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应变成像技术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4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9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患者和32例对照者接受二维超声检查,用二维应变软件分析心尖长轴观、心尖两腔观和四腔观以及左室短轴观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的图像,测量自心电图QRS波起点至左室在心尖长轴观上的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sl)及胸骨旁短轴观上的收缩期径向和环向应变达峰时间( Tssr,Tssc).计算左室各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l-SD,Tssr-SD,Tssc-SD)及节段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sl-Dif,Tssr-Dif,Tssc-Dif),以左室短轴观乳头肌水平前室间隔和后壁的径向应变的达峰时间之差(TAS-POST)≥130 ms作为左室收缩不同步标准,同时测量18个心肌节段纵向应变峰值与收缩末应变的差值之和作为纵向应变延迟指数(LSDI),LSDI≥25%作为左室不同步标准.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组同步性参数较对照组增加(P <0.001或P<0.05);心肌缺血组同步性参数较对照组增高(P<0.05); LSDI与TAS-POST呈正向线性相关(r=0.676,P<0.05);急性心肌梗死组中,LSDI检测左室不同步敏感性高于TAs-POST(P<0.05).结论 二维斑点追踪应变成像技术能准确评价左室不同步性,LSDI与TAS-POST可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2.
【摘要】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2D-STI)获取移植心脏左室收缩同步性参数,探讨临床状态稳定的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变化。方法 随访20例心脏移植后无并发症临床状态稳定的患者于移植术后3天、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另收集2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采用斑点追踪技术获取左室各节段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达峰时间(Tls、Trs、Tcs),计算左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及环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 SD,Trs- SD,Tcs- SD)及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ls-dif,Trs-dif,Tcs-dif),并计算纵向应变延迟指数(LSDI),同时运用改良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心脏移植术后3天组各组应变参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后1月组Tls-SD较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各组间比较,LSDI,Tls-SD,Tls-dif在术后呈逐渐降低的趋势,且移植后3天组较3月、6月及1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ls-SD在移植后1月组较1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术后各组 LSDI、Tls-SD和Tls-dif与LVEF 呈显著负相关(P<0.01),其中LSDI相关系数最高。结论 临床状态稳定的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存在不同步性,且以移植后3天组最为显著,在移植术后3月左室收缩同步性得以恢复,并趋向正常,较对照组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2D-STI同步性参数中LSDI、Tls-SD、Tls-dif可以客观评价移植心脏左室收缩同步性且与LVEF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临床状态稳定的心脏移植患者术后左室收缩同步性。方法选取20例心脏移植后无并发症且临床状态稳定的患者(心脏移植组),于移植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和1年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另选2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获取左室各节段纵向应变、径向应变及圆周应变达峰时间(Tls、Trs、Tcs),计算左室整体收缩期纵向应变、径向应变、环向应变达峰时间标准差(Tls-SD、Trs-SD、Tcs-SD)及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ls-dif、Trs-dif、Tcs-dif),并计算纵向应变延迟指数(LSDI),同时应用改良Simpson双平面法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比较心脏移植组各时间段与对照组间、心脏移植组各时点间上述参数的差异。结果心脏移植组术后3 d各应变参数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Tls-SD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脏移植组术后LSDI、Tls-SD、Tls-dif呈逐渐降低趋势,且术后3 d与术后3个月、6个月、1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1个月Tls-SD与术后1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各时间段LSDI、Tls-SD和Tls-dif与LVEF均呈负相关(r=-0.523、-0.434、-0.401,均P<0.01),其中LSDI相关系数最高。结论临床状态稳定的心脏移植术后患者左室收缩功能存在不同步性,以术后3 d最为显著,在术后3个月左室收缩同步性得以恢复,并趋向正常。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测得的LSDI、Tls-SD、Tls-dif可以客观评价心脏移植术后左室收缩同步性的变化,且以上参数与LVEF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应变延迟指数(SDI)评价无室壁运动异常的冠心病患者左心室同步性的临床价值.方法 135例冠心病呵疑的胸痛患者在冠状动脉造影前分别接受常规二维超声和斑点追踪显像检查.用二维应变软件分析心尖长轴观、心尖两腔观和四腔观以及左室短轴观基底水平、乳头肌水平、心尖水平的图像,测量心电图QRS波起点至左室在心尖长轴观上的收缩期纵向应变达峰时间(Tssl)及胸骨旁短轴观上的收缩期径向和环向应变达峰时间(Tssr,Tssc).计算左室各节段达峰时间标准差(Tssl-SD,Tssr-SD,Tssc-SD)及节段达峰时间最大差值(Tssl-Dif,Tssr-Dif,Tssc-Dif),同时测量18个心肌节段纵向、径向及环向应变峰值与收缩末应变的差值之和作为纵向、径向及环向延迟指数(LSDI、RSDI及CSDI).结果 根据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将患者分为重度狭窄组、轻度狭窄组和对照组.冠脉重度狭窄组SDI、Tssl-SD、Tssl-Dif及Tssr-SD、Tssr-Dif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或P<0.05);重度狭窄组与轻度狭窄组间Tssl-SD、Tssl-Dif及LSDI、RSDI、CS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轻度狭窄组与对照组相比,除TssrSD外所有不同步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5种不同步指标检测重度冠脉狭窄的准确性依次为LSDI> RSDI> CSDI> Tssl-SD>Tssl-Dif(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1、0.797、0.666、0.580、0.556).以LSDI≥-12.67%为截断值检测重度冠脉狭窄,具有最高的诊断价值(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0.6%和86.7%).结论 SDI能定量评价冠心病患者左室同步性,LSDI能更敏感地检测无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的重度冠脉狭窄患者左室不同步.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在定量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内不同步性的价值.方法 采集30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短轴切面(二尖瓣,乳头肌,心尖部)和心尖位四腔切面、二腔切面和左心室长轴的二维灰阶与组织多普勒(TVI)动态图,应用二维应变软件分别测量左心室短轴与左心长轴的各节段的径向与纵向应变收缩期达峰时间;同时用组织多普勒技术测量左心长轴的各节段的组织速度的收缩期达峰时间.如左心长轴每一节段6个壁的收缩期最早与最晚达峰时间的差值>110 ms、左心室短轴每一节段前间隔与后壁的达峰时间差值>130 ms即为左心室内收缩不同步.结果 基底部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达峰时间明显长于组织多普勒纵向收缩期速度达峰时间(P<0.01);心尖部左心室短轴径向应变达峰时间明显长于左心室纵向应变达峰时间(P<0.01).二维应变短轴检出率高于二维应变长轴,两者均高于组织多普勒长轴.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可以较好地评价左心室内不同步性,二维应变短轴可更准确地判断心肌梗死患者心尖段的不同步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 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TI)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前、后左室心肌运动的同步性.方法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30例,分别于PCI术前、术后5d及术后1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并存储心尖3个长轴切面和左室系列短轴切面图像.测量收缩期及舒张早期纵向应变率的达峰时间(TS-SRL,TE-SRL)及径向应变率的达峰时间(TS-SRR,TE-SRR),计算各节段收缩期及舒张早期应变率达峰时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和标准差,比较PCI前、后各参数的变化情况.结果 与术前及术后5d比较,术后1个月纵向应变率收缩期达峰时间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TSL-diff)和标准差(TSL-SD)及纵向应变率舒张早期达峰时间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TEL-diff)和标准差(TEL-SD)均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径向应变率收缩期达峰时间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TSR-diff)和标准差(TSR-SD)及径向应变率舒张早期达峰时间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TER-diff)和标准差(TER-SD)亦显著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心脏不同步性指数与左室射血分数呈良好的负相关性.结论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存在着左室收缩和舒张同步性的异常,STI技术对评价左心室同步性和介入治疗后变化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应用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观察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CHF)患者左心室长轴及短轴各节段心肌纵向及径向应变达峰时间的变化,对比纵向及径向应变在评价CHF左室收缩的不同步方面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集40例CHF患者与40例正常人的心尖左室长轴切面、心尖四腔切面及心尖二腔切面和左室短轴的二尖瓣口水平、乳头肌水平及心尖水平切面的连续3个心动周期的二维灰阶动态图像.应用GEEcho PAC软件分析图像,测量左室各节段心肌的峰值收缩纵向应变达峰时间和径向应变达峰时间(Tls,Trs),并计算其18节段最大达峰时间差和标准差即Tls-diff,Trs-diff和Tls-SD,Trs -SD,它们作为评价左室收缩不同步的指标.同时应用实时三平面左室容积法测得左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 CHF组左室各节段的Tls,Trs与对照组比较,其达峰时间部分节段明显延迟,部分节段提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CHF组Tls-diff,Trs-diff和Tls-SD,Trs-SD与LVEF间有负性相关趋势(r=-0.78、-0.83、-0.62、-0.69,P<0.05).结论 超声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可作为评价CHF患者左室收缩的不同步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其中径向应变的不同步指标更具有敏感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测量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节段室壁的二维应变,探讨其诊断局部及整体室壁运动异常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采集经冠脉造影及临床确诊的3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和30例正常人作为对照组,取心尖位左室长轴三腔切面、心尖位四腔切面、心尖位二腔切面的高帧频二维动态图像,应用二维应变软件测量左室壁各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及左室长轴总应变,比较急性心肌梗死组与正常对照组各参数值.结果 正常对照组各室壁自基底段至心尖段纵向应变逐渐增加,急性心肌梗死组梗死节段均一分布的规律消失,梗死节段收缩期峰值应变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急性心肌梗死组左室长轴总应变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呈良好的一致性,是评价左室功能的又一新方法.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技术可更准确评价急性梗死心肌的范围、程度,以及对评价心功能、判断预后均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 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显像(2D-STI)技术评价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化学消融术前后患者左室收缩同步性,并探讨左室收缩同步性与左室流出道压差的关系.方法 21例HOCM患者于化学消融术前及术后6d,超声心动图测量左室流出道压差;获取左室短轴观(二尖瓣环、乳头肌和心尖水平)二维灰阶图像,应用2D-STI测量左室短轴观各节段收缩期径向应变达峰时间(TRS).计算左室整体径向应变达峰时间的标准差(TRS-SD).结果 21例HOCM患者左室流出道压差术后较术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后6d,前间隔基底段及中段径向TRS较术前明显延迟(P<0.05),左室短轴观水平整体径向TRS-SD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间隔基底段TRS延迟与左室流出道压差下降呈中等相关(r =0.657,P<0.01).结论 2D-STI能准确检测HOCM患者化学消融术前后左室收缩同步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对早期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异常的临床价值。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63例,根据左室射血分数(LVEF)分为心功能正常组(A组,LVEF≥50%)45例,心功能衰竭组(B组,LVEF〈50%)18例;正常对照组30例。获取心尖位左室长轴观、二腔观和四腔观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并计算左室基底段、中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平均应变值及左室整体应变值。结果两组糖尿病患者左室长轴室壁各节段收缩期纵向峰值应变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糖尿病B组除基底段前间隔、侧壁及后壁外,其他各节段峰值应变低于糖尿病A组(P〈0.05~0.001);两组糖尿病患者基底段、中段、心尖段收缩期纵向平均应变值及左室整体应变值低于对照组(P〈0.001),且两组糖尿病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1)。结论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能够早期评价2型糖尿病患者左室局部和整体收缩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