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β-胡萝卜素辅致癌机制体外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建立改进的BALB/c 3T3细胞转化试验方法 ,简便、快速检测 β 胡萝卜素通过诱导细胞色素P45 0酶提高苯并 (a)芘、吸烟焦油致癌作用。 [方法 ]每组 12瓶细胞 ,每瓶接种 10 4细胞 ,2 4h后加受试物 ,1周后 2瓶细胞用结晶紫方法测定细胞毒性 ,其余 10瓶换含 2 %胎牛血清和 1%ITES( 2 0 0 μg/ml胰岛素 ,2 0 0 μg/ml人转铁蛋白 ,12 2 μg/ml氨基乙醇 ,0 0 3 4μg/ml亚硒酸钠 )DMEM /F12转化表达培养液。每周换液 2次 ,第 2 5天甲醇固定 10min ,2 5 %Giemsa染色 5~ 10min ,肉眼计数直径 >2mm转化灶。 [结果 ] 0 5、1μmol/Lβ 胡萝卜素、10 μmol/Lα 萘黄酮、10 μmol/L苯并 (a)芘和 2μg/ml吸烟焦油对细胞相对存活率均大于 90 %。 1μmol/Lβ 胡萝卜素能提高苯并 (a)芘、吸烟焦油的细胞转化率平均每瓶细胞转化灶分别增高 3 2 %和 5 0 0 %。α 萘黄酮可以抑制 β 胡萝卜素增强吸烟焦油和苯并 (a)芘细胞转化作用。[结论 ]β 胡萝卜素增强苯并 (a)芘和吸烟焦油对BALB/c 3T3细胞转化能力 ,可被混合功能氧化酶抑制剂α 萘黄酮阻止 ,提示 β 胡萝卜素辅致癌作用是通过诱导细胞色素P45 0酶所致  相似文献   

2.
为了探讨 β 胡萝卜素抑制肝癌细胞增殖的机制 ,在体外培养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培养基添加2 0、40及 80 μmol Lβ 胡萝卜素作用 12、2 4和 48h后 ,用四唑盐比色试验 (MTT)检测细胞的存活和生长 ;台盼蓝拒染法绘制生长曲线 ;DNA凝胶电泳检测肝癌细胞凋亡。MTT检测结果显示 2 0~ 80 μmol L的 β 胡萝卜素均对SMMC 772 1细胞株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且呈剂量 效应关系。DNA凝胶电泳结果显示 β 胡萝卜素能够诱导SMMC 772 1细胞凋亡。结论认为 β 胡萝卜素对人肝癌细胞株SMMC 772 1的增殖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干扰肝癌细胞的DNA代谢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 β 胡萝卜素对香烟烟气颗粒物致肺细胞毒性的交互作用。[方法 ]建立大鼠肺Ⅱ型细胞体外培养模型 ,加入 β 胡萝卜素或 /和香烟烟气颗粒物用MTT比色法检测细胞活性。[结果 ] β 胡萝卜素剂量在 0 1~ 0 5 μg/ml时 ,肺细胞活性明显增加 ;剂量在 1 0~ 2 0 μg/ml时 ,肺细胞活性明显降低。β 胡萝卜素在 0 2 μg/ml剂量时 ,可抑制香烟烟气颗粒物毒性 ;而在 0 5~ 2 0 μg/ml剂量范围内可增强香烟烟气颗粒物的细胞毒性作用。[结论 ] β 胡萝卜素在 0 1~2 0 μg/ml剂量范围内对大鼠肺细胞的生长具有先促进后抑制的双重作用。β 胡萝卜素对香烟烟气颗粒物肺细胞毒性存在交互作用 ,低浓度时表现为拮抗作用 ,高浓度时为协同作用。其交互作用可能是在细胞内实现的  相似文献   

4.
β-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对白血病细胞c-myc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敬  张军  赵燕  石红军  郭峰  蔡梅雪 《卫生研究》2001,30(3):160-162
为了研究β 胡萝卜素和维生素C(VC)对白血病细胞中c myc癌基因表达的影响 ,以探讨其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的分子机理。分别添加不同浓度的 β 胡萝卜素和VC体外培养白血病细胞株HL 6 0 2 4、48、72h后 ,利用台盼蓝拒染法检测两种微量营养素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同时取作用 2 4h的细胞利用Northern印迹杂交检测细胞中c myc基因的表达。结果发现 :VC(5、10、10 0 μmol L)对HL 6 0细胞增殖具有显著性抑制作用 (P <0 0 5 ) ,而且低浓度的VC(5 μmol L)对HL 6 0细胞的抑制作用出现较早。β 胡萝卜素三个剂量组 (10、5 0、10 0 μmol L)均可抑制HL 6 0细胞增殖 ,作用有显著性 (P <0 0 5 ) ,且呈剂量 效应关系。VC(5 μmol L)对HL 6 0细胞内c myc的表达没有显著性作用 (P >0 0 5 )。β 胡萝卜素 (5 0 μmol L)对HL 6 0细胞内c myc的表达有显著性促进作用 (P <0 0 5 )。提示VC抑制HL 6 0细胞增殖的效应与c myc的表达无关。β 胡萝卜素可能通过上调c myc基因的表达 ,进一步诱导白血病细胞凋亡 ,从而抑制白血病细胞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双酚A(BPA)、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单独及联合作用对人胚肝L-02细胞内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含量及DNA损伤的影响。[方法]生长良好的L-02细胞,分别单独加入0.1、1、10μmol/L的BPA,1、5、10mg/L的nano-TiO2,以及上述各浓度的BPA和nano-TiO2混合染毒24h;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L-02细胞内ROS含量,采用彗星试验观察各组DNA断裂损伤程度。[结果]10μmol/L BPA单独染毒组,1mg/L nano-TiO2与1、10μmol/L BPA,以及5、10mg/L的nano-TiO2分别与0.1、1、10μmol/L BPA联合作用于L-02细胞后,均可引起ROS含量升高,DNA断裂损伤加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nano-TiO2单独染毒组对于L-02细胞ROS的升高、DNA损伤作用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析因分析结果显示两种受试物混合染毒存在协同作用。[结论]BPA和nano-TiO2联合作用可增加各自对L-02细胞内ROS水平和DNA损伤断裂水平的影响,对细胞的损伤作用增大。  相似文献   

6.
[目的]主要研究三羟异黄酮(Genistein ,GEN)对细胞的致突变效应及DNA的损伤作用,同时探讨细胞DNA损伤与氧化效应的关系。[方法]采用L5 178Ytk+ / -3 .7.2C小鼠淋巴瘤细胞基因突变试验(MLA)观察GEN在浓度为0、2 .1、4.2、6.3、8.4、10 .5 μmol/L(加S9)时或在浓度为0、12 .5、2 5、5 0、10 0、2 0 0 μmol/L(不加S9)时诱发细胞突变的情况;用单细胞凝胶电泳试验(即彗星试验)检测GEN在浓度为0、10、3 0、90、2 70 μmol/L时对中国仓鼠肺细胞(CHL细胞)和SMMC 772 1肝癌细胞DNA原始损伤,同时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酶的活性。[结果]GEN在加S9时诱发突变的浓度(≥2 .1μmol/L)显著低于不加S9的浓度(≥2 5 μmol/L)。GEN达到90 μmol/L浓度时作用18h ,可导致CHL细胞和SMMC 772 1肝癌细胞DNA断裂,但CHL细胞各处理组间CAT和SOD差异都无显著性。而SMMC 772 1肝癌细胞在GEN≥3 0 μmol/L时,SOD下降;GEN≥10 μmol/L时,CAT下降。[结论]在加S9时的诱发突变效应剂量远小于不加S9的剂量,表明GEN的代谢产物致突变效应更强。这可能与GEN的代谢产物具有氧化损伤效应有关。但GEN导致细胞DNA断裂,不是由其氧化损伤引起。  相似文献   

7.
铬盐与香烟烟雾溶液对A549细胞毒性和DNA断裂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重铬酸钾和香烟烟雾溶液(CSS)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和DNA损伤的联合作用。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盐法和单细胞凝胶电泳法检测了重铬酸钾和CSS联合处理对A549细胞的细胞毒性以及DNA链的断裂损伤。结果低浓度重铬酸钾(0.2-0.6μmol/L)与高浓度CSS(10支/L)联合作用促进了细胞的增殖,高浓度重铬酸钾(5.4—16.2μmol/L)与高浓度CSS联合作用表现为明显的细胞毒性。重铬酸钾(0.2、0.6和1.8μmol/L)或CSS(0.1、0.2、0.5支/L)单独处理均可诱导DNA断裂,存在一定的剂量-反应关系。在重铬酸钾的0.6μmol/L时.随CSS(0.1、0.2、0.5支/L)浓度的升高,A549细胞DNA链断裂程度逐渐增加。结论重铬酸钾和CSS对A549细胞均有细胞毒性和DNA损伤作用。重铬酸钾和CSS联合处理诱导A549细胞DNA链断裂,并显著高于两者单独处理引起的DNA链断裂作用。  相似文献   

8.
胆红素及牛黄拮抗苯乙烯所致肝癌细胞株损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苯乙烯诱导的人肝癌细胞株 (HepG2 )细胞DNA链断裂损伤以及天然牛黄和胆红素对其损伤的拮抗效应。方法 采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法观察HepG2细胞体外暴露于苯乙烯出现的DNA链断裂损伤 ,同时观察天然牛黄和胆红素对于苯乙烯诱导DNA损伤的拮抗作用。结果 在细胞存活未受到苯乙烯影响的浓度下 ,0 2μmol/L的苯乙烯即可诱导HepG2细胞明显的DNA链断裂损伤 ,彗星细胞频率和DNA迁移距离分别为 (9 5±2 1) %和 (4 5± 0 7) μm。在明显诱导DNA损伤浓度的苯乙烯处理时同时加入天然牛黄或胆红素 ,发现二者对苯乙烯诱导的DNA链断裂损伤在一定浓度下均有良好的拮抗作用 ,10 μmol/L的胆红素或天然牛黄与 1μmol/L的苯乙烯共同处理时 ,HepG2细胞的DNA损伤水平基本回复到本底水平。 结论 苯乙烯能够诱导HepG2细胞出现DNA链断裂损伤 ,10 μmol/L的胆红素或天然牛黄基本能完全拮抗苯乙烯诱导的DNA链断裂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香烟烟雾溶液 (CSS)与温石棉混悬液 (CH)单独及联合作用对人胚肺 (HEL)细胞内游离钙离子浓度 ([Ca2 ]i)的影响。方法 体外培养的HEL细胞用Fluo 3/AM标记细胞内Ca2 ,用不同浓度CSS和CH作用 1h ,荧光分光光度计测定细胞内 [Ca2 ]i。结果  1.2 5× 10 -4 、2 .5 0× 10 -4 、5 .0 0× 10 -4 支 /mlCSS单独作用于HEL细胞 1h ,可使 [Ca2 ]i分别升高 5 0 .4%、75 .4%和10 9.3% ;2 0、40、80 μg/mlCH单独作用于HEL细胞 1h ,可使[Ca2 ]i分别升高 3 .0 %、5 3.1%和 116 .7%。CSS及CH单独作用均具有明显的剂量 -效应关系 (前者r =0 .96 3 ,P =0 .0 37;后者r =0 .976 ,P =0 .0 2 4) ;当 1.2 5× 10 -4 支 /mlCSS与 40 μg/mlCH联合作用、2 .5 0× 10 -4 支 /mlCSS与 2 0 μg/mlCH联合作用时均可协同增加 [Ca2 ]i。结论 CSS与CH可在诱导细胞信号转导方面发挥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用彗星试验检测叔丁基对苯二酚(tert- butylhydroquinone,t BHQ)对苯诱导的骨髓细胞毒性的保护作用。方法 体外培养的大鼠骨髓细胞行t BHQ(10 0 μm ol/ L)预处理12 h后以不同浓度(0、5、10、15、2 0 mm ol/ L)苯分别染毒2、4、6 h。用彗星试验检测骨髓细胞的DNA损伤,计算DNA迁移率和迁移度。结果 随苯染毒浓度的增加,染毒时间的延长,骨髓细胞DNA迁移率和迁移度增加。t BHQ预处理后5、10、15、2 0 mm ol/ L 苯染毒骨髓细胞的DNA迁移率和迁移度均减低(P<0 .0 5 )。结论 苯可诱导骨髓细胞DNA损伤,并呈现一定的时间、剂量依赖性;叔丁基对苯二酚对苯诱导的骨髓细胞毒性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硒对镉诱导的离体大鼠肝细胞DNA损伤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研究亚硒酸钠对氯化镉诱导的离体大鼠肝细胞DNA损伤的影响。方法 用8 75 μmol/L、17 5 0 μmol/L和 35 0 0 μmol/L的亚硒酸钠分别与 8 75 μmol/L、17 5 0 μmol/L和 35 0 0μmol/L的氯化镉联合作用 ,用单细胞凝胶电泳检测大鼠肝细胞DNA损伤。 结果  8 75 μmol/L的亚硒酸钠对 8 75 μmol/L、17 5 0 μmol/L和 35 0 0 μmol/L的氯化镉引起的DNA损伤都有拮抗作用 ;17 5 0 μmol/L的亚硒酸钠对 17 5 0 μmol/L和 35 0 0 μmol/L的氯化镉显示拮抗作用 ,而对 8 75μmol/L氯化镉拮抗作用不明显 ;当亚硒酸钠为 35 0 0 μmol/L时 ,则对 8 75 μmol/L、17 5 0 μmol/L和35 0 0 μmol/L的氯化镉没有明显拮抗作用。从氯化镉的角度 ,当氯化镉为 8 75 μmol/L时 ,只有8 75 μmol/L亚硒酸钠拮抗作用最明显 ;当氯化镉为 17 5 0 μmol/L和 35 0 0 μmol/L时 ,8 75 μmol/L和 17 5 0 μmol/L的亚硒酸钠有拮抗作用 ,17 5 0 μmol/L的亚硒酸钠的拮抗作用又优于 8 75 μmol/L的亚硒酸钠。结论 一定剂量的亚硒酸钠拮抗一定剂量的氯化镉引起的DNA损伤与亚硒酸钠的剂量有关 ,随剂量增加 ,拮抗作用下降 ,而且也与亚硒酸钠和氯化镉的相对剂量有关。  相似文献   

12.
维生素C对香烟烟雾的氧化应激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了解维生素C(VC)对香烟烟雾溶液 (CSS)作用下的大鼠淋巴细胞产生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 将香烟烟雾溶液作用于经VC预处理的大鼠淋巴细胞 ,用 2’ ,7’ -二乙酰二氯荧光素 (DCFH -DA)检测细胞内活性氧自由基 (ROS)水平 ,用彗星实验评价DNA的损伤状况 ,同时检测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活性和脂质过氧化物(LPO)水平。结果  8× 10 -3 支 /mlCSS作用下大鼠淋巴细胞内ROS和LPO水平增高 ,DNA损伤增强 ,SOD活性降低。用 5 0 μmol/LVC干预后 ,与相应非干预组相比细胞内ROS和LPO水平降低 ,DNA损伤减轻 ,SOD活性增强 ,且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5 0 μmol/LVC能保护大鼠淋巴细胞 ,减轻CSS导致的氧化应激。  相似文献   

13.
番茄红素对体外氧化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解瑞宁  张凯  沈新南 《现代预防医学》2007,34(14):2642-2643
[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番茄红素对体外氧化损伤的影响。[方法]当人胚肺二倍体细胞(SL-7细胞)处于对数生长期时,加入不同浓度的番茄红素,作用24h后除溶剂对照组外其余再加入H2O2作用1h。测定细胞培养上清液中乳酸脱氢酶(LDH)的含量;同时测定细胞内脂质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GSH)的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结果]0.5、1、5μmol/L番茄红素能维持细胞膜的完整性,LDH和MDA的含量与H2O2组比较显著降低(P﹤0.05),同时SOD活力增强(P﹤0.05),GSH的含量增加(P﹤0.05)。但10μmol/L番茄红素组上述作用不明显。[结论]0.5、1、5μmol/L番茄红素对体外氧化损伤有保护作用;10μmol/L番茄红素无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滴滴涕(DDT)及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单独及联合体外染毒对人胚肝细胞株(L-02)内活性氧(ROS)含量及DNA损伤的影响。[方法]生长良好的L-02细胞,分别加入0.001、0.01、0.1μmol/L的DDT,0.01、0.1、1μg/mL的nano-TiO2,以及上述各浓度的DDT和nano-TiO2联合剂量,染毒时间均为24 h;运用DCFH-DA作为荧光探针,采用流式细胞检测技术检测DDT与nano-TiO2联合作用下L-02细胞内ROS含量,运用碱性和中性两种彗星试验检测各组DNA断裂损伤程度。[结果]0.01μmol/L以上浓度组DDT单独作用24 h引起ROS升高(P〈0.05)和DNA损伤增加(P〈0.05);各浓度nano-TiO2单独染毒均不能引起DNA损伤增加(P〉0.05),但1μg/mL单独染毒可引起ROS升高(P〈0.05)。各剂量组单独染毒24 h后均无明显的DNA双链损伤(P〉0.05),但可导致DNA单链断裂损伤。析因分析结合反应曲面模型显示两种受试物联合染毒可协同增加ROS水平与DNA损伤作用(P〈0.05)。[结论]DDT和nano-TiO2联合作用可协同增加各自对DNA单链断裂水平的影响,诱导产生ROS导致DNA损伤是DDT和nano-TiO2引起机体损伤的主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双酚A对人胚肝细胞L-02的毒性作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双酚A对肝细胞L- 0 2的毒性作用及可能损伤机制。[方法] 1、10、5 0、10 0 μmol/L浓度的双酚A作用肝细胞L 0 2后,检测双酚A对肝细胞L-0 2的存活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GSH)、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含量变化、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P5 3、caspase3mRNA表达的影响。[结果]双酚A处理后,肝细胞L 0 2的存活率随着双酚A浓度的增加而下降,在≥5 0 μmol/L浓度,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降低(P <0 .0 1)。双酚A诱导肝细胞L -0 2中的SOD含量降低(P <0 .0 1) ,GSH和MDA含量在1μmol/L明显降低(P <0 .0 5 ) ,而后随着剂量的增加升高明显(P <0 0 1)。CAT水平先随着剂量的增加而升高到10 μmol/L的(10 5 .68±9.63 )U/g蛋白,而后随着剂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P<0 .0 1)。≥5 0 μmol/L浓度的双酚A能明显诱导肝细胞L 0 2凋亡和P5 3、caspase3mRNA的表达升高(P <0 .0 1)。凋亡率从对照组的(8.16±0 .0 7) %上升到10 0 μmol/L的(17.2 0±1.2 5 ) % ,5 0、10 0 μmol/L浓度P5 3和caspase3mRNA表达分别是对照组的(1.42±0 .2 5 )、(1.65±0 .13 )、(1.41±0 .12 )和(1.77±0 .0 6)倍。[结论]双酚A对肝细胞L 0 2具有细胞毒性和氧化损伤作用,并能诱导肝细胞L 0 2发生凋亡和P5 3、caspase3mRNA的表达升  相似文献   

16.
砷化合物对健康人淋巴细胞DNA损伤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 3种砷化合物对健康人淋巴细胞DNA的损伤效应间是否存在作用差异。方法 无菌分离健康人静脉血淋巴细胞 ,分别染以亚砷酸钠 (AsⅢ)、砷酸钠 (AsV)及甲基砷酸钠(MAsV)。每种处理因素均分 5个剂量组 :1、5、10、2 0、5 0 μmol/L。培养 2 4h后进行单细胞凝胶电泳实验 (SCGE) ,计数彗星细胞个数 ,测量总彗星长度。结果 除MAsV 的 1μmol/L剂量组外 ,其他各因素各剂量组彗星细胞的频数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除AsV1μmol/L和MAsV1、5 μmol/L 3个剂量组外 ,其他各因素各剂量组的总彗星长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同一处理因素不同剂量组间以及不同处理因素相同剂量组间彗星细胞的频数分布及总彗星长度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5 )。砷化合物作用剂量与彗星细胞比率及总彗星长度之间均具有相关性 (rAsⅢ =0 .8134,rAsV =0 .8734,rMAsV=0 .8994 )。结论  3种砷化合物均可引起健康人淋巴细胞DNA损伤。在同一处理因素作用下 ,砷化合物作用剂量与DNA损伤效应间存在剂量 -效应关系 ;不同处理因素同一作用剂量时 ,3种砷化合物对DNA的损伤效应间存在差异 ,损伤程度表现为AsⅢ >AsV>MAsV。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纳米二氧化钛(nano-TiO2)对氯化镉(CdCl2)所致人胚肝细胞毒性作用的影响. [方法]不同浓度的CdCl2(0.001、0.01、0.1 μmol/L)单独或与0.01 mg/L nano-TiO2混合后,分别作用干人胚肝L-02细胞24h,观察各组L-02细胞的DNA损伤水平,以及hMsh2基因(hMsh2)、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MGMT)和DNA依赖蛋白激酶复合物催化亚基(DNA-PKcs)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与相应剂量的CdCl2单独染毒组比较,nano-TiO2与各浓度的CdCl2混合染毒组L-02细胞的DNA损伤加重(P<0.05),hMsh2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MGMT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变化,nano-TiO2与0.01、0.μmol/L的CdCl2混合染毒组DNA-PKcs的基因表达水平明显上升(P<0.05).[结论]0.01mg/L的nano-TiO2可以加重各浓度CdCl2对L-02细胞的DNA单链损伤,从而使CdCl2对L-02细胞毒性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DNA修复抑制状态下苯并(a)芘[B(a)P]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HELF)的DNA损伤情况,探讨DNA修复机制在外源性化学致癌物诱导真核细胞DNA损伤中的作用。方法代谢活化条件下,以阿糖胞苷(ara-C,0、100μmol/L)与B(a)P(0、10、20、50μmol/L)按2×4联合染毒2h,通过彗星试验观察不同染毒条件下HELF细胞的DNA损伤情况。同时设阴性对照组(0.1%DMSO)和阳性对照组(10μmol/LK2CrO7)。结果与阴性对照组比较,B(a)P各剂量组的HELF的拖尾率、Olive尾矩随剂量增加而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00μmol/Lara-C单独染毒组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拖尾率、Olive尾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B(a)P ara-C组与相应剂量的B(a)P组比较,其拖尾率、Olive尾矩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析因分析表明,ara-C与B(a)P诱导HELF的DNA损伤存在交互作用(F=3.219,P=0.024)。ara-C可增强B(a)P对HELF的DNA损伤作用。结论DNA修复抑制在外源性化学致癌物诱导真核细胞DNA损伤中存在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9.
双酚A对人胚肝细胞DNA损伤和修复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双酚A(BisphenolA,BPA)对人肝L-02细胞DNA损伤修复功能的影响。[方法]分别以1、10、50、100μmol/LBPA和100μmol/LBPA+30μg/LVitC处理L-02细胞,比较处理和未处理的人胚肝L-02细胞在DNA损伤程度、切除修复鼠缺陷交叉互补蛋白1(ERCC1)、尿嘧啶DNA糖基化酶(UDG)、错配修复hMSH2基因(hMSH2)、DNA依赖蛋白激酶复合物(DNA-PKcs)及O6-甲基鸟嘌呤甲基转移酶(MGMT)表达水平的差异。每组细胞数均为1×106个/ml。[结果]BPA处理后,彗星试验显示BPA在低剂量(10μmol/L)时即具有DNA损伤作用(P<0.05),随着剂量增大,DNA损伤效应增加。100μmol/LBPA+30μg/LVitC组DNA损伤效应降低,显示抗氧化剂VitC可减缓BPA所致的DNA损伤效应,氧化损伤是BPA所致DNA损伤的方式之一。5种DNA损伤修复酶表达水平在1μmol/L、10μmol/L、50μmol/L剂量组依次降低,在100μmol/L、100μmol/L+VitC组依次增加,50μmol/L组各种DNA损伤修复酶表达水平最低。BPA50μmol/L组与溶剂对照比较,5种DNA损伤修复酶均有明显降低,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100μmol/L组的表达水平均高于50μmol/L组,100μmol/L+VitC组均高于100μmol/L组。除DNA-PKcs与hMSH2外,其他DNA损伤修复酶在100μmol/L+VitC组与溶剂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BPA对L-02细胞具有氧化损伤作用,并可导致DNA损伤,多种DNA损伤修复酶参与修复双酚A所导致的DNA损伤。VitC可减缓双酚A的DNA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20.
氢醌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中DNA及细胞核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氢醌 (HQ)对人胚肺成纤维细胞 (HLF)DNA及细胞核的损伤作用 ,探讨其遗传毒性。方法 分别用 0、10、2 0、4 0和 80 μmol/L的HQ染毒HLF细胞 3h ,用彗星试验检测DNA损伤。再用相同剂量组HQ染毒HLF细胞 1h ,继续培养 2 4h后进行微核试验。结果 彗星试验结果表明 ,各剂量组细胞DNA拖尾率分别为 12 %、19%、4 2 %、79%和 95 % ,彗星尾长分别为 7 87、9 35、11 0 3、19 2 8和 2 3 32 μm ,有明显的剂量效应关系 ,其中 2 0、4 0和 80 μmol/L剂量组的拖尾率和彗星尾长明显增加 ;且随着HQ剂量的升高 ,高度、重度DNA损伤的比例也逐渐增加。HQ也可致微核、核异常形成 ,各剂量组的微核率分别为 2 %、3%、10 %、9%和 15 % ,核异常率分别为 6 %、7%、16 %、2 7%和 2 8% ,剂量效应关系显著 ,其中 2 0、4 0和 80 μmol/L剂量组的微核率和核异常率显著增加。结论 HQ可致HLF细胞DNA和细胞核损伤 ,产生遗传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