效率达90%,用药24~72h内退热率达100%,且副作用小,并对该治疗方案的设计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根据国内2005~2011年公开发表的随机对照性研究结果,评价易坦静(氨溴特罗口服液)佐治儿童下呼吸道感染的效果.方法 检索2005~2011年国内公开发表的中文文献,关键词为易坦静或氨溴特罗、儿童.对加用易坦静或进行常规治疗的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治疗有效率的Meta分析,评价疗效.结果共检索出的相关文献104篇,经筛选74篇文献符合本次Meta分析的纳入标准.共8 745例研究对象被纳入治疗有效率评价,各研究方差齐性检验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采用Meta分析固定效应模型,加用易坦静组与对照组的有效率OR值,合并均值及95%可信区间为3.64(3.18~4.17).结论易坦静佐治下呼吸道感染患儿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氨澳索在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方面的疗效.方法 将200例急性下呼吸道感染的患儿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给予氨溴索、抗生素、支气管扩张剂;对照组除不用氨溴索外其他同治疗组.结果 治疗组平均疗程7.06天,对照组平均疗程8.78天,两组对比有显著性差异(P<0.01),未见氨溴索毒副作用.结论 氨澳索联合抗生素治疗小儿下呼吸道感染确有疗效,可缩短疗程,改善预后,且用药方便、安全,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