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我们于1972年1月至1984年12月,用女贞叶治疗154例中小面积烧烫伤患者。效果良好,现将治疗情况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154例中,男100例,女54例,年龄1~80岁,其中成人41例,儿童90例,老年人23例。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蔬菜的药用价值,对各种蔬菜中抗氧化活性物质的含量及结构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正>女贞叶性寒味苦,清热解毒,活血消肿,祛腐生肌。用法:采摘鲜女贞叶15~20片洗净,放搪瓷皿内,加水适量煎汁熏洗患处后,再取煎熟的女贞叶贴于疮口上(或用洗净的鲜叶捣烂敷患处),盖上纱布并以胶布固定,日换2~3次。笔者用此方法治疗40例患者,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5.
石静  徐云玲  聂晶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6):1568-1569
目的研究女贞叶的三萜类化学成分。方法利用硅胶柱色谱和制备高效液相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通过波谱技术(MS、1H-NMR、13C-NMR、HSQC,HMBC、COSY)鉴定化合物的结构。结果分离鉴定了4个化合物:2α-羟基熊果酸(2α-hydroxy ursolic acid,1)、乙酰齐敦果酸(3β-acetyl oleanolic acid,2)、19α-羟基熊果酸(19α-hydroxy ursolicacid,3)、3β-反式对羟基肉桂酰氧基-2α-羟基齐墩果酸(3β-trans-p-coumaroyloxy-2α-hydroxy oleanolicacid,4)。结论这4个三萜类化合物均为首次从女贞叶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6.
7.
女贞叶治疗冠心病100例临床小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女贞LigustrumlucidumAit属木樨科植物。女贞子为传统中药,《神农本草经》将其列为上品,李时珍谓果实强阴,健腰膝、变白发、明目;女贞叶民间用于治疗头目昏痛,诸恶疮肿,口舌生疮等。我院于1972年对女贞叶醋酸乙酯总提取物进行了初步药理试  相似文献   

8.
曾报道从女贞(Ligustrum lucidum)的果实(女贞子)及叶(女贞叶)中分离出苯丙醇类糖苷、裂环烯醚萜类糖苷以及黄酮类糖苷,并对它们的结构进行了鉴定。本次探讨了女贞叶的环烯醚萜糖苷。 女贞叶(2.5kg)的甲醇提取物,依次以氯仿(40.3g)、乙醚(10.2g)、乙酸乙酯(20.0g)、丁醇(39.2g)及水(65.3g)分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女贞子不同生长部位抗氧化有效成分个含量。方法:选取女贞植物的果实、树叶、花、枝条作为研究对象,用乙醇浸提超声辅助提取研究对象中的抗氧化活性物质,用有机自由基DPPH·法比较其抗氧化能力的差异,对女贞植物不同部位所含抗氧化活性成分进行了比较和研究。结果:女贞植物的不同部位提取物都有不同程度的抗氧化活性,女贞嫩枝条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最强,达到了90.11%;其次女贞花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达到了89.64%;老枝条提取物对DPPH·清除率最低,只有3.92%;树叶的清除率是30.69%;女贞子的清除率为46.68%。结论:本研究为更好地开发和利用天然抗氧化植物女贞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10种不同型号大孔树脂对女贞叶总黄酮的吸附及解吸性能,筛选出能较好的分离纯化女贞叶总黄酮的大孔树脂。方法以总黄酮为评价指标,选择10种大孔树脂,以总黄酮的吸附量、吸附率及解吸率为考察指标,通过考察大孔树脂静态吸附实验,筛选出最佳的大孔树脂。结果 HPD-100对女贞叶总黄酮静态吸附量为78.0 mg/g,吸附率为26.458%,解吸率为61.410%。结论 HPD-100能较好的分离纯化女贞叶总黄酮。  相似文献   

11.
口疮是口腔粘膜受邪热蒸灼或失于气血荣养所致,以局部出现小溃疡、灼热疼痛为特征的口腔粘膜病,包括复发性口疮和疮性口炎。根据临床表现可分为心脾积热、阴虚火旺和气血两虚3型。自2000年3月至2004年1月间,对采用女贞叶捣烂贴敷患处治愈心脾积热型和阴虚火旺型口疮54例进行总结。具体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女贞叶乙醇提取物对鹌鹑高脂血症的影响.方法:用外源性胆固醇和高脂饲料复制鹌鹑高脂血症模型,并诱发其肝脂肪变性,分为正常对照组、高脂模型组、脂必妥组(3 g·kg-1)、女贞叶乙醇提取物高、中、低组(1.5,3,6g·kg-1),给药4周.分别测定各组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含量,并进行鹌鹑肝脂肪变性的病理组织学检查.结果:女贞叶乙醇提取物低剂量能降低血清TG(P <0.05);中、高剂量能明显降低血清TG,CHO(P <0.01),中、高剂量降低血清LDL-C(P<0.05,P<0.01),高剂量组能明显升高血清HDLC(P<0.01).给予女贞叶乙醇提取物后,鹌鹑肝系数明显减轻(P<0.01),肝中脂肪空泡数明显减少(P<0.01).结论:女贞叶乙醇提取物具有明显的防治鹌鹑高脂血症和肝脂肪变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老化或成人病的发病与自由基有关的观点越来越受到瞩目。作者运用TBA法进行了抗氧化物质的筛选,从厚朴中分离出自由基清除剂,并和其类缘化合物进行了活性的比较。将日本厚朴(Magnoliae obovatae)的氯仿-乙醇提取物经硅胶柱色谱、  相似文献   

14.
槲寄生抗氧化物质的研究测定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宰学明  吴国荣  龚祝南  陆长梅  邵志广 《中草药》2001,32(12):1081-1083
目的;研究槲寄生抗化物质并进行活性测定。方法:分别测定了槲寄生Viscum coloratum(Kom.)Nakai叶,茎,果中超氧化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等抗氧化酶的活性,GSH,绿原酸,类黄酮等小分子抗氧化物质的含量以及总抗氧化能力。结果:发现该植物富含抗氧化物质。结论:表明槲寄生所含抗化活性物质种类多,数量大,具很强的抗氧化能力,尤以叶为最。  相似文献   

15.
忍冬叶中抗氧化化学成分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张永欣  张启伟  李春  刘肃 《中国中药杂志》2015,40(12):2372-2377
在抗氧化活性追踪下,采用多种柱色谱与高压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从忍冬叶50%甲醇提取物的乙酸乙酯萃取部分与正丁醇萃取部分分离鉴定了9个化合物,分别是5-O-咖啡酰基奎宁酸(1),绿原酸(2),4-O-咖啡酰基奎宁酸(3),木犀草素-7-O-[α-L-吡喃阿拉伯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4),木犀草苷(5),3,4-O-二咖啡酰奎宁酸(6),3,5-O-二咖啡酰奎宁酸(7),4,5-O-二咖啡酰奎宁酸(8)和木犀草素(9).通过清除DPPH能力考察了这9个化合物抗氧化活性,其抗氧化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化合物5>化合物9>抗坏血酸(对照)>化合物2>化合物8>化合物7>化合物6>化合物1>化合物3>化合物4;其中木犀草苷(IC50 0.018 18 g·L-1)的抗氧化活性最强,其次是木犀草素(IC500.023 6 g·L-1)与绿原酸(IC50 0.035 17g·L-1),且木犀草苷和木犀草素抗氧化活性均优于抗坏血酸(对照)(IC50 0.027 54 g·L-1).试验结果为忍冬叶抗氧化产品的开发与利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蔡凌云 《中成药》2011,33(6):1054-1057
目的 研究乌饭树叶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 用对羟基自由基和对DPPH自由基清除率和来考察其总黄酮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大小.结果 乌饭树叶总黄酮抗氧化能力强,对DPPH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的EC50分别为22.30 mg/L和38.00mg/L.结论 乌饭树叶是一种良好的天然抗氧化剂来源.  相似文献   

17.
酸模叶蓼抗氧化活性   总被引:1,自引:8,他引:1  
目的:评价酸模叶蓼体外总抗氧化活性。方法:采用清除二苯代苦味酰基(DPPH)自由基、清除[2,2-连氨-(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氨盐](ABTS)自由基和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FRAP)测定法。结果:将测定结果与6-羟基-2,5,7,8-四甲基苯并二氢吡喃-2-羧酸(trolox)及阳性对照没食子酸丙酯(PG)、丁基羟基茴香醚(BHA)和2,6-二叔丁基对甲酚(BHT)进行比较,发现乙酸乙酯和甲醇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清除ABTS自由基及还原Fe3+的能力均比BHT强,比PG和BHA弱。结论:酸模叶蓼具有良好的体外抗氧化活性。在3种提取物中,乙酸乙酯提取物抗氧化能力最强,甲醇提取物次之,石油醚提取物几乎没有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18.
羽叶千里光叶抗氧化活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艳娟  李翠芹  王喆之 《中药材》2008,31(9):1355-1357
目的:研究羽叶千里光叶的抗氧化活性部位.方法:采用DPPH*法和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分别测定羽叶千里光叶的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等不同极性溶剂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在DPPH*清除体系中,羽叶千里光叶乙酸乙酯、正丁醇和水提取部位的半数抑制浓度分别为0.0198、0.0219、0.092 mg/ml.在β-胡萝卜素/亚油酸体系中,羽叶千里光叶的抗氧化作用强弱依次为乙酸乙酯提取部位、正丁醇提取部位和水提取部位.结论:羽叶千里光叶三个提取部位均有抗氧化活性,其中乙酸乙酯提取部位的抗氧化能力最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女贞嫩叶、生长叶和落叶中熊果酸的含量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方法测定三种不同生长阶段女贞叶中熊果酸的含量。结果:熊果酸的含量:嫩叶>生长叶>落叶。女贞嫩叶、生长叶和落叶中熊果酸的含量有显著差异。结论:该方法简便,灵敏度高,可准确测定不同生长阶段女贞叶中熊果酸的含量,为女贞叶药材的临床应用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糖槭叶的抗氧化活性,为开发新的药用资源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通过ESR测定DPPH抑制率、SOD Assay Kit-WST法测定SOD活性、Griess法测定NO的消去作用对糖槭叶多糖体外抗氧化活性进行考察;通过测定小鼠血清中SOD活性和MDA含量对糖槭叶进行体内抗氧化活性研究。结果:测定糖槭叶多糖对DPPH的抑制率为(12.2±6.74)%,SOD活性为(0.27±0.003)U/mg,对NO的消去率为(53.0±2.1)%;空白组、模型组、小剂量组、大剂量组的小鼠血清中SOD活性分别为(16.20±3.00)U/ml、(9.72±0.69)U/ml、(39.70±8.57)U/ml、(22.56±3.08)U/ml,MDA含量分别为(27.43±2.28)nmol/ml、(35.96±5.08)nmol/ml、(15.29±4.02)nmol/ml、(17.70±8.14)nmol/ml。结论:糖槭叶具有显著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