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醛因酮增多症并发严重骨骼肌损害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27岁。于2001年12月21入院。入院前6d出现全身无力两上肢近端尤为明显。于入院前4d出现明显的全身肌肉酸痛。有顽固性高血压病史1年,最高时达178/110mm Hg(1mm Hg=0.133kPa)。无高血压病家族史。体检:血压140/110mm Hg,两上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Ⅳ级,下肢肌力Ⅵ级,有明显的肌肉压缩,无肌肉缩,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女性,46岁,因心悸、恶心、呕吐18 h入院。现病史:入院前18 h患者突发心悸,感心跳加快,伴恶心、呕吐及全身出汗,无头痛、头昏、黑蒙、晕厥,无胸痛、胸闷、气促,无腹痛、腹胀,无发热、咳嗽、咳痰等,就诊当地县医院测血压192/125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15次/min, 心电图见图1A,给予硝普钠降压、止呕等处理,持续2 h, 症状逐渐缓解,血压降至150/100 mm Hg左右停用硝普钠,  相似文献   

3.
<正>患者,女性,46岁,因心悸、恶心、呕吐18 h入院。现病史:入院前18 h患者突发心悸,感心跳加快,伴恶心、呕吐及全身出汗,无头痛、头昏、黑蒙、晕厥,无胸痛、胸闷、气促,无腹痛、腹胀,无发热、咳嗽、咳痰等,就诊当地县医院测血压192/125 mm Hg(1 mm Hg=0.133 kPa),心率115次/min, 心电图见图1A,给予硝普钠降压、止呕等处理,持续2 h, 症状逐渐缓解,血压降至150/100 mm Hg左右停用硝普钠,  相似文献   

4.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30岁,因发现血压升高3年,血压控制差1个月于2012年6月25日就诊于杭州市红十字会医院(我院)内分泌科。2009年9月23日体检发现血压升高(152/110 mm Hg, 1 mm Hg=0.133 kPa),当时无头痛头晕,无心悸、胸闷,无手抖、多汗,无肢软乏力等症状,在某省级附属医院心内科就诊,查血压170/108 mm Hg, 心率88次/min, 化验示血常规、甲状腺功能均正常,  相似文献   

5.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并发严重骨骼肌损害一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患者女,27岁.于2001年12月21入院.入院前6 d出现全身无力,两上肢近端尤为明显.于入院前4 d出现明显的全身肌肉酸痛.有顽固性高血压病史1年,最高时达178/110 mm Hg(1 mm Hg= 0.133 kPa).无高血压病家族史.体检:血压140/110 mm Hg,两上肢近端肌力Ⅲ级,远端肌力Ⅳ级,下肢肌力Ⅳ级,有明显的肌肉压痛,无肌肉萎缩,各腱反射、深浅感觉正常,病理反射(-),心、肺及腹部检查正常.入院时血钾1.89 mmol/L,立即给予氯化钾、枸橼酸钾钠、门冬氨酸钾镁等治疗,相当于每天补氯化钾约15 g.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女性,41岁,个体户,以"发现血压升高7年"为主诉于2019年6月入院。入院前7年发现血压升高,非同日多次测血压140/90mm Hg(1mm Hg=0.133kPa),血压最高达170/100 mm Hg,就诊当地医院,诊断高血压,予"缬沙坦80mg 1次/d,吲达帕胺1.5mg 1次/d"控制血压,血压波动于130/80mm Hg左右。平时无阵发性心悸、冷汗、面色苍白,无发热、乏力、腰背酸痛。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57岁,以“发现血压高23年,心慌10d”为主诉于2018年10月24日入院。现病史:23年前体检发现血压高,最高达180/100mm Hg(1mm Hg=0.133kPa),间断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20mg 1次/d,特拉唑嗪2mg 1次/d,血压波动在130~150/90~100mm Hg。无特殊不适,未系统诊治。10d前心慌、乏力,就诊当地医院,心电图示心房纤颤,生化示血钾2.5mmol/L,给予补钾、控制心率药物,症状减轻,仍血钾低,血压偏高(150/95mm Hg左右),遂收住院治疗。发病以来,无活动后胸闷、胸痛,无夜间憋醒,可平卧,无头晕、头痛。精神可,食欲正常,睡眠欠佳,二便正常,体质量无减轻。  相似文献   

8.
《中华高血压杂志》2021,29(8):791-794
正1 临床资料患者45岁,女性,以"发现血压升高8年,头晕3个月"为主诉于2018年7月4日入院。8年前因血尿就诊于当地医院,查血清肌酐300 μmol/L左右,多次非同日测血压均140/90 mm Hg(1 mm Hg=0.133 kPa),最高220/120 mm Hg, 考虑"急性肾小球肾炎、肾性高血压",治疗后血尿消失、血压下降出院(具体不详)。出院后血清肌酐渐升高至1 000 μmol/L左右,  相似文献   

9.
高血压是严重的心血管疾病状态,是脑卒中、心力衰竭、心肌梗死、肾功能不全等严重终末期疾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1]。降压治疗可有效控制血压,降低这些心脑血管并发症的发生率。研究显示,收缩压每降低10 mm Hg(1 mm Hg=0.133 k Pa)或舒张压降低5 mm Hg,脑卒中风险降低40%左右,心肌梗死风险降低20%左右[2-3]。这些研究大部分是在欧美人群中进行的。高血压与各种心脑血管并发症风  相似文献   

10.
<正>患者男性,29岁,行政工作人员。因血压升高5年,进餐后腹痛2个月,心前区疼痛1个月余于2010年10月9日入院。患者5年前出现血压升高,时伴头晕、头痛,测血压通常在160/130mm Hg左右,最高可达230/140mm Hg,行卧立位醛固酮试验未见明显异常,甲状腺功能正常,双肾核素显像提示左肾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右肾正常。入院前2个月开始经常出现进食后上腹部及脐周绞痛,持续半小时或数小  相似文献   

11.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15岁,因"发作性头晕、头痛半年,加重1个月"之主诉入院。患者半年前,头晕、头痛发作时就诊于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测右上肢血压180/100mm Hg(1mm Hg=0.133kPa),心率80次/min,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d、吲达帕胺片2.5mg/d"治疗后,血压控制在130/80mm Hg左右,症状消失。治疗1周后,患者上述症状再次发作,血压升高至170/100mm Hg;加量硝苯地平30mg/次,2次/d,血压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小剂量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及氢氯噻嗪同时或不同时给药对杓型高血压的影响.方法 选择我院门诊及住院杓型高血压患者272例(收缩压< 180 mm Hg,舒张压91~109 mm Hg),年龄>45岁,男性179例,女性93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不同时给药组,135例)晨服替米沙坦40 mg和氢氯噻嗪10 mg,晚服左旋氨氯地平2.5 mg;Ⅱ组(同时给药组,137例)以上三种药物均晨服(剂量同Ⅰ组).两组基线资料均衡可比.所有病例治疗前及治疗8周后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治疗8周后,Ⅰ组和Ⅱ组的24h收缩压/舒张压均较治疗前降低[(128.64± 12.76)mm Hg/(82.46±7.18)mm Hg比(144.36±15.86)mm Hg/(92.34±7.86)mm Hg,P<0.01,(127.54±13.06)mm Hg/(81.92±7.28)mm Hg比(143.68±15.58)mm Hg/(92.52±7.64)mm Hg,P<0.01],两组间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夜间收缩压/舒张压较治疗前降低[(134.28 ±13.36)mm Hg/(82.76±6.84)mm Hg比(116.42±12.14)mm Hg/(70.18±6.28)mm Hg,P<0.01,(134.46±13.58)mm Hg/(82.48±6.72)mm Hg比(118.18±12.18)mm Hg/(71.82±6.86)mm Hg,P<0.01],降低幅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Ⅰ组治疗后收缩压昼夜差值高于治疗前[(21.10±4.88)mm Hg比(17.32±4.26)mm Hg,P<0.05];Ⅱ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Ⅰ组收缩压昼夜差值高于Ⅱ组[(21.10±4.88)mm Hg和(18.04±4.26)mm H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杓型高血压患者,小剂量左旋氨氯地平、替米沙坦和氢氯噻嗪无论同时或不同时给药均能有效地控制24h、日间和夜间血压,而同时一次给药患者的依从性会更好,还能减少深杓型血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病历摘要 患者,女性,18岁.因发热、咳嗽伴血痰4个月余于1998年4月1日入院.患者于1997年11月10日始发热,体温波动于37.5 ~ 38.5℃,午后为著,初伴干咳,无明显乏力和盗汗.当地X线胸片示右肺第二、三肋间片状阴影,多次查精制蛋白衍生物(PPD)试验和痰找抗酸杆菌均阴性.但不能除外肺结核曾于11月14日给予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和乙胺丁醇四联抗结核治疗.治疗3周时出现左侧胸部刺痛,咳嗽和深呼吸时加重,咳血痰,痰中带血或血块,胸痛后第3天胸部CT示左侧胸水,加用阿米卡星1周后 B超证实胸水吸收,但仍发热 .1998年2月4日曾在当地医院住院治疗,相继换用青霉素、氧氟沙星等多种抗菌药物均无效,仍低热、咳嗽,咳白黏痰,偶痰中带血;因出现胃肠不适而自行停用抗结核药治疗.患者于1998年2月8日和3月30日先后2次发作一过性左眼黑,1~2 min即缓解.既往有口腔溃疡和双肩、左踝和拇指及掌指关节痛史. 眼科检查未见异常.急诊查体温40℃,血压70/40 mm Hg(1mmHg=0.133 kPa), 以发热待查收入院.入院体检:T 37.5℃, 脉搏80次/min,呼吸16次/ min,血压 110/70 mm Hg(左上肢), 85/50 mm Hg(右上肢), 135/60 mm Hg(左下肢), 90/60 mm Hg(右下肢),慢性病容,贫血貌,双颈动脉、腋动脉、肱动脉、双股动脉和上腹、腰背部均可闻及收缩期血管杂音,右侧桡动脉和足背动脉搏动均较左侧为弱,四肢皮肤温度尚对称.  相似文献   

14.
1病例报告男性,17岁。3年前偶自测血压为140/90mm Hg,此后多次测量血压均升高,最高达146/110mm Hg,无头痛、头晕,无心悸、多汗,无恶心、呕吐、纳差,无四肢乏力。2年前就诊我院,体检身高160cm、体质量63kg、体质量指数24.6kg/m2,生长发育正常,智力、体力与同龄人相仿,外生殖器发  相似文献   

15.
例1女性,73岁.因气短、乏力1周于2007年11月11日入院.1周前无何诱因突发气短、乏力,伴咳嗽、咳白色泡沫样痰,夜间加重,睡眠2 h即憋醒.既往高血压病史40年,平时血压160~180/100~105 mm Hg,间断服用降压药物,病后血压110/80 mm Hg,否认糖尿病史,尿量每天约1000 ml左右.入院查体:体温36.3℃,脉搏96次/min,呼吸22次/min,血压106/78 mm Hg.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阿魏酸钠(川芎素)在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的治疗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对48例慢性肺心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用阿魏酸钠静滴治疗2周,测定其治疗前后平均肺动脉压(mPAP)、血浆内皮素(ET)-1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阿魏酸钠治疗后患者mPAP由(31.2±4.0)mm Hg降至(25.4±2.2)mm Hg,ET-1由(1.96±0.25)ng/L降至(1.62±0.36)ng/L,D二聚体由(6.8±0.7)mg/L降至(4.9±0.6)mg/L.结论阿魏酸钠可明显降低肺动脉压,其机制可能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及抗凝,减少血管活性物质的产生及肺小动脉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7.
正患者,女性,77岁,于2017年5月12日以"发现血压高20年,气促1年,加重1周"为主诉入院。现病史:20年前发现血压升高达160/100 mm Hg(1mm Hg=0.133kPa)左右,其后未监测血压及规律服药。近1年出现劳力性气促并逐渐加重,血压最高达230/110mm Hg,多次就诊当地医院调整药物,开始  相似文献   

18.
病历摘要患者男 ,2 9岁。因饮酒后突发喘憋、大汗淋漓伴四肢软弱无力 3小时入院。患者既往有肥胖病史 7年 ,高血压病史 5年(平日血压 16 5 / 12 0 m m Hg左右 ) ;未接受治疗。其父母老年时患高血压。入院时血压测不到 ,喘憋 ,不能平卧 ;血糖 1.7mm ol/ L。查体 :T36 .8℃ ,P12 2次 / min,R2 4次 / m in,Bp10 5 /80 mm Hg。身高 1.70 m ,体重 80 kg。神志清 ,精神不振 ,向心性肥胖 ,满月脸 ,多血质面容。双肺呼吸音粗 ,可闻及干、湿罗音。心浊音界不大 ,心率 12 2次 / min,律齐 ,无杂音。下腹两侧及腹股沟区皮肤可见紫纹。肝剑下 2 cm、右…  相似文献   

19.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 ,78岁 ,主因发作性胸骨后疼痛 5小时 ,于 1998年 9月 7日入院。患者于入院当日零晨 5∶ 0 0左右 ,突然出现剧烈胸骨后钝痛 ,向咽、背、左肩放散 ,伴大汗。无恶心、呕吐、气短、疼痛持续约 5~ 6分钟后自行缓解。于上午9∶ 0 0左右来我院急诊室 ,检查患者精神差 ,心率 42次 /分 ,血压 10 0 / 6 0 mm Hg(1mm Hg=0 .133k Pa) ,心尖区可闻及 / 6级收缩期杂音。双肺呼吸音清。心电图示 T波 V4~ 6 倒置较以往心电图明显加深 ,即给予硝酸甘油静脉点滴 ,约两小时后 ,以冠心病、心绞痛转入病房进一步诊治。  患者既往有…  相似文献   

20.
正2021年第12期(截稿日期2021年9月1日)女性,54岁,发现血压高3年。患者3年前发现血压高,诊室血压约为180/90 mm Hg(1 mm Hg=0.133kPa)。家庭血压监测发现,在不服用降压药的情况下,清晨血压在155~160/80~90mm Hg左右,而上午10:00以后血压则在正常范围。患者无明显症状。2年多来,患者服用过多种降压药物,包括长效、中效和短效药物。用中效的尼群地平10mg/d或卡托普利25 mg/d,均出现午后血压过低(可低于100/70mm Hg),有头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