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志  王林丽  甘润  陈青山 《国际眼科杂志》2013,13(11):2322-2324
目的:观察描述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ultiple evanescent white dot syndrome,MEWDS)的临床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01/2012-11在我院确诊为MEWDS并进行治疗的25例病例临床资料,并对各种影像检查资料进行分析,总结MEWDS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结果:所有患者均伴轻-中度近视,不同程度的视野缺损。MEWDS的荧光素血管造影(FFA)表现为:病灶处呈圆形强荧光斑,随时间延迟荧光强度增强,晚期呈边界不清的强荧光染色,伴有视盘荧光增强,部分伴有节段状血管管壁染色。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表现为:早期后极部散在的大小不等的相对弱荧光,中晚期渐呈边界清晰的斑片状弱荧光。OCT表现为:病灶部位光感受细胞层厚度不规则、视细胞内节/外节(IS/OS)层的光带局部变薄或缺失,伴反光强度减弱(该部位与血管造影中的异常荧光灶对应),而视网膜内网状层至外核层均未见明显异常。结论:MEWDS患者眼底的斑点状病灶在FFA、ICGA、OCT中均有特征性改变,这些特征性改变提示病变位于视网膜色素上皮和光感受器,这些特征对MEWDS疾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ultiple evanescent white dot syndrome,MEWDS)的临床特点和病因。 方法:对6例MEWDS患者作视力、眼底、视野和电生理等检查并随诊4周~8个月。 结果:急性期视力突然轻至中度下降,视网膜深层多发性白点,同时伴有轻度的视野和电生理改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phy,FFA)可见圆形或环形强荧光斑,晚期着染。可伴有视乳头强荧光和轻度血管渗漏。白点于4~14周完全退行而不留痕迹。视力完全恢复。 结论:MEWDS为炎症性疾病,与多灶性脉络炎(multifocal choroiditis)可能有关。 (中华眼底病杂志,1997,13:31-33)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 MEWDS)的临床表现及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0年12月确诊的8例MEWDS病例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结果 8例MEWDS患者均为单眼发病,其中男性3例,女性5例.平均年龄为33岁(19~48岁).就诊时平均发病时间为6.5 d(2~12 d).初诊时平均矫正视力为0.54(0.15~0.8).所有患眼玻璃体内均有炎症细胞.眼底检查所有患眼视网膜深层均可见多个灰白色圆形斑点状病灶,直径约50~500μm,边界欠清晰,表面无隆起.有3例(37.5%)还伴随视乳头充血.FFA早期所有患眼白点状病灶对应部位呈圆形强荧光斑,晚期呈强荧光染色;4只眼(50%)出现视乳头强荧光,3只眼(37.5%)伴随视网膜血管节段性渗漏.ICGA早期所有患眼均基本正常;而晚期所有患眼(100%)眼底后极部均可见大量边界清晰的斑点状低荧光灶散在或密集分布,与脉络膜毛细血管呈小叶状分布的解剖特征相符.OCT检查发现白点状病灶部位视细胞内节/外节( IS/OS)层反光带紊乱,部分完全消失.经小剂量糖皮质激素治疗,2~3月后所有患眼均完全痊愈.结论 MEWDS属于脉络膜毛细血管层炎症性病变,发病较快,视功能中度受损,预后好.FFA及ICGA检查对MEWD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重要价值,而OCT检查对病情的随访观察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天津市眼科医院郑曰忠,寇鹤然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ultipleevanescentwhitedotsyndrome)是近年来新发现的一种急性多灶性视网膜病变,主要侵犯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和视网膜感光层外层。其临床特点为好发干青...  相似文献   

5.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时有报道[1,2],但通过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与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联合检查观察MEWDS影像特征的报道不多.我们回顾了一组MEWDS患者临床资料,对比分析其FFA、ICGA造影特征.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一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女 ,2 0岁。因左眼无明显诱因视力下降 5 d,来我院就诊。起病前 1周曾有轻微感冒 ,无既往眼病史。无眼痛或其它眼部不适。检查 :全身状况良好。眼部检查 :视力右眼 1.2 ,左眼0 .1,不能矫正提高。裂隙灯检查双眼眼前段无明显异常。左眼视盘稍有水肿及充血 ,黄斑中心凹反光消失 ,呈颗粒样外观。内界膜反光不规则 ,与对侧眼比较稍有增强。大量白色小点状斑点比较均匀的散布在后极与中周部 (图 1)。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检查 :左眼静脉期开始出现播散性强荧光点状病灶 ,其大小部位与眼底彩色像相对应 …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的发病原因及机制至今不明[1].目前,MEWDS的临床表现、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及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图像特征已有较多报道[2-6],但有关其光相干断层扫描(OCT)图像特征报道较少[7,8].因此,我们采用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FD-OCT)仪对一组MEWDS患者的眼底进行检查和随访,重点观察眼底灰白色病灶在FD-OCT中的变化.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8.
眼底白点症和白点状视网膜变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眼底白点症和白点状视网膜变性【关键词】视网膜疾病白点状视网膜病变中国图书资料分类法分类号R774许多眼底病变的视网膜可呈现出黄色或白色点状病灶[1],Kril曾将其中的家族性玻璃疣、眼底白点症、眼底黄色斑点症和Kandori视网膜斑点症统称为视网膜斑...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的临床表现和眼底血管造影特征.方法 经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确诊的40例MEWDS患者40只眼的临床资料纳入研究.分析其临床特征、FFA和ICGA改变.结果 40例患者均为单眼发病,其中,男性12例,女性28例;年龄16~64岁,平均年龄29.4岁.初诊时最佳矫正视力0.1~1.0,平均最佳矫正视力0.82.眼底检查均可见多个灰白色圆形斑点状病灶,直径约100~500 μm,边界欠清晰;位于视网膜深层或视网膜色素上皮层.部分患者伴有轻度玻璃体混浊.FFA检查早期发现所有患者在白点状病灶对应部位可见有圆形或环形强荧光斑,晚期着染;18例患者出现视盘强荧光,并伴有视盘周围静脉渗漏;7例患者出现黄斑区强荧光斑.ICGA造影早期可见到视网膜后极部及周边部弱荧光斑,晚期持续存在,无明显渗漏;与FFA 检查比较,其弱荧光斑数目多且明显.所有患者的主诉症状均在6~8周内消失.结论 MEWDS患者眼底表现为多发性灰白色点状病灶;FFA早期表现为圆形强荧光和视网膜血管异常;ICGA检查可清晰显示视网膜后极部及中周部弱荧光斑,病灶数目明显多于FFA检查和检眼镜检查所见.
Abstract:
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and fundus angiography characteristics of multiple evanescent white dot syndrome (MEWDS). Methods Forty eyes of 40 patients (12 males/28 females) with MEWDS, diagnosed by 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 (FFA) or 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y (ICGA)were enrolled. All cases were unilateral. The age was ranged from 16 to 64 years old, with a mean of 29.4years. The initial average corrected vision was ranged from 0.1 to 1.0, with a mean of 0.82.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linical manifestations, the features of FFA and ICGA were analyzed. Results Multiple gray-white dots (100-500 μm) were found throughout the posterior pole and the mid-periphery areas. The lesions were at the depth of outer retina and 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layers. Some patients presented with mild vitreous opacity. FFA showed round or ring hyper-fluorescence spots at the early stage and tissue staining at the late stage, corresponding to the gray-white dots. Hyper-fluorescence spots and leakages at the retinal veins near optic disk were seen in 18 patients. The hyper-fluorescence spots near macular area were found in 7 patients. ICGA showed that numerous dark hypo-fluorescent dots in the mid-periphery and posterior pole at the early stage and no leakage at the late stage. ICGA detected more lesions than FFA. All of the patients were recovered without any visual complications within 6-8 weeks. Conclusions MEWDS patients have multiple fundus gray-white dots, and hyper-fluorescence and the abnormal retinal vessels by FFA, and multiple weak hypo-fluorescent spots throughout the posterior pole and the mid-periphery areas clearly on ICGA. The ICGA showed more lesions than the ophthalmoscope and FFA examination.  相似文献   

10.
多发性短暂性视网膜白点综合征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劳远琇,王振军,艾凤荣Jampol[1]等1984年报道首例多发性短暂性视网膜白点综合征(MultipleEvanescentWhiteDotSyndrome-MEWDS)。此综合征的特点是发...  相似文献   

11.
例1女,17岁.主诉:右眼视物模糊2天.于2010年3月31日到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为后葡萄膜炎欲用激素治疗,来我院会诊.追问病史述最近曾患感冒.眼科查体右眼矫正视力0.3,左眼矫正视力1.0,右眼眼前段检查正常.眼底检查视乳头边界欠清楚,高起+1 D,后极部可见许多白色点状病灶,位于视网膜的深层,多分布在血管弓附近的后极部和黄斑周围.但未侵犯中心凹.赤道部附近的病灶少而稀疏.典型的病灶为近似圆形.大小不等,色淡且边界模糊.极似低功率激光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光凝斑.中心凹处常可见细小的色素颗粒(图1).荧光素血管造影:早期视乳头周围及黄斑区可见视网膜色素上皮层点状荧光,造影晚期视网膜及视盘染色(图2).左眼未见异常.诊断:多发性一过性视网膜白点综合症及生理盲点扩大.仅给与抗感冒治疗.1月后患者视力提高,矫正视力1.0,眼底仍可见点状病灶,但边界模糊,及小片状色素上皮缺损(图3).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新冠肺炎(COVID-19)相关视网膜病变患眼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探讨相关发病危险因素,并分析治疗和预后结果。

方法:选取2022-12-13/2023-01-13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确诊的COVID-19相关视网膜病变患者7例7眼。纳入患者均行眼底彩照、红外眼底照相(IR)、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眼底自发荧光(FAF)等眼科检查和血清学检查。

结果:纳入患者中,视网膜中央静脉阻塞(CRVO)2例2眼表现与既往CRVO不同,患者均为青年,视网膜出血呈中心白点状的类圆形、梭形出血斑,其中1例1眼半侧视网膜静脉阻塞(HRVO)患者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抗原(vWF:Ag)水平升高(161.8%),另1例1眼CRVO患者狼疮抗凝物试验(+); 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2例2眼,FAF示后极部散在圆点样高自发荧光,给予激素治疗后预后良好; 急性黄斑神经视网膜病变(AMN)3例3眼,IR示黄斑旁边界清楚的低反射病灶,SD-OCT示外核层(ONL)、外界膜(ELM)高信号,EZ/IZ信号断裂,预后良好。

结论:COVID-19可能引发炎症风暴,累及视网膜各层组织及血管,导致视网膜多种病变的发生,激素治疗可能有效,多预后良好,其中CRVO眼底出血可见Roth斑,狼疮抗凝物和vWF:Ag增高可能是COVID-19后易发CRVO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李娟娟  黎铧  郑志坤 《眼科新进展》2016,(11):1039-1042
目的 探讨眼底自发荧光在急性后极部多发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acuteposteri-ormultifocalplacoidpigmentepitheliopathy,APMPPE)中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21眼急性期和18眼恢复期APMPPE患者行眼底自发荧光检查,对比眼底彩色照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结果,观察不同病变阶段的影像学特征,分析该病的发展转归。结果 急性期眼底自发荧光可见与眼底彩色照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一致的高自发荧光区,高荧光边缘可见一低荧光区域。部分眼底彩色照象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已显示的病灶,在自发荧光成像上尚未显现。恢复期患者眼底自发荧光可见与眼底彩色照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一致的完全低荧光区,如尚存部分未完全死亡的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则在部分区域可见强荧光。结论 APMPPE患者可根据自发荧光的强弱判断病变阶段、病变进程情况,评估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14.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辉  王光璐 《眼科》2001,10(5):281-282
目的:了解急性多膜坏死综合征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图像的特征。方法: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方法检查16例(21只眼)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分析其图像特征。结果:造影结果显示,视乳头均呈高荧光,视网膜主分枝动脉变细、有白鞘,但均显荧光,充盈可迟缓,仅1例主分枝动脉部分闭塞,静脉迂曲、着染、渗漏。视网膜坏死灶多见于周边部,造影早期显不均匀弱荧光,晚期显强荧光,退行萎缩区呈斑驳样荧光,均伴周边小血管闭塞及无灌注区,后极部可见散在脉络膜炎性病变。结论:FFA有助于了解病变的性质和范围,有助于诊断。但应注意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患者女, 46岁。因右眼视力下降伴闪光感10 d, 于2019年4月10日就诊于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10 d前患者突发右眼视力明显下降伴闪光感, 无眼红、眼痛, 无全身其他不适。既往有膝关节炎病史5年, 糖尿病病史2年, 均未规律服药;否认感冒及其他病史。眼部检查:右眼视力眼前数指, 矫正不能提高;左眼视力1.0。右眼、左眼眼压分别为14.9、14.7 mm Hg(1 mm Hg=0.133 kPa)。双眼眼前节未见明显异常;瞳孔直接、间接对光反射正常;双眼玻璃体细胞(-)。眼底检查, 双眼视盘边界清楚, 中周部视网膜散在黄白色圆点状病灶, 右眼后极部及左眼视盘周围黄白色改变(图1A)。眼底自身荧光(AF)检查, 双眼黄斑区及中周部多处点片状强AF, 右眼视盘及左眼视盘周围大片强AF(图1B)。光相干断层扫描(OCT)检查, 右眼视盘、黄斑区以及左眼视盘颞侧视网膜外核层、外界膜、椭圆体带和嵌合体区反射缺失;左眼黄斑中心旁局部椭圆体带及嵌合体区结构不清, 反射模糊(图1C)。OCT血管成像检查, 双眼视网膜表层血流密度降低, 右眼为著(图1D)。视野检查, 左眼生理盲点扩大, 视野损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视网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联合错构瘤(CHRRPE)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 纳入2013年3月至2019年7月在云南省第二人民医院诊断为CHRRPE的患者16例16眼, 收集患者彩色眼底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血流成像OCT(OCTA)、眼底炫彩成像、眼底自发荧光(FAF)、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和吲哚菁绿眼底血管造影(ICGA)影像检查结果。观察眼底多模式影像检查特征并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患者肿瘤均生长于后极部视盘处, 可见边界不清且轻微隆起的半透明胶质病灶, 病灶表面伴有不同程度的纤维增生膜附着, 附近血管扭曲扩张;多波长炫彩成像均呈现出后极部视网膜表面扁平隆起绿色反射的肿瘤像;OCT检查可见视盘及视盘附近视网膜厚度增加、结构紊乱, 表面呈高反射, 增生膜下方视网膜内层为弱反射影。OCTA检查结果均提示肿瘤内血管呈现出不规则的血流信号, 视网膜本身血管呈扭曲扩张高血流信号。FAF检查显示瘤体内部自发荧光强度均不同程度减弱。FFA检查显示早期病变区为不同程度的遮蔽荧光, 所有患者均可见变形和迂曲的血管, 部分牵拉严重者可见毛细血管扩张, 呈针尖样、...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和慢性特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自发荧光影像模式及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相关性发现。

方法:观察性研究案例。回顾性分析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临床数据,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及眼底自发荧光影像,并对其调查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该研究共纳入17例25眼。确诊为急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5眼,慢性疾病或复发性慢性疾病20眼。急性病例眼底自发荧光影像显示低荧光点与荧光血管造影检测出的荧光渗漏点位置相同。慢性特发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荧光血管造影为视网膜色素上皮弥漫性萎缩区域,可透视荧光。眼底自发荧光影像的低荧光区域的形态和位置与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高荧光区域相对应,然而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的低荧光区域与眼底自发荧光影像的高荧光区域相对应。在急性病例中,低自发荧光点不能准确指出视网膜色素上皮的渗漏点。

结论: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眼底自发荧光影像模式能够描述疾病不同阶段的特征,具有无风险和可再生性,可替代荧光素血管造影术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他莫昔芬视网膜病变患眼的多模式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病例研究。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唐山市眼科医院检查确诊的他莫昔芬视网膜病变患者4例8只眼纳入研究。患者均为女性, 双眼患病;年龄(59.5±4.6)岁。乳腺癌切除手术后连续口服他莫昔芬20 mg/d, 其中口服时间5、7、≥10年分别为1、1、2例。患眼均行眼底彩色照相、光相干断层扫描(OCT)、OCT血管成像(OCTA)、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眼底自身荧光(AF)检查。观察患眼的眼底多模式影像特征。结果所有患眼均可见黄斑区视网膜黄白色点状结晶样物质沉积。眼底AF检查, 黄斑区均可见斑片样强AF。FFA检查, 晚期黄斑区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荧光素渗漏。OCT检查, 黄斑区神经上皮层间均可见点状强反射, 其中神经上皮层间空腔形成、椭圆体带(EZ)中断、外板层裂孔形成分别为4、5、3只眼;黄斑区神经节细胞厚度降低7只眼。OCTA检查, 拱环周围视网膜浅层毛细血管丛血流密度减低, 其中视网膜小静脉扩张2只眼;深层毛细血管丛(DCP)毛细血管扩张。结论他莫昔芬视网膜病变黄斑区可见黄白色点状结晶样物质沉积;神经上皮层间...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多模式影像技术在Stargardt病不同病变阶段的影像特征。方法: 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对云南大学附属医院2016年5月至2019年8月确诊的28例(56眼)Stargardt患者进行眼底彩色照相、自发荧光、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炫彩眼底成像、血流成像OCT(OCTA)等多模式检查, 总结各类影像检查在疾病不同阶段的特征。结果: 眼底彩色照相可显示, 随病变进展黄斑区的萎缩病变逐渐扩大, 伴后极部眼底色泽改变。炫彩成像通过多波长的组合, 可用更好的对比度和层次感显示出萎缩的细胞和范围。眼底自发荧光通过自发荧光的高低变化提示视网膜色素上皮(RPE)的受损情况, 同时能清楚直观地显示黄斑区萎缩病灶的大小。眼底荧光血管造影在Stargardt病中的观察可直接反映视网膜色素上皮层、脉络膜血管的损伤程度。随着Stargardt病的发展, 黄斑区RPE层萎缩范围扩大, 视网膜及脉络膜毛细血管继发进行性萎缩。OCT提供了断层眼底的影像信息, 随病变进展, 中心凹周围神经上皮层变薄, 光感受器不同程度萎缩、消失, RPE层不同程度萎缩, 反光减弱, 脉络膜层毛细血管...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急性区域性外层视网膜病变(AZOOR)的临床特点以及频域光相干断层扫描(SD-OCT)的图像特征,探讨OCT在评估AZOOR发生、发展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临床检查确诊的AZOOR患者52例66只眼纳入研究.其中,男性8例10只眼,女性44例56只眼;年龄15~65岁.均以视力下降、闪光感、暗点及眼前遮挡感为主述就诊.根据眼底有无改变将患者分为Ⅰ、Ⅱ型AZOOR,分别为28、38只眼.Ⅱ型AZOOR 38只眼中,多发性一过性白点综合征(MEWDS)9只眼、点状内层脉络膜病变(PIC)25只眼、多灶性脉络膜炎(MC)4只眼.所有患者均行视力、裂隙灯显微镜、眼底彩色照相、SD-OCT检查.行视野检查37只眼;视网膜电图(ERG)检查32只眼,其中Ⅰ型AZOOR 28只眼,Ⅱ型AZOOR MEWDS 4只眼;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检查48只眼,其中联合吲哚青绿血管造影(ICGA)检查22只眼.随访15 d~2年.回顾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和OCT图像特征.结果 Ⅱ型AZOOR 38只眼中,MEWDS 9只眼就诊时眼底均可见后极部或中周部白点.PIC 25只眼眼底均可见后极部散在黄白色、边界清楚,周围有色素的点状萎缩病灶,其中并发脉络膜新生血管(CNV) 13只眼.MC 4只眼玻璃体腔均可见少量炎性细胞,眼底后极部可见散在分布的多处圆形或椭圆形黄白色病灶.视野检查结果显示,Ⅰ型AZOOR 28只眼中,中心和旁中心暗点15只眼;生理盲点扩大或与生理盲点相连的局部视野损害9只眼;非特异性视野改变,散在暗点4只眼.Ⅱ型AZOOR MEWDS 9只眼主要表现为暗点和局部多处视野缺损.ERG检查结果显示,Ⅰ型AZOOR 28只眼中,眼暗视及明视ERG振幅均较对侧眼降低,暗视ERG振幅下降更明显12只眼;仅表现为暗视ERG振幅下降9只眼;无明显改变7只眼.Ⅱ型AZOOR MEWDS4只眼均可见暗视及明视ERG振幅下降,潜伏期轻度延长.FFA和(或)ICGA检查结果显示,Ⅱ型AZOOR 26只眼中,MEWDS9只眼FFA检查可见后极部或中周部视网膜外层或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强荧光灶,晚期荧光略增强但无渗漏,其中ICGA检查可见后极部或中周部圆点状弱荧光灶3只眼.PIC13只眼可见血管弓附近点状病灶呈透见荧光改变及黄斑区活动性CNV病灶.MC 4只眼FFA可见早期中周部点状病灶呈弱荧光,晚期荧光增强,轻度渗漏.OCT检查结果显示,Ⅰ型AZOOR 28只眼主要表现为后极部光感受器内外节连接(IS/OS)层紊乱,局部缺失;COST(cone outer segment tip)带反射减弱.Ⅱ型AZOOR MEWDS 9只眼表现为与眼底点状病灶相对应的视网膜外层IS/OS带局部反射减弱,COST带不可见;PIC患者中并发CNV者黄斑区神经视网膜下可见强反射团块突破RPE层.末次随访时,Ⅰ型AZOOR 28只眼中,IS/OS层连续性恢复22只眼;未恢复6只眼.Ⅱ型AZOOR 38只眼中,MEWDS 9只眼均在患病后1~2个月IS/OS层随病情好转而逐渐恢复;PIC 25只眼IS/OS层连续性无改变;MC 4只眼IS/OS层连续性恢复.结论 AZOOR急性期发病隐匿;SD-OCT可动态监测IS/OS层的改变,反映AZOOR的发生、发展的不同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