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律失常与胸痹心痛证型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心律失常与胸痹心痛证型关系的探讨张惠贞,张鸿文,贺莉清(河南省焦作市人民医院,454100)主题词心律失常/中医病机,胸痹/中医病机,辨证分型心律失常是临床上常见的病症:可发生于多种心脏疾患,严重者易引起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心胸综合征等。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2.
胸痹心痛属现代医学的冠心病心绞痛,是常见病、多发病,是目前最多见的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心脏病。临床将其分为心血瘀阻、寒凝心脉、痰浊内阻、心气虚弱、心肾阴虚和心肾阳虚六个证型;护理工作采用中西医结合辨证施护救治胸痹心痛的效果,优于单纯中医或西医护理方法,特别是运用辨证施治,同病异护,饮食调护,针对每位病人个性特点实施情志护理、卫生宣教、出院指导、疗效显著,对预后起着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3.
梁晓娜  罗文利  魏丽静 《农垦医学》2021,43(2):129-131,142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出院后随访1年全因死亡的因素预测.方法:选择2019年1月-2020年3月在石河子大学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合并房颤患者233例,收集一般资料,对患者随访1年,记录有无全因死亡事件;把发生终点事件与未发生终点事件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对比,筛选单因素分析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4.
365例胸痹心痛患者证型与血脂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目的]了解胸痹心痛患者的血脂和中医证型间的关系。[方法]对365例胸痹心痛患者进行辨证,并检查血脂,对 比研究证型与血脂间的关系。[结果]365例胸痹心痛患者有278例至少有一项血脂异常,87例血脂正常;血脂异常组和正 常组各证型分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瘀证患者的平均高密度脂蛋白(HDL)低于非血瘀证,痰浊证患者的HDL低 于非痰浊证,血清甘油三酯(TG)高于非痰浊讧;随着证型的复杂化,血清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 升高;证型虚实与血脂无关。[结论]胸痹心痛不一定与血脂增高有关,虚实证均可发生,但以血瘀证和疾浊证的血脂异常 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胸痹心痛患者中医证型与心电图改变的相关性。方法:选取188例胸痹胸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心电图检查、冠脉造影、中医辨证分型,本文就中医证型与心电图变化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胸痹心痛患者的心电图显示异常Q波、ST段抬高、ST段低平患者中,冠心病患者所占比例均显著高于非冠心病者(P<0.05)。气虚、阴虚证均在ST段下移改变中占比最高,阳虚证、寒凝证、痰浊证、血瘀证均在异常Q波改变中占比最高,气滞证在T波低平和倒置改变中占比最高。在所有中医证型中,只有阳虚证患者中异常Q波改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心电图正常者(P<0.05)。结论:胸痹胸痛患者的不同中医证型具有不同的心电图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6.
胸痹、心痛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亦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生命的危重症之一,多由胸中阳气不足,加之寒凝、痰浊、瘀血、气滞致心脉痹阻不畅所致。临床治疗多强调温通阳气为主,再辅以扶正、理气、活血、化痰等药,附子有温暖脏腑、回阳固脱、散寒止痛之功效,历代医家多以此为主药配伍组方治疗胸痹心痛证,本文就此类方剂的配伍特点做一分析。  相似文献   

7.
王晟  占达良 《海南医学》2016,(7):1090-1092
目的 探讨吸烟对饮酒高血压患者心血管疾病死亡(CVDM)和全因死亡(ACM)风险的影响,分析吸烟量和饮酒量同时升高对饮酒高血压患者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是否存在协同作用.方法 选取2004年1~12月我院老年病科诊治的饮酒高血压患者1000例.收集所有患者的人口统计学信息、吸烟信息及个人疾病史等资料,随访记录患者的CVDM和ACM.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分析吸烟指标对饮酒高血压患者CVDM和ACM风险的影响.结果 在CVDM风险和ACM发生风险方面:每日吸烟量>10支高于1~10支,累计吸烟量≥20包/年高于0.1~19包/年,吸烟年限>35年高于1~35年,开始吸烟年龄<20岁高于>20岁,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当每日饮酒量>200 ml/d,累计饮酒量≥20(盅/年),饮酒年限>35年或饮酒开始年龄≤20岁患者的CVDM风险分别为RR=2.352、2.693、2.254、2.336;ACM风险分别为RR=3.092、2.346、1.936、2.018.结论 吸烟可增加饮酒高血压患者CVDM和ACM风险,风险的大小与吸烟量和吸烟年限呈剂量反应关系;饮酒量和吸烟量同时升高可进一步增加此风险.  相似文献   

8.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1):81-85+封三
目的分析急性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患者的死亡独立危险因素,为PQ中毒的急诊治疗及预后评估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9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年龄12岁、中毒时间24 h的PQ中毒患者的95例临床资料。按照1个月后的结局分为死亡组53例和存活组42例;对比两组患者入院时的基本情况、检验指标、血液净化治疗等临床资料;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PQ中毒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价各危险因素对预后评估的准确性。结果服毒量、启动血液净化时间、血乳酸为PQ中毒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服毒量58.5 mL、启动血液净化时间5.5 h、血乳酸5.95 mmol/L的PQ中毒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升高;对PQ的死亡预测能力从高至低依次为:血乳酸、启动血液净化时间、服毒量。结论在临床工作中必须尽早对PQ中毒患者实施血液净化治疗,迅速、有效降低体内的PQ浓度,有助于提高PQ中毒患者的存活率;同时结合服毒量及血乳酸水平可作为预测PQ中毒患者死亡的可靠性指标。  相似文献   

9.
心电图是反映心脏兴奋的电活动过程,它对心脏基本功能及其病理研究方面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是西医诊察心脏疾患的重要辅助手段。而中医证型是中医所特有的一种名称,证型是由不同的病因引起阴阳气血的不同变化,导致人体的不同疾病状态,证候研究是开展中医证候客观化研究的关键环节,是连接临床和基础研究的桥梁,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心系疾病的研究。本文从对胸痹心痛患者心电图变化和中医的辨证分型、证候分布方面对其进行综述,以深层研究胸痹心痛心电图变化与中医证型间的科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口服地高辛对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伴房颤患者远期全因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5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CHD伴房颤患者306例。根据是否口服地高辛分为口服地高辛组(n=97)和未口服地高辛组(n=209)。采用Kaplan-Meier曲线及log-rank检验比较两组患者的3年累积生存率,通过构建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口服地高辛组患者全因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 截止2021年5月,共获得294例患者患者的生存资料,其中口服地高辛组93例,未口服地高辛组201例。口服地高辛组死亡32例,未口服地高辛组死亡19例;口服地高辛组患者3年累积生存率(65.59%)低于未口服地高辛组(90.54%)(HR=5.351,95%CI:2.909~9.843,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矫正显示,口服地高辛是导致CHD伴房颤患者死亡危险因素(HR=2.444,95%CI:1.247~4.791,P<0.05)。结论 口服地高辛可能增加CHD伴房颤患者的全因死亡风险。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临证施护对气滞血瘀型胸痹心痛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在中医基础理论的指导下,对气滞血瘀型胸痹心痛患者运用临证施护的理论,从护理、用药、饮食等方面做出了较全面的护理,总结护理效果。结果患者症状明显改善,减少了复发率。结论中医临证施护对气滞血瘀型胸痹心痛患者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胸痹心痛痰浊证的客观化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医"证"的研究,是近50年来中医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也是制约中医学发展的瓶颈.同时证的客观化研究又是中西医结合的重要课题[1].将中医证型与现代检测指标及实验室数据融为一体是实现中西医结合的一条重要途径[2,3].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影响因素,并构建患者全因死亡的风险模型。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新乡医学院第四临床学院)的355例腹膜透析患者临床资料,根据随访期间是否全因死亡分为病例组(80例)和对照组(275例),采用最近邻匹配法的倾向性评分(匹配条件:性别、腹膜透析时间、原发疾病)按照1∶3比例从对照组筛选出240例与病例组构成原始数据集,后将原始数据集按照7∶3比例分为训练集(224例)和验证集(96例),统计训练集患者临床资料、预后营养指数(PNI)、蛋白生化指标,Cox回归方程筛选影响因素,构建列线图模型行内部验证,并在验证集中行外部验证。结果 355例腹膜透析患者中有22.54%患者全因死亡,77.46%患者存活;训练集中两组年龄、体重指数(BMI)、PNI评分、血红蛋白(Hb)、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F)、尿酸(U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回归显示,年龄、PNI评分、ALB、Hb、UA是腹膜透析患者全因死亡的影响因素(P<0.05);基于以上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训练集和...  相似文献   

14.
目前,冠状动脉造影术(CAG)已经广泛应用于冠心病临床诊断。研究[1-3]表明不同中医证型的冠心病患者其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存在差异,但此类研究多存在样本小、证型不全等不足,本研究以较大样本(432例经冠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析总结不同中医证型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rteri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 ASCVD)患者中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 HUA)与慢性肾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 CKD)的关系,同时探讨两者的交互作用对全因死亡及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 CVD)死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北京和上海8所大学附属医院年龄≥35岁且具有完整基线资料的ASCVD患者2810例,经过(57.6±23.2)个月的随访,2429例具有完整的随访资料,进入最终统计分析。根据研究对象基线的HUA及CKD水平,将其分为4组: 非HUA/非CKD组、HUA组、CKD组和HUA/CKD组。结果 根据血清尿酸(serum uric acid, SUA)四分位分组,第1~4组CKD的患病率分别为9.72%、20.59%、26.55%、44.52%(P<0.001);正常组、轻、中、重度CKD组HUA的患病率分别为15.82%、34.99%、58.90%、64.62%(P<0.001)。以非HUA/非CKD组为对照,经Cox回归分析调整相关协变量,HUA组、CKD组及HUA/CKD组发生全因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389(95%CI: 1.046~1.845)、1.476(95%CI: 1.165~1.870)、2.026(95%CI: 1.595~2.573);发生CVD死亡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1.440(95%CI: 1.003~2.067)、1.611(95%CI: 1.198~2.166)、2.206(95%CI: 1.634~2.978)。结论 在ASCVD患者中,CKD患病率随着SUA水平的升高有增加的趋势;随着CKD病情的加重,HUA的患病率逐渐升高。HUA与CKD的交互作用可以增加ASCVD患者全因死亡及心血管死亡发生的可能。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检索时间为200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纳入同时含有碳青霉烯耐药肠杆科细菌(CRE)及碳青霉烯敏感的肠杆菌细菌(CSE)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研究?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并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发表偏倚?结果:16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包括2 916例患者(CRE感染797例,CSE 2 119例)?根据纳入研究的设计类型分为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感染患者细菌检出的标本类型分为血流感染组亚组?综合感染类型亚组(包括尿液?血液?痰等)?队列研究组的CRE感染全因死亡的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为2.44(95%CI:1.96~3.03,I2=16.1%,Pheterogeneity=0.312);血流感染亚组的RR为2.07(95%CI:1.59~2.69,I2=0.0%,Pheterogeneity=0.511);综合感染类型亚组的RR为3.35(95%CI:2.25~4.99,I2=0.0%,Pheterogeneity=0.868)?病例对照组的比值比(odds ratio,OR)为2.30(95%CI:1.49~3.55,I2=53.5%,Pheterogeneity=0.018);血流感染亚组的OR为2.85(95%CI:1.66~4.90,I2=60.8%,Pheterogeneity=0.018);综合感染类型亚组的OR为1.46(95%CI:0.73~2.90,I2=25.2%,Pheterogeneity=0.261)?结论:CRE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CSE患者,血流感染与患者死亡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耐碳青霉烯肠杆菌科细菌感染患者全因死亡风险?方法:检索Pubmed数据库?Embase数据库,并辅以文献追溯?手工检索,检索时间为2001年1月1日至2015年12月31日?纳入同时含有碳青霉烯耐药肠杆科细菌(CRE)及碳青霉烯敏感的肠杆菌细菌(CSE)的临床特征及预后的研究?采用Stata14.0软件进行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并评价Meta分析结果的稳定性和发表偏倚?结果:16项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包括2 916例患者(CRE感染797例,CSE 2 119例)?根据纳入研究的设计类型分为队列研究?病例对照研究;根据感染患者细菌检出的标本类型分为血流感染组亚组?综合感染类型亚组(包括尿液?血液?痰等)?队列研究组的CRE感染全因死亡的相对危险度(risk ratio,RR)为2.44(95%CI:1.96~3.03,I2=16.1%,Pheterogeneity=0.312);血流感染亚组的RR为2.07(95%CI:1.59~2.69,I2=0.0%,Pheterogeneity=0.511);综合感染类型亚组的RR为3.35(95%CI:2.25~4.99,I2=0.0%,Pheterogeneity=0.868)?病例对照组的比值比(odds ratio,OR)为2.30(95%CI:1.49~3.55,I2=53.5%,Pheterogeneity=0.018);血流感染亚组的OR为2.85(95%CI:1.66~4.90,I2=60.8%,Pheterogeneity=0.018);综合感染类型亚组的OR为1.46(95%CI:0.73~2.90,I2=25.2%,Pheterogeneity=0.261)?结论:CRE患者病死率明显高于CSE患者,血流感染与患者死亡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8.
李叶青  杜建霖  夏爽  邓松柏  赵睿  王喜春  佘强 《重庆医学》2011,40(14):1424-1426
目的 评价全球急性冠状动脉事件注册(GRACE)风险评分联合B型利钠肽(BNP)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近期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318例ACS患者测定血浆BNP水平及接受标准GRACE风险评分评定.随访观察入院时血浆BNP和GRACE风险评分对其近期病死率的影响.结果 318例患者近期病死率与高GRACE危险积分...  相似文献   

19.
王越  李婷婷  高民  刘宏 《西部医学》2019,31(2):227-231
【摘要】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 ,MHD)患者透析过程中血压变异性(blood pressure variability,BPV)对患者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7月1日~2016年6月31日在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血液净化中心维持性血液透析的患者265例,行回顾性分析,记录血液透析前、透析中每小时及透析后的血压值及心血管死亡事件、全因死亡事件,分析不同水平BPV与患者随访期间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的关系。结果 透析前收缩压BPV最高组与其它三组相比,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率最高(P<005);单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透析前收缩压BPV是心血管及全因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2);多因素COX回归模型显示透析前收缩压BPV是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P<0001)。透析前舒张压BPV、透析中及透析后收缩压、舒张压BPV与心血管死亡、全因死亡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 血压绝对值不是MHD患者心血管死亡及全因死亡独立危险因素,透析前收缩压BPV是MHD患者心血管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对MHD患者的预后具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索QRS时限(QRS duration, QRSd)的变化(ΔQRSd)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cardiac resynchronization therapy,CRT)后全因死亡及心源性猝死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2011年3月至2020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人民医院行CRT的患者并收集其临床资料和12导联体表心电图数据。测量术前和术后QRSd。Cox回归分析筛选全因死亡和心源性猝死的预测因子。以X tile软件分析ΔQRSd(QRSd术后-QRSd术前)对全因死亡和心源性猝死预测的截断值,以Kaplan Meier生存分析判断ΔQRSd与全因死亡和心源性猝死的关系。结果: 共纳入66例患者,中位随访时间72个月,15例死亡,16例发生心源性猝死事件。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ΔQRSd是全因死亡的预测因子(HR=1.019,95% CI:1.004~1.035,P=0.014);ΔQRSd(HR=1.016,95% CI:1.002~1.031,P=0.024)和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HR=0.211,95% CI:0.065~0.682,P=0.009)均是心源性猝死的预测因子。ΔQRSd对全因死亡和心源性猝死预测的截断值均为0 ms。ΔQRSd>0 ms组的术前左室舒张末内径显著高于ΔQRSd≤0 ms组(P<0.001),其术前QRSd显著低于ΔQRSd≤0 ms组(P=0.001)。Kaplan Meier生存分析提示ΔQRSd>0 ms是CRT后全因死亡、心源性猝死、5年生存率及5年心源性猝死率的预测因子(P值分别为<0.001、<0.001、0.01和<0.001)。结论:术后QRSd增宽是CRT患者全因死亡和心源性猝死的独立预测因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