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针对目前中医专业本科教学缺乏中医思维模式的培养,作者结合历代名医多具有中国传统思维,提出《中医各家学说》在培养学生中医思维过程中的思考和实践,促进对当代中医专业学生中医思维方式的培养。  相似文献   

2.
通过探析古代名中医成才的一般途径,提出在现代化的潮流里,传统的中医学术的培养仍需放在首位;继承传统应有其道;要注意意会思维能力的培养,并进一步分别提出具体的一些措施,以为中医专业学生培养方式的优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中医学的思想体系和文化特点均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因此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医传承与发展的根基;没有中医经典的研习,就没有中医学术的发展,传统文化是学习中医经典的金钥匙;中医的传承与发展应该遵循其自身的特质,传统文化素质的培养不可忽视。  相似文献   

4.
培养能够胜任临床中医师岗位的具有扎实中医基础理论、较强临床实践技能和宽厚传统文化修养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是现代高等中医学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基本目标。本文以江西中医药大学中医学专业为例,探讨以岗位胜任能力培养为目标的中医学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困境,结合高等中医教育自身的特色和医疗改革对中医师岗位的要求,提出中医学人才培养需要立足中医的特色和优势,缩减招生规模,实施精英教育;加强通识教育,强化传统文化教育以及实施师承和院校教育相结合的培养新模式。  相似文献   

5.
当代中医学校教育对中医传统传承模式的回归与超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首先对家传与师承、学校与自学等传统中医传承模式的主要形态进行了简要论述,继之对当代中医学校教育借鉴中医传统传承模式实验办学的案例进行了回顾,提出应适时建立本科教育后的中医学校教育,将现代中医学校教育与传统传承模式有机结合,培养出多元发展的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6.
目的改进中医类专业本科毕业生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培养更适合社会需要的中医专业学生。方法以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在广东省内部分地区工作的80名中医类医生进行质量追踪调查。结果 67名(83.75%)中医专业毕业生的基本素质尚可,43名(53.75%)毕业生创新能力明显不足,18名(22.50%)毕业生临床技能较西医类毕业生明显不足,28名(35.00%)毕业生对传统中医的认识较浅。结论中医类医生培养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建议就业指导课程设置进行加强创新能力及临床实践能力培养;加强中医类学生严谨科学态度的培养;加强引导中医类学生对传统中医深入研究的改进。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的现实意义,提出了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医基础理论》教学中具有的四大作用:改革了传统的《中基》教学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初步建立了中医思维方式,培养了学生的中医素质;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原则,实现了教与学的早期统一;早期培养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提高了教学质量。重视案例式教学法在《中基》教学中开展,对深化中医学早期基础类教学改革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传统教育中的陈腐教育思想和僵硬的教学方法对中医教学的影响,阐述了撰写中医学士论文对培养中医合格人才,加速中医学术发展的重要意义;建议有关领导部门迅速把撰写中医学士论文正式列为中医各专业学士授位考核指标,正式纳入高校中医各专业本科生的培养计划。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中医西化的现象,认为中医药未来之发展要走振兴传统中医之路,为此应该:(1)出台专门的《中医药法》;(2)走经典——师带徒的传统教育模式培养中医药人才;(3)弘扬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探索解决目前我国中医药高等教育在人才培养质量上普遍存在的“中医药传统特色衰减”问题的方法。通过分析指出目前我国中医临床人才培养模式与质量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照搬西医的教学模式,使得基础与临床、临床与临床各科之间知识割裂,学生难以形成系统、完整的中医临床思维,导致临床能力弱化,不能正确、有效地应用中医疗法进行治疗,人才培养中医药传统特色衰减。提出在中医临床人才培养当中通过构建“中医特色临床诊疗体系”,帮助学生形成系统、完整、规范的中医临床思维;在“只有爱中医,懂中医,才能用中医”的教育理念指导下,构建“中医临床人才素质培养体系”,将中医融入学生生活,让学生深入理解中医理论,掌握中医专业技能,让学生“受益中医爱中医”“理解中医懂中医”“三通一会用中医”,培养“心中爱中医、脑中懂中医、临床用中医”的中医药传统特色鲜明的中医临床人才。  相似文献   

11.
高素质中医药人才的培养必须牢牢扎根于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传统文化有助于中医人才深刻领会中医学真谛;有助于形成中医辨证施治思维方式;有助于博采众长,不断补充、完善中医理论体系,提高中医治疗效果。可通过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融入课堂教学及校园文化建设,搭建校园文化育人平台,提升教师队伍人文素养等途径来实现。  相似文献   

12.
关于中医本科教育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医本科教育依然是当今中医人才培养的主渠道,对于稳定中医队伍、持续开展中医理论研究和临床实践起着重要作用。但目前的中医本科教育依然存在课程体系缺乏传统中医特色,培养的学生缺乏文化底蕴,中医诊治思维能力下降,临床能力不强等现象。在此结合自身的办学实践对此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3.
要培养和造就中医临床大家,必须在充分认识中医成才特殊规律的基础上,来研究中医的传承模式.作者近年来做了一些相关研究,关于传承模式作者提出: 中医师承是中医传承的重要形式;师承名医是中医成才的捷径;师承与学位相结合是培养名医的最佳模式.关于如何传承作者提出:师承名医,必须要有较高的悟性;师承名师,必须主动学习,捕捉灵感;师承名医,必须持之以恒,开拓创新.  相似文献   

14.
<正> 举办中医专业少年班,是振兴中医,发展我国传统医药,培养具有较高水平的中医药专业人才所急需的。这是老一辈中医的共同夙愿,是解决中医后断乏人、素质下降最有力的措施。贵院党委书记、院长及专家教授,齐心协力,把大家的愿望变为现实,成立了全国第一个中医专业少年班,为中医教育事业谱写了新的篇章,是令人敬佩的。我是一个普通中医,承蒙青睐而不耻下问,谨对所嘱提出鄙见,用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培植中医文化根基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中医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传统色彩逐渐淡化,"西洋化"成分越来越浓。文中认真分析中医人才培养中存在的问题,为中医人才的培养把脉,探求建立新的适用于现代中医院校教育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将中医人才的培养目标锁定在"培育中医传统文化",以提高中医经典课程教学质量为改革重心,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培养具有中医思维模式的中医专门人才,取得了一定成绩。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传统中医师承师徒的人文素质和传承方式,结合现代中医大学教育现状,探索更适合中医特色人才培养的基本途径.[方法]首先结合当前中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讨论,继而从中医与传统文化之相承关系、老中医成才经验、社会卫生需求、中医自身学科发展特点等方面,探讨中医教育一种新的发展之路.[结果]分析出现代中医教育培养模式存在3种亟待弥补的问题:一是割裂了中医与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二是忽略了中医学科自身的知识体系构建和培养方式.三是忽略了中医维护人民生命健康服务社会的功能.[结论]高等中医院校中医人才之培养在结合现代设施和教学方式的基础上,应充分吸收几千年来中医本有的传承经验和成果.  相似文献   

17.
自1978年后,我国开始培养中医研究生,为继承和发扬中医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现行的中医研究生招考培养办法存在着不少问题,不利于中医研究生的招考培养.下面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一、现行中医研究生招考培养状况从这几年的情况来看,主要从中医院校应届毕业生中招考中医研究生,因而使得现有的中医研究生基本上是应届生;录取方式主要是依据一次笔试或稍辅以口试来决定是否录取;因完全是在中医院校或中医研究机构培养,财力、物力、人力均有限,使得招生数量极少,培养的多是泛才型人才;培养方式仍以课堂和理论教学为主,实践较少,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通识教育和中医传统文化的重要,指出中医院校学生难以领会中医理论精髓的原因是由于不具备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应将通识教育尤其是中医传统文化引入课堂,有助于培养高素质的中医人才。  相似文献   

19.
积极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及能力是使中医学事业蒸蒸日上的一个必不可少的要素。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及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可推动中医传统理论向现代理论的变革,实现中医现代化;可指导中医药的临床实践,提高疗效。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的科学精神及能力有三条途径,一是学校下大功夫改革传统教学模式调动学生积极性,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二是开展第二课堂,进行形式多样的科研活动,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三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加强人文教育,提升文化素养。  相似文献   

20.
为避免"大而统","千人一面"的中医人才培养模式,培养适应多样化中医人才的需求;调整中医学专业的内部结构,采取后期分化的办法,设立不同的专业方面,并制定中医学传统方向、中医骨伤学方向、中医外科学方向、对外中医方向、中医运动医学方向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