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评价松解筋膜触发点(MTrPs)针刺法治疗小学生近视的疗效,并探讨MTrPs针刺灭活与裸眼视力(UCVA)缓解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小学生(年龄6~12周岁)近视患者83例(159眼)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80眼)与对照组41例(79眼),观察组选取风池、大杼穴,采用针刺、行针和固定留针方法,松解MTrPs,每日针刺1次;对照组给予患眼0.01%阿托品滴眼,每日1次,夜间给药;均14 d 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休息2 d,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根据UCVA、屈光度、眼轴长度、调节灵敏度(AS)和总有效率进行疗效评价,比较针刺前、后MTrPs的数量、压痛、面积及周长。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在UCVA、屈光度与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75/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1%(67/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可以有效改变近视小学生患者MTrPs的数量、压痛、面积及周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视小学生患者...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筋膜松解行针手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针对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颈源性耳鸣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采用筋膜松解手法针刺,对照组采用普通毫针针刺。以5 d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PQ、TEQ量表评分、TCD异常情况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PQ和TEQ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PQ和TEQ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较低(P0.05)。治疗后观察组TCD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峰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80.00%(24/30),总有效率96.67%(29/30);对照组愈显率30.00%(9/30),总有效率76.67%(23/3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筋膜学激痛点理论以筋膜松解的行针手法治疗颈源性耳鸣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松解筋膜触发点(myofascial trigger point,MTrPs)针刺法治疗小学生近视的疗效,并探讨MTrPs针刺灭活与裸眼视力(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缓解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小学生(年龄6~12周岁)近视患者83例(159眼)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80眼)和对照组41例(79眼),观察组选取风池、大杼穴,采用针刺、行针、固定留针方法,松解MTrPs,每日针刺1次,14d为1疗程,1个疗程结束休息2天,治疗2个疗程。对照组给予患眼0.01%阿托品滴眼,每日1次,夜间给药,14d一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休息2天,治疗2个疗程;治疗后根据UCVA、屈光度、眼轴长度、调节灵敏度(adjustment sensitivity,AS)和总有效率进行疗效评价,比较针刺前、后MTrPs的数量、压痛、面积及周长。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在UCVA、屈光度、AS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眼轴长度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75%(75/8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81%(67/7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可以有效改变近视小学生患者MTrPs的数量、压痛、面积及周长,有统计学意义(P<0.01);近视小学生患者MTrPs的数量、压痛、面积及周长与近视UCVA差值成正相关(P<0.01)。结论:松解筋膜触发点针刺法治疗小学生近视疗效显著。MTrPs的灭活程度与耳鸣症状的改善程度呈正相关,可将MTrPs的数量、压痛、面积及周长指标用于近视的预防及治疗。  相似文献   

4.
段春兴  陈红霞 《新中医》2023,55(20):120-124
目的:观察肌筋膜松解技术结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下肢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 例脑卒中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1 组、对照2 组,每组30 例。3 组均实施二级预防措施和基础康复治疗,观察组加予下肢肌筋膜松解技术与针刺治疗,对照1 组加予针刺治疗,对照2 组加予下肢肌筋膜松解技术治疗。3 组疗程均为2 周,每周治疗6 d。治疗前、治疗2 周后进行“站起-走”计时测试(TUG)、舒适步行速度和快速步行速度测试、6 min 步行测试,评定改良Bathel 指数评定量表(MBI) 评分。结果:治疗后,3 组TUG 完成时间均较治疗前缩短(P<0.05);观察组测试完成时间优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1 组与对照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舒适步行速度和快速步行速度均较治疗前提高(P<0.05);观察组舒适步行速度和快速步行速度均快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1 组与对照2 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6 min 步行距离均较治疗前增加(P<0.05);观察组6 min 步行距离长于其他两组(P<0.05);对照1 组与对照2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 组MBI 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3 组MBI 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筋膜松解技术结合针刺能提高患者的步行速度、耐力和平衡功能,但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改善并未显示出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松解筋膜触发点(MTrPs)治疗角结膜干燥症(KC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KCS患者125例,按照随机、非盲、阳性治疗的平行对照原则,根据入组顺序将其分为药物对照组41例,传统针刺组42和观察组42例。药物对照组给予玻璃酸钠滴眼液滴双眼,每次1滴,每日5~6次;针刺对照组在药物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使用传统针刺的方法进行治疗;观察组在药物对照组基础上联合针刺松解MTrPs治疗,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治疗前后基础泪液分泌试验(SIT)、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荧光素染色评分(FL)及泪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水平。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SIT、BUT、FL和泪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观察组SIT、BUT、FL和泪液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均高于药物对照组和传统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7%(38/41),药物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3.4%(26/41),传统针刺...  相似文献   

6.
随着现代生活的发展,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发病率越来越高。针刺触发点疗法因其操作安全简单,疗效佳已被医生广泛地应用于临床实践当中,通过查阅近年来针刺触发点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的文献,运用文献整理法,总结肌筋膜疼痛综合征中的相关中西医致病的机理以求能达到更好有效的预防、诊断和治疗肌筋膜疼痛综合征,并探究临床常见的特色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技术的疗效,旨在为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针刺治疗主观性耳鸣35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耳鸣是外界无相应声源存在时患者在耳部的声音感觉,临床上分为主观性和客观性二类,其中尤以主观性耳鸣较常见,能严重影响患者的工作与生活。目前临床上对耳鸣的治疗方法较多,但因其发病机理尚不明确,疗效欠理想。笔者自1993年以来,用针刺治疗主观性耳呜35例,取得较为满意的疗效,现总结如下。1临床资料70例病例随机分为2组,均排除外及中耳疾患、颅内占位性病变、贫血、甲亢等全身性疾患。治疗组35例中,男19例,女16例;年龄49~72岁,平均58.6岁;病程半月至3年;单侧耳鸣26例,双侧9例;治疗前耳鸣匹配500~6000HZ,强度20~60d…  相似文献   

8.
目的 对筋膜松解的行针手法治疗颈源性耳鸣的临床疗效进行观察。方法 对2018年1月~2019年6月期间在我院就诊的颈源性耳鸣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针刺配合手法行针,对照组采用普通毫针针刺。以五天为1个疗程,观察1个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两组患者NPQ、TEQ量表评分及TCD异常情况,并比较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后两组患者NPQ和TEQ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均显著降低(p <0.05);治疗后治疗组患者NPQ和TEQ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降低(p <0.05)。治疗后观察组TCD基底动脉平均血流速度峰值较对照组明显增高(p<0.05)。治疗后观察组愈显率80%(24/30),有效率96.67%(29/30);对照组愈显率30%(9/30),有效率76.67%(23/30),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 基于筋膜学激痛点理论以筋膜松解的行针手法治疗颈源性耳鸣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9.
苍龟探穴是催发经气中具有代表性的复式手法,治疗顽疾疗效确切;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技术以干针"灭活"触发点为效用,治疗各种痛症和各科疑难杂症.尽管两者理论不同,但两者的针刺方法、刺激方式高度相似.临床中,肌筋膜触发点针刺手法多用"苍龟探穴"之法治疗疾病.以此可见,"苍龟探穴"针法结合现代针法直接精准定位肌筋膜触发点,有利于提...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针刺灭活肌筋膜触发点阻滞治疗颈椎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7月-2019年7月我院收治的72例颈椎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各36例.对照组行药物神经阻滞治疗,实验组行针刺灭活肌筋膜触发点阻滞治疗,对比疗效.结果:治疗前,两组疼痛感组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实验组VAS...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结合体外冲击波治疗网球肘的疗效。方法:100例采用数字表随机抽取法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用体外冲击波(EWAT)治疗,观察组加用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治疗。结果:治疗后两组中医症候积分、VAS评分均降低(P<0.05),MEPS评分、ADL评分、握力及肘关节活动度皆升高(P<0.05),且改善程度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总有效率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随访6个月复发率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针刺结合EWAT治疗网球肘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8例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1例和对照组47例。治疗组采用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对照组采用注射消炎镇痛液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旋颈试验阳性率、眩晕评分及头项部疼痛VAS评分。结果两组治疗后VAS评分、旋颈试验阳性率及眩晕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旋颈试验阳性率及眩晕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1%,对照组为76.6%,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能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眩晕及头项部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13.
程旭 《光明中医》2016,(14):2084-2085
目的比较耳周三穴深刺与浅刺治疗主观耳鸣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5年5月我院收治的64例主观性耳鸣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A、B两组,每组32例。A组采用耳周三穴深刺治疗,针刺深度为30~38mm,B组则采用浅刺法,深度为15~20mm,比较两组耳鸣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 A组治疗有效率为78.13%,明显高于B组的40.63%,两组治疗有效率经统计学检验有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A组两项评分分别降低至(12.26±11.77)分、(2.12±1.92)分,明显低于B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主观性耳鸣患者的临床治疗中,采用耳周三穴深刺干预,可提高治疗有效率,改善患者耳鸣症状,有较高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针刺配合干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将13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常规针刺配合干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对照组单纯采用常规针刺治疗。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65%,高于对照组的73.53%(P<0.01)。结论:常规针刺配合干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刃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上海市嘉定区南翔医院疼痛科收治的带状疱疹后神经痛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治疗组给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对照组给予普瑞巴林胶囊口服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 VAS)、简式Mc-Gill疼痛问卷表(以下简称Mc-Gill)评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 PSQI)评分、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IL)-6、IL-8]水平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治疗后VAS评分、Mc-Gill评分、PSQI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效率为97.5%,对照组有效率为82.5%,治疗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TNF-α、IL-6、IL-8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相似文献   

16.
针刺结合中药治疗耳鸣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耳鸣是指自觉耳内鸣响,周围环境却无相应声源。临床上分为客观性耳鸣和主观性耳鸣,以后者为多见。目前国内外治疗主要应用生物反馈疗法、掩蔽疗法、药物疗法、心理疗法等,疗效欠理想。笔者采用针刺结合中药治疗主观性耳鸣,效果较好,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早中期的膝骨关节炎患者联合应用肌肉拉伸+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并分析其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到该院治疗的108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54例,联合应用肌肉拉伸+电脑中频电疗治疗;观察组54例,联合应用肌肉拉伸+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WOMAC评分、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WHOQOL-BRIEF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联合应用肌肉拉伸+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可改善膝骨关节功能,减轻疼痛程度,提高其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结合肌肉拉伸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疗效。方法:将60例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肌肉拉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治疗。比较2组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膝关节功能评分量表(Lysholm)评分、国际膝关节骨关节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质量评分。结果:2组VAS评分、Lysholm膝关节评分、WOMAC量表评分和日常生活质量评分治疗前后组内比较及治疗后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肌筋膜疼痛触发点结合肌肉拉伸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效果显著,可提升膝关节功能,缓解膝关节疼痛,疗效优于单用肌肉拉伸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针刺肌筋膜触发点治疗偏头痛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可能机制。方法:招募2020年1月到2021年6月在西南大学医院康复科门诊就诊的57名偏头痛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受试者分为药物组(n=28)和综合组(n=29),药物组只采用药物治疗,综合组采用干针针刺肌筋膜触发点联合药物治疗,共治疗2周。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头痛VAS视觉模拟评分和患侧颈内动脉、眼动脉的平均血流速度(Vm)、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差异。结果:治疗2周后,两组患者VA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且综合组明显低于药物组(P<0.05);综合组患者患侧颈内动脉平均血流速度高于治疗前(P<0.05);综合组患者患侧颈内动脉PI低于药物组(P<0.05);综合组患者患侧颈内动脉RI低于治疗前(P<0.05);药物组和综合组患者的患侧眼动脉平均血流速度、PI以及RI与治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针刺肌筋膜触发点和药物联合治疗可以改善偏头痛患者的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大脑颅内血流灌注,减轻患者头痛程度。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