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1 毫秒
1.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et-deroved grpwtj factpr,PDGF)是一类具有致增生、硬化和化学激活特性的促细胞生长因子,在肾脏病理改变中表达水平升高,在肾间质中通过诱导肾小管间质细胞增生、表型转化、炎性细胞浸润等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抑制PDGF表达及活性对肾脏病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 (PDGF)是一种主要由血小板分泌产生的重要促细胞生长因子。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增生及细胞外基质 (ECM)积聚。糖尿病时 ,在高血糖、终末期糖基化产物 (AGEs)及脂质代谢紊乱等刺激下 ,PDGF及其受体 (PDGFR)在肾脏的表达水平升高。PDGF通过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ECM积聚 ,引起肾脏形态和功能的异常 ,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损伤 ,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及其受体与糖尿病肾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是一种主要由血小板分泌产生的重要促细胞生长因子。其主要的生理作用是促进细胞分裂增生及细胞外基质(ECM)积聚。糖尿病时,在高血糖、终末期糖基化产物(AGEs)及脂质代谢紊乱等刺激下,PDCF及其受体(PDGFR)在肾脏的表达水平升高。PDGF通过诱导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和ECM积聚,引起肾脏形态和功能的异常,最终导致肾小球硬化和肾小管损伤,在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骨桥蛋白(OPN)可表达于肾小管、间质及球旁器,介导单核巨噬细胞的趋化、粘附、聚集,在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中起重要作用,参与一氧化氮信号途径的调节。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蛋白尿、高血糖及转化生长因子-β等可诱导OPN生成,促进细胞外基质合成并抑制其降解,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早期阻断OPN在肾脏的表达可能对肾间质纤维化具有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检测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在儿童原发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肾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病理变化的关系,以了解TGF-β与bFGF在原发性FSGS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选择肾活检明确诊断为原发性FSGS患儿的肾组织共43例,其中不伴有肾小管间质病变的FSGS肾组织共16例,设为实验1组;伴有肾小管间质病变的FSGS肾组织共27例,为实验2组。另将同期因孤立性血尿入院肾活检证实为非FSGS、病理改变较轻的肾组织作为对照组,共17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细胞/生长因子TGF-β、bFGF在各组中的表达。通过方差分析(ANOVA)和相关分析法分析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与FSGS肾组织病理变化的关系以及细胞/生长因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结果:TGF-β、bFGF在各组肾组织中均有表达,表达量在对照组、实验1组和实验2组中依次升高,各组间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TGF-β和bFGF的表达与肾小管间质指数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依次为0.763和0.661。此外,TGF-β和bFGF两者的表达量经相关分析也显示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587。结论:TGF-β和bFGF在原发性FSGS患儿肾组织中高表达;随着FSGS的发展,它们在肾组织中表达量不断增加,促使肾小管间质向纤维化发展,而且两者在促进肾脏纤维化具有一定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肾小球肾病患者肾间质区域ATP结合元件A1(ABCA1)蛋白的表达及其与泡沫细胞形成、肾小管间质损害、血清胆固醇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诊断明确的Alport综合征患者5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MPGN)患者28例、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FSGS)患者35例、特发性膜性肾病(IMN)患者36例、IgA肾病(IgAN)患者3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患者肾间质区域(除肾小管)ABCA1蛋白的表达;用直线相关分析其与肾间质区域泡沫细胞相对面积、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血清胆固醇的相关性。 结果 在各类肾小球疾病患者的肾间质区域中,浸润的单核巨噬细胞、泡沫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均表达ABCA1蛋白。泡沫细胞浸润者肾间质区域ABCA1蛋白的阳性表达量显著高于无泡沫细胞浸润者(P < 0.05),但ABCA1的阳性表达量与泡沫细胞相对面积无相关。MPGN、FSGS、IMN患者肾间质区域ABCA1表达量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呈正相关(P < 0.05)。血清胆固醇与肾间质区域ABCA1蛋白的阳性表达量呈正相关(P < 0.05)。 结论 在各种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患者中,血清胆固醇可促进肾间质ABCA1的表达;ABCA1对胞内脂质的转运具有双向作用,其与泡沫细胞形成缺乏肯定关联;ABCA1可能参与了肾小管间质的损害。  相似文献   

7.
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多数慢性肾功能衰竭都伴有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研究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对于揭示慢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机制有着重要的意义。已有动物实验证实,损伤和再生的肾小管能够合成和分泌较多的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l],而且细胞 因子对靶细胞的作用需要相应的受体。我们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FGF及其相应的受体(FGFR)在伴有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增生硬化性肾炎的肾穿刺组织的表达情况,试图阐明FCF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发生过程中的作用。 一、材料和方法 1.材料:选自1996年到1997年北京 医…  相似文献   

8.
粘附分子P选择素在人类肾小球疾病中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3  
目的探讨粘附分子P选择素与人类肾小球肾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和原位杂交方法观察133例肾小球疾病患者肾组织中P选择素表达情况。根据肾小球内炎细胞浸润、细胞增生及硬化程度分为三组。Ⅰ组:肾小球内无明显炎细胞浸润;Ⅱ组:肾小球有较明显炎症病变和细胞增生;Ⅲ组:肾小球炎症过程趋向静止及(或)出现较多肾小球硬化。结果正常肾组织中P选择素基本不表达。在肾小球疾病肾组织中,P选择素在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显著高于肾小球和肾间质;在肾小球表达以血小板表面为主,其中Ⅱ组肾小球P选择素表达水平与Ⅰ组(P<0.05)、Ⅲ组(P<0.01)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与肾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表达P选择素显著相关(rs=0.395和rs=0.337,P<0.01)。原位杂交发现肾小球、小管上皮细胞、间质、血管内皮部位均有P选择素mRNA表达,与蛋白质表达部位一致。结论在人类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发病早期,P选择素介导了肾内血小板聚集活化、炎细胞浸润,并与肾小管间质病变程度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狼疮性肾炎肾小管间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表达特点及其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比较原发性肾小球肾炎微小病变型(MCD)和狼疮肾炎(LN)肾小管间质中TGF-β1和CTGF的表达及分布以及浸润细胞,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的表达特点。结果 TGF-β1及CTGF可不同程度地表达于LN的肾小球和肾小管间质,且较MCD的表达普遍增高,肾间质TGF-β1表达量与CTGF的表达量之间的相关系数r=0.5316,P=0.023。LN患者肾间质内CD3阳性细胞,CD68阳性细胞,PCNA阳性细胞以及α-SMA的表达明显高于MCD患者。α-SMA的表达程度与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程度存在正相关关系,r=0.436,P=0.032。结论 LN肾间质内TGF-β1和CTGF表达增高,可能与LN肾间质病变及炎性细胞的浸润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在肺鳞癌和肺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了PDGF—A链和PDGF—B链在42例肺鳞癌和15例肺腺癌中的表达,并测定了它们在肺非特异性炎症组织中的表达。结果 PDGF—A链和PDGF—B链的表达主要定位于肿瘤细胞胞浆、血管内皮细胞及平滑肌细胞,炎症组织的肺泡上皮细胞及血管平滑肌细胞少量表达。PDGF—A链和PDGF—B链在肺鳞癌及肺腺癌中均有显著表达;PDGF的过度表达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无关。结论 PDGF—A链和PDGF—B链的过度表达与肺鳞癌和肺腺癌有关;PDGF—A链和PDGF—B链的生物学特征可能有所不同,PDGF—B链与肿瘤微血管增生的关系可能更密切。  相似文献   

11.
骨髓间质干细胞对大鼠急性肾小管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观察骨髓间质干细胞(MSCs)对氯化汞(HgCl2)导致的急性肾小管损伤有无治疗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 方法 建立HgCl2腹腔注射导致大鼠急性肾衰竭模型。SD大鼠分为MSCs组(HgCl2+MSCs)生理盐水组(HgCl2+生理盐水)及正常对照组。7 d后,观察体重生存率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进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巨噬细胞标志物ED-1和增强绿色荧光融合蛋白(EGF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用RT-PCR技术检测肾组织内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并观察EGFP转基因的MSCs在肾脏的分布情况。 结果 MSCs组在体重生存率肾功能肾脏病理改变上,均明显好于生理盐水组;肾组织内PCNA+及ED-1+细胞数明显少于生理盐水组;促进肾小管损伤修复的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在肾组织内表达明显高于生理盐水组,而促炎症因子TNF-α则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7 d时,间质干细胞在肾间质中偶尔可见到,而肾小管中未见。 结论 MSCs输注可促进HgCl2所致的急性肾小管损伤的修复,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节肾组织中细胞因子的分泌起作用,而非完全依靠转分化成肾小管上皮细胞。  相似文献   

12.
IgA肾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变化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IgA肾病患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及其受体VEGF-R2(Flk-1)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4例不同病理改变的IgA肾病肾组织进行序列切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肾小管间质中VⅢ因子、VEGF和Flk-1的表达.对各指标之间与临床病理改变之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IgA肾病患者肾组织中,肾小管间质中微血管密度在中度病变的病人表达最多,在重度者表达最少(P〈0.05).VEGF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Flk-1主要表达于肾间质中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内皮细胞.两者与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呈正相关(P〈0.05).在中、重度组肾小管间质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的微血管密度与患者尿NAG酶的含量呈负相关(r=-0.57,P〈0.05),与间质纤维化呈负相关性(r=-0.82,P〈0.01).结论:IgA肾病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变化与肾小管间质的病变密切相关.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可能是导致肾小管周围毛细血管密度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检测Alport综合征、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特发性膜性肾病及IgA肾病患者肾间质区域泡沫细胞浸润与MCP-1/CCR2蛋白的表达及小管-间质损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诊断明确的Alport综合征患者5例、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患者28例、局灶节段硬化性肾小球肾炎患者35例、特发性膜性肾病患者36例、IgA肾病患者34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各例患者肾间质区域(除肾小管)MCP-1与CCR2的表达并分析其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的相关性。结果:(1)肾小球疾病患者肾间质区域浸润的泡沫细胞上均可见MCP-1和CCR2蛋白的同时表达。(2)在各类原发性肾小球疾病患者中,泡沫细胞浸润组肾间质区域MCP-1和CCR2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无泡沫细胞组(P〈0.05)。(3)MCP-1和CCR2蛋白的阳性表达值与肾小管-间质损害积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各种病理类型的肾小球疾病间质区域浸润的泡沫细胞可同时分泌产生MCP-1和CCR2蛋白,参与了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发生。抑制泡沫细胞的浸润和阻断MCP-1/CCR2通路可延缓肾脏疾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丝裂素激活蛋白激酶(MAPK)信号通路对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作用及其对细胞移行能力的影响.方法以PDGF(20 ng/ml)刺激培养的人近端肾小管上皮HK-2细胞,分别观察细胞形态、增殖和移行能力的变化.采用蛋白免疫印记法检测MAPK各亚类活性及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的表达,同时观察分别采用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和p38信号通路特异阻断剂PD98059、SP600125和SB203580后上述指标的变化.结果 PDGF刺激6~12 h使α-SMA表达上调近2倍,但刺激24~48 h反而使α-SMA表达低于基础水平.PDGF刺激24 h后HK-2细胞从立方形转变为梭形,细胞虽尚无增殖反应但移行能力增强至3倍(P<0.01).PDGF诱导的ERK、JNK和p38活性均在2 min时迅速增高,分别在2~5 min达高峰,分别为基础水平的5.7倍、2.6倍和1.6倍(P<0.05),ERK和JNK活性增高可持续至120 min,而p38活性则于60 min以后恢复至基础水平.在PDGF刺激24 h的情况下,PD98059和SP600125不影响基础状态及PDGF对α-SMA表达的作用,但SP600125可抑制PDGF上调的细胞移行能力(P<0.01);而SB203580既可抑制α-SMA的基础表达(P<0.01)及PDGF下调的α-SMA表达(P<0.001),同时还可显著抑制PDGF诱导的细胞移行能力(P<0.05).结论 PDGF可刺激MAPK的不同亚类信号通路磷酸化,并可诱导肾小管上皮细胞形态改变及其移行能力增强.在PDGF诱导的表型转化和移行功能改变中,ERK信号通路无介导作用,JNK通路主要与细胞移行能力变化相关,而p38可能是调控α-SMA表达和细胞移行改变的主要信号通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异泽兰黄素(Eupatilin)介导PDGFβ对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抑制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组织贴壁法从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组织中分离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Westernblot法检测PDGFβ在增生性瘢痕和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中的表达,通过脂质体转染pcDNA3.1-PDGFβ构建PDGFβ过表达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CCK8法检测过表达PDGFβ对异泽兰黄素抑制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活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过表达PDGFβ对异泽兰黄素促进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的影响,Westernblot法检测过表达PDGFβ对异泽兰黄素调控细胞内p-ERK、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免疫组化和Westernblot结果表明,与正常皮肤组织和成纤维细胞比较,增生性瘢痕组织和成纤维细胞中PDGFβ高表达;CCK8结果显示,与空载对照组(pcDNA31-control)比较,PDGFβ过表达组瘢痕成纤维细胞活力显著升高(P0.05);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表明,与对照组pcDNA3.1-control+Eupatilin比较,pcDNA3.1-PDGFβ+Eupatilin组增生性瘢痕成纤维细胞凋亡率显著降低(P0.05);Westernblot结果显示,PDGFβ过表达能显著促进p-ERK和Bcl2的表达增加,抑制Bax蛋白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异泽兰黄素可抑制增生性瘢痕PDGFβ蛋白的表达,通过抑制PDGFβ/ERK通路诱导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表皮生长因子(EGF)、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对大鼠肝星状细胞间质胶原酶(MMP13)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 在培养的肝星状细胞系中加入TGF—β(1μg/L)、EGF(100μg/L)和PDGF(200μg/L),于不同的时间点(8、24、48、72h)收集细胞,提取总RNA;用逆转录定量多聚酶链反应(PCR)方法测定MMP13的基因表达水平。结果 TGF-β组肝星状细胞MMP13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72h4个时间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EGF组肝星状细胞MMP13的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24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3倍。PDGF组肝星状细胞MMP13的基因表达水平在8、24、48、72h均明显高于对照组;48h达高峰,为对照组的3倍。结论 TGF—β可抑制大鼠肝星状细胞MMP13基因的表达;而EGF、PDGF可增强肝星状细胞MMP13基因的表达。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大鼠模型中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1(TIMP-1)在肾小管间质中的表达部位、动态变化及其与肾小管问质损害的关系。方法 制备UUO大鼠模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UUO术后第1、3、5、7、14天肾小管间质中TIMP-1、α-平滑肌肌动蛋白(SMA)、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单核巨噬细胞抗原(ED)-1的表达及其与输尿管梗阻后肾小管间质损害的关系。结果 UUO术后第1天肾间质可见少量TIMP-1表达细胞,第3~7天TIMP-1表达明显增加,主要表达于肾小管上皮细胞和肾间质。UUO术后第3天肾小管PCNA表达达高峰,随后下降,而肾间质PCNA水平于第7~14天仍较高。UUO术后第3天肾间质成纤维细胞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可检出α-SMA表达并随时间递增。α-SMA阳性面积与肾间质相对面积成正相关(r=0.924,p<0.01)。TIMP-1表达与间质相对面积(r=0.835,P<0.05)及α-SMA阳性面积(r=0.922,P<0.01)成正相关。结论 TIMP-1蛋白质于肾小管间质病变早期表达于肾小管间质,早于肾间质纤维化出现,其表达量与肾间质α-SMA表达及肾间质相对面积呈正相关并随病变进展逐渐增加。TIMP-1在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问质细胞的高表达及肾小管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增殖可能参与介导UUO术后肾小管间质损害。  相似文献   

18.
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肾小管上皮细胞表型转化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0  
目的观察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过程中,肾小管上皮细胞是否发生表型转化。方法以腺嘌呤150 mg·kg-1·d-1灌胃,连续17周,制作大鼠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模型。采用光镜、透射电镜、偏振光显微镜及免疫组织化学等方法,观察病变肾组织的病理变化以及肾小管上皮细胞的表型转化情况。结果病变肾组织出现肾小管变性、萎缩和再生,肾间质淋巴和单核细胞浸润以及进行性肾间质纤维化等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典型的病变。偏振光显微镜观察发现,随着病变的进展,间质中以Ⅲ型和Ⅰ型胶原为主的大量胶原纤维增生,并逐渐加重。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损伤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处于萎缩和再生状态,随着病变的进展,小管上皮细胞内逐渐出现d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和波形蛋白(vimentin)的阳性表达。透射电镜下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内原纤维出现以及突破基底膜游离到肾间质中,并与肾间质中的间质细胞、胶原纤维相混合存在。结论在大鼠肾间质纤维化的发生过程中,受损并处于再生状态的肾小管上皮细胞有向肌成纤维细胞等间胚叶细胞转化并产生细胞外基质的功能。  相似文献   

19.
白细胞介素18对促进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18(IL-18)对肾小管萎缩和间质纤维化的作用.方法:在体外实验中应用不同浓度的IL-18处理人类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应用Hoechst 33258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应用流式细胞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检测细胞表达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和细胞形态学的变化.结果:低浓度短时间 IL-18作用对细胞凋亡无影响,而较高浓度IL-18作用可促使肾小管上皮细胞凋亡;IL-18具有显著促进肾小管上皮细胞表达α-SMA作用,并呈剂量和时间依赖关系,而且表达α-SMA的细胞具有肌成纤维细胞的形态学特征.结论:肾病状态下IL-18可能具有促进肾小管萎缩和肾间质纤维化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多种慢性肾病最后都会进展到终末期肾病 (end stagerenaldisease ,ESRD) ,其主要形态学特征是肾小球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在此过程中 ,转化生长因子 β(transforminggrowthfactor β ,TGF β)被认为是致纤维化的关键因子。而结缔组织生长因子 (connectivetissuegrowthfactor,CTGF)是TGF β下游效应因子 ,它能介导TGF β的促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 (extracellularmatrix ,ECM)合成。而近年来又发现 ,Rho蛋白在CT GF、TGF β基因调控中起关键性作用。本文重点讨论Rho蛋白的结构和功能、CTGF的结构与功能、Rho蛋白与CTGF、TGF β的关系及在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CTGF与TGF β的关系及CTGF在肾脏纤维化中的作用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