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68例急性脑梗塞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34例。对照组予西医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予中药汤剂。观察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疗效及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血液流变学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1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益气活血、化瘀通络法治疗气虚血瘀证急性脑梗塞疗效确切,无毒副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虫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丹红注射液对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0年1月河北省第七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均予以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对照组加用丹红注射液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虫半夏白术天麻汤治疗。评估两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元卒中量表(NHISS)评分。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及血清炎症指标。结果:观察组患者总体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为明显(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炎症指标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炎症指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虫半夏白术天麻汤联合丹红注射液治疗风痰瘀阻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临床疗效与安全性均较高,可...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通络熄风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方法研究对象选取我院近年来收治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患者9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依达拉奉单用治疗,观察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通络熄风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DNS评分、血糖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和DNS评分均显著优于治疗前、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络熄风方联合依达拉奉治疗糖尿病合并急性脑卒中可显著缓解神经功能损伤,控制血糖水平,并有助于降低血液黏稠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通过观察清热化瘀Ⅱ号方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中医证候评分的影响,评价其对急性缺血性中风的中医证候疗效。方法选取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7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予清热化瘀Ⅱ号方治疗,对照组予天丹通络胶囊治疗,从K患者入院并筛选分组后开始给药,两组均治疗2周,观察并比较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的评分、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证候积分值。结果两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1.18%,对照组为71.4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且治疗组中医证候积分减少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清热化瘀Ⅱ号方可明显改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黄芪注射液联合川芎嗪注射液治疗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临床疗效。方法 :治疗组与对照组对比观察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积分、中医单项症状比较及血液流变学改变。结果 :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P<0 .0 5 )。结论 :黄芪注射液、川芎嗪注射液益气活血、化瘀通络的作用能够改善气虚血瘀型缺血性中风的症状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醒脑静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神经功能缺损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以观察其治疗效果。方法:选取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平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45例。对照组使用西药常规治疗及口服拜阿司匹林片(100 mg/d),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静注射液治疗,1次/d,两组治疗均持续14 d。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血液流变学指标、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中医证候积分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比较(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两组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 0.05),且观察组血液流变学指标、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积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醒脑静注射液可明显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各项血液流变学指标,有效降低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证候积分,值得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陈巧露  邬丹丹  许吉凤 《新中医》2023,55(5):126-129
目的:观察凉血泻火消肿方联合西药治疗浅静脉炎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采用奇偶数分组法将75例浅静脉炎患者分为对照组(37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凉血泻火消肿方治疗。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并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2.11%,高于对照组72.97%(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全血高切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聚集指数、纤维蛋白原及肿瘤坏死因子-α (TNF-α)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白细胞介素-10 (IL-10)升高(P<0.05),且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及TNF-α低于对照组(P<0.05),IL-10高于对照组(P<0.05)。2组均未发生不良反应。结论:凉血泻火消肿方联合西药治疗浅静脉炎疗效确切,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血液流变学,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穴位针刺配合祛风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将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用穴位针刺配合祛风通络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中国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S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ADL-Barthel)及实验室指标水平等。结果观察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1、3及7 d疼痛VAS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CSS评分和ADL-Barthel指数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针刺配合祛风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可有效加快受损神经恢复过程,降低疼痛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质量,并有助于改善实验室指标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复元通络汤治疗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72例脑梗死恢复期气虚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服用复元通络汤。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NIHSS量表评分、巴氏指数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变。结果1)中医临床疗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6.11%,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0%。2)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两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2周及4周后两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元通络汤配合西医常规治疗可降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提高日常生活能力,提高Fugl-Meyer运动评分,改善中医证候积分,改善血液流变学情况,有效地减少了脑梗死引起的后遗症。  相似文献   

10.
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缺血性中风临床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针刺背俞穴为主与常规针刺治疗缺血性中风(瘀血阻络证)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20例患者随机单盲对照试验方法分为背俞穴组(A组)、常规针刺对照组(B组)、非穴位针刺组(C组),每组40例。疗程4星期。观察三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记分)、血液流变学变化情况。结果三组治疗后各观察指标均有改善,A组中医证候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疗效总有效率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医证候积分及神经功能积分降低值、Barthel指数记分提高、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与其他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针刺背俞穴为主治疗能明显改善中风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相对于常规针刺治疗及非穴位针刺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自拟方辅助西医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临床效果。方法将糖尿病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中医组,其中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西医对症支持治疗,中医组患者则在此基础上加用自拟方辅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缺损(CCS)评分、日常生活能力(ADLBARTHEL)评分、血糖指标水平、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及血清炎症因子水平等。结果中医组患者临床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CCS评分及ADL-BARTHEL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和血液流变学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组患者治疗后血清炎症因子指标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拟方辅助西医治疗糖尿病性脑梗死可有效改善神经损伤症状体征,提高生活质量,控制血糖和血液黏稠度水平,并有助于降低炎症反应程度。  相似文献   

12.
朱来来 《新中医》2022,54(14):71-74
目的:观察祛痰化浊止眩方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EHT)痰湿壅盛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60例老年EHT痰湿壅盛证患者,按抽签法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替米沙坦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祛痰化浊止眩方治疗,2组均治疗8周。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压和血液流变学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86.25%,高于对照组67.50%(P<0.05)。治疗后,2组中医证候积分、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SBP、DBP、血浆黏度、全血高切黏度、全血低切黏度、纤维蛋白原及红细胞聚集指数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祛痰化浊止眩方联合替米沙坦治疗老年EHT痰湿壅盛证有助于提升临床疗效,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息风通络方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脑梗死(风火上扰证)患者神经功能、炎症因子及血内皮素-1(ET-1)、血小板膜蛋白-140(GMP-140)水平的影响。方法患者94例随机分为两组,均予以常规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应用氯吡格雷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息风通络方。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炎症因子改善情况及血浆ET-1、GMP-140水平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1.49%,高于对照组的72.34%(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均明显较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NIHSS评分均明显较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TNF-α、IL-6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治疗后两组血浆ET-1、GMP-140水平均较治疗前低(P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急性脑梗死(风火上扰证)患者采取息风通络方与氯吡格雷的联合用药方案,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显著降低炎症因子含量,并可下调血浆ET-1、GMP-140水平。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通腑祛痰汤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7年3月―2018年2月期间于本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140例,根据随机数表法分为两组,各70例。对照组采用依达拉奉注射液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加用通腑祛痰汤治疗,对比两组神经功能、肢体活动功能、中医证候积分及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及中医证候积分均改善,且观察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FM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中风痰热腑实证患者采用通腑祛痰汤治疗可有效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其神经功能及肢体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化痰通络汤辨证加减治疗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的疗效。方法:筛选我院收治的114例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患者,按随机数字表电脑抽取法分组,分为各为57例的两组,两组均进行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化痰通络汤辨证加减治疗,对治疗前后两组的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受损程度及炎性因子水平的变化进行比较,并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的中医证候积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和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水平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CRP和Hcy水平均显著降低,且观察组的降幅更显著,(P<0.05);观察组的治疗有效率比对照组明显更优,(P<0.05)。结论:基于西医常规治疗手段下,结合化痰通络汤辨证加减治疗,可以明显改善中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风痰瘀阻证)患者的中医证候,抑制炎性因子水平,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田七祛瘀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症候积分、血液流变学及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血瘀证急性脑梗死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西医疗法,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田七祛瘀胶囊进行治疗。比较2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的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记录两组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6.7%,显著高于对照组83.3%(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治疗1周、治疗2周、治疗4周的中医证候积分、NIHSS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显著降低(P 0.05)。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6.82%与2.27%,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田七祛瘀胶囊联合常规治疗可显著降低血瘀证急性脑梗死患者中医症候积分,减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温阳涤痰消瘀汤联合穴位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I)阳虚痰瘀阻络证患者血液流变学及血浆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140(GMP-140)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1月~2020年11月本院收治的ACI阳虚痰瘀阻络证患者70例,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35例和对照组35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聚集、神经保护等常规治疗联合温阳涤痰消瘀汤口服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穴位针刺治疗,并观察两组患者的功能评分指标和中医证候积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清学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4.29%,高于对照组的68.57%(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分值、中医证候积分均减少,正常生活功能评分(BI)增大,并且观察组NIHSS分值、中医证候积分较对照组低,正常生活功能评分(BI)分值较对照组高(P0.05)。两组患者的全血比粘度、血浆比粘度和纤维蛋白原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指标较对照组低(P0.05)。两组患者的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M-CSF)、GMP-140、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均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涤痰消瘀汤联合穴位针刺治疗ACI阳虚痰瘀阻络证的临床效果好,并能更好地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和血浆GMP-140等血清学指标水平,临床上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通络方对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患者的影响。方法将60例随机分两组,两组均给予西医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中药益气活血通络方,每日1剂,连续4周,治疗前后监测心绞痛发作情况及心电图、血液流变学、中医证候疗效等指标。结果治疗组在改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血液流变学、心电图及中医证候体征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结论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气虚血瘀证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液凝血功能与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卒中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凝血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情况,并检测两组相对脑血流量(rCBF);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凝血功能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PTT、D-D、rCBF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ASL正常灌注例数65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灌注数52例(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APTT、D-D及rCBF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P<0.05)。结论针刺疗法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具有一定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干预脑血流低灌注症状,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及干细胞增殖,加快神经损伤修复,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20.
《辽宁中医杂志》2021,48(3):92-94
目的探究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卒中恢复期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方法对2017年6月—2018年6月在该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00例脑卒中患者,分别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对照组给予西医进行常规治疗;观察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比较两组临床疗效、血管内皮功能、血液流变学、神经功能缺损及中医证候积分的影响。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00%(48/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4.00%(42/5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血管内皮因子水平显著升高,且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血液流变学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血液流变学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神经功能缺损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后积分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中医证后积分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治疗后均未出现明显的心肝肾功能损害或其他不良反应。结论银杏二萜内酯葡胺注射液对卒中恢复期有着良好的临床疗效,可以提升血管内皮功能,改善血液流变学、修复神经功能缺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