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疗效和预后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疗后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接受放射治疗的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共64例,中位随访34个月(3~80个月)。其中食管癌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33例,治疗时发现31例。所有锁骨上转移淋巴结患者均行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总剂量为36~70Gy/5~7周,1·8~2·0Gy/d;其中单纯放疗组43例,放疗联合化疗组16例,放疗联合热疗5例。结果:在锁骨上淋巴结放射治疗结束时23例(35·9%)达CR;30例(46·9%)达PR。全组患者中位生存期13·5个月,最长随访时间80个月。1、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56·3%、9·4%和3·1%。随访结束时37例(57·8%)患者死亡,无病生存患者15例(23·4%),7例患者带瘤生存(10·9%),5例失访。多因素分析显示,锁骨上转移淋巴结的直径(P=0·001)、单侧还是双侧(P=0·015)和转移的数目(P=0·042)对其放射治疗后能否达到C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对于生存率只有淋巴结的直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结论:在食管癌治疗后发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患者给予进一步的治疗仍能获得一定的治疗效果,采用综合治疗并未提高患者的长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 回顾性分析胸段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放疗疗效及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2005年1月-2009年12月经组织学证实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胸段食管癌病例152例,其中食管原发灶采用放射治疗患者95例,手术治疗57例;食管原发灶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81例,初诊时发现71例;141例患者锁骨上淋巴结行放射治疗,11例患者未行放射治疗.结果全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7.5月(2~77月).放射治疗后近期疗效评价达CR、PR、NC及PD的分别为52.5%(74/141)、41.8%(59/141)、3.6%(5/141)和2.1%(3/141).1、2、3年生存率分别为51.3%、26.6%、17.3%.单侧转移与双侧转移患者1、3年生存率分别为54.0%、17.6%和26.7%、13.3%(P=0.033).转移灶放疗剂量≥60 Gy和<60 Gy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61.5%、21.7%和12.5%、0(P<0.01).单侧锁骨上区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健侧锁骨上区预防照射与未行预防照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分别为53.7%、12.3%和56.3%、20.6%(P=0.939).多因素分析示患者的年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食管原发灶控制情况及是否合并内脏转移对预后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P=0.009、P=0.008、P<0.01).结论 放射治疗是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有效治疗手段;锁骨上转移灶放射治疗范围以累及野为宜,剂量60~70Gy;患者的年龄、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时间、食管原发灶的控制情况及是否合并内脏转移对患者的预后有影响.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价值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1984 年9 月至1992 年12 月收治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111 例,均采用60Co 外照射,食管DT60 ~70Gy,锁骨上DT50~66Gy。结果 治疗后的1、3 、5 年生存率分别为49.6 % 、10.8% 、6.3 % ;病变长度≤5.0 cm 、5.1 ~8 cm 、> 8 cm 的5 年生存率分别为15% 、2.5 % 、0( P<0.05) ;疗终X线表现基本消失与部分消失的5 年生存率分别为12.5% 、1.8%( P< 0.05);锁骨上淋巴结<3 cm 和≥3 cm 的5 年生存率分别为8.1 % 、0 。结论 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应积极治疗,淋巴结大小、食管病灶长度、疗终X线表现、放疗剂量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53例放疗分析陈志坚,史永义,林志雄,洪泓,李德锐汕头大学医学院肿瘤医院放疗科(515031)食管癌合并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在临床经常见到。我科曾收治食管癌合并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病人53例,现总结分析报道如下。材料与方法本组53例... 相似文献
5.
111例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放射治疗的价值及影响预后因素。方法 1984年9月至1992年12月收治食管癌销骨上淋巴结转移111例,均采用^60Co外照射,食管DT60~70Gy,锁骨上DT50~66Gy。结果 治疗后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49.6%、10.8%、6.3%;病变长度≤5.0cm~8cm、〉8cm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15%、2.5%、0(P〈0.05);疗终X线表现基本消失与部 相似文献
6.
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治疗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分析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69例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病例资料。32例行单纯局部放射治疗,37例行局部放疗后辅助化疗。中位肿瘤剂量为6063cGy,30次,44天。中位化疗周期为2个。结果:所有患者的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66.4%,31.1%和11.1%。死亡54例,其中远处转移者38例,占70.4%。单纯放疗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45.2%、15.1%和3.8%;行局部放疗后加化疗的患者1,2和3,年生存率分别为85.7%,40.4%和17.6%,两者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食管癌术后锁骨上和(或)纵隔淋巴结转移患者疗效差,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是远处转移,综合治疗能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食管癌首次治疗后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挽救性放疗的价值。方法 收集2006—2012年符合入组条件的117例患者,应用3DRT方式,1.8~2.0 Gy/次,5 次/周。Kaplan-Meier法计算生存率并Logrank法检验,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 随访率100%。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后的1、3年OS率分别为38.5%、14.1%。挽救放疗或放化疗(100例)与未挽救治疗(17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42%、17%与18%、0%(P=0.008);放化疗(32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59%、36%,高于单纯放疗(68例,34%、11%)和未挽救者(17例,18%、0%)(P=0.002);未合并内脏转移(80例)和合并内脏转移(37例)患者1、3年OS率分别为44%、22%和27%、0%(P=0.002);锁骨上挽救放疗剂量<60 Gy (25例)和≥60 Gy (75例)的1、3年OS率分别为25%、8%%和75%、24%(P=0.000)。Cox模型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锁骨上挽救放疗剂量≥60 Gy、合并纵隔失败、合并内脏转移、挽救方式为影响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后生存因素(P=0.001、0.015、0.009、0.025)。结论 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挽救性放疗可使患者生存获益,单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建议积极行挽救性放疗或放化疗,挽救性放疗剂量≥60 Gy者可延长生存。 相似文献
8.
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快速分割放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戴明明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1993,(2)
报告1989~1991年间采用快速分割放疗,对30例食管癌骨上淋巴结转移者的治疗效果。照射剂量:4.3Gy/次,5~8次/5~9日。结果发现,快速分割放疗同常规分割放疗对食管癌,均有好的局部控制疗效。两法相比,快速分割放疗具有省时、经济的优点。特别对肿瘤边界清楚及大小在3cm以内者,治疗后3个月内复查,肿瘤消失率达100%。影响疗效的主要因素是肿瘤体积及肿瘤否浸润周围组织。 相似文献
9.
10.
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作自1991年7月~1997年6月选择性外科治疗食管癌伴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14例并进行分析。其中男10例,女4例,年龄40~60岁,食管上段癌3例,中段癌5例,下段癌4例,食管贲门癌1例,食管胃同期原发癌1例;病变长度1.0~15cm;锁骨上淋巴结全部经针吸细胞学检查证实为转移性鳞癌13例,腺癌1例,行食管癌切除、食管胃左颈部吻合,胸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不同分割外照射对食管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灶的疗效。方法 自 1996年 10月~ 1998年 10月 ,共收治 62例食管癌首次治疗后出现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病例 ,随机分为常规放疗与超分割放疗两组。常规放疗组 :3 2例 ,1次 /日 ,2GY/次 ,总DT60GY~ 78GY/6~ 7.8周 ,超分割放疗组 :3 0例 ,2次 /日 ,1.3GY/次 ,两次间隔 4~ 6h ,总DT65GY~ 85GY/5~ 6.5周。结果 常规放疗组与超分割放疗组完全缓解 (CR )率分别为 62 .5 %、86.7% ,P <0 .0 5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有效率 (CR PR)分别为 96.6%、10 0 % ,一年生存率分别为 3 1.2 % ,3 0 % ,P >0 .5。结论 超分割放疗似可提高局控率 ,但一年以上生存率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2.
食管癌术后锁骨上野放疗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回顾分析食管癌术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与放疗等因素的关系。方法对经术后CT及临床检查无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就诊资料完整的食管癌患者101例,就其随访资料中食管气管沟淋巴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101例中未予锁骨上放疗者30例(A组);行锁骨上放疗共71例.剂量〈45Gy52例(B组),≥45Gy 19例(C组)。照射采用^60Coγ线或6MV X线,下界常规为锁骨头下缘,按5cm深计算肿瘤量。结果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率A组20.0%(6/30),B组9、6%(5/52),C组0.0%(0/19)。多因素分析显示食管痛术后锁骨上野的放疗是影响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惟一因素(P=0.037),而与性别、病理分期、术前病变部位无关(P〉0.10)。单因素分析放疗剂量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结果显示,C组优于A组(P=0.039);A组与B组及B组与C组间均无差异,但A、B、C组有降低食管气管沟淋巴结转移的趋势性。结论食管癌术后锁骨上野放疗的剂量应以食管气管沟深度(常规5cm)计算,且预防剂量至少要45Gy。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率较高,但少有专门报道。本研究分析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特点,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1993年1月—2003年12月在福建省肿瘤医院行胸段食管鳞癌三野淋巴结清扫根治术患者1 131例,对术后病理证实颈部淋巴结转移患者376例的具体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全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3.2%,其中胸上、中及下段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43.7%、33.0%和16.0%。单因素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与肿瘤部位、病理分化程度、病变X线长度、pT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P<0.05),但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只与肿瘤部位、p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个数有关(P<0.05)。颈段食管旁淋巴结转移最多见,其次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颈深淋巴结及咽后淋巴结转移少见;胸上、中及下段的颈部淋巴结转移数占该段淋巴结总转移数的比率分别为57.7%、32.0%和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段食管癌右颈部淋巴结转移多于左颈部。结论:影响胸段食管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独立因素是肿瘤部位、pT分期及淋巴结转移数;颈段食管旁淋巴结转移最多见,其次是锁骨上淋巴结转移,颈深淋巴结及咽后淋巴结转移少见。 相似文献
14.
胸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规律与术后放疗范围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胸段食管痛淋巴结转移规律、失败部位,为术后放疗范围提供依据.方法 549例食管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进入单纯手术组(275例)和术后放疗组(274例).术后放疗组术后3~4周开始双锁骨上淋巴引流Ⅸ和全纵隔放疗50~60 Cy分25~30次5~6 周完成.结果 全组1、2个解剖1)(域淋巴结转移者5年生存率分别为31.5%、13.9%(P=0.013),单纯手术组淋巴结转移个数≥2个(82例)的分别为24.8%、4.9%(P=0.046).上、中、下段食管癌淋巴结切除均数分别为13、17、20个,上、中、下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26.1%、49.6%、64.9%(χ2=15.51,P<0.01).胸段食管痛食管旁、纵隔、胃周围(贲门左、贲门右、胃小弯)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3.2%、12.4%、30.4%(χ2=79.93,P<0.01),在上、中、下段食管痛中食管旁淋巴结阳性率相似(61.5%、65.6%、64.9%,χ2=0.16,P>0.05).在单纯手术组,纵隔淋巴结转移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失败率上、中段分别为26.7%、29.8%和16.7%、14.3%.上段食管癌吻合口的复发率16.7%明显的高于中、下段(3.1%、7.7%,χ2=9.02,P=0.011).结论 食管癌术后生存率受淋巴结转移区域多少的影响.上段食管癌淋巴结转移率低可能与淋巴结清扣个数少有关,发牛在食管旁淋巴结转移率最高,且不受病变部位的影响.上、中段食管癌除纵隔、锁骨上区域的复发率高外,上段食管癌的吻合口也很高,这些部位应是术后放疗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放化疗治疗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瘤的疗效。方法:收集64例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确诊的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患者,接受放射治疗DT 50-76Gy及化疗,化疗每3周为1个周期。观察疗效和毒副反应。结果:全组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瘤患者CR 33例,PR 25例,SD 3例,PD 3例,总有效率(CR+PR)为90.6%(58/64)。中位生存时间11.5个月(95%CI=8.61-14.39个月)。亚组分析显示,原发肿瘤控制、未控制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03、9.23个月(P=0.006)。淋巴结≤3cm、>3cm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2.40、8.77个月(P=0.018)。伴其他远处转移者、无其他转移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9.23、14.57个月(P=0.001)。全组毒副反应较轻,主要为骨髓抑制及放射性皮肤反应。结论:放化疗综合治疗左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瘤疗效确切,毒副反应发生率低,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6.
17.
食管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三维适形与调强放疗疗效初步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食管癌伴区域淋巴结转移(N1期)患者三维适形放疗(3DCRT)和调强放疗(IMRT)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2001-2008年间112例N1期食管癌中60例接受3DCRT、52例接受IMRT,全组放疗总处方剂量DT56 Gy~70 Gy分28 ~ 35次5.6~7.0周完成.58例行顺铂、氟尿嘧啶为基础的化疗,其中40例同期放化疗、18例序贯放化疗.结果 全组放疗后总有效率为98.2%,其中3DCRT和IMRT的分别为96.7%和100%(x2=1.77,P=0.184).随访率为99.1%,其中随访满2、3年者分别为68、53例.全组1、3年总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分别为62.5%、23.7%、17.0个月.3DCRT和IMRT的1、3年总生存率、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2%、19%、12.4个月和75%、40%、17.0个月(x2=4.74,P=0.030),1、3年无复发生存率分别为64%、45%和72%、59%(x2=2.27,P=0.132).Logrank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65岁、颈胸上段癌、食管造影病变长度>5 cm、瘤体CT最大径≤4 cm、T4期、疗前进半流及流食者的生存率IMRT明显高于3DCRT(x2=4.63、5.56、7.19、5.08、4.43、4.48、8.25,P=0.031、0.018、0.007、0.025、0.035、0.034、0.004),而男性、>65岁、胸中下段癌、造影病变≤5 cm、CT瘤体最大直径>4 cm、T1-3期、疗前进普食、化疗(是/否)、放疗剂量(<66Gy/≥66 Gy)的生存率IMRT与3DCRT均无差别(x2=1.28、0.27、0.17、0.03、1.98、0.01、0.43、2.45、1.73、1.24、2.64,P=0.258、0.602、0.684、0.859、0.160、0.973、0.511、0.117、0.189、0.234、0.104).Cox回归模型多因素分析显示只有T分期是影响预后的因素(x2=9.50,P=0.002).结论 N1期食管癌IMRT较3DCRT有一定生存优势,但有待前瞻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8.
三维适形放疗食管癌治疗后纵隔转移淋巴结的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癌治疗后纵隔转移淋巴结三维适形放射治疗的意义和效果。方法采用三维适形放疗治疗食管癌治疗后纵隔转移淋巴结患者41例,其中术后转移36例,纵隔淋巴结转移复发平均时间为15.6月;放疗后转移5例,复发平均时间为14.5月。所有病例均采用三维适形放疗,CTV为1.8~2.0 Gy/次,5次/周,每次3~5个照射野投照,总剂量50~66 Gy。结果近期疗效:完全缓解19.5%(8/41),部分缓解51.2%(21/41),总有效率70.7%(29/41)。急性放射性肺炎0级22例(53.7%),1级13例(31.7%),2级4例(9.8%),3级2例(4.9%),无4级发生;急性放射性食管炎0级19例(46.3%),1级14例(31.4%),2级5例(12.2%),3级3例(7.3%),无4级发生。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食管癌治疗后纵隔淋巴结转移有较好的疗效,患者耐受性较好。 相似文献
19.
食管鳞癌上纵隔1与2区淋巴结转移适形调强放疗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食管鳞癌根治术后上纵隔1与2区淋巴结转移患者放射治疗的疗效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09—22—2012—04—19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收治的36例食管鳞癌根治术后上纵隔1与2区淋巴结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36例患者均接受了三维适形或调强适形放疗,联合化疗27例。生存分析和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Kaplan Meier法和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36例患者放疗结束后总有效率(CR+PR)为77.8%(28/36),其中CR22.2%(8/36),PR55.6%(20/36),SD22.2%(8/36),PD0(0/36);中位生存期为13个月,6个月、1和2年生存率分别为70.4%、52.5%和26.0%。单因素分析显示,术后分期(P=0.015)、转移淋巴结最大径(P=0.017)、放疗剂量(P=0.027)及放疗后是否达CR(P=0.026)对于食管鳞癌术后上纵隔1与2区转移淋巴结放疗疗效有显著影响。Cox多因素分析表明,术后分期(P=0.006)和放疗剂量(P=0.010)为独立的预后影响因子。结论:食管鳞癌根治术后发生上纵隔1与2区淋巴结转移者,可采用三维适形或调强适形放疗作为补救治疗方案,术后临床分期较早或高剂量放疗组放射治疗后的预后分别优于术后分期晚及低剂量放疗组。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