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胃黏膜微循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胃黏膜微循环的血管结构特点与胃黏膜的特殊功能相适应,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胃黏膜微循环是胃黏膜保护机制的核心,微循环紊乱在胃黏膜疾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肖芳  宋君  陈丽 《基础医学与临床》2012,32(10):1227-1229
 摘要 胰岛是高度血管化的微器官,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作为胰岛微循环系统最主要的组成成分,与胰岛内分泌功能关系密切,直接参与糖尿病胰岛功能衰竭的发生发展过程,是糖尿病防治的新靶点。近年来,脂毒性在2型糖尿病中的作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其可通过促进氧化应激、影响血管舒缩功能、诱导细胞凋亡等多种途径直接损伤胰岛微循环内皮细胞,影响胰岛细胞功能。本文就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在胰岛功能中的重要作用、脂毒性对胰岛微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进行综述,为糖尿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和靶点。  相似文献   

3.
正血管活性肠肽(vasoactive intestinal polypeptide,VIP),又称舒血管肠肽,既是胃肠道激素,也是神经肽,在神经系统中称为脑肠肽。在消化系统、呼吸系统、神经及免疫系统等多个器官组织均有分布,参与机体多种功能的信息传递和生理调控。VIP的生物学功能多样,与临床上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具有密切的关系。因此,以VIP为靶点干扰疾病发生的进程,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新的治疗方法。1 VIP的生物性质  相似文献   

4.
<正>血管、微血管损伤和微循环障碍是多种重大疾病难治环节的病理基础。研究血管、微血管损伤和微循环障碍的发生机理、创新治疗方法,对改善重大疾病难治环节有重要意义。为了搭建血管与微血管、微循环与大循环、基础与临床、医学与药学、中医与西医、国内与国外的交流平台,经主办团体商议,拟于2017年6月16日-18日在河南中医药大学举办第二届中国  相似文献   

5.
茶色素对多种疾病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茶色素对多种疾病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的影响张祥溢唐伟其研究表明,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的变化与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并发症均有密切关系。寻求改善血液流变性和微循环的治疗药物,已成为医药学界十分关注的课题。我们通过对69例多病种患者口服茶色素胶囊前后血液...  相似文献   

6.
内皮素与肾功能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肾脏既是内皮素(ET)合成和分泌的主要场所,亦是ET的重要靶器官,ET与其特异受体结合,经G-蛋白转导,借多种细胞内信号传递通路,实现对肾脏功能的调节。肾脏ET表达和释放的异常是多种肾脏疾病发生、发展的原因,本文讨论了ET及其受体在肾脏的分布、ET的肾脏作用及其与肾脏疾病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正血管、微血管损伤和微循环障碍是多种重大疾病难治环节的病理基础。研究血管、微血管损伤和循环障碍的发生机理、创新治疗方法,对改善重大疾病难治环节有重要意义。为了搭建血管与微血管、微循环与大循环、基础与临床、医学与药学、中医与西医、国内与国外的交流平台,经主办团体商议,拟于2016年10月28日-30日在北京大学医学部召开第一届中国微循环周,欢迎相关领域的各位专家、青年学者、研究生参会。  相似文献   

8.
《微循环学杂志》2019,(4):78-82
微循环障碍主要是指微血管与微血流水平发生的功能或器质性紊乱,从而引起微循环血液灌注障碍,并导致相应器官组织的功能紊乱和形态学改变。微循环障碍参与了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既可以是病因,也可以是疾病导致的结果。中医药干预微循环障碍已经得到广泛开展,但多集中在活血化瘀类药物的研究中,如川芎、丹参、以及以活血化瘀药为主组成的中成药,如复方丹参片(滴丸)、心可舒片等。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非活血化瘀类中药在常见病微循环障碍中已经取得一定成果的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中医药防治微循环障碍性疾病的研究开辟新思路和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复胰糖瘀消胶囊主要成分丹参、川芎、黄芪等具有活血化瘀、通筋活络功能,能明显改善微循环,并通过保护体内超氧化歧化酶(SOD)活性,防止心、肝、肾等缺血及保护血管内皮的作用.微循环障碍既是血瘀症的本质,又是许多疾病发生的中间环节.研究血瘀发生发展过程中微循环障碍,有助于全面认识血瘀症的机制.本实验研究复胰糖瘀消胶囊对小鼠耳廓微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复胰糖瘀消胶囊给药组小鼠耳廓微动脉、微静脉血管管径明显增加,血液流速亦显著加快.  相似文献   

10.
微血管的周细胞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周细胞是微循环血管壁细胞成分之一。内皮细胞、周细胞和基底膜构成了微循环和组织间液的屏障,对于维持内环境的稳定起着重要作用。周细胞具有收缩功能,是一种多能细胞,它还参与血管形成和创伤愈合等。周细胞功能异常和数目改变是许多微血管疾病的重要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1.
G蛋白偶联受体 (G-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s) 广泛表达于不同的细胞类型,参与众多细胞生物学功能的调控。研究显示,GPCRs介导的相关通路在维持肾脏发育、调节肾脏生理功能及在肾脏疾病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本综述简要阐述了GPCRs相关通路特点,并重点介绍黏附类GPCRs(adhesion GPCRs,aGPCRs)、大麻素受体 (Cannabinoid Receptors,CB)、溶血磷脂酸受体 (Lysophosphatidic Acid Receptor,LPAR) 在肾脏疾病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以期加深对 GPCRs功能的认识,并为多种肾脏疾病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2.
川芎嗪对猪冠脉平滑肌细胞KCa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川芎嗪(ligustrazin,Lig)和阿魏酸钠(sodium ferulic,SF)是中药川芎中的两种主要成分,临床上已广泛用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的治疗,获得较好疗效。迄今已有实验表明:二者均可降低冠脉血管阻力、增加冠脉血流、改善微循环等作用,且有多种机制参与了川芎嗪的舒血管作用。钙激活钾通道(Calcium-activated potassium channels,KCa)是血管平滑肌细胞膜上主要的外向电流通道,  相似文献   

13.
血管内皮糖萼(endothelial glycocalyx, EG)是位于血管内表面的一层多糖蛋白复合结构,其损伤与动脉粥样硬化、中风、脓毒症、糖尿病、肾脏疾病、高血压、肺水肿等诸多疾病存在关联。基于此,糖萼的健康程度已被列为评估血管健康的重要指标。研究表明,衰老会伴随糖萼发生退行性改变,体现在其厚度变薄、合成及降解相关酶基因水平的失调等方面。作为血管的天然保护性屏障,衰老引发的糖萼损伤与血管舒缩功能受损、通透性增大、炎症及免疫反应失调、凝血/抗凝功能失衡等存在关联。从“结构决定功能”角度出发,开展衰老过程中糖萼厚度、成分、微观结构、力学特性等变化规律及其与血管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对于预防、诊断、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等年龄相关性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参与肾脏发育过程的新基因相继被发现,肾脏发育过程中复杂的分子信号调控机制也得到进一步的研究,为阐明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及从基因水平开展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文章对肾脏发育的3个阶段,即输尿管芽的发生和分支形成、生后肾原基的早期上皮性分化、肾小球血管球的发生和发育的分子信号调控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主要涉及多种转录因子、生长因子及细胞因子,同时细胞外基质和黏附分子也参与其调控.  相似文献   

15.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与疾病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是由多种细胞分泌的,具有促细胞分裂增殖、细胞趋化以及血管收缩等生物效应的肽类生长因子。PDGF不仅参与调节重要的生理活动,还参与动脉粥样硬化、肾脏增生性疾病及肺纤维化等慢性炎症疾病的发生、发展,并与肿瘤血管生成、肿瘤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微循环异常贯穿于整个烧伤病程。烧伤及其多种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变化同微循环密切相关,认识烧伤微循环变化规律,正确使用微循环治疗技术,对于促进烧伤创面愈合及有效防治烧伤并发症均有重要意义。本文介绍了烧伤临床常见的微循环障碍和微循环治疗方法,重点介绍烧伤休克的微循环治疗、烧伤肾损伤的微循环治疗、烧伤创面延迟愈合的微循环治疗,为烧伤临床提供可选择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正> 血液流变学是研究血液流动状态、凝固性质和血液有形成分变化的科学。肾脏疾病患者由于机体免疫、凝血、纤溶及激肽系统的影响,因而导致血液流变性异常,引起全身微循环障碍。本文对43例不同原因肾脏疾病导致的肾功能受损与血液流变性、球结膜微循环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微循环学杂志》2017,(4):72-77
糖尿病肾脏疾病(DKD)是一种最常见的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肾脏不同于其它组织器官,拥有两套独立的毛细血管系统,因而靶向微血管治疗对DKD具有重要意义。针对DKD微循环改变特点,非侵入检测方法及靶向治疗策略等对改善微循环、保护肾脏,一直是临床研究热点。本文综述相关研究进展,为通过改善微循环防治DKD拓展思路。  相似文献   

19.
自由基与微循环障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 近年来研究表明,自由基含量增多可造成组织细胞严重损伤,并与缺血缺氧/再灌注损伤性疾病如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呼吸窘迫综合征、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缺血性心肌疾病、脑血管疾病、外科手术、器官移植等有关。而微循环障碍在上述疾病的病理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探讨自由基与微循环障碍之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  相似文献   

20.
血管新生与疾病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很多疾病均伴有血管的变化。血管 ,特别是微血管 ,常与组织、器官的生长、发育和功能密切相关。疾病时它们发生相应的改变。有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治疗与微血管新生有密切的联系 ,治疗时要抑制血管新生 ,如肿瘤等 ;有些疾病的发生发展有微血管的闭塞和退化 ,治疗时要促进微血管新生 ,如血栓性疾病等。因此近年来血管新生与疾病的关系在整体、细胞和分子水平上开展了广泛的研究 ,下面作一简要介绍。1肿瘤的血管新生与抗血管新生治疗1.1肿瘤血管新生肿瘤是人体细胞异常分化增殖的恶性疾病。肿瘤在表现其生长、转移等生物学行为时与其中的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