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患者女, 46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闪光感10 d, 于2019年4月10日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10 d前患者突发右眼视力明显下降伴闪光感, 无眼红、眼痛, 无全身其他不适。既往有膝关节炎病史5年, 糖尿病病史2年, 均未规律服药;否认感冒及其他病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眼前数指, 矫正不能提高;左眼视力1.0。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4.9、14.7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瞳孔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双眼玻璃体细胞(-)。眼底检查, 双眼视盘边界清楚, 中周部视网膜散在黄白色圆点状病灶, 右眼后极部及左眼视盘周围黄白色改变(图1A)。眼底自身荧光(AF)检查, 双眼黄斑区及中周部多处点片状强AF, 右眼视盘及左眼视盘周围大片强AF(图1B)。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 右眼视盘、黄斑区以及左眼视盘颞侧视网膜外核层、外界膜、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区反射缺失;左眼黄斑中心旁局部椭圆体带及嵌合体区结构不清, 反射模糊(图1C)。OCT血管成像检查, 双眼视网膜表层血流密度降低, 右眼为著(图1D)。视野检查, 左眼生理盲点扩大, 视野损害...  相似文献   

2.
羟氯喹被广泛用于治疗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 但长期服用羟氯喹会导致严重的视网膜病变, 其致病机理复杂, 临床表现多样, 主要表现为光感受器和视网膜色素上皮损害, 以及不可逆的视力丧失。若在视网膜色素上皮出现病变之前识别出损伤, 则可保留患者中心视力, 因此, 早期发现对于减缓疾病进展和减少视力损失尤为重要。目前, 多模式影像技术的发展和最新治疗指南的发布为羟氯喹视网膜病变的早期筛查和治疗提供了有力工具。熟练掌握羟氯喹治疗最新指南能更好指导临床医生做好疾病的筛查和管理, 向患者建议风险、安全剂量和适当的筛查程序, 加强对羟氯喹视网膜病变的预防, 将有助于挽救更多患者的视力和减少医疗资源的浪费。  相似文献   

3.
李志  王林丽  甘润  陈青山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1):2322-2324
目的:观察描述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ultiple evanescent white dot syndrome,MEWDS)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12-11在我院确诊为MEWDS并进行治疗的25例病例临床资料,并对各种影像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MEWD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均伴轻-中度近视,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MEWDS的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表现为:病灶处呈圆形强荧光斑,随时间延迟荧光强度增强,晚期呈边界不清的强荧光染色,伴有视盘荧光增强,部分伴有节段状血管管壁染色。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表现为:早期后极部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相对弱荧光,中晚期渐呈边界清晰的斑片状弱荧光。OCT表现为:病灶部位光感受细胞层厚度不规则、视细胞内节/外节(IS/OS)层的光带局部变薄或缺失,伴反光强度减弱(该部位与血管造影中的异常荧光灶对应),而视网膜内网状层至外核层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MEWDS患者眼底的斑点状病灶在FFA、ICGA、OCT中均有特征性改变,这些特征性改变提示病变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光感受器,这些特征对MEWDS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16岁女性患者在感染新型冠状病毒后发生双眼视力急剧下降伴眼前黑影5 d。进行眼部检查评估, 相干光层析成像术的结构平面成像显示指向黄斑中心凹的低反射楔形病灶, B扫描图像可见视网膜外核层及光感受器层的局限性高反射条带, 椭圆体带不连续。根据临床表现及检查结果, 诊断为双眼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5.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是由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或破裂引起的临床综合征。ACS的发生、发展及其治疗与眼部表现密切相关。高血压视网膜病变、视网膜动静脉阻塞、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等与较高的ACS发病风险相关。视网膜血管阻塞可能是ACS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的潜在并发症。视网膜血管直径及血管密度、眼动脉血流速度、脉络膜厚度等眼部参数有望成为评估或预测ACS风险的标志物, 对于ACS等心血管事件的预防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性, 55岁。因糖尿病行常规眼底筛查, 就诊于山西省运城同德医院眼科。眼部检查:左眼视力为1.0, 前节未见异常;采用裂隙灯检查法行前置镜检查, 玻璃体腔内下方可见1个圆球形游离透明囊样肿物(精粹图片1中A)。超广角眼底成像检查:玻璃体腔内下方可见1个直径约为6个视盘直径的圆形游离透明囊样肿物, 囊壁光滑, 囊腔中可见散在黄色点状沉着物及色素沉着;囊样肿物随眼球转动在玻璃体中飘动, 眼球转动停止时回到原位(精粹图片1中B)。B超检查:在玻璃体腔内下方可见1个圆形囊样游离强回声。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玻璃体腔内下方可见向上弧形条带状高反射信号(囊样肿物前壁)。临床诊断:左眼玻璃体囊样肿物。  相似文献   

7.
本期重点报道内容为视光及屈光手术方面的研究进展。负责本期策划、组稿和审稿的责任编委是王雁教授。  相似文献   

8.
本期重点报道内容为眼底疾病诊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负责本期策划、组稿和审稿的责任编委是王雨生教授。  相似文献   

9.
本期重点报道内容为眼表疾病诊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负责本期策划、组稿和审稿的责任编委是袁进教授。  相似文献   

10.
硕果盈枝辞旧岁, 意气风发迎新年。春华秋实的2022年悄然走过, 携着生机与活力的2023年正向我们走来。回首过去的几年, 我国眼科学临床医疗技术方面不断进步, 勇攀高峰, 已接近甚至赶超世界先进水平, 然而在原创性研究、新技术和新设备研发等领域尚有广阔的疆域亟待开拓。科技创新是当代眼科学发展的源头和动力, 姚克总编辑在本期卷首语《加强科技创新促进我国眼科学快速发展》中高屋建瓴地指出, 应从坚定创新自信, 做好基础研究聚焦眼科临床, 攻克重点难点重视学科交叉, 加强医工融合以及推动科技创新, 促进成果转化4个方面着眼, 进一步促进我国眼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11.
本期重点报道内容为神经眼科方面的研究进展。负责本期策划、组稿和审稿的责任编委是钟勇教授。  相似文献   

12.
本期重点报道内容为眼底疾病方面的研究进展。负责本期策划、组稿和审稿的责任编委是彭晓燕教授。  相似文献   

13.
视网膜由多类细胞组成, 每类细胞都有着独特的生物学功能。即使是同类细胞, 也会因遗传异质性导致细胞功能出现差异。以往传统的研究手段无法分辨这些差异, 有些细胞由于缺乏特异性分子标记或数量稀缺也难以定义, 阻碍了人们对这些细胞的认识及研究。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可以获得单个细胞转录组表达谱、识别细胞间异质性、鉴别细胞亚类及稀有细胞群, 揭示每个细胞的转录组表达谱特征和功能差异, 剖析细胞的起源、功能及变异特征。可获得与疾病相关的特征性细胞亚类及特异性差异表达基因, 加深我们对疾病起因、发展的理解, 也为临床诊断及靶向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4.
患者女性, 31岁。因双眼酸涩半年, 就诊于北京协和医院眼科。3年前体检发现胰腺囊肿、肝囊肿、肾脏多发小囊肿。全身体检:内分泌科行基因测序, 结果为Von Hippel-Lindau(VHL)基因突变。眼部检查:矫正视力右眼为1.2, 左眼为1.2(双眼近视度数约为4.00 D);双眼眼压正常;双眼前节无明显异常;右眼底颞下视网膜1个红色团块样病灶, 可见滋养血管, 周围渗出性视网膜脱离和硬性渗出, 未累及黄斑区(精粹图片1中A), 左眼底未见异常。超广角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术检查:右眼颞下方早期可见视网膜血管瘤以及粗大扩张的视网膜动脉和引流静脉(精粹图片1中B);晚期渗漏, 颞下方瘤体周围可见无灌注区(精粹图片1中C)。临床诊断:VHL综合征;右眼视网膜毛细血管瘤;双眼屈光不正。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 12岁。因右眼视物模糊3年余就诊于亳州市中医院眼科。患者足月顺产儿, 否认家族遗传性疾病史。眼科检查:右眼裸眼视力0.25, 矫正视力0.4;左眼裸眼视力1.0。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5、16 mm Hg(1 mm Hg=0.133 kPa)。右眼、左眼眼轴长度分别为22.14、23.37 mm。裂隙灯显微镜检查, 晶状体后极部混浊, 散瞳后可见一灰白色半透明条索状物的一端与晶状体后极部相连(图1A);移动裂隙灯显微镜观察玻璃体腔深部, 可见该条索状物一直向眼底延伸(图1B);放置90 D裂隙灯前置镜后可见该条索状物的另一端与视盘相连(图1C)。诊断:右眼永存胚胎血管(后部型)、玻璃体动脉残留;右眼弱视。  相似文献   

16.
患儿女, 6岁。因右眼偶尔视物模糊, 于2021年4月21日至陆军特色医学中心眼科就诊。患儿生长发育正常。否认早产、眼部外伤、手术及家族疾病史。无长期服用药物史。眼部检查:右眼、左眼视力分别为0.5、0.6, 矫正视力均为1.0。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4.6、13.6 mm Hg(1 mm Hg= 0.133 kPa)。双眼外眼及眼前节检查无异常。眼底检查, 右眼黄斑见一纺锤形、边界清晰的平坦色素减退区域, 水平直径约1个视盘直径(DD), 垂直直径约1/2 DD, 病灶尖端指向视盘(图1A)。眼底自身荧光(AF)检查, 右眼病灶边界显示不清晰, 病灶呈相对均匀的弱AF, 病灶头部的边缘呈强AF(图1B)。红外眼底成像(IR)检查, 右眼病灶呈较强反射, 边界清晰(图1C)。右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联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同步检查, 15.62 s时, FFA检查可见病灶呈现斑驳状强荧光, 边界清晰;ICGA检查可见病灶呈弱荧光, 透见其下的脉络膜血管, 病灶颞侧见一荧光不均的狭长尾部。20 min, FFA检查可见病灶呈透见荧光表现;ICGA检查可见病灶呈一均匀的...  相似文献   

17.
患者男性, 17 岁。因左眼被撞击后视力无痛性逐渐下降, 就诊于解放军总医院眼科医学部。眼部检查:最佳矫正视力右眼为1.0(-6.00 DS-0.25 DC×175°), 左眼为0.6(+1.50 DS-7.50 DC×180°);双眼瞳孔圆、等大, 对光反应正常;左眼晶状体情况见精粹图片1。前节相干光层析成像术检查情况见精粹图片2。临床诊断:左眼晶状体后圆锥;双眼屈光不正。  相似文献   

18.
外周渗出性出血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PEHCR)是以视网膜下出血和(或)视网膜色素上皮下出血或渗出为主要特征的周边视网膜疾病, 常被误诊为老年性黄斑变性、息肉样脉络膜血管病变或脉络膜黑色素瘤等。随着多模式影像学发展, PEHCR在B型超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光相干断层扫描等检查中表现出不同特征, 据此可与上述疾病鉴别。该病治疗方法包括激光光凝治疗、玻璃体腔注射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和玻璃体切割手术等, 但目前尚无统一治疗标准。未来仍需进一步深入了解PEHCR临床特征、治疗方案及预后, 最大程度避免临床漏诊与误诊, 提高治疗效率。  相似文献   

19.
眼底病是婴幼儿最主要的致盲眼病, 婴幼儿眼底病防治有其特殊性和紧迫性, 为了提高临床眼科医师对婴幼儿眼底病的重视和认识程度, 本文根据诊疗需求的紧迫性以及现阶段是否具有有效干预措施, 将婴幼儿眼底病分为三大类, 并对发病特点、防治基本策略、筛查和诊断、治疗和预后等要点进行总结。  相似文献   

20.
患者男性, 53岁。因右眼前黑影飘动1个月、视力下降伴视物遮挡20 d, 就诊于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眼科。眼部检查:视力右眼为0.15, 左眼为1.0;双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右眼底上方可见视网膜脱离, 脱离的视网膜上方可见2个马蹄形裂孔(精粹图片1)。临床诊断:右眼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