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联合曲安奈德(TA)或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研究.临床确诊为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31例患者31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视力检查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并将结果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记录.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74±0.36),平均中央视网膜厚度(CRT)为(484.48±164.81) μm.所有患者均行常规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的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出现黄斑水肿时,按需进行IVR治疗;第3次IVR治疗时黄斑水肿消退不明显者同时联合TA注射治疗.OCT检查发现黄斑水肿明显消退时,给予黄斑激光光凝治疗;FFA检查发现周边视网膜出现无灌注区,行周边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患眼接受雷珠单抗平均注射次数为(3.52±2.01)次;联合注射TA治疗15只眼,平均注射次数为(0.84±1.21)次;联合激光光凝治疗21只眼,平均次数为(0.97±0.95)次.先后接受了IVR联合TA和激光光凝这3种治疗12只眼.所有患者均随访1年.对比分析患眼治疗前后logMAR BCVA及CRT的变化情况.结果 患眼平均logMAR BCVA为(0.42±0.33).治疗前后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611,P=0.000).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平均提高了(2.90±3.07)行.31只眼中,视力提高3行及以上者20只眼,占64.52%.患眼平均CRT为(326.19±117.80) μm.治疗后CRT较治疗前平均降低了(333.58±134.17) μm.治疗前后CR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14,P=0.000).31只眼中,CRT降低在100μm以上者17只眼,占54.84%.随访期间所有患眼均未发生白内障加重、眼内炎、视网膜脱离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IVR联合TA或激光光凝治疗BRVO继发黄斑水肿有良好的疗效及安全性,可以明显提高患者视力并减轻黄斑水肿.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黄斑区视网膜结构和功能的改善情况,并探讨影响视力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选取2018-06/2019-05于我院眼科确诊的BRVO-ME患者25例25眼,均接受每月1次,连续3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第3次玻璃体腔注射1mo后检测最佳矫正视力(BCVA),并利用相干光断层扫描成像(OCT和OCTA)技术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评估浅层视网膜毛细血管网的血管长度密度(VLD)、血管灌注密度(VPD)、中心凹无血管区面积(FAZ),通过多焦视网膜电流图(mf-ERG)分析一环和二环(中央凹)的N1、P1波潜伏期及P1波振幅密度。结果:治疗后,本组患者BCVA(LogMAR)较治疗前显著改善(0.323±0.086 vs 0.773±0.304,P<0.05);CMT显著降低(239.385±33.175μm vs 489.346±137.453μm,P<0.05),而VLD、VPD、FAZ均无明显变化(P>0.05);一环和二环N1波潜伏期、P1波潜伏期显著降低,且P1波振幅密度值显著提高(P<0.0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年龄、治疗前BCVA、VLD、VPD、FAZ与治疗前后视力变化值具有显著相关性(均P<0.05)。结论:玻璃体腔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RVO-ME可显著降低黄斑水肿,改善视力及黄斑区结构和功能,年龄、基线BCVA、黄斑区微结构参数可作为评估视力改善的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光动力疗法(PDT)延长照射时间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后极部孤立性脉络膜血管瘤(CCH)的疗效。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2年3月至2018年3月于深圳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CCH患者51例5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瘤体位于黄斑区36只眼,位于黄斑外(旁中心外或视盘周边)15只眼。所有患者均行BCVA、眼底彩色照相、FFA、眼B型超声、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进行,统计时换算为logMAR视力。51只眼中,伴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48只眼。瘤体位于黄斑区、黄斑外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05±0.05、0.32±0.15;肿瘤厚度、直径分别为(4.5±2.2)、(3.8±1.4)mm和(9.7±3.6)、(7.7±1.9)mm。患眼均行PDT治疗,照射时间123 s;48 h后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治疗后1、3、6个月采用治疗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观察患眼BCVA、视网膜下积液(SRF)、瘤体渗漏情况及大小变化。治疗前后BCVA、瘤体厚度和直径比较行t检验。结果治疗后6个月,所有患眼瘤体缩小,未见瘢痕形成;瘤体内血管较治疗前稀疏,荧光素渗漏减少,其中未见荧光素渗漏8只眼;伴黄斑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48只眼中,视网膜平复43只眼。瘤体位于黄斑区、黄斑外的患眼平均logMAR BCVA分别为0.16±0.15、0.55±0.21。与治疗前平均logMAR BCVA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511、-2.676,P=0.036、0.040)。与治疗前比较,不同位置患眼肿瘤厚度(t=3.416、3.055,P=0.011、0.028)、直径(t=4.385、4.171,P=0.002、0.009)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延长PDT照射时间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可使CCH瘤体缩小,BCVA提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比较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贝伐珠单抗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的疗效,治疗方案必要时采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63例63眼(雷珠单抗治疗组35眼,贝伐珠单抗治疗组28眼)新确诊新生血管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资料。治疗12 mo后随访,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 BCVA)和黄斑中心凹厚度( CFT)。采用双尾t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最佳矫正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 结果:雷珠单抗治疗组35眼和贝伐珠单抗治疗组28眼均完成12 mo随访,并记录数据。雷珠单抗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均值增加0.1 logMAR;相反,贝伐珠单抗治疗组最佳矫正视力均值下降0.06logMAR(P=0.01)。雷珠单抗治疗组13眼(37%)和贝伐珠单抗治疗组4眼(14%)最佳矫正视力至少增加0.3logMAR。雷珠单抗治疗组平均黄斑中心凹厚度减少41.6μm,贝伐珠单抗治疗组减少8.1μm(P=0.003)。两组平均注射次数是4.46次和4.11次(P〉0.05)。 结论: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组在视力和消水肿方面疗效优于贝伐珠单抗组。但是,两种药的疗效和安全性还需要随机的长期临床试验来验证。  相似文献   

5.
目的:评价视网膜激光光凝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单纯雷珠单抗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的远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系统检索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anfang Database)、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关于激光和雷珠单抗治疗BRVO-ME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文献,对纳入研究进行风险评估、提取数据指标。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漏斗图评价发表偏倚。结果:共纳入7项研究,641眼。激光联合雷珠单抗组和单纯雷珠单抗组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在治疗后12mo[WMD=0.00,95%CI(-0.13,0.14),P=0.95]和24mo[WMD=0.05,95%CI(-0.12,0.22),P=0.57]变化均无明显差异。两组在治疗12mo[WMD=-7.67,95%CI(-54.58,39.24),P=0.75]和24mo[WMD=12.21,95%CI(-81.68,106.09),P=0.80]黄斑中心凹厚度的变化无明显差异。两组在12、24mo的雷珠单抗注药次数及最终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方面亦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激光联合雷珠单抗相较单纯雷珠单抗治疗BRVO-ME,在视力和黄斑中心凹厚度方面的远期结果无明显差异,在雷珠单抗的注药次数和安全性方面也无较大差距。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并初步评价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药物治疗西藏拉萨地区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眼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2018年9月至2022年1月于西藏自治区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BRVO继发ME患者41例41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21例21只眼, 女性20例20只眼;中位年龄53(31, 75)岁。合并高血压病者24例(58.8%, 24/41)。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BCVA检查采用国际标准对数视力表进行, 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OCT仪测量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抗VEGF药物治疗, 每一个月1次, 其中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IVR)、康柏西普(IVC)分别为23例23只眼(56.1%, 23/41)、18例18只眼(43.9%, 18/41), 并据此分组。两组患者年龄(Z=-0.447)、性别构成(Z=-0.485)、logMAR BCVA(t=-1.591)、眼压(t=-0.167)、CMT(t=-1.290...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比分析阿柏西普(aflibercept)和雷珠单抗(ranibizumab)在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ME)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病例研究。收集2018年11月至2020年4月期间就诊的BRVO合并ME的患者41例(41只眼),根据其行玻璃体阿柏西普注药术和雷珠单抗注药术分为阿柏西普组和雷珠单抗组,详细观察分析两组间术前及术后1、3、6个月的各临床指标资料。结果 两组间患者术前最佳矫正视力(BCVA)、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高度、黄斑中心凹陷(CSFT)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术后1个月,两组的BCVA,SRD高度和CSFT均优于术前,术后1、3、6个月,阿柏西普组较阿柏西普组的BCVA明显提高,SRD高度及CSFT明显降低,两者均有统计学差异(P <0.05)。6个月随访期间,阿柏西普组的平均注射针数较雷珠单抗组少,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0.05)。结论 阿柏西普在治疗BRVO-ME方面对改善患者BCVA、SRD高度和CSFT方面效果显著,较雷珠单抗有更好的优势。  相似文献   

8.
目的 比较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商品名:Lucentis)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光动力疗法(PDT)治疗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PCV)的视力预后。方法 回顾性临床研究。临床确诊为PCV的36例患者36只眼分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单纯注射)组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PDT(联合治疗)组,每组各18例18只眼。单纯注射组患者玻璃体腔注射10 mg/ml雷珠单抗0.05 ml(含雷珠单抗0.5 mg),注射后1个月按需给药;联合治疗组患者先行常规PDT治疗,3 d后再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注射方法同单纯注射组。联合治疗3个月后根据检查结果 确定是否需要重复注射治疗。治疗后随访时间至少12个月,观察患者的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的变化情况。结果 所有患者在治疗及随访过程中无视网膜脱离、持续高眼压、视网膜裂孔、眼内炎、全身不良反应等并发症发生。单纯注射组、联合治疗组平均注射雷珠单抗次数分别为(3.00±0.84)、(1.89±0.68)次;两组平均注射雷珠单抗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70,P=0.000)。单纯注射组、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1、3个月logMAR 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668、0.940,P>0.05)。单纯注射组、联合治疗组患者治疗后6、12个月logMAR BCV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88、2.547,P<0.05)。末次随访时,单纯注射组、联合治疗组logMAR BCVA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51、9.408,P=0.012、0.000)。单纯注射组患眼中,视力提高3只眼,占16.7%;视力稳定13只眼,占72.2%;视力下降2只眼,占11.1%。联合治疗组患眼中,视力提高4只眼,占22.2%;视力稳定13只眼,占72.2%;视力下降1只眼,占5.6%。结论 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PDT治疗PCV均可明显提高患者视力。治疗后3个月内两种治疗方式的视力预后无明显差别;治疗后6~12个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PDT治疗者视力预后优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 比较单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ranibizumab,商品名Lucentis)与光动力疗法(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特发性脉络膜新生血管(ICNV)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随机对照临床前瞻性研究.经最佳矫正视力(BCVA)、全视网膜镜眼底检查、眼底血管造影及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ICNV患者27例27只眼纳入研究.采用随机数表对患者随机分为2组.其中,单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组(单纯药物注射治疗组)13例13只眼;PDT治疗1周后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组(联合治疗组)14例14只眼.单纯药物注射治疗组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 mg;联合治疗组参照PDT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研究制定的标准先行PDT治疗,1周后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0.5 mg.治疗后1、2、3、6、12个月,采用治疗前相同的设备和方法检查BCVA、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渗漏以及视网膜厚度的变化.其中,BCVA转换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CNV未完全闭合仍有渗漏者,则再次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2次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之间的最短间隔时间为1个月.结果 2组患者治疗后视力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提高.治疗后12个月,单纯药物注射治疗组患者平均logMAR视力为0.22±0.11,联合治疗组患者平均logMAR视力为0.21±0.12;2组患者平均logMAR视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187,P=0.853).眼底血管造影检查结果显示,单纯药物注射治疗组患者中10例CNV完全闭合,占77.92%;3例CNV部分闭合,轻微荧光渗漏,占23.08%.联合治疗组患者中12例CNV完全闭合,占85.71%;2例CNV部分闭合,轻微荧光渗漏,占14.29%.OCT检查结果显示,2组患者治疗后CNV强反射区域缩小,视网膜下积液吸收,黄斑区视网膜厚度下降.单纯药物注射治疗组患者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167.96±10.69)μm,联合治疗组患者黄斑区平均视网膜厚度为(171.64±11.30) μm;2组患者平均视网膜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887,P=0.389).单纯药物注射治疗组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的平均次数为(2.4±1.0)次;联合治疗组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的平均次数为(1.5±0.7)次.两组患者接受玻璃体腔注射的平均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821,P=0.009).治疗及随访过程中,单纯药物注射治疗组患者中1例出现结膜下出血,其余患者未发现其他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单纯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或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均能减轻CNV渗漏,降低视网膜厚度,改善ICNV患者视力,无严重的眼部和全身不良反应.PDT联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可减少玻璃体腔注射的次数.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雷珠单抗联合微脉冲激光对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患者的黄斑形态影响。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焦作煤业集团中央医院2021年5月至2023年5月120例(120眼)CSC进行研究。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两组, 每组各60例, 对照组进行微脉冲激光光凝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雷珠单抗玻璃体内注射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 包括最佳矫正视力(BCVA, logMAR)、黄斑中心区厚度(CMT)、黄斑下积液率、神经上皮层水肿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资料。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5.00%(57/60), 高于对照组的80.00%(48/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7, P=0.013)。观察组治疗后BCVA(0.53±0.06)优于对照组(0.70±0.11)(t=9.30, P<0.001), 观察组治疗后CMT(241.16±20.61)μm低于对照组(300.84±26.84) μm(t=13.66, P<0.001)。观察组黄斑下积液率为1.67%(1/60), 低于对照组的11.67%(7/6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2,...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高密度微脉冲激光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iabetic macular edema,DME)的疗效.方法 将31例(31眼)DME患者分2组,A组15例(15眼)行高密度微脉冲激光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B组16例(16眼)仅行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治疗前后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entral macular thickness,CMT)、最佳矫正视力(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以及两组各自雷珠单抗的年平均注射次数.结果 雷珠单抗年注射次数:A组为(3.67±1.11)次,B组为(9.12±2.63)次,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P<0.05).两组治疗后CMT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但两组治疗前后CMT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9,P>O.05).两组治疗后BCVA均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但两组之间治疗前后BCVA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 >0.05).结论 高密度微脉冲激光联合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与单纯玻璃体内注射雷珠单抗均可有效治疗DME,但前者可以明显减少雷珠单抗的注射次数,患者依从性较好,是治疗DME的一种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玻璃体切割、内界膜剥除、视网膜下注射复方电解质眼内冲洗液(CEIIS)联合康柏西普治疗糖尿病黄斑水肿(DME)伴硬性渗出物(HE)(DME-HE)的临床疗效。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20年6月至2022年2月于潍坊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DME-HE患者33例3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15例16只眼, 女性18例20只眼;年龄(62.00±6.54)岁。所有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扫描激光检眼镜、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多焦视网膜电图(mf-ERG)检查。采用Snellen视力表行BCVA检查, 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OCT仪测量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及黄斑容积(MV);采用RETIsan检查系统行mf-ERG检查, 测量1环P1波振幅密度。患者随机分为A组、B组, 分别为17例18只眼、16例18只眼。两组患者年龄、logMAR BCVA、HE面积、CMT、MV、1环P1波振幅密度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403、0.972、0.291、0.023、-0.268、-0.206, P>0.05)。A组行玻璃体切割、...  相似文献   

13.
寇豆  郝晓琳  张仲臣 《国际眼科杂志》2016,16(12):2272-2275
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因糖尿病、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的安全及有效性。方法:选取2013-06/2016-02在北京航天中心医院眼科因糖尿病继发黄斑水肿( DME )和视网膜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 RVO-ME)收治入院,并符合本研究纳入及排除标准的患者35例38眼,其中DME 23眼,RVO-ME 15眼。患眼接受玻璃体腔雷珠单抗(0.5mg/0.05mL)注射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1、3d,1wk、1mo定期门诊回访观察最佳矫正视力( BCVA )、黄斑中心凹厚度( CRT )、眼压。比较雷珠单抗治疗DME及RVO-ME前后的疗效。结果:DME组及RVO-ME组治疗后1、3d,1wk的BCVA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1 mo的BCVA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DME组及RVO-ME组治疗后1、3d,1wk,1mo的CRT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在BCVA及CRT方面比较,雷珠单抗对于RVO-ME及 DME疗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对DME及RVO-ME的治疗均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通过比较地塞米松玻璃体内植入剂(Ozurdex)联合雷珠单抗与雷珠单抗单药或Ozurdex单药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继发黄斑水肿(BRVO-ME)患者的疗效,评价联合用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20年2月至2021年9月就诊于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的38例(38眼)BRVO-ME患者,分为雷珠单抗组(17例17眼,患者仅进行玻璃体内雷珠单抗注射),Ozurdex组(11例11眼,患者仅进行玻璃体内Ozurdex注射),联合组(10例10眼,患者先进行玻璃体内雷珠单抗注射,2周后再进行玻璃体内Ozurdex注射)。记录3组患者治疗前后最佳矫正视力(BCVA)、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CMT)、眼压、注药次数,并观察术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雷珠单抗组和联合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CMT均降低,BCVA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均为P<0.05)。与治疗前相比,Ozurdex组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患者CMT均降低,BCVA均有所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治疗后4个月时患者BCVA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雷珠单抗组和联合组相比,Ozurdex组治疗后4个月和12个月患者CMT增加,BCVA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4个月、6个月、12个月,雷珠单抗组与联合组患者CMT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雷珠单抗组、Ozurdex组和联合组患者注射次数分别为(7.94±1.34)次、(2.82±0.75)次和(3.78±1.20)次,雷珠单抗组与Ozurdex组和联合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而联合组与Ozurdex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个月、2个月、3个月和6个月,Ozurdex组和联合组患者均出现眼压升高(均为P<0.05),其中,治疗后2个月和6个月时患者眼压升高最为显著。 Ozurdex组和联合组分别有2例2眼、1例1眼发生白内障进展,需要进行白内障手术。3组患者术后均未发生眼内炎、玻璃体积血、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结论 雷珠单抗单药、Ozurdex单药和联合用药均能有效改善BRVO-ME患者黄斑水肿并提高患者视力,但雷珠单抗单药和联合用药比Ozurdex单药能更好地降低患者CMT并改善视力。同时,与雷珠单抗单药治疗相比,联合用药能减少患者注药次数,降低经济负担,而Ozurdex植入会导致更多类固醇相关副作用,特别是高眼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联合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继发黄斑水肿的临床疗效。

方法:收集我院2013-08/2016-03收治的经散瞳眼底检查、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及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确诊的BRVO继发黄斑水肿患者,随机分为2组,最终回访3mo时共47例47眼。观察组采用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2wk后联合静脉回流区视网膜激光光凝治疗25例25眼,对照组采用单纯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22例22眼。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1mo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眼压(IOP)、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MT)以及并发症情况。

结果:两组治疗后1mo BCVA、CMT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IOP与治疗前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1mo两组间BCVA、IO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组间CMT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结论: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联合阻塞静脉回流区视网膜光凝治疗BRVO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单纯玻璃体注射雷珠单抗治疗,且激光治疗过程中不刺激黄斑,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重度视力损害渗出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患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在我院确诊为渗出型AMD、最佳矫正视力(BCVA)<0.05并接受雷珠单抗玻璃体腔注射的46例患者(47只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治疗后随访1~8个月,平均随访(4.09±2.25)个月。对比分析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前后BCVA、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病变最厚处视网膜厚度(MRT)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至末次随访时,47只眼中,视力提高29只眼,占61.7%;视力稳定15只眼,占31.9%;视力下降3只眼,占6.4%。治疗后,平均CRT由治疗前的(301.30±84.57)μm降低为(211.27±87.03)μm;与治疗前相比,平均CRT下降(90.03±33.99)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336,P<0.01);MRT由(529.04±174.63)μm降低为(421.86±95.78)μm;与治疗前相比,平均MRT下降(107.17±42.46)μ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984,P<0.01)。结论雷珠单抗治疗重度视力损害渗出型AMD患者具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康柏西普(Conbercept)治疗不同相干光层析成像术(OCT)分型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对视网膜椭圆体带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选择2021年6月至2022年12月95例(95只眼)DME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眼底检查及OCT分型分组,A组为弥漫水肿型(DRT),共30例(30只眼);B组为囊样水肿型(CME),共33例(33只眼);C组为浆液性视网膜脱离(SRD),共32例(32只眼);均行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3、6、12个月患眼的平均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最佳矫正视力(BCVA)、平均黄斑中心视网膜厚度(CRT),观察治疗前、治疗后3、6、12个月不同视力分段中椭圆体带完整性情况。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治疗前,3组logMAR BCV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6、12个月,3组logMAR BCVA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前和治疗后3、6、12个月,3组CRT比较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两两比较显示,治疗后3、6、12个月,A组的logMAR BCV...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患眼手术前后视力及固视性质变化。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2019年9月至2020年12月于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眼科检查确诊的IMH患者25例25只眼纳入研究。所有患眼均行玻璃体切割手术(PPV)联合内界膜剥除治疗。手术前后所有患眼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微视野检查。BCVA检查采用Snellen视力表进行, 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采用MP-3微视野计测量患眼黄斑12°视网膜光敏感度(MS)、双变量轮廓椭圆面积(BCEA)。采用OCT仪测量患眼黄斑裂孔最小直径(MIN )、基底直径(BASE);应用Image-proplus 6.0图像处理软件测量优选的视网膜注视点(PRL)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手术后随访1、3个月时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对比观察患眼手术前后BCVA、PRL距离黄斑中心凹距离、MS、BCEA、黄斑裂孔形态的变化。手术前后各指标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手术后3个月BCVA与手术前BCVA、PRL与黄斑中心凹中心距离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手术前MIN、BCVA、...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黄斑兜带手术(MB)治疗高度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临床研究。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于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行MB治疗的高度近视牵拉性黄斑病变患者57例57只眼纳入研究。其中, 男性15例15只眼, 年龄(51.80±10.72)岁;女性42例42只眼, 年龄(59.14±11.51 )岁。高度近视黄斑裂孔合并黄斑脱离(MHMD)21例21只眼, 高度近视黄斑劈裂合并黄斑脱离(FSMD)36例36只眼, 并据此分组。患者均行最佳矫正视力(BCVA)、光相干断层扫描检查以及眼轴长度(AL)测量。采用标准对数视力表行BCVA检查, 统计时换算为最小分辨角对数(logMAR)视力。患眼均行MB治疗, 对于存在明显的玻璃体黄斑牵拉的患眼, 联合后入路玻璃体切割手术。手术后1、3、6个月及1、2、3、4年采用手术前相同设备和方法行相关检查, 观察两组患眼的长期疗效和安全性。结果手术前, MHMD组、FSMD组患眼logMAR BCVA分别为1.35±0.47、1.17±0.59;手术后4年, 分别为1.02±0.49、0.73±0.55。两组患眼手术前、手...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视网膜分支静脉阻塞(BRVO)伴黄斑水肿(ME)的疗效及治疗后BCVA的影响因素。

方法:评价2016-01/2018-01在本院接受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的194例194眼BRVO-ME患者的临床疗效,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治疗后BCVA的影响因素。

结果:患者BCVA(LogMAR)、CMT较治疗前显著下降,其中CMT虽在部分时间节点有回升趋势,但任意时间点的BCVA、CMT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 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BRVO-ME分型-缺血型、ME类型-混合型、ELM完整性-缺失、IS/OS缺失均是影响BRVO-ME患者经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且病程及眼轴长度越长、治疗前 BCVA值越高,经玻璃体腔内注射康柏西普治疗无效的风险越高。

结论:玻璃体腔注射康柏西普治疗BRVO-ME疗效显著且安全性良好,部分患者术后BCVA恢复不佳或受病程、术前BCVA、BRVO-ME分型、ELM及IS/OS完整性等因素影响,治疗前或应充分评估上述影响因素并积极应对,优化疗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