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解脲脲原体(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属于条件致病微生物,可从精子生成、精子形态和活力、免疫性不育、附属性腺功能、脂类代谢等方面影响男性生育功能。UU根据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成2个生物群或者14个血清型,近年来,UU基因分型(生物群)有取代血清学分型的趋势,但UU分型与男性不育之间的关系尚未明确。简单、快捷的液体培养基检测方法联合固体培养基检测,能提高UU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避免抗生素的滥用,降低UU的耐药性,将成为UU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2.
解脲脲原体血清型3在小鼠生殖道中的致病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解脲脲原体血清型3(UU3)在小鼠生殖道中的致病性.方法 将156只昆明小鼠按完全随机设计法分为A、B、c组(每组各48只)及对照组(12只)共4组.将3种不同浓度的UU3接种至各实验组小鼠阴道内,各组的浓度分别为:A组1×107 copy/g,B组1×106copy/g,c组1×105 copy/g;对照组仅接种UU液体培养基.于接种后第1、3、7、14、21、35天每次随机处死A、B、c组各8只及对照组2只小鼠,取宫颈管分泌物,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检测各组UU3的浓度及阳性率;取宫颈、子宫内膜及输卵管组织,光镜下观察其形态,并计算致病率.结果(1)A、B、C 3组UU3总阳性率分别为63%(30/48)、50%(24/48)和17%(8/48),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种后1、3、7、14、21、35 d小鼠的UU3阳性率,A组分别为8/8、7/8、6/8、5/8,4/8和0,B组分别为7/8、5/8、5/8、4/8、3/8和0,C组分别为3/8、2/8、2/8、1/8、0和0;对照组各时间点均为0.接种后1 d的UU3阳性率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各时间点3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在UU3检测阳性者中,A、B、C组的UU3浓度在接种后1、3、7、14、21 d分别为1.70×107、3.75×106和1.45×105copy/g,8.26×10+6、2.56×106和1.07×105copy/g,4.04×106、1.37×106和5.43×104copy/g,2.86×106、6.72×105和4.68×103copy/g,2.41×105、1.12×105和0 copy/g.除接种后21 d外,接种后各时间点A、B、C 3组的UU3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内接种不同时间点的UU3浓度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接种不同时间点的UU3浓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接种后7~35 d,A、B、C 3组的总致病率分别为56%(18/32)、44%(14/32)和6%(2/32),3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接种后7、14、21、35 d小鼠的致病率,A组分别为5/8、5/8、4/8和4/8,B组分别为4/8、4/8、3/8和3/8,C组分别为1/8、0、1/8和0;对照组各时间点均为0.除接种后14 d外,各时间点A、B、C 3组间致病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小鼠生殖道局部接种不同浓度的UU3,其致病性不同.当UU3浓度≥1×106copy/g时,其致病性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女性下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解脲支原体(UU)感染与输卵管妊娠发生的关系以及夫妻双方接受敏感抗生素治疗CT、UU感染的输卵管妊娠患者术后输卵管通畅情况。方法 (1)对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09年9月至2011年9月135例手术治疗的输卵管妊娠患者(研究组)和68例卵巢囊肿、子宫肌瘤患者(对照组)宫颈分泌物行性传播疾病病原体检测和药敏试验。(2)对有生育要求的65例CT、UU阳性的输卵管妊娠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成夫妻双方同时接受敏感抗生素治疗的治疗组35例和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治疗的预防组30例,两组患者在手术当天均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前者再根据药敏试验结果选择敏感抗生素对夫妻双方进行规范治疗,后者手术24h后不再使用抗生素。3个月后行子宫输卵管碘油造影(HSG),检查输卵管通畅情况。结果 (1)研究组CT、UU、CT+UU混合感染、淋病奈瑟菌(NG)检出率分别为19.3%(26/135)、40.7%(55/135)、8.9%(12/135)、3.7%(5/135);对照组CT、UU、CT+UU混合感染、NG的检出率分别为4.4%(3/68)、17.6%(12/68)、0(0/68)、、0(0/68)。两组CT、UU、CT+UU混合感染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HSG显示敏感抗生素治疗组患者患侧输卵管通畅31例(88.6%),阻塞或通而不畅4例(11.4%);预防性抗生素使用组患者患侧输卵管通畅20例(66.7%),阻塞或通而不畅10例(33.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以CT和UU为主的性传播病原体感染与输卵管妊娠的发生有关;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对CT和UU阳性的夫妻加强治疗,可能有助于提高术后3个月的输卵管复通率及减少输卵管妊娠的再发。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女性不孕症患者生殖道内不同亚群解脲脲原体(UU)的检出情况。方法:采用PCR方法分别对120例门诊不孕症患者(不孕症组)和同期正常体检女性(对照组)的宫颈分泌物进行UU生物亚群分型检测,并比较其差异;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UU亚群感染单核细胞后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的表达水平。结果:1检出率:不孕症组UU1群(UU1)检出率为20.8%(25/120),对照组为18.3%(21/120),组间无统计学差异(χ~2=0.24,P0.05);不孕症组UU2群(UU2)检出率为45.8%(55/120),对照组为21.7%(26/120),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χ~2=15.67,P0.01)。2 MIF表达:UU浓度为10~4 CCU/m L,MIF表达在UU1组、UU2组和对照组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UU浓度分别为10~5 CCU/m L和10~6 CCU/m L时,共培养18 h、24 h时UU2群MIF均表达增加,与UU1群和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UU2群在不孕症患者检出率高于正常女性,且UU2群促单核细胞分泌MIF的能力高于UU1群,UU2群感染可能与女性不孕症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其潜在致病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宫内感染与胎膜早破的相关性。方法 运用培养法对妊娠晚期32例胎膜早破孕妇(试验组)和2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剖宫产术中羊水进行支原体培养检测,评价6种抗菌药物对抑制支原体的敏感性;同时运用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法对上述羊水进行解脲支原体DNA检测。结果 试验组分离培养检测的UU感染阳性率为28.1%,对照组UU感染阳性率为5.0%(P>0.05);6种抗生素药敏试验提示氧氟沙星药物敏感性最弱;在同时进行的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法试验中,试验组的UU检出率为46.9%,对照组的UU检出率为10.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解脲支原体所致的宫内感染是部分妊娠晚期胎膜早破的原因之一。PCR-微板核酸分子杂交法联合培养法,是诊断解脲支原体宫内感染的特异、快速和准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B组链球菌血清型分布和抗生素敏感性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获得在中国北京地区 B组链球菌 (GBS)血清学型分布特点和抗生素耐药菌谱情况。 方法  76株 GBS分别由待产产妇和正常妇女阴道拭子分离培养并经协同凝集 (COA)抗原检测明确所获。采用标准 L ancefiled方法对所获 76株 GBS进行血清学分型 ;采用标准的琼脂稀释法对其中 47株 GBS进行抗生素最小抑菌浓度 (MIC)测定。 结果  76株 GBS菌可分为 7个血清型 ,其中 II(33% )、III(2 3% )、Ia(16 % )是主要血清型 ,10 0 % GBS对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和红霉素敏感。青霉素和氨苄青霉素 MIC均≤ 0 .0 6 μg/ ml,头孢唑啉、头孢呋新、头孢哌酮 MIC范围为 0 .0 0 6~ 0 .0 3μg/ m l;红霉素 MIC是 0 .0 0 3~ 0 .0 3μg/ ml,庆大霉素 MIC1~ 32 μg/ m l,丁胺卡那霉素 MIC4~≥ 6 4μg/ ml。他们的耐药率分别是 12 .8%和 40 .4%。 结论 该结果为在我国进一步研究优势荚膜多糖菌苗进行免疫预防 GBS感染及对指导临床医师合理选择抗生素治疗 GBS感染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实验室常规报告 GBS敏感性结果 ,对 GBS菌株连续药物敏感性监测 ,了解耐药变迁情况也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溶脲脲原体与人精子膜蛋白交叉反应抗原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 :研究溶脲脲原体 ( Ureaplasma urealyticum,UU)与人精子膜之间的交叉反应抗原。方法 :将从不育患者精液中分离、纯化等获取的 UU蛋白质与人精子膜蛋白进行十二烷基硫酸钠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 ( SDS- PAGE) ,再将电泳条带转移到硝酸纤维素膜上 ,用兔抗人精子膜抗血清及羊抗兔 Ig G- HRP进行 Western blot反应。结果 :Western blot证实 UU中 61 k D、5 0 k D和 2 7k D蛋白质组份与精子膜蛋白具有相似抗原性。结论 :UU与人精子膜之间存在交叉反应抗原 ,这可能与临床上 UU感染不育患者血清和 /或精液中抗精子抗体 ( As Ab)阳性率明显升高相关  相似文献   

8.
女性下生殖道解脲支原体的定量检测与致病性研究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目的探讨生育年龄女性下生殖道感染患者和正常体检人群宫颈管内解脲支原体(UU)量值间的区分及其致病性的相关性。方法2003年11月至2004年1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对因有阴道炎症状、体征而就诊的601例患者及正常体检人群306例,采用荧光定量PCR(FQ-PCR)方法测定解脲支原体、淋球菌、沙眼衣原体。根据两组UU拷贝数的量值不同,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病例组的UU阳性率70.0%,较正常体检人群组41.2%为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其中UU FQ-PCR定量值≥1.00×106copy/g的病例数也较对照组多(47.8%与37.3%),差异有显著性(P=0.039)。病例组中UU FQ-PCR定量值<1.00×106copy/g的患者其混合感染的概率较FQ-PCR定量值≥1.00×106copy/g的患者的概率高(42.7%与32.8%),差别有显著性(P=0.037)。结论解脲支原体FQ-PCR定量值≥1.00×106copy/g时存在单独感染的意义,临床上可以考虑给予药物治疗;解脲支原体FQ-PCR定量值<1.00×106copy/g时,一方面可能是无症状带菌状态,另一方面可能与其他病原体呈混合感染状态,需要进一步的检查。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溶脲脲原体 ( ureaplasma urealyticum,UU)对大鼠睾丸支持细胞分泌 IL- 1 α和 IL- 6的影响。方法 :2 0 d龄雄 SD大鼠 8只 ,无菌取睾丸 ,经 型胶原酶和透明质酸酶消化 ,分离出纯度较高的支持细胞 ,用 DMEM/Ham's F- 1 2培养液培养。实验组加入 UU一起培养 ,对照组则加 UU培养基。分别取培养 1~ 4d的细胞上清液 ,用 ELISA法检测其 IL- 1α和 IL- 6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 ,IL- 1α的含量显著降低 ( P<0 .0 1 ) ,IL- 6的含量显著升高 ( P<0 .0 1 )。结论 :UU感染使支持细胞分泌 IL- 1 α减少 ,却明显促进 IL- 6的分泌。提示 UU感染与生殖道 (腺 )局部免疫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溶脲脲原体(UU)感染与精子密度之间的关系。方法:在上海同济医院和仁济医院男科两研究中心就医,年龄在20-45岁的对象共346例,分为UU阳性和阴性两组,比较两组对象精子密度,应用混合线性模型-协方差分析,调整中心和禁欲时间计算修正均数;并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控制混杂因素影响。结果:UU阳性对象精子密度均值为47.97×106/ml,而阴性对象为61.49×106/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控制禁欲时间、研究中心、居沪年限、年龄、独用卫生间、饮酒史等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显示,UU感染对象的精子密度仍然较低(P<0.05)。结论:UU感染与精子密度下降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检测不孕妇女和自然流产患者生殖道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的感染率。方法:采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223例生殖门诊不孕妇女和自然流产患者宫颈分泌物CT DNA和UU DNA,同时选择50例正常早孕妇女宫颈分泌物作为对照。结果:原发不孕组妇女宫颈分泌物CT DNA和UU DNA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6.0%(平均拷贝数为:2.18X105/mL)和26.7%(平均拷贝数5.3 X105/mL),高于正常早孕组(P<0.05);继发性不孕组CT和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3.8%(平均拷贝数为:1.42X105/mL)和34.4%(平均拷贝数为2.77X105/mL),与正常早孕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习惯性流产组CT和UU阳性检出率分别为17.9%(平均拷贝数为:0.53X105/mL)和21.4%(平均拷贝数为:1.5 X105/mL)与正常早孕组相比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荧光定量PCR可作为临床常规检测不孕妇女CT和UU感染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2.
解脲支原体(UU) 是人泌尿生殖道中最常见的一种共生病原微生物,属于柔膜体纲支原体科,1954年Shperd从非淋菌性尿道炎患者尿道中分离出来,能分解尿素,有其特异的生化结构及功能。多数研究表明,UU浓度大于106拷贝/mL时有单独致病意义,与临床多种疾病发生发展有关。近年又证实,UU与人乳头瘤病毒(HPV)及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有关,且与HIV的传播有一定关系。UU在人群中的致病性一直是研究的重点,但是其发病机制尚未阐明。因此,某些与UU相关的疾病仍缺乏有效的防治。近年来,Toll样受体(TLRs)在启动宿主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的作用成为研究热点,尤其是在感染性疾病中,UU及其脂质相关膜蛋白(LAMPs)可通过TLRs激活胞内信号转导通路诱导宿主细胞凋亡,这可能与多种疾病的发生有关。探索这一机制,阐述其发病进程有望为临床相关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Mouse-spermatozoa were released of the ductus deferens and coincubated with different strains of E. coli resp. U. urealyticum before inseminated with oocytes of superovulated female mice. Daily light microscopic observations of embryonic development took place. Coincubation of spermatozoa with bacteria concentration of 10(3) cfu/ml E. coli revealed no changes in fertilization or culture rates as compared to the uninfected control group. In the same way a coincubation with 10(6) cfu/ml had no influence on the fertilization rates in vitro, however the culture rates were considerably reduced. Only one strain of ureaplasma urealyticum effected after coincubation with spermatozoa a reduced fertilization rate, the embryonic development into blastocysts after in vitro fertilization of spermatozoa infected with ureaplasma urealyticum showed a marked reduction in all but two strains.  相似文献   

14.
超声是胎儿心血管疾病产前筛查与诊断的首选技术。文章试图阐述一种适合我国人群的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产前筛查和诊断模式,即大范围、广覆盖快速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对筛查出的阳性病例由胎儿先天性心脏病产前诊断专家进行产前诊断,以提高影响患儿生存的严重先天性心脏病产前检出率。  相似文献   

15.
解脲支原体对离体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解脲支原体(UU)对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的粘附力。方法 2001年1月至2002年7月选择因孕母严重疾患不宜继续妊娠而要求终止妊娠,行引产术的6个月孕龄的死婴输卵管粘膜组织及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体外粘附模型,进行UU对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体外粘附试验,并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进行观察。结果 UU标准株和临床分离株作用后的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均有L兀J粘附,除散在的UU粘附外,还可见集结的UU粘附在输卵管的粘膜上;UU的形态典型,以呈杆形为多,也可见少量小球形和哑铃形等多种形态,另外,UU的大小也差异较大。结论 UU可以粘附于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细胞上,人输卵管粘膜上皮组织可能存在UU的粘附素受体,因此UU存在通过这一途径直接导致粘膜上皮损伤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技术(PCR)检测流产孕妇下生殖道分泌物和流产胚胎组织的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支原体(UU)DNA,用酶标双抗体夹心(ELISA)法定量测定流产孕妇血清肿瘤坏死因子 α(TNFα)。结果提示 CT、UU宫内感染的流产孕妇在流产前血清TNFα水平比正常同孕期孕妇明显升高,也显著高于自身流产后该水平(P<0. 001)。下生殖道CT,UU感染的先兆流产患者应用红霉素治疗后血清TNFα水平明显下降,CT,UU阴转,患者保胎成功。结果表明CT,UU宫内感染可能是引起孕妇流产前血清TNFα水平异常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Our goal was to determine the in vitro susceptibility of Ureaplasma urealyticum and Mycoplasma hominis isolates to several antibiotics in Argentina.Methods: Ninety-four strains of U. urealyticum and 18 strains of M. hominis isolated from cervical and urethral specimens were studied. Broth microdilution and agar dilution tests for minocycline, tetracycline, erythromycin, ciprofloxacin, and ofloxacin were performed.Results: Both methods proved to be reliable and reproducible for U. urealyticum and M. hominis, with no major differences in results. The U. urealyticurn strains were inhibited by erythromycin at MICs ranging from 8 mu/ml. Ofloxacin showed the highest activity against this latter organism. No differences between tetracycline and minocycline MICs were observed with U. urealyticum. Two M. hominis strains displaying high MICs both to tetracycline and to minocycline were detected.Conclusions: The emerging resistance of mycoplasmas to certain antibiotics emphasizes the need to undertake further surveillance studies on the clinical isolates of such organism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