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体外震波治疗骨不愈的临床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评价体外震波治疗骨不愈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骨折不愈合患者应用体外震波治疗的临床资料.治疗前及治疗后每月进行X线检查,了解骨折愈合情况.治疗3个月后如无明显骨痂生长,则再行一次震波治疗.结果体外震波治疗后,21例患者有较明显的骨痂生长,其中19例骨折最终愈合,骨折愈合时间为10~21周,平均14周.治疗总有效率为80.8%,治愈率为73.1%.未观察到神经血管损伤等严重并发症.结论体外震波治疗骨不愈疗效可靠,创伤小,方法简单安全,可作为治疗骨不愈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2.
体外冲击波在治疗骨不连和骨折延迟愈合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不连(nonunion)是骨科领域常见的难治性疾病之一,骨折后约有5%~10%的患者会发生骨不连,治疗上较为困难,植骨及局部内固定为最常用的传统治疗方法,但仍有一部分患者术后无法愈合。基于骨组织和结石均为高声阻抗介质,受到冲击波成功碎石作用的启发,自20世纪80年代起国外学者开始研究冲击波对骨组织的影响,发现体外冲击波(extracorporeal shock wave,ESW)具有促进骨折愈合的作用。1988年Ogden[1]在德国波鸿首次将ESW成功应用于骨不连的治疗,从而开始了ESW临床治疗骨不连的历史。一、ESW治疗骨折不愈合及延迟愈合的临床应用概况体外冲击…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体外冲击波促进骨折延迟愈合及治疗骨不连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50例四肢骨折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后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患者分别进行体外冲击波治疗,3次/d,6次为一疗程,两月后再进行第二疗程治疗,观察治疗后骨折断端愈合情况.结果 50例患者中有49例得到随访,第一疗程后,49例中37例骨折愈合良好,第二疗程后2例骨折得到愈合,共计39例患者取得良好治疗效果,治愈率约为79.59%.未治愈10例患者中1例出现局部血肿,治疗中无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结论 体外冲击波治疗骨不连及骨折延迟愈合疗效确切,临床效果满意;同时具有微创,经济,方便,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长骨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疗效。方法:长骨骨折术后延迟愈合,骨不连33例,延迟愈合28例,骨不连5例,取自身红骨髓,在C型臂监视下微创注入骨折端及周围。结果:33例均荻随诊,随诊时间6—24个月骨折延期愈合28例均骨折愈合,5例骨不连中4例骨折愈合。结论:自身骨髓移植治疗长骨骨折延期愈合及骨不连,其疗效满意,具有创伤小,痛苦少,安全,愈合快,经济负担小等优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导致干骨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因素和改进的手术方法。方法 利用交锁髓内钉、双重建钢板、加压钢板以及克氏针加带蒂骨膜移位骼骨植骨对骨折进行再处理。结果 2 8例患者中2 7例疗效优良。结论 医源性因素是引起骨延迟愈合、骨不连的主要原因,纠正因素可获得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6.
徐影  李丽  陈丽丽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73-73,79
目的总结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及延迟愈合的护理体会。方法2005年8月-2007年8月间采用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及延迟愈合15例,骨髓移植前进行心理护理、完善术前准备;骨髓移植后实施全身监护、饮食护理、患肢护理、功能锻炼指导。结果15例患者人院第2天上午SAS测量值为39.89±4.12,经护理干预后SAS为36.56±3.34,比未干预前有显著下降(t=-4.28,P〈0.05)。无护理并发症及护理纠纷发生。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结论自体骨髓移植治疗骨不连及延迟愈合疗效较好,围术期护理对患者术前焦虑程度的改善有积极影响,消除了患者的顾虑、恐惧心理,能使其以良好的心态接受手术,防止护理并发症及护理纠纷的发生,提高了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瑞士EMSDolorClast冲击波治疗仪对27例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进行治疗,冲击能量3.0~4.0bar(0.35~0.55mJ/mm2),冲击频率6Hz,冲击4000次。根据患者情况治疗4次,每次间隔7d,观察疗效。结果:治疗后随访l2~l8个月,定期复查X线片,27例中20例有明显骨痂生成并最终愈合,另7例无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l8.4周,l2个月后有效率74.1%,治疗后未观察到明显血管神经损伤、内固定断裂等并发症,仅发现有局部皮肤水肿。结论:体外冲击波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和骨不连是一种简单、微创、安全、经济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梁国建   《中国医学工程》2012,(1):82+85-82,85
目的对采用自体骨髓移植且患有骨不连和骨愈合延迟的患者进行疗效评估与观察。方法抽取78例骨不连和骨愈合延迟的骨折患者病例,将其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39例。分别采用理疗法和自体骨髓移植法进行治疗。结果 B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一段时间内的骨痂生长情况明显优于A组患者;该组患者治疗后出现病情反复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A组患者。结论采用自体骨髓移植的方法对患有骨不连和骨愈合延迟的患者进行治疗的临床效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谷康泰灵对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的治疗效果。方法:对1997-2000年的82例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患者,按其年龄、性别、骨折类型、病程进行分组。对照组38例,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44例,采用常规方法与谷康泰灵肌肉注射联合治疗。结果:(1)采用过邦埔、柴本甫介绍的X线IV级判定法,对两组点数值进行方差分析,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2)随访0.5年-2.5年,两组治疗结果优良率对照组为62.5%,观察组为90.8%。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未见不良反应。结论:谷康泰灵治疗骨延迟愈合及骨不连有确切疗效,且方法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0.
11.
为了研究活血化瘀的纯中药制剂骨伤油纱对骨折延迟连接的临床疗效,以三七片口服作对照,对213例骨折延迟连接患者进行了1-3个疗程的观察。结果显示治疗组有效率为97.0%,对照组有效率为77.8%,二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说明骨伤油纱外用对骨折延迟连接的治疗有肯定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即刻种植、延期种植和植骨后延期种植在不同骨缺损下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90例(112枚种植体)不同骨缺损患者,采用随机抽样法分为三组,A组30例(36枚),行即刻种植;B组30例(38枚),行延期种植;C组30例(38枚),行植骨后延期种植。随访1~3年,对比两组患者近期种植体的稳定性值和远期临床疗效。结果三组间相比,近期ISQ值和远期临床疗效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行使种植修复时(前牙尤其要注意美观),只要把握好适应证,运用正确的种植和植骨方式,均能起到积极的修复效果。  相似文献   

13.
王铁铮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4):1210-1210
骨关节炎是60岁以上老年人致残的重要原因之一,其病因未明,只能对症治疗。本文从关节软骨的生物化学组成和食物中蛋白质的来源考虑,关节软骨与肋软骨同为透明软骨,本病可能与成年后食物中软骨新陈代谢所必需的蛋白质不足有关,自拟肋软骨汤治疗骨关节炎患者3例,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使用者和维护者的角度对国产震波碎石机的设计提出了一些改进建议,并对常见故障进行了分析.希望能引起厂家的重视,从而改进设备,提高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来曲唑和三苯氧胺治疗绝经后Ⅰ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方法]65例绝经后Ⅰ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给予内分泌辅助治疗,其中32例患者给予来曲唑;另33例给予三苯氧胺共5年。观察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结果]来曲唑无病生存率明显高于三苯氧胺组(P=0.035),复发率明显低于三苯氧胺组(P=0.035),两组不良反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来曲唑用于绝经后Ⅰ期乳腺癌患者术后的辅助治疗疗效优于三苯氧胺。  相似文献   

16.
徐存立  张清波 《河北医学》2011,(11):1490-1492
目的:回顾分析经皮注射自体红骨髓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疗效。方法:2006年1月至2009年1月之间本科收治的骨折延迟愈合或不愈合患者15例,在X线透视下定位穿刺将自体红骨髓注射至骨折断端,定期随访观察疗效。结果:15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中位随访数为12个月。14例达到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11个月,中位愈合数为6个月。1例患者为胫骨中下段骨折,注射3次后演变为骨不连,予以手术内固定、植骨后骨折愈合。结论:经皮注射自体红骨髓是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一种操作简便、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利用外固定支架对骨断端加压治疗长骨骨不连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3月至2008年10月使用镶嵌式外固定器对骨折断端加压治疗长管状骨骨不连17例.结果:17例随访9-36个月,骨不连断端完全骨性愈合,愈合时间4-9个月,平均6.6个月.针孔感染1例,经对症换药、抗感染处理后痊愈.结论:使用镶嵌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从脾论治早、中期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肾病Ⅲ~Ⅳ期伴高血压的患者88例,分为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3例。两组均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方法,治疗组加用中药治疗。疗程为1个月。结果:①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②治疗组治疗后乏力气短,口干多饮,心烦失眠症状改善明显,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多食、多尿症状改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③治疗组治疗后UAER较治疗前下降(P<0.01),对照组较治疗前下降(P<0.05);治疗后治疗组UAER较对照组下降更明显(P<0.05)。结论:中医从脾论治方药能改善早中期DN临床症状,减少UAER,较之西医常规治疗效果更好。"从脾论治糖尿病肾病"理论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马琳  孙莉  项颗 《中国现代医生》2011,49(33):40-41,45
目的验证老年骨痿诊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30例老年骨痿患者,按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老年骨痿协作组制订的老年骨痿诊疗方案验证方案治疗3个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后中医症候疗效总有效率90%,且疼痛症状积分、骨密度值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老年骨痿诊疗方案具有临床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唑来膦酸治疗癌症溶骨性骨转移疼痛的Ⅱ期临床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唑来膦酸单次静脉滴注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阳性药平行对照的研究方法。试验组:唑来膦酸+甘露醇冻干粉针;对照组:甘露醇冻干粉针+帕米膦酸二钠。结果:2003年10月至2004年10月共随机入组54例,试验组:27例,对照组:27例;两组用药前的疼痛强度(PI)分别为:6.7±1.25和6.2±1.17(P>0.05);治疗后第7d和第14d两组的疼痛强度分别为:4.1±1.36比3.5±1.44和4.0±1.31比3.4±1.68;两组部分缓解(PR)率:75.0%比92.0%(P>0.05),总缓解率:100%比96%(P>0.05);中位部分缓解时间(d):5.2±2.01比4.9±1.76(P>0.05),部分缓解持续时间(d):12.8±1.90比13.1±1.96(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发热、恶心、呕吐、乏力等,两组在发生率及反应程度等方面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单次静脉滴注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溶骨性骨转移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与帕米膦酸二钠相似,且使用更方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