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鼠是传播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等多种疾病,严重危害人类健康。1998年,长春市灭鼠工作经全国爱卫会考核鉴定,达到灭鼠先进城市标准,获得了全国爱卫会授予的“无鼠害城市”称号。灭鼠工作达标后,市委、市政府把如何巩固灭鼠成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工作目标,实行目标管理;监测机构坚持开展鼠情监测和鼠生态学研究,积极开展灭鼠宣传,不断引进灭鼠新技术和新方法,逐渐完善灭鼠设施,本市灭鼠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科学化轨道。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荔城区1985-2004年鼠蚤动态情况,科学评估动物鼠疫监测结果。方法用SPSS(11.51)软件包对近19年来荔城区鼠疫监测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年间检验出阳性鼠5份,褐家鼠、臭鼩鼱的密度保持相对稳定。黄胸鼠的鼠密度呈现二次高峰,从2000年起又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并已经接近1986-1990年间黄胸鼠密度。而黄毛鼠密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总蚤指数和染蚤率仍保持较高水平。结论虽然荔城区鼠密度呈现逐年下降趋势,但20年来的监测数据显示,还具备鼠疫流行的条件,必须有针对性开展灭鼠灭蚤工作。  相似文献   

3.
调查吐鲁番农区鼠害严重的原因,根据当地特点制订出防制对策,调查鼠种和鼠密度以夹线法;农田灭鼠采用均匀投药法;灭鼠效果考核采用24h盗食法,均匀投饵。共捕获六种鼠,总获率为45.4%,优良鼠种为小家鼠,红尾沙鼠和子午沙鼠,其次还有褐家鼠,灰仓鼠和小林姬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灭鼠达标后,如何能长期的巩固灭鼠成果。方法每年春季巩固性饱和(敌鼠钠)或回合式(溴敌隆)投药1次,之后进行监测。结果17年来鼠密度一直波动在0.09%-3.86%之间。结论药物灭鼠”一役达标”法为一种有效的方法,巩固性投药是可取的巩固性策略,同时应积极探索生态防鼠。  相似文献   

5.
目的掌握小毛足鼠在康保牧场数量及其分布的情况,为鼠疫、鼠害的防治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5 m夹线法进行调查,并计算小毛足鼠捕获率;结合野鼠密度调查及鼠情疫情踏查工作,收集其数量及分布信息。结果1982~2007年采用5 m夹线法,共布夹54 575夹次,捕获小毛足鼠141只,平均捕获率为0.258%;野鼠密度调查,共捕获小毛足鼠41只;鼠情疫情踏查,共捕获小毛足鼠5只。结论小毛足鼠在康保牧场全境均有分布,时间上亦呈连续分布,其栖息生境主要为草滩、林地、坡麓、耕地等。  相似文献   

6.
1990~2005年贵州省三都县鼠情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摸清贵州省三都县鼠种种类及优势种,研究鼠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为大面积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1990~2005年每月定期在住宅、稻田、旱地3种生境采用夹夜法调查,收集鼠类标本,分类鉴定,统计鼠密度和鼠种组成。结果三都县家栖鼠类和农田鼠类主要有3种,住宅区以褐家鼠为优势种,占总鼠数的50.1%,其次是小家鼠,占40.6%,黄胸鼠数量较少,仅占9.4%;稻田、旱地耕作区以黄胸鼠为优势种,占总鼠数的56.8%,其次为褐家鼠,占25.7%,小家鼠数量较少,仅占17.5%。混合鼠种历年住宅区平均密度为5.2%,稻田、旱地耕作区平均密度为5.2%,不同月份混合种群鼠密度存在一定差异,住宅区和农田区均以夏季(6~7月)最高,平均密度分别为7.1%和7.8%。结论黄胸鼠、褐家鼠、小家鼠是三都县监测和防治的主要对象,化学防治是农区灭鼠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为评价在云南省西双版纳热带雨林气候区,特殊的多雨、高湿、高温条件下应用效果,以利今后推广使用。方法 分别设立了室内、室外(菜园地、鱼塘)保护带摄食率、适口性的调查,灭鼠前和灭鼠后鼠密度变化计算灭鼠率。结果3种生境摄食率分别为27.46%、18.50%、9.75%,总摄食率18.95%,灭鼠率高达100%(灭鼠前鼠密度为9.73%,灭鼠后鼠密度为0%)。结果 根据现场灭鼠观察结果,杀它仗蜡块灭鼠效果佳,在灭鼠过程中节省人力和物力。  相似文献   

8.
乌鲁木齐县粮油加工厂灭鼠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乌鲁木齐县粮油加工厂位于乌鲁木齐市北郊 ,占地面积5 1480 m2 ,年生产加工能力 5万余吨 ,储存能力 4万吨 ,其加工原料有小麦、玉米、油菜等 ,6 0 %的原料为露天打垛存放。多年来该厂灭鼠措施不当 ,鼠害破坏极为严重。 1991年为配合乌鲁木齐县全县灭鼠 ,对该厂进行了鼠种和密度等摸底调查后 ,制定了灭鼠技术指导方案。1 内容与方法1.1 鼠种及密度调查 :使用中号铁板鼠夹 ,以水果、香肠为诱饵。采用夹日法 ,室内每 15 m2 布一夹 ,露天粮垛、墙根每 5~15 m布一夹。鼠密度调查采用粉迹法按标准房间每 15 m2 布粉 2块 ,粮垛、墙根每 5~ 15 m…  相似文献   

9.
历史记载包头曾发生过4次人间鼠疫流行,1982年首次从长爪沙鼠体内分离出了鼠疫菌,证实了包头市区存在着鼠疫自然疫源性。由于包头市区所处地理位置重要,又是人口众多的大工业城市,在发现疫情后,自治区党委、政府和包头市各级党政领导对此非常重视,从1983年开始进行了以大面积灭鼠为主的综合性控制鼠疫措施,将鼠密度控制在一定水平之下,至1990年达到了基本控制鼠疫的标准。但经连续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所取得的结果证实,灭鼠对降低鼠密度具有高效快速的作用,同时也需较大的投入,且需每年连续不断地进行,稍有松懈,鼠密…  相似文献   

10.
国内杂志对家牺鼠种群结构、季节消长、数量分布有过报道,而对农村家栖鼠进行全面系统调查,进行数理统计分析,从而指导农村建房、储粮,改变室内生态环境达到灭鼠之目的的论文未见报道。本课题对此做了10年重点研究。 农村家牺鼠数量的自然消长与食物供给及隐蔽场所直接相关,房间地面的建筑材料不同,防鼠的功能差别很大,泥土地面比砖石地面密度高0.5倍,比水泥地面高4.5倍。 1989~1999年,本所从改善农村住房建筑材料和改善农民储粮习惯入手,进行了生境变化对农村家栖鼠影响的研究,并对鼠密度进行了动态观测,结果…  相似文献   

11.
湛江市甘林地区鼠蚤动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43年后湛江市甘林地区家、野鼠及其鼠体蚤变化情况。方法对调查地点内的家、野鼠及其鼠体蚤进行为期一年的调查,鼠密度、蚤指数作为主要变化指标。结果全年平均家鼠密度为8.02%,所捕获的动物中褐家鼠和臭鼠句脯的比例增加,黄胸鼠仍为优势种(54.55%);全年平均野鼠密度为3.24%,野鼠种群中黄毛鼠仍为优势种(74.59%),社鼠(Rattus niviventer confueianus)已成为当地的稀有种群;全年平均家鼠鼠体蚤指数为2.87,印鼠客蚤在家鼠鼠体蚤种群中占绝对优势(98.46%);全年平均野鼠鼠体蚤指数为0.33,伍氏病蚤为优势种(93.02%)。结论受住宅结构、环境气温和农业开发等综合因素的长期影响,湛江市甘林地区家、野鼠及鼠体蚤已发生相应变化。  相似文献   

12.
石龙大绒鼠繁殖生态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石龙地区是剑川野鼠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的中心地带,了解该地宿主动物大绒鼠的繁殖生态,可为灭鼠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控制动物鼠疫流行具有重要意义。1990~2000)年我们对石龙地区的大绒鼠做了繁殖生态观察,结果如下。1调查方法 在石龙观察点内人工捕获的所有大绒鼠,用布袋装好,送回本站实验室,用乙酸麻醉梳蚤后鉴定鼠龄,解剖记录性别、胚胎数。 观察时间:每年1~12月份。2结果2.1性别构成 1990~2000年共观察大绒鼠12496只中雄鼠5813只,雌鼠6683只,雄雌比为1:1.15,见表…  相似文献   

13.
灵武市临河地区1969年4月19日首次从自毙的长爪沙鼠体内用细菌学方法检出了第1株鼠疫菌后,直到1974年8月共14次从动物体内检出鼠疫菌。其中11次从长爪沙鼠体内检出,1次从同型客蚤体内检出,2次分别从自毙的褐家鼠和小家鼠体内检出,从而证实了该疫源地的存在和鼠间鼠疫的流行。为了预防鼠疫传人人间,多年来,按照“全国鼠疫监测方案”的要求,在该地区连续开展了鼠疫监测和大面积灭鼠灭蚤等防治工作,使鼠密度由1974年的每公顷34只下降到2007年的每公顷0.32只,有效地控制了鼠间鼠疫的流行。  相似文献   

14.
1981~1985年,连续5年在大青山与黄河之间的土默特平原西部对长爪沙鼠(Meriones un-guiculatus)的种群数量动态做了调查。结果表明,5年中以1982年的密度为最高(39.96只/ha.),以1985年为最低(24.12只/ha.)。参考既往资料可见,在自然状况下,该鼠数量年际变化的特点是,由低逐年增高,达到一定高峰时便逐年下降;当下降到一定水平时,又会自然逐年回升。其季节数量变化为,一年内有两个高峰(2、3月份与9、10月份),和两个低谷(7、8月份与12、1月份)。在人工大规模灭鼠后,使其密度下降到95%左右时,经过8个月左右,该鼠即可恢复其原有密度。该鼠是一种对自然条件适应能力较强的种群,一般的自然气候变化,对其种群数量的年际变化,无明显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达乌尔黄鼠(Citcllus dauricus以下简称黄鼠)是松辽平原达乌尔黄鼠鼠疫自然疫源地的主要贮存宿主。降低黄鼠密度是控制鼠疫发生与流行的主要措施,因此筛选灭鼠新药就显得尤为重要。为了解氯敌鼠对黄鼠的毒力情况,笔者于1995年8~9月进行了氯敌鼠对黄鼠的LD_(50)测定,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6.
1986~2005年宁夏西吉县鼠疫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1986~2005年西吉县鼠疫监测资料及鼠疫流行病学特征,提出预防控制对策.方法 运用鼠疫流行病学方法,按照医学统计学进行统计、分析与评价.结果 主要宿主阿拉善黄鼠平均密度在0.18~2.26只/hm2,近10年鼠密度呈上升趋势,单峰在1999年;平均染蚤率在29.88%~75.04%间,平均蚤指数在0.90~2.31之间,处在较高的水平;有3年次存在动物鼠疫流行,鼠疫流行与鼠密度,蚤指数增高相关联.结论 西吉县动物鼠疫流行仍呈间断性.坚持以鼠疫监测,宣传教育,灭鼠灭蚤,区域联防为主的综合防治是预防控制人间鼠疫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2002年乌鲁木齐旅客列车冬季鼠蟑密度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2年12月对乌鲁木齐铁路管理局26列旅客列车及备用车体鼠密度、蟑螂指数调查,发现1083/1084次(乌鲁木齐-重庆)和。1013/1014次(乌鲁木齐-成都)列车鼠夹法调查鼠密度分别为1.19%和1.26%,其余车体鼠密度均为0;所有车体蟑螂侵害率为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掌握阿拉山口口岸城区鼠、蚤密度、种群构成、季节消长规律等,为鼠疫防制提供依据.方法 2006年4月~2007年3月采用夹夜法对口岸鼠情进行监测,并利用微量血凝法检测F1抗体及抗原.结果 通过1年的调查,在城区布放有效板夹6 845个,捕获鼠形动物290只,鼠密度为4.2%,居民生活区高于作业区(P<0.01),经过鉴定隶属2目4科6属6种,优势种为褐家鼠和小家属,分别占41.3%和34.3%;从口岸城区捕获鼠体表采集蚤288只,隶属3科5属6种;捕获鼠平均染蚤率为13.5%,总蚤指数为1.0,其中褐家鼠的染蚤率和印鼠客蚤指数分别为22.5%和2.4;共检测鼠血清52份,鼠脏器材料86份,结果均为阴性.结论 新疆阿拉山口口岸灭鼠灭蚤工作应把重点放在居民区,同时兼顾作业区;加强对城区褐家鼠和印鼠客蚤的监测和控制;密切关注口岸郊区的鼠、蚤情况,这对疫情的早发现、早控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溴敌隆(Bromadion)具有一次口服急性毒力强的特点,属于第二代抗凝血灭鼠药。适用于一次投毒防治鼠害。溴敌隆对抗药害鼠十分有效。对野栖鼠灭效十分明显。敌鼠钠盐(Diphacine-Na)属于第一代抗凝血灭鼠药,一次口服毒力明显低于多次口服毒力,对家鼠、野鼠的灭鼠效果也十分明显。为了更进一步了解嗅敌隆杀灭家栖、野栖混合居住害鼠的灭效情况,2000年4月,我们在白城市913军区油库进行现场灭鼠试验。结果如下。1 试验区情况 913油库座落于白城市市郊,占地25万m2,是一种园丘形土筑建筑,表背杂草…  相似文献   

20.
1987~2002年的16年间,赤峰市有6年出现鼠间疫情,对广大的农牧民构成了极大的威胁。根据市政府提出的把疫情控制在鼠间,确保不发生人间鼠疫的原则,我们对每次的鼠间疫情均进行了较为严格、彻底的处理。从领导重视、宣传、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到疫区灭鼠灭蚤等工作均总结了一套可行的办法。笔者亲自参加了6次疫区处理,现总结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