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计小清  孔令娟  高志旭  刘岩  刘慧 《中草药》2022,53(7):2103-2107
目的 观察颈复康颗粒联合针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型)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0年12月在承德医学院就诊的符合要求的1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组50例。对照组给予针刺治疗,观察组在针刺的同时加服颈复康颗粒,两组均治疗4周。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视觉模拟评分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健康调查量表-生理部分(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form 36 physical component summary,SF-36PCS)、健康调查量表-心理部分(medical outcomes study shortform 36 mental component summary,SF-36MCS)评分;检测治疗前后血清炎症信号分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的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温经通痹汤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风寒阻络证的临床疗效以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本院收治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阻络证患者共110例,采用数字表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5例;对照组给予颈椎牵引疗法,每天1次,每次牵引治疗时间约30分钟。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温经通痹汤治疗,每天1剂,常规水煎2次早、晚分服。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中医临床症状评分和两组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检测两组血清IL-6和TNF-α水平。结果:治疗后,治疗组中医临床症状各指标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周和4周,治疗组患者CASCS评分均分别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治疗组患者血清IL-6和TNF-α含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温经通痹汤治疗CSR风寒阻络证可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提高临床治疗效果,降低患者血清IL-6和TNF-α水平可能与上述疗效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小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2年1月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85例,按治疗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45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温针灸治疗,观察组给予小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简化McGill疼痛评分、颈部残障指数(NDI)评分、血清炎性指标。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的PRI感觉分、PRI情绪分、VAS评分、PPI均下降,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NDI均下降,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IL-1、IL-1β、IL-6、TNF-α水平均降低(P<0.05),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 小针刀联合温针灸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显著,能有效缓解疼痛,降低炎性因子。  相似文献   

4.
《中药材》2019,(1)
目的:研究蠲痹汤加减联合神经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痹阻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符合条件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神经阻滞,观察组给予神经阻滞+蠲痹汤加减。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颈部伤残指数评分(NDI)、健康调查量表生理部分(SF-36PCS)、健康调查量表心理部分(SF-36MCS);检测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降钙素相关肽(CG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细胞介素-8(IL-8)的含量;观察两组有效率、随访12个月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研究期间脱落4例。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96.6%,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4.2%(P0.05);观察组患者VAS、NDI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SF-36PCS、SF-36MCS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CRP、CGRP、TNF-α、IL-8含量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随访12个月复发率5.1%,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4.6%(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8.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8%(P0.05)。结论:蠲痹汤加减联合神经阻滞可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风寒痹阻证患者的临床症状,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赵敏明  邓业川 《四川中医》2020,38(6):124-126
目的:比较针-灸-药三联疗法治疗风寒湿痹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在德阳市第二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风寒湿痹型CSR患者,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针刺,观察组采用三联综合疗法,连续治疗1个月后观察VAS疼痛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SF-36量表以及炎性细胞因子(IL-1β、TNF-α、IL-6)。结果:1个月后,观察组在疼痛改善的VAS评分和功能改善的NDI指数,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SF-36方面,结果显示除"社会功能"一项和"情感职能"一项外,观察组在"躯体疼痛"、"精神健康"、"生理功能"、"活力"、"生理职能"各项分数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炎性细胞因子方面,观察组在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细胞介素-6(IL-6)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药"三联方案治疗风寒湿痹型神经根型颈椎病,其疗效显著,能有效降低各炎性细胞因子,缓解患者的疼痛和功能障碍,提高日常生活能力;同时把多种治疗有机融合,高效省时,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温通除痹汤结合电针"青灵组穴"对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及血清炎性指标影响。方法将医院2017年1月—2018年8月收治的10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纳入本次研究,以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1例,对照组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西医常规治疗+温通除痹汤及电针"青灵组穴"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治疗前后症状及体征(颈部疼痛、肢体麻木、颈项活动)积分变化、简化McGill疼痛检测量表评分变化、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及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评分变化、血清炎症因子指标变化及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血液黏度指标变化、SF-36生存质量量表评分变化,随访6个月,观察患者疾病反复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8.04%(50/51)高于对照组86.27%(44/51)(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颈部疼痛、肢体麻木、颈项活动等临床症状与体征积分、McGill疼痛检测量表评分、CASCS及NDI评分、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流高速峰值(Vm)、舒张期末峰值流速(Vd)、收缩期峰值流速(Vs)、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还原低切及高切、高切全血黏度及低切全血黏度等血液黏度指标、SF-36评分比较(P0.05),无显著统计学意义;治疗后各组患者颈部疼痛、肢体麻木、颈项活动等临床症状与体征积分、McGill疼痛检测量表评分、CASCS及NDI评分、血清炎症因子水平、血流动力学指标、血液黏度指标、SF-36评分均改善,且治疗后观察组以上指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6个月疾病复发率(0.00%)低于对照组7.84%(4/51)(P0.05)。结论温通除痹汤结合电针"青灵组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显著,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显著改善,椎体功能恢复良好,血清炎症因子水平降低,疼痛缓解,6个月复发率低,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张氏一号方联合火龙灸治疗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杭州市富阳中医骨伤医院就诊的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采用张氏一号方火龙灸治疗。结果:治疗15 d后,120例患者治疗前后颈项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为(7.06±1.49)和(2.15±1.0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颈椎功能障碍指数量表(NDI)分别为(29.56±6.55)%和(7.11±3.2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有效率达95%.结论:张氏一号方火龙灸治疗风寒痹阻型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输刺结合痹祺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为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提供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方法:选取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骨伤一科门诊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西药的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输刺结合痹祺胶囊疗法。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Northwick Park颈痛量表(NPQ),视觉模拟评分法(VAS)。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测定血清白细胞介素-β(IL-β)、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炎症介质水平。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33%(56/60),对照组总有效率75.00%(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CASCS、NDI、NPQ、VAS和炎症介质改善均较对照组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输刺结合痹祺胶囊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较好,可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的释放和聚集,从而缓解颈肩部疼痛,改善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9.
张文合  席玉洁  何浩 《新中医》2023,55(2):132-138
目的:观察温阳通督针法联合羌活胜湿汤加减方内服与牵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风寒痹阻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10例CSR风寒痹阻证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运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5例。2组患者均予牵引治疗,对照组以羌活胜湿汤加减方内服治疗,观察组予羌活胜湿汤加减方内服联合温阳通督针法治疗。2组均治疗2周。治疗前后采用颈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和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价患者的颈椎功能状况,使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评价疼痛程度,测量颈椎生理曲度与颈椎活动度,测定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IL)-1β、内皮素-1 (ET-1)、P物质(SP)水平。评价2组临床疗效,统计2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2周,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8.18%,对照组总有效率85.4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颈椎JOA评分、CASCS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SF-MPQ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观察组颈椎JOA评分、CAS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1),SF-...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针刀压敏点联合芍药甘草汤治疗气血两虚兼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方法:选择2019年10月至2021年7月本院收治的130例气血两虚兼血瘀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采用芍药甘草汤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刀压敏点联合芍药甘草汤治疗。比较两组颈肩痛疼痛程度、颈椎症状和功能障碍程度、睡眠和生活质量、炎症因子以及不良反应。结果:最终120例完成治疗,进入结果分析,每组各60例。两组患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Northwick Park颈痛问卷(NPQ)评分、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评分、匹茨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IL)-6、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及健康状况调查简表(SF-36)评分较治疗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VAS评分、NPQ评分、NDI评分、PSQI评分、血清IL-6、IL-1β、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ASCS评分、SF-3...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王之派"曲旋直提法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的疗效及对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将124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62例。对照组患者予神经根阻滞治疗,治疗组患者予"王之派"曲旋直提法联合神经根阻滞治疗,均连续治疗3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均进行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分、简化Mc Gill疼痛问卷调查,包括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分级指数(PRI)、疼痛分级强度评分(PPI);评价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61.29%,总有效率为95.16%,对照组治愈率为37.10%,总有效率为79.03%;治疗组治愈率、总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DNI、VAS、PPI、PRI评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DNI、VAS、PPI、PRI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ASCS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血清CRP、IL-6、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CRP、IL-6、TNF-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王之派"曲旋直提法联合神经根阻滞可以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减轻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加味羌活汤内服和离子导入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CSR)风寒湿痹证的临床疗效及其对患者血清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34例CSR患者随机按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67例。对照组使用根痛平颗粒口服,8 g/1次,2次/d,同时进行颈椎按摩手法放松、牵引,20 min/次,1次/d;治疗组采用加味羌活汤,1剂/d,水煎煮,分早晚分2次内服,同时将另1剂加味羌活汤研成粗粉,用75%乙醇浸泡1个月,用时取汁液加热10 min,用离子导入治疗,25 min/次,1次/d。两组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采用颈椎病临床评价量表(CASCS),评价两组患者主观症状、适应能力和临床体征,疼痛分级指数(PRI)评价两组患者疼痛,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04%,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的77.61%(P0.05);治疗组治疗后CASCS各项评分和总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临床症状和PRI评分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IL-1β,TNF-α含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味羌活汤内服和离子导入治疗CSR风寒湿痹证神经根型颈椎病可改善临床症状、体征和适应能力,减轻疼痛,降低血清IL-1β和TNF-α含量,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光明中医》2021,36(13)
目的 研究舒筋活络汤联合功能锻炼对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颈椎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5月—2020年5月收治的118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59例)和试验组(59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联合功能锻炼,试验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舒筋活络汤治疗,2组均以7 d为一个疗程,均连续治疗4个疗程。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颈椎功能以及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分别为98. 31%、83. 05%,试验组高于对照组;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2组VAS评分、NDI评分、JOA评分以及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均降低,且试验组均较对照组低(均P 0. 05)。结论 舒筋活络汤联合功能锻炼可有效缓解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症状,改善其颈椎功能,同时降低患者血清IL-1β、IL-6、TNF-α水平,抑制炎症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牵引态下针刺夹脊穴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以及其对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收集2015年8月-2016年7月在我院针灸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02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观察组采用牵引态下同时针刺相应的夹脊穴治疗,对照组采用非同步牵引状态下针刺相应的夹脊穴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视觉模拟评分(VAS)、疼痛分级指数(PRI)以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含量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0.39%)相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92.16%)较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PRI、NDI和VAS评分以及炎症因子IL-1β、TNF-α和IL-6含量均显著降低(P0.05),并且治疗后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牵引态下针刺夹脊穴能显著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临床症状,减轻患者疼痛,促进炎症的吸收。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温针灸治疗寒湿痹阻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6年2月—2019年10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南海医院中医骨伤科收治的8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急性期患者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41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温针灸治疗,疗程为2周。比较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症状积分、颈椎日本骨科协会评估治疗评分(JOA)、简化McGill疼痛问卷表(SF-MPQ)评分、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分、上肢麻木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及外周血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水平,比较治疗后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2组的中医症状积分、SF-MPQ评分、上肢麻木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的颈椎JOA评分、ADL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升高(P均<0.05),且治疗后治疗组上述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TNF-α、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均<0.05),且治疗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7.6%(40/4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5.4%(3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温针灸治疗较单纯西医治疗能更明显地减轻寒湿痹阻证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改善颈椎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16.
高丙南 《新中医》2017,49(7):85-87
目的:观察针刀激痛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纳入本院9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行电针治疗,观察组行针刀激痛法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颈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颈椎活动障碍指数(NDI)的变化,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0(IL-10)及椎动脉外膜上血浆神经肽Y(NPY)、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血管活性肠肽(VIP)水平。结果:治疗3周和治疗6周,2组颈部VAS评分及ND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的颈部VAS评分及NDI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治疗3周和和治疗6周,2组TNF-α及IL-1β水平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IL-10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的TNF-α及IL-1β水平均低于同期对照组(P0.05),IL-10水平高于同期对照组(P0.05)。2组治疗3周和治疗6周时的VIP、NPY及CGRP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激痛法对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疼痛和颈椎活动障碍的疗效比电针更显著,这可能与针刀激痛法抑制炎症反应、阻断神经肽能纤维通道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疗效并探究其机制。方法: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收治的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0例。2组患者均行常规牵引疗法。对照组配合单纯中医推拿手法治疗,观察组在中医推拿手法治疗基础上联合针刺治疗。疗程均为1个月。比较治疗前后2组患者麻木评分、颈部残障指数(NDI)、简化McGill疼痛问卷(MPQ)评分、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变化情况,以及治疗有效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1.67%)明显高于对照组(73.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MPQ、NDI、麻木3个评分均显著下降(均P<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改善明显(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0.05)。结论:针刺联合中医推拿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疗效突出,可改善患者颈部麻木、疼痛等症状,同时改善颈部功能障碍状态,降低血黏度,下调血清IL-6、TNF-α和IL-1β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辨证分型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6(IL-6)介导的免疫损伤的关系.方法:将93例RA患者分为湿热痹阻型、寒湿痹阻型、瘀血痹阻型、肝肾阴虚型、肾气虚寒型5组,采用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测定血清TNF-α、IL-6的水平,并与正常健康人进行比较.结果:RA患者血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温针配合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就诊于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门诊及住院的62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按照数字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1例,治疗组采用温针配合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灸配和推拿治疗。2组治疗均隔日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2组疗效及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血清中IL-1、IL-6、TNF-α含量的变化。结果 2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0.32%、83.87%,治疗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VAS评分改善较对照组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IL-1、IL-6、TNF-α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治疗后治疗组IL-1、IL-6、TNF-α含量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针配合南少林理筋整脊手法能改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疼痛症状,减轻颈椎神经根炎症及神经根压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活血通络汤内服联合活络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TIL-6)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按数字表法将20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分为对照组101和观察组99例。对照组口服用根痛平颗粒,2袋/次,2次/d;观察组采用活络术注射穴位,1次/d,7次为1个疗程,休息1周后进行下1个疗程,同时采用活血通络汤内服,1剂/d,两组疗程均为4周。记录两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颈椎病评价量表评分(CASCS),检测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检测治疗前后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水平。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90.1%和73.27%,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CASCS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中切、低切和血浆黏度均比治疗前下降(P0.01),观察组全血黏度高切和血浆黏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治疗后体内TNF-α和IL-1β,IL-6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活血通络汤内服联合活络术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气虚血瘀证)临床疗效显著,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其改善血液流变学和降低血清IL-1β,TNF-α,IL-6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