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HPLC测定葛根饮片中5个成分的含量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目的:建立HPLC测定葛根饮片中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苷元-8-C-芹菜糖-(1→6)葡萄糖苷和大豆苷5个成分含量的方法.方法:采用Zorbax C18色谱柱(4.6 mm× 250 mm,5 μm),以甲醇-0.02%磷酸(25∶75)为流动相,检测波长250 nm.结果:方法学考察合格,并测定了12批葛根饮片中5个成分的含量.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度高,可作为葛根饮片的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
目的:建立同时测定葛根药材中6种主要异黄酮类成分含量的HPLC方法.方法:采用RP-HPLC法,Kromasil C18(4.6 mm×250 mm,5μm)柱;流动相:甲醇-0.1%枸橼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1.0 mL· 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50 nm.结果: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染料木苷、芒柄花苷、大豆苷元的线性范围分别为76.2~1 016,65.8 ~1 316,85.6 ~1712,49.98 ~499.8,21.94 ~219.4,48.5 ~485 ng,相关系数(R2)均大于0.999 6,6种成分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73%(RSD 0.6%),100.48% (RSD 1.11%),100.37% (RSD 0.79%),100.28%(RSD 1.07%),99.96% (RSD 1.22%),97.36%(RSD 1.59%).结论:方法简便快速,重复性良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葛根药材中6种主要异黄酮类成分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葛根指纹图谱及葛根素、大豆苷效果。[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ypersilC18色谱柱(250mm×4.6mm,5.0μm),流动相:甲醇:水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检测波长:247nm,柱温:25℃,建立葛根指纹图谱,测定葛根素、大豆苷含量。[结果]运用梯度洗脱法得到色谱图各个化学成分色谱峰分离度均较好,达到指纹图谱要求。[结论]HPLC指纹图谱鉴别葛根及有效成分,重复性好、特征性强、检测方法简便,为葛根指纹图谱鉴别及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建立六经头痛片(LTT)HPLC指纹图谱,并采用波长切换技术同时定量测定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特女贞苷和大豆苷元,为评价LTT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以Diamonsil C_(18)(250 mm×4.6 mm,5μm)为色谱柱,乙腈-0.1%磷酸水为流动相,分别建立LTT高极性和低极性部分指纹图谱,并采用波长切换技术同时测定LTT中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特女贞苷和大豆苷元5种指标性成分量。结果分别建立了11批LTT高、低极性部分指纹图谱,其相似度均大于0.90;低极性指纹谱确定了16个共有峰,对其中12个共有峰进行了归属,11、12、13号峰来源于白芷,1、2、3、7号峰来源于葛根,8号峰来源于女贞子,5、6号峰来源于川芎,15号峰来源于藁本,4号峰为川芎和藁本的共有峰,对其中7个共有峰经对照品指认,分别为葛根素(1号峰)、3′-甲氧基葛根素(2号峰)、大豆苷(3号峰)、阿魏酸(4号峰)、大豆苷元(7号峰)、欧前胡素(11号峰)和异欧前胡素(13号峰);高极性指纹图谱确定了10个共有峰,其中2~9号峰来源于葛根,1、10号峰来源于女贞子,对其中5个共有峰经对照品指认,分别为3′-羟基葛根素(2号峰)、葛根素(3号峰)、3′-甲氧基葛根素(4号峰)、大豆苷(7号峰)和特女贞苷(10号峰)。多成分定量测定中,3′-羟基葛根素在71.60~716.00 ng(r=0.999 1)、葛根素在407.78~4 077.80 ng(r=0.999 4)、大豆苷在90.72~907.20 ng(r=0.999 9)、特女贞苷在95.80~958.00 ng(r=0.999 1)、大豆苷元在21.98~219.80 ng(r=0.999 9)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和相应的RSD分别为101.1%、1.38%,97.8%、0.72%,99.1%、0.75%,97.8%、2.75%,98.7%、0.70%;10批样品中3′-羟基葛根素量为3.08~3.84 mg/m L、葛根素17.71~21.24 mg/m L、大豆苷3.51~4.71 mg/m L、特女贞苷1.40~5.69 mg/m L、大豆苷元0.66~0.86 mg/m L。结论该法稳定可靠、重复性好,通过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指标定量测定方法较全面地反映了LTT内在质量,为其质量控制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测定葛根类药材中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染料木苷、染料木素6种成分含量,结合抗氧化活性评价,综合评价葛根类药材质量。方法采用UPLC-DAD法测定样品的主要成分含量,Agi Lent Zorbax SB-C18(5 mm×2.1 mm,1.8μm),以乙腈-0.1%乙酸水溶液作为流动相洗脱,柱温30℃,体积流量0.4 mL/min;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以DPPH清除活性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以样品中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大豆苷元、染料木苷、染料木素6种成分含量,结合其半数抑制浓度(IC_(50)),进行7个指标的综合加权评分,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粉葛以8、9、50、51号样品综合加权评分较高,质量较好,产自四川简阳、江油地区;19、20、29~31号人工种植峨眉葛样品质量较差;葛根以33~37、65~69号样品综合加权评分较高,质量较好,产自平武、北川、青川地区。结论 UPLC波长切换技术多成分同时测定方法操作简单、简便快捷、重复性好,专属性强;综合加权评价法能够较全面地分析药材质量,为葛根类药材质量综合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建立葛根药材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指纹图谱,为葛根质量评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Waters Acquity HPLC SunFire 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2%乙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0.8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为250 nm,建立葛根药材指纹图谱共有模式。将相似度评价与模式识别相结合,并构造质量评价函数对不同批次葛根药材进行质量评价。结果采用建立的葛根药材HPLC指纹图谱方法确定了24个共有峰,并对其中5个共有峰进行了指认,分别为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12批葛根药材相似度相似度均大于0.950,聚类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结果一致,均将药材分为4类。构造的质量评价函数表明聚为同类的药材函数值相近,并据此对所划分的4类葛根药材进行了质量评价,S5、S7、S11质量较好,S2、S3、S4质量较差,其余药材接近平均水平。结论葛根HPLC指纹图谱重复性好,稳定可靠,可为葛根的质量控制和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倪从蓉 《新中医》2015,47(2):215-217
目的:建立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葛根中葛根素、大豆苷元含量的方法,为控制药材治疗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ypersil ODS2 C18色谱柱,流动相为水-甲醇,梯度洗脱,流速:1 mL/min;检测波长为250 nm,柱温为室温。结果:葛根素在0.02010.1μg/μ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9.8%,相对标准偏差(RSD)为3.25%;大豆苷元在0.0136.56μg/μL的浓度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9%,RSD为2.43%。结论:该方法可用于不同产地葛根药材中葛根素、大豆苷元的含量测定,且具有简便、快捷、重复性好等特点,可为不同产地葛根质量的控制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经典名方桂枝加葛根汤标准汤剂HPLC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2  
目的建立经典名方桂枝加葛根汤物质基准的HPLC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其质量进行分析与评价,为其质量控制提供参考。方法采用HPLC建立桂枝加葛根汤指纹图谱,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2012年版),并结合聚类分析(clustering analysis,HCA)、主成分分析(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PCA)与正交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orthogonal partial least squares-discriminant analysis,OPLS-DA)对结果进行分析,评价不同批次桂枝加葛根汤物质基准的质量差异,并找寻造成批间质量差异的主要化学成分。结果建立了桂枝加葛根汤物质基准的HPLC指纹图谱,确定了29个共有峰,并对各共有峰进行药材归属,其中3~14、16~19、21~25号峰来自葛根;26号峰来自桂枝;1、15号峰来自白芍,20、27~29号峰来自甘草,2号峰来自大枣。通过与对照品比对指认了其中11个成分,分别为1号峰没食子酸、8号峰3′-羟基葛根素、11号峰葛根素、12号峰葛根素芹菜糖苷、13号峰3′-甲氧基葛根素、15号峰芍药苷、16号峰大豆苷、20号峰甘草苷、22号峰染料木苷、26号峰肉桂酸、28号峰甘草酸铵。15批桂枝加葛根汤物质基准的HPLC指纹图谱与对照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0.94;3种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均可将样品分为2类;筛选出了11种主要差异成分,其中已指认出的为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大豆苷、3′-羟基葛根素、没食子酸。结论建立的指纹图谱分析方法灵敏度高、稳定性强、数据准确可靠,可为经典名方桂枝加葛根汤物质基准的质量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吴文杰  邓阳  谭桂林  罗娟  陈秧  黄莺  张峰 《中草药》2017,48(4):777-781
目的建立葛根药材中5种异黄酮类成分大豆苷元、大豆苷、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葛根素-6″-O-木糖苷的一测多评法,验证该方法在葛根质量分析中应用的准确性及可行性。方法以葛根素为内标,分别建立葛根素与葛根素芹菜糖苷、葛根素-6″-O-木糖苷、大豆苷、大豆苷元的相对校正因子,计算葛根中葛根素芹菜糖苷、葛根素-6″-O-木糖苷、大豆苷、大豆苷元的量,实现一测多评。同时采用外标法测定葛根药材中5种异黄酮类成分的量,并比较计算值与实测值的差异,以验证一测多评法在测定中的科学性及可行性。结果各相对校正因子重复性良好,一测多评法测定结果与外标法测定结果无显著差异。结论以葛根素为内标同时测定葛根素芹菜糖苷、葛根素-6″-O-木糖苷、大豆苷、大豆苷元的一测多评法可用于葛根药材的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10.
祁航  谢涛  吕东峰  张春腾  李伟  于德红 《中草药》2019,50(23):5753-5759
目的建立玉泉丸HPLC指纹图谱,并同时测定玉泉丸中6种成分含量,为玉泉丸质量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HPLC法,Symmetery 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0.1%磷酸水溶液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1.0m L/min,柱温30℃。建立11批玉泉丸HPLC指纹图谱,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2012A版)、聚类分析及主成分分析进行评价,同时测定葛根素、大豆苷元、毛蕊花糖苷、五味子醇甲、甘草酸及甘草苷的含量。结果建立了玉泉丸的HPLC指纹图谱,标定了共有峰12个,各批相似度均在0.9以上。多成分定量分析条件通过方法学考察,6个成分加样回收率均在92.06%~109.34%,RSD均在0.22%~2.76%。11批玉泉丸中葛根素、大豆苷元、毛蕊花糖苷、五味子醇甲、甘草酸及甘草苷含量范围分别为0.838~2.777、0.550~1.014、0.312~0.618、0.023~0.092、1.154~1.674、0.035~0.052 mg/g。结论 HPLC指纹图谱结合多成分同时测定的方法,快速、简便、重复性好,可为玉泉丸的质量控制提供方法学参考。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建立葛根中8种主要黄酮类成分UPLC同时测定法,研究超微粉碎技术对葛根黄酮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确定葛根超微粉的生产工艺。方法采用响应面设计方法对葛根粉碎技术中的粉碎时间、投药量和初始粒度3个因素进行考察,以粒径分布(D90、D50)和UPLC法测定的不同粒径葛根粉(10~40、40~65、300目)中8个黄酮类活性成分(3′-羟基葛根素、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大豆苷、染料木苷、大豆苷元、染料木素和芒柄花素)的含量数据,共10个指标作为响应因子进行葛根超微粉碎技术评价研究。结果葛根中8种黄酮类化合物分别在75.8~242.7、205.6~658.0、147.3~417.3、10.2~163.3、11.3~182.0、1.2~18.8、0.25~4.00、0.35~5.37μg/mL与色谱峰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8.86%、99.25%、99.90%、100.17%、100.21%、101.40%、100.73%、101.42%,RSD均小于3.0%,UPLC同时测定结果显示,相较其他粒径葛根粉,葛根超微粉(300目)黄酮类含量更高。响应面法优选结果显示超微粉的最佳工艺参数条件为在粒径为80目[(180.0±7.6)μm],通过5号筛时,投药量为247 g,粉碎时间为26 min。结论响应面法优选的葛根超微粉碎工艺简便,准确度较高,得到的超微粉黄酮含量更高。该工艺可以为葛根超微粉碎技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13.
何天雨  梅茜  王晓丽  毛靖  谢辉  郭勇  侯金才  陆兔林  毛春芹 《中草药》2023,54(14):4511-4519
目的 建立经典名方竹茹汤颗粒(Zhuru Decoction Granules,ZDG)特征图谱及一测多评(quantitative analysis multicomponents by single marker,QAMS)法测定其主要成分,优化薄层色谱条件,建立同时鉴别葛根素和甘草苷的方法。方法优化并确定HPLC最佳色谱条件并建立特征图谱,以葛根素作为参照物,建立葛根素、3′-羟基葛根素、3′-甲氧基葛根素、葛根素芹菜糖苷、大豆苷、甘草苷、甘草酸的QAMS法,建立主要药效成分葛根素及甘草苷同时鉴别的薄层条件。结果 得到15批样品特征图谱与其对照图谱的相似度均大于0.95;15批制剂运用QAMS法和外标法得到的各成分含量无显著性差异,7种成分相对误差均低于5%;通过稳定性考察证明薄层检测条件稳定可行。结论 该方法科学可行,稳定可控,有助于经典名方ZDG质量控制方法的完善和提高,为经典名方的质量控制评价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葛根与粉葛的HPLC特征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对不同产区的葛根与粉葛进行区分,并鉴别葛根产区,为科学评价和有效控制二者的质量提供参考。方法:利用HPLC检测23批葛根或粉葛药材,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软件进行相似度评价,建立共有模式。以其色谱峰信息为数据来源,利用3种化学模式识别方法综合分析葛根和粉葛药材的质量。结果:除了样品S22(陕西产地)之外,不同产区的葛根和粉葛的相似度均 0.9;说明葛根与粉葛药材的相似度良好,采用特征图谱相似度评价方法无法区分葛根与粉葛药材。利用主成分分析只能鉴别葛根与粉葛;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其模型解释度96.4%,预测度74.6%,能够区分葛根与粉葛,并能区分葛根的产区;系统聚类分析与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结果较为一致。结论:利用化学模式识别方法可快速区分葛根与粉葛,鉴别葛根产区,适用于葛根与粉葛的药材质量评价。  相似文献   

15.
柳晴  张云  刘可春  王西新  张长青  周洪雷  夏青 《中草药》2022,53(5):1418-1433
目的 基于斑马鱼模型和分子对接技术研究心可舒片的促血管生成活性成分.方法 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为模型,采用CCK-8与EdU-488细胞增殖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活性与增殖能力,采用划痕实验与Transwell实验评价细胞迁移能力,采用成管实验检测各组细胞成管腔能力,评价心可舒片对HUVECs的促血管生成活性.以...  相似文献   

16.
博落回中1个新的6,6a-断苯菲啶生物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博落回的化学成分。采用硅胶柱色谱以及制备液相色谱法进行分离纯化,并根据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从博落回叶95%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1个生物碱,鉴定为6'-羟基-2',3'-二甲氧基山椒酰胺(1)。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蜈蚣草Pteris vittata乙酸乙酯部位进行系统的化学成分研究。方法:蜈蚣草用95%乙醇回流提取3次,提取液减压浓缩成浸膏后分散于水中,然后依次用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进行萃取,回收溶剂后得到其石油醚、乙酸乙酯和正丁醇部位萃取物。对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综合应用硅胶柱色谱,Sephadex LH-20凝胶柱色谱,ODS柱色谱和重结晶等技术分离纯化,得到单体化合物,并结合理化性质、核磁共振谱、质谱数据和相关文献鉴定单体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蜈蚣草乙酸乙酯部位萃取物中共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分别鉴定结构为芹菜素(1),木犀草素(2),木犀草素-7,3',4'-三甲醚(3),3'-甲氧基木犀草素(4),7-羟基-8-甲氧基香豆素(5),芹菜素-7-O-β-D-葡萄糖醛酸(6),木犀草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7),柯伊利素-7-O-β-D-吡喃葡萄糖苷(8),紫云英苷(9),对羟基苯甲酸(10),β-谷甾醇(11),β-胡萝卜苷(12)。结论:化合物2~5和8~12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该化学成分研究为蜈蚣草的临床应用及药理活性研究提供了资料参考。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化学成分研究和活性筛选。方法 采用多种色谱方法进行分离纯化,应用波谱数据解析鉴定化合物结构;对分离得到化合物进行原代小鼠子宫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作用的活性筛选。结果 从桂枝茯苓胶囊内容物正丁醇层分离得到5个没食子酰苷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没食子酰蔗糖苷(1)、4''-O-没食子酰蔗糖苷(2)、6''-O-没食子酰蔗糖苷(3)、1''-O-没食子酰蔗糖苷(4)、1,2,3,4,6-五没食子酰葡萄糖(5)。结论 化合物15为首次从该复方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化合物15均有抑制原代小鼠子宫平滑肌细胞的钙离子内流作用。  相似文献   

19.
谢晨琼  吴瑾瑾  奚学军  李祥  陈建伟 《中草药》2019,50(12):2794-2797
目的 研究昆明山海棠Tripterygium hypoglaucum根中的化学成分。方法 利用硅胶、Sephadex LH-20柱色谱及半制备HPLC进行分离纯化,采用1H-NMR、13C-NMR、ESI-MS等多种波谱技术鉴定获得的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昆明山海棠根乙醇提取物的二氯甲烷部位分离得到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2-(5'',7''-二甲氧基-2'',2''-二甲基-2H-苯骈吡喃-6''-)-3-甲酰基-5,6-二甲氧基-苯骈呋喃(1)、3(R)-(4'',5''-二羟基)-2'',5,7-三甲氧基-6-(3-甲基-2-丁烯基)-异黄酮(2)、3''-香叶草基-5,7,2'',5''-四羟基异黄酮(3)、β-谷甾醇棕榈酸酯(4)、甘油山嵛酸酯(5)、β-谷甾醇(6)。结论 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毛秔子梢素C;化合物2~5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