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mmune thrombocytopenia,ITP)是一种由于患者体内产生抗自身血小板抗体引起血小板破坏增多,从而导致外周血中血小板持续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伴有成熟障碍为特征的出血性疾病。现代研究表明是一种免疫介导的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是临床最常见的一种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约占出血性疾病总数的30%,确切病因尚不清楚。欧美国家年发病率为5~10/10万人口。我国尚无ITP发病的流行病学资料。慢性和难治性ITP具有易反复发作、治疗难度大等特征,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以下就慢性和难治性ITP的治疗谈一点我们的临床经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脾动脉栓塞治疗前后血小板抗体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对32例慢性难治性ITP患者,行三明治法脾动脉栓塞治疗,分别在术前、术后7 d检测血小板抗体、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的变化,并对疗效进行2~4 a长期随访。结果术前血小板抗体PAIgG、PAIgM、PAIgA升高例数分别为13例(41%)、17例(53%)、13例(41%),术后血小板抗体均值均较术前下降,PAIgM术前术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PAIgM、PAIgA的升高与慢性难治性ITP患者的发病联系密切,血小板抗体水平下降对脾动脉栓塞治疗慢性难治性ITP中远期疗效预测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中药联合小剂量美罗华治疗成人慢性难治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的效果。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收治的成人慢性难治性ITP患者6例,采取中药联合小剂量美罗华进行治疗,观察治疗后的效果。结果:6例患者均完成治疗,总有效率为100%,无出血倾向,血小板较治疗前升高。2例患者发生静脉输注相关事件,经减慢滴注速度及对症处理后症状改善并坚持输注完毕;6例患者至今均无复发。结论:中药联合小剂量美罗华治疗成人慢性难治性ITP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脾切除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临床疗效。方法通过对2002年1月—2009年3月收治的经内科治疗无效的40例ITP患者行脾切除,评价其临床近期及远期疗效。结果所有病例均随访6个月以上,治愈26例(65%),显效6例(15%),无效8例(20%),总有效率80%。结论对于难治性ITP患者,行脾切除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临床最常见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以血小板减少、骨髓巨核细胞数增加或正常伴成熟障碍为特征,国际血液学病组织近年来更倾向于称之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大约有80%~90%的患者在诊断后的6个月内痊愈,10%-20%的患者呈慢性病程,其中经正规糖皮质激素、脾切除和一般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效则称为难治性ITP。  相似文献   

6.
紫癜灵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28例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目的 :探讨紫癜灵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以紫癜灵治疗慢性难治性 ITP患者 2 8例 ,疗程为 6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和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 ,血小板相关抗体明显降低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0 1) ;外周血 T淋巴细胞亚群 CD4比例明显升高 ,CD8比例明显降低 ,CD4/CD8明显升高 ,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结论 :紫癜灵对慢性难治性 ITP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 90年代初至现在 ,探索用中医药治疗ITP130余例 ,90 %以上的病例疗效较好 ,用药后血小板逐渐提升 ,出血症状得到控制 ,临床症状逐日缓解 ,但有 12例属难治性ITP ,现探析如下 :1 资料分析12例难治性ITP病例中 ,男 7例 ,女 5例 ;30岁以下 7例 ,30岁以上 5例 ;年龄最大 6 8岁 ,最小 1.5岁。可见难治性ITP中青少年发病率高 ,符合ITP的发病规律。2 发病特点大多难治性ITP起病缓慢 ,初多为头昏神疲 ,不明原因的皮肤瘀斑、瘀点 ,或不明原因的鼻衄、齿衄、尿血和妇女月经过多而入院求诊。3 治疗过程大多难治性ITP皆反复发作 ,缠绵…  相似文献   

8.
陈志雄是广州中医药大学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现任广州市中医医院院长.陈教授临床擅长用中医药治疗各种血液病,尤其治疗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颇有独特见解.现将其应用祛风法治疗难治性ITP的经验介绍如下.1 风邪与难治性ITP的关系难治性ITP多由急性ITP失治、误治转为慢性,迁延不愈所致.临床上ITP发作每与风邪密切相关,急性ITP或慢性ITP急性发作前,患者多有外感风邪史,常为发病诱因,病情即出现反复或症状加重.  相似文献   

9.
脾切除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较为常见的与自身免疫有关的出血性疾病,内科治疗为其首选。有部分难治性病例,内科疗效不佳,容易复发,且长期的免疫抑制治疗,使机体抵抗力下降,不良反应多,因为脾脏是ITP产生血小板抗体和破坏血小板的重要场所,因此脾切除可使血小板数量得以提高,是治疗ITP的主要手段之一。近10a来,我院行脾切除治疗ITP28例,疗效显著,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简称ITP),是一种病因病机至今尚未阐明的、血小板减少性的血液病,以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为主要表现。难治性ITP(RITP)指一线治疗和脾切除无效,或需较高剂量的强的松才能维持安全的血小板水平的患者,约占ITP患者的11%~35%[1]。寻求治疗难治性ITP的有效方法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热点,现笔者将其有关中医药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进展概述如下。  相似文献   

11.
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h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ITP)是一组难治的出血性疾病,临床以血小板减少、反复发作的皮肤黏膜出血,应用西药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无持久疗效或不能耐受为特征。2007-01—2009—12,我们采用自制柴莲升血颗粒治疗慢性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50例,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为出血性疾病中较常见的一种。多数学者认为ITP与免疫有关。在血小板表面附有相关 Ig G,认为是病理性免疫反应所产生的特异性血小板抗体。脾脏是产生抗血小板抗体的重要器官之一 ,同时又是破坏致敏的血小板器官。由于以上机理 ,目前在 ITP的治疗上仍采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 ,免疫抑制疗法 ,中医药治疗及必要时做脾切除术为主要治疗方法。1 肾上腺皮质激素 (简称激素 )据临床观察 ,激素对急性型 ITP疗效好。对慢性型的治疗 ,各家报道完全缓解率不一 ,为 15%~ 60 %。1.1 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法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36例ITP患者口服中药2个月,观察疗效及血小板数。结果:显效10例,良效16例,进步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3%,治疗后血小板数显著升高。结论: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法对慢性ITP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4.
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环孢素A治疗难治性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用环孢素治疗36例难治性ITP患者,监测治疗前后血小板计数、血小板相关抗体、骨髓细胞学检查和网织血小板指标,对其疗效进行评价。结果环孢素治疗有效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计数明显升高,PAIG和RP%显著降低,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明显增多,前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临床无效组血小板计数、PAIG、RP%和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无明显变化,前后对照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环饱素A是可以作为难治性ITP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而血小板抗体、网织血小板、产血小板巨核细胞数可以作为ITP患者判断疗效以及预后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1引言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diopaticthrombocytopenicpurpuraITP),也称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出血性疾病.因患者循环血液中存在针对血小板膜的抗体,引起免疫性血小板破坏而发病.临床上分急性及慢性两类. 2病因及发病机制 ITP的发病原因目前尚不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急性型ITP多发生在病毒感染的恢复期,血小板破坏的机制可能由于血小板表面吸附病毒抗原产生自身抗体,也可能由于病毒感染引起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血小板结合,或者两者均有关.85%至90%的慢性型ITP病例中有血小板表面相关的IgG、IgM及补体3(C3)增高,并与血小板的破坏率及减少程度成比例,血小板表面相关的IgM、IgG或C3均可使血小板的寿命缩短及功能发生变化.ITP患者的抗血小板抗体不仅抗血小板的相关抗原,也抗巨核细胞上的相关抗原,损害巨核细胞生成血小板的功能,血小板破损的场所主要为脾、肝及骨髓.  相似文献   

16.
原发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是由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共同介导的慢性复发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属临床常见的难治性出血性疾患。笔者通过理论探讨及临床实践,认为肺脏功能失司是其发病过程中重要病理环节之一,临证运用“清肺热、化瘀滞,健肺脾、调升降”为治则治法,疗效显著,为难治性血液系统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指经传统的治疗(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仍小于(30~50)×109 L-1,且病程在6个月以上者.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200 4年1月-20 06年6月我院对18例难治性ITP患者予干扰素联合美卓乐(甲泼尼龙)、达那唑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难治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指经传统的治疗(糖皮质激素和脾切除术)后血小板计数仍小于(30~50)×10^9L^-1。且病程在6个月以上者。临床上治疗比较困难。2004年1月-2006年6月我院对18例难治性ITP患者予干扰素联合美卓乐(甲泼尼龙)、达那唑治疗,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9.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类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其特点是血小板寿命缩短,骨髓内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及血清或血小板表面常存在抗血小板抗体。大多数ITP患者经激素、脾切除及免疫抑制剂治疗可获疗效,但仍有约30%的患者对上述治疗无反应,临床称之为难治性ITP(RITP)。RITP的治疗目前仍然是非常棘手的问题,近几年来随着科学的发展又有一些新的治疗方法应用于临床,并取得初步疗效,现将有关文献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法治疗难治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疗效。方法:36例ITP患者口服中药2个月,观察疗效及血小板数。结果:显效10例,良效16例,进步4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83.3%,治疗后血小板数显著升高。结论:养阴清热、凉血止血法对慢性ITP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