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总结临床治疗妊娠晚期静脉血栓栓塞症(VTE)的方式,分析对妊娠期静脉血栓栓塞症造成影响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在本院接受治疗的妊娠晚期VTE患者,选取时间段为2010年7月至2015年7月,病例数共计46例。单纯深静脉血栓(DVT)共计有36例,DVT合并PTE共计有8例,单纯的PTE有2例,将其全体设为观察组。对照组是46例妊娠晚期的非VTE孕妇。结果影响妊娠晚期VTE发病主要是初产妇、卧床久坐、血栓病史、吸烟、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等(P0.05)。结论临床上应使用抗凝疗法治疗妊娠晚期VTE,发生股青肿现象应实施导管接触溶栓,当发生PTE造成生命威胁时,可使用肺动脉碎栓并放置下腔静脉滤器疗法。  相似文献   

2.
曹媛媛 《吉林医学》2012,(26):5619-5620
目的:探讨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危险因素及妊娠结局。方法:选取150例妊娠期高血压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期15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为对照组,以问卷调查和查阅临床资料相结合的方式获取资料,分析危险因素并比较不同组的妊娠结局。结果:初中以下文化、双胎、早孕期未补充叶酸、BMI>24、基础收缩压≥120 mm Hg(1 mm Hg=0.1333 kPa)是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平均分娩孕周和新生儿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妊娠期高血压及轻度子痫前期患者(P<0.05);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和轻度子痫前期(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多种因素有关,严格控制基础血压、提高低文化程度孕妇的自我保健意识、孕期控制体重、早期补充叶酸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或减少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双胎妊娠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发病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干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至2022年7月在北京市通州区妇幼保健院住院分娩的700例双胎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643例纳入研究,根据是否发生PE分为PE组(97例)和非PE组(546例),比较两组孕妇的基线特征及围生儿结局,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双胎妊娠PE、不同程度PE的影响因素,以及围生儿结局的影响因素。结果 (1)双胎妊娠PE的总发生率为14.9%。(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龄、妊娠糖尿病、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孕期体重增长速度是双胎妊娠PE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2.45、2.22、3.40、4.04,95%CI分别为1.41~4.25、1.39~3.54、1.39~8.30、1.03~15.81)。按照体重指数分层,校正孕妇的年龄后,超重双胎妊娠孕妇孕期体重增长速度是PE的独立危险因素(OR=23.90,95%CI 1.37~416.02)。高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双胎妊娠轻度PE的独立危险因素(OR分别为3.51、5.33,95%CI...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危险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该疾病的护理对策。 方法 选择浙江医院2015年5月-2016年12月间收治的95例COPD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为栓塞组,282例COPD未合并肺血栓栓塞症的患者为未栓塞组。制作危险因素调查表,对2组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卧床史、合并糖尿病史、双下肢不对称水肿、咯血、发热、静脉血栓、D-二聚体、PaO2、PaCO2等情况进行统计,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确定COPD患者合并肺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结果 单因素结果显示:年龄、卧床史、合并糖尿病、双下肢不对称水肿、静脉血栓、D-二聚体、PaO2、PaCO2是COPD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卧床史、合并糖尿病、双下肢不对称水肿、静脉血栓、D-二聚体、PaO2、PaCO2是COPD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 结论 年龄、卧床史、合并糖尿病、双下肢不对称水肿、静脉血栓、D-二聚体、PaO2、PaCO2是COPD患者发生肺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临床中要重视危险因素,做好治疗和护理,预防COPD患者肺血栓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与探讨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早产及足月分娩的临床特征差异与早产危险因素。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9月—2015年9月收治的240例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其中早产孕妇70例作为早产组,足月分娩孕妇170例作为足月分娩组,观察比较二组各临床指标及妊娠期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在临床特征方面,早产组收缩压、既往早产次数、双胎或多胎妊娠发生率及IVF-ET率明显高于足月分娩组(P<0.05);在血生化指标方面,早产组糖化血红蛋白和24h尿蛋白定量水平明显高于足月分娩组(P<0.05);在妊娠期并发症情况方面,妊娠期早产组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和胎儿窘迫发生率明显高于足月生产组(P<0.05)。结论妊娠期糖尿病早产及足月分娩孕妇在临床特征上存在一定差异。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胎盘早剥和胎儿窘迫发生率等妊娠期并发症是导致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早产的危险因素。早产病史、胎膜早破及子痫前期是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早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赵翠翠  马锦琪 《黑龙江医学》2022,(18):2184-2187
目的:探讨我国孕产妇妊娠期和产褥期静脉血栓发生的危险因素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0月—2020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分娩的2 159例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及产前和产后相关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分,对高危患者进行预防性抗凝预防。结果: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的危险因素主要是剖宫产,肥胖和高龄产妇。关于妊娠相关静脉血栓栓塞风险评分,有99例患者的得分≥3,只有16例接受预防性治疗妊娠期抗凝治疗,并未发生产前静脉血栓栓塞。分娩后有302例得分≥3的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低分子量肝素以防止血栓形成,出院后,随访至产后42 d,仅仅发现1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结论:积极的对血栓风险进行评估、采取预防措施和早诊断以及采取相应对症治疗,尤其对于高危孕妇,对降低静脉血栓栓塞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及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尿酸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妊娠晚期轻度子痫前期孕妇42例(轻度子痫前期组),重度子痫前期孕妇40例(重度子痫前期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36例(妊娠期糖尿病组),正常妊娠晚期妇女8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对各组血清尿酸进行测定。结果:轻度子痫前期组血清尿酸含量为198.7~414.3μmol/L,重度子痫前期组血清尿酸含量为247.8~745.2μmol/L,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血清尿酸含量为243.6~524.6μmol/L,各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尿酸升高组围产儿预后不良的发生率比尿酸正常组高(P<0.05)。结论:子痫前期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明显高于正常晚孕妇女,血尿酸升高与围产儿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预后的判断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构建可溶性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1(sFlt-1)/胎盘生长因子(PlGF)预测双胎妊娠子痫前期发生的风险模型。方法 选取2018年12月—2021年6月在海南西部中心医院和儋州市人民医院就诊的双胎妊娠孕妇216例,根据是否发生子痫前期将其分为正常组(170例)、子痫前期组(46例),根据子痫前期发生时间将子痫前期组分为早发型子痫前期组(21例)、晚发型子痫前期组(25例)。比较正常组、早发型子痫前期组、晚发型子痫前期组不同妊娠时期血清sFlt-1/PlGF;比较正常组、子痫前期组临床资料及sFlt-1/PlGF;采用逐步多因素Cox风险比例回归模型分析双胎妊娠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危险因素,构建双胎妊娠孕妇发生子痫前期的指数方程,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估预测模型对子痫前期的预测价值。结果 正常组、早发型子痫前期组、晚发型子痫前期组12~14周、20~24周、28~32周血清sFlt-1/PlGF比较,采用重复测量设计的方差分析,结果:(1)不同时间点血清sFlt-1/PlGF有差异(F=385.642,P=0.000);(2)3组孕妇血清sFlt-1/PlGF有差异(F...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正常孕妇孕晚期血浆D-二聚体(D—dimer,D—D)水平及其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D—D测定用免疫比浊法,分别测定子痫前期孕妇40例(轻度20例,重度20例)、妊娠期糖尿病20例、正常晚期妊娠孕妇(对照组)30例的血浆D—D水平。结果子痫前期孕妇、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血浆D—D水平均较正常晚期妊娠孕妇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孕妇血浆D—D水平明显高于轻度子痫前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子痫前期和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浆存在病理性高凝状态及继发性纤维蛋白溶解亢进,更倾向于血栓形成。而且,在子痫前期组轻、重度患者血液病理性高凝状态随病情严重程度而增高。因此,血浆D—D水平检测对产科病理性高凝状态疾病的监测、治疗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朱华  田晓萍  朱蕾 《实用医技杂志》2005,12(19):2834-2835
血栓栓塞性疾病在发达国家是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发生率为1/2000~1/1000次妊娠。孕妇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危险是相当年龄非孕妇的5倍,其主要危险因素包括:年龄>35岁;妊娠后血液呈高凝状态;长期卧床;体重>80kg;多产;感染/败血症;先兆子痫;严重的内科疾患[1]。常见的静脉血栓栓塞包括盆腔、下肢静脉血栓栓塞;肺血栓栓塞;脑血栓栓塞[2]。近期我们收治了2例产褥期血栓栓塞性疾病病例,观报告如下。1病例报告例1:患者,女,35岁,因停经33+2周,胎儿畸形,要求终止妊娠。既往身体健康,月经规律,孕2产1。体格检查,生命体征正常,心肺正常,肝脾未及,腹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发生母婴不良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2月至2020年5月我院收治的189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临床资料,按照妊娠结局不同分为母婴不良结局组84例和无母婴不良结局组105例,分析重度子痫前期产妇发生母婴不良结局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母婴不良结局组年龄≥35岁、合并妊娠期糖尿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早产及足月分娩的临床特征差异以及妊娠期糖尿病孕妇早产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08年1月~2010年12月在南方医科大学附属花都区人民医院、南方医院住院并分娩的GDM孕产妇238例,其中发生早产65例(GDM早产组),足月分娩173例(GDM足月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方法 分析GDM孕妇早产危险因素.结果 (1)单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既往早产史、IVF-ET、双胎及多胎妊娠、年龄、体质指数、收缩压、糖化血红蛋白、24h尿蛋白定量、以及子痫前期、胎膜早破、胎盘早剥、胎儿窘迫等妊娠期并发症是GDM早产发生的危险因素(P<0.05);(2)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 显示,既往早产病史(OR=2.318,95%CI为1.096~12.596,P=0.035)、子痫前期(OR=3.597,95%CI为2.308~19.167,P=0.000)、胎膜早破(OR=2.839,95%CI为1.254~6.692,P=0.000)是GDM孕妇早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GDM早产组和GDM足月分娩组在临床特征和妊娠并发症发生率上存在一定差异性.既往早产病史、子痫前期、胎膜早破是GDM孕妇早产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加强产前检查和孕期保健、积极筛查GDM、对GDM孕妇采取有效措施控制血糖、尽早发现相关妊娠期并发症是减少GDM早产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孕妇血浆脑利钠肽孕妇心衰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对苏州市立医院2011年9月至2013年9月间收治的孕妇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23例和双胎妊娠孕妇26例病例资料,并随机选择同期正常晚期妊娠孕妇78例作为对照。采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孕妇血浆脑利钠肽(BNP)浓度,另根据孕妇血浆BNP水平,分为低水平组202例(BNP〈500 pg/ml)及高水平组(BNP〉500 pg/ml),分析危险因素和妊娠结局。结果 (1)重度子痫前期组患者BNP浓度(252.51±375.95)pg/ml高于正常孕妇组(45.94±47.6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度子痫前期组并发心衰组12例,其BNP浓度(1458.55±1341.77)pg/ml显著高于正常孕妇组(45.94±47.63)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双胎组BNP浓度(356.73±415.57)pg/ml高于正常孕妇组(45.94±47.63)pg/ml,双胎并发心衰BNP的浓度(780.47±159.35)pg/ml,显著高于正常晚期妊娠孕妇(45.94±47.63)p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BNP高水平组危险因素有血压的升高和双胎妊娠。(4)BNP高水平组胎盘早剥、心衰、产后出血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分别为15.4%、42.3%、23.1%及26.9%,均高于低水平组2.5%(P〈0.001)、6.9%(P〈0.001)、3.0%(P〈0.001)及12.4%(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的血浆脑利钠肽浓度是反应子痫前期患者严重程度敏感指标,并能提前预测心衰的发生,同时双胎孕妇血浆脑利钠肽浓度明显升高。血压的升高和双胎妊娠是血BNP升高的危险因素;BNP水平高的妊娠不良结局升高。  相似文献   

14.
子痫前期患者血栓前状态标志物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比较外周血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在子痫前期孕妇与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及正常非妊娠妇女之间的差异,以及子痛前期孕妇产前与产后的变化,得出结论:子痫前期孕妇较正常妊娠晚期孕妇及正常非妊娠妇女处于高凝状态和血栓前状态,子痫前期患者产后血栓前状态总体呈下降趋势.产前及产后动态监测孕妇血栓前状态分子标志物的变化有利于判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病情的严重程度,并且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一定的帮助,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6年10月于我院就诊的120例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分为妊娠期高血压组40例,轻度子痫前期组42例,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38例。随机选择同期正常妊娠42例为正常妊娠组。探讨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与血栓标志物、血小板和凝血功能的相关性。结果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PT、aPTT、TT明显降低,且随病情加重(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Fbg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PLT明显降低,且随病情加重(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PDW、MPV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P0.05);与正常妊娠组比较,妊娠期高血压组、轻度子痫前期组和重度子痫前期和子痫组D-D、vWF明显升高,且随病情加重(P0.05)。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者呈高凝状态,产前测定凝血指标、血小板指标,对孕妇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的预防及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临床特点及围产结局。方法:回顾分析江阴市人民医院妇产科及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妇产科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收治的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30例孕妇及同期双胎正常妊娠3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对所有纳入对象进行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分析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包括孕妇一般情况、个人史、既往史及家族史、月经及婚育史、孕期情况和分娩结局等。结果: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与双胎正常妊娠组孕前及分娩前BMI、孕期体重增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中低蛋白血症、早产、产后出血发生率显著高于双胎正常妊娠组(均P<0.05);双胎正常妊娠组胎膜早破发生率高于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P<0.05);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中血白蛋白、血小板计数显著低于双胎正常妊娠组,而血肌酐显著高于双胎正常妊娠组(均P<0.05);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组剖宫产率高于双胎正常妊娠组(P<0.05)。结论:临床资料分析显示,孕前BMI过高、孕期体重增长过多为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的常见表现;早产、低蛋白血症、产后出血为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较常见的并发症;双胎妊娠并发子痫前期可出现血小板减少、血肌酐升高、白蛋白降低等表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孕早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 MTHFR)基因多态性与子痫前期发生的关系。方法选择2018年1—5月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进行定期产前检查(简称产检)并分娩的孕妇128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正常妊娠组(46例)、妊娠期高血压组(41例)、子痫前期组(41例)。比较各组孕妇的一般资料、孕早期血清学指标(Hcy、叶酸、维生素B12),并检测其MTHFR基因rs1801133多态性。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子痫前期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孕妇的年龄均显著大于正常妊娠组(P值均<0.05),BMI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P值均<0.05)。妊娠期高血压组、子痫前期组孕妇分娩孕周均显著短于正常妊娠组(P值均<0.05),新生儿体重均显著低于正常妊娠组(P值均<0.05)。子痫前期组孕妇血清Hcy水平均显著高于正常妊娠组和妊娠期高血压组(P值均<0.05)。3组间MTHFR基因rs18011...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妊娠晚期血脂变化与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的关系. 方法:收集妊娠晚期病例,其中妊娠期糖尿病138例、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73例、妊娠期高血压70例、子痫前期142例,并随机选取同期150例正常孕妇作为对照组,测定比较各组甘油三脂(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LDL-C/HDL-C水平.结果:妊娠期糖尿病组TG水平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组TG、TC、LDL-C、LDL-C/HDL-C明显升高, HDL-C明显降低,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期高血压组TG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痫前期组TG、TC、LDL-C、LDL-C/HDL-C明显升高,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脂异常增加及血脂成分的改变可能与妊娠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发展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高龄对胎儿生长受限(FGR)的影响以及分析FGR的危险因素。方法分析2 436例诊断为FGR孕妇的临床资料。按照年龄分为35岁组(n=2 092)和≥35岁组(n=344)。分析比较两组孕产妇一般情况、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以及母胎结局,探讨FGR相关危险因素。结果≥35岁组FGR发生率为9.40%,较35岁组(1.17%)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妊娠合并慢性高血压、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妊娠合并肾炎、羊水过多、剖宫产、早产、死胎在≥35岁高龄组显著增高(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FGR的独立危险因素为年龄、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妊娠合并肾炎、脐带异常、羊水异常(P0.05)。结论年龄是FGR的高危因素之一,随着年龄的增加,发生FGR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5):9-12+15
目的总结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8年1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368例深静脉血栓患者作为病例组,同期体检中心接受体检人员462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年龄、性别、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创伤/骨折史、有无手术史或长期制动、有无恶性肿瘤史、有无妊娠或产后等观察指标进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筛选出的有意义因素纳入Logistic回归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静脉血栓与患者年龄、是否合并心血管疾病、有无创伤/骨折史、有无手术史或长期制动、有无恶性肿瘤史相关(P0.05);而与性别、是否合并糖尿病、有无妊娠/产后无相关性(P0.05)。但是临床认为糖尿病和妊娠/产后也是DVT发生的可能因素,因此将二者与其他相关因素共同纳入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40岁、创伤或骨折、手术与制动、恶性肿瘤、妊娠或产后是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危险因素(P0.05)。结论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致病因素以获得性因素为主,辨识危险因素并尽早采取预防措施可降低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降低肺动脉栓塞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