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艾滋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艾滋病全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由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所导致的一种病死率极高的慢性传染病。  相似文献   

2.
医院内艾滋病的预防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7  
目的增强医护人员艾滋病(AIDS)的预防意识,减少医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发生。方法对医院可能引起HIV感染的环节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加强医院HIV预防与控制意识减少误诊,HIV可作为常规检测项目,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预防HIV感染的关键。结论严格控制HIV感染的环节,就可有效预防HIV医院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赵湘 《健康博览》2001,(12):6-7
人们都叫我“艾滋病”,我的学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我的病原体是“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也许几年前,神州大地上的黑眼睛黄皮肤们还认为我只是大洋彼岸的蓝眼睛白皮肤们或者黑皮肤们的专利。而如今,我的家族正迅猛地跨越国家、民族、年龄、阶级、地位的界线,遍布全球。小到仅有大头针的几万分之  相似文献   

4.
艾滋病-20年的纪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范学工 《中国医师杂志》2001,3(11):808-808,811
98 1年美国首次报道艾滋病 ,到今年已经 2 0年了 ,尽管近年来在基础和临床研究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但艾滋病仍是危害全球人类健康的最重要疾病之一。艾滋病 ,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acquiredimmunodeficiencysyndrome ,AIDS) ,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umanimmunodeficiencyvirus ,HIV)感染所致的一种致死性疾病 ,其主要特点是受感染宿主CD4 + T细胞被破坏 ,使细胞免疫功能衰竭 ,导致发生各种严重的机会性感染和肿瘤。1 历史回顾1981年上半年 ,美国加州大学洛…  相似文献   

5.
HIV感染和艾滋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人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和艾滋病临床症状分类,HIV感染的流行病学危险因素分析,HIV的抗体试验,HIV感染和艾滋病诊断流程以及其他有关HIV感染的诊断和治疗等问题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6.
7.
自1981年美国报告艾滋病以来,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借助现代化交通工具和国际旅行,以燎原之势席卷全球。5年后就播散到75个国家和地区,15年就传遍世界五大洲的197个国家和地区。到1997年底全世界活着的HIV感染者已达3060万人,因患艾滋病而死亡的人数达1170万人。正如原卫生  相似文献   

8.
黄志德 《健康生活》2008,(12):18-20
艾滋病,1981年在美国首次发现和确认,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艾滋病分为两型:HV-1型和HV-2型,它们又有各自的亚型。不同地区流行的亚型不同,同一亚型在不同地区也存在一定差异。是人体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又称艾滋病病毒,所导致的传染病。  相似文献   

9.
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在 1981年 6月首次报道了 5例因免疫功能低下而发生的病例 ,也是世界上第一次有关获得免疫缺陷综合征 (简称艾滋病AIDS)的正式报道。直至 1986年 ,国际微生物学会及病毒分类学会才将引起艾滋病的病原体统一命名为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 ,截止 2 0 0 1年 12月 ,全球估计AIDS人数达 6 480万人 ,其中 ,还存活的HIV感染者达 4 0 0 0万人 ,因艾滋病死亡的人数已达 24 80万人 ,要比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的总和还要高。因丧母或丧双亲而出现的全球“艾滋病孤儿”已达 132 0万人 ,全球每日仍以新感染数14 0 0 …  相似文献   

10.
艾滋病是一种被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疾病,名字是由首位英文字母”AIDS“音译过来。这个疾病是1981年由美国第一次报道并命名的,后来发现病因是由于感染了艾滋病病毒,这种病毒叫做”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也被叫做”艾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11.
艾滋病的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艾滋病自1981年发现以来就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问题,目前尚无安全有效的临床治疗方法,所以防治的主要手段仍以预防为主.血清免疫学实验依然是实验室诊断HIV的主要依据.笔者着重从血清学检测、病原检测和免疫学检测等方面,介绍了实验室检测HIV抗体的血清学方法,以及新近发展的HIV P24抗原测定、核酸检测、生物芯片技术和评价免疫功能的CD4细胞计数方法.本文总结了近年来国内外有关艾滋病的各种检测技术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2.
李天泽 《健康天地》2010,4(3):96-97
艾滋病(AIDS)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一种后天性人类免疫缺陷综合征。已对人类的健康和社会发展构成严重威胁,是世界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目前我国艾滋病疫情正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艾滋病疫情报告与估计的实际感染人数间存在很大的差距。由于艾滋病传播快,病死率高已成为最令人担忧和恐慌的传染病。在艾滋病疫苗和治疗艾滋病有效方法问世前,健康教育无疑已成为防制艾滋病感染的最有效手段。本文就开展艾滋病预防控制的健康教育行为干预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艾滋病(AIDS),全称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d immunodeficiency syndrome),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eiency virus,HIV)引起的全身性疾病,是20世纪危害人类健康和生命最严重的疾病之一.1981年在美国首先报道该病,1982年由美国疾病控制中心(CDC)正式对该病命名.艾滋病主要通过血液、性接触及母婴传播传染.  相似文献   

14.
《口岸卫生控制》2010,(4):46-46
<正>2010年7月19日消息: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它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引起的。这种病毒终生传染,破坏人的免疫系统,使人体丧失抵抗各种疾病的能力。艾滋病主要通过四种途径传播:血液、不正当的性行为、吸毒和母婴遗传。  相似文献   

15.
时至今日,随便逮住谁问,或许也没有说不怕艾滋病的,但又有多少人对艾滋病有正确的认识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住院患者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现状及特征,为预防医院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医院2007年1月-2010年12月所有住院患者HIV检测筛查数据进行回顾性调查,并对其人群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果 2007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患者45 689例,共发现HIV抗体阳性105例,确诊艾滋病患者45例,其中2007-2010年的感染率分别为0.13%、0.15%、0.24%、0.36%,呈逐年增长趋势;患者几乎分布于全院各科室,老年人发病率较高且男性大于女性,文化程度越低发病率越高,职业以农民占的比例最高,感染途径以性传播为主.结论 近年来在医院住院患者中HIV抗体阳性病例呈逐年增长,且有从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传播的趋势,应做好这部分患者在医院内的健康教育及治疗中的医院感染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7.
云南省住院肿瘤患者艾滋病感染现状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某院住院患者HIV感染状况及特点,为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该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住院的肿瘤患者进行抗-HIV检测,筛选出合并感染HIV的肿瘤病人,并对其进行分析。结果检测住院肿瘤患者45036例,确诊HIV感染227例,阳性率0.50%;HIV感染呈逐年增多趋势;年龄以40~49岁最多;职业以农民为主;所患肿瘤病种以淋巴瘤例数最多,占17.6%。结论重视肿瘤患者的HIV感染情况,有利于早期发现艾滋病,控制传染源,防止交叉感染,避免过度的职业暴露和加强自我保护及时提高医护人员对HIV/AIDS合并肿瘤的治疗、护理能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艾滋病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于国玲  李慧智 《中国校医》2000,14(3):172-173
目的 对济南市两所高校584名大学生进行了艾滋病(AIDS)知识的现状,知识来源及行为,态度问卷调查,结果 知识性问题总体知晓率60.7%,AIDS主要传播途径-性传播,血液传播,母婴垂直传播知识普及率分别为87.3%,91.3%和87.2%,AIDS知识来源主要为电视,广播(66.3%)和报刊杂志及书籍(19.5%),被调查者92.6%和93.0%分别认为自己和周围人需要AIDS预防知识,55.  相似文献   

19.
目的调查连云港市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艾滋病(AIDS)的传播途径。方法对1996--2007年的HIV感染的途径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性传播29例,占49.2%。血液传播16例,占27.1%;其中有输血、供血史5例,占血液传播的31.3%;吸毒11例,占血液传播的68.8%。既有危险性行为又有吸毒史2例,占3.4%;垂直传播3例,占5.1%;传播途径不详9例,占15.3%。结论连云港市HIV的传播途径以性传播为主,所以采取干预措施阻断性行为传播是该市预防艾滋病的重点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我国艾滋病(AIDS)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规律,从而有助于指导护理。方法对本组90例AIDS及其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就诊时多为晚期(C3期占57.8%)。多系统受累者达86.6%,以消化、呼吸、血液和淋巴系统为主。并发症依次为细菌性肺炎、口腔毛状粘膜白斑、鹅口疮、多种感染性腹泻、贫血和消耗综合征。这些并发症的出现是晚期AIDS患者致死的最重要原因。结论对各种并发症患者进行针对性的护理和心理治疗,解除其恐惧心理,勇敢地面对疾病,有效的方法是接近他们,多与病人沟通使病人感受同情、理解和爱护。对发生严重并发症的病人,护理水平的高低将对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存质量产生具大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