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 探讨游离腹股沟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9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游离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切取面积为12.0 cm× 8.0 cm~ 7.5 cm× 6.0 cm.术中修剪皮瓣边缘部分脂肪组织;旋髂浅动脉与桡动脉终末支吻合6例,与指总动脉吻合3例;8例同时修复一根伴行静脉和一根皮下静脉,l例仅修复一根伴行静脉.结果 1例吻合一根伴行静脉的皮瓣,于术后第2天出现静脉危象,经对症处理保守治疗后,皮瓣表皮坏死,皮下软组织成活,二期予植皮术.余8例皮瓣全部顺利存活.随访3个月至1.5年,皮瓣质地软,稍臃肿,感觉恢复至S2~S3,腹部供区瘢痕小.结论 利用游离腹股沟皮瓣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供区能直接缝合,且部位隐蔽,瘢痕小.较常规带蒂皮瓣减少了手术次数,缩短了治疗时间,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较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小腿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15例手部皮肤缺损面积大小约2.5 cm×3.2 cm~3.8 cm×5.0 cm的患者,采用小腿外侧皮瓣游离移植修复.皮瓣穿支动脉与手部动脉、伴行静脉或皮下静脉与手背静脉吻合,小腿供区创面直接缝合.结果 15例皮瓣全部存活,1例皮瓣术后出现血管危象,行手术探查重新吻合血管后存活,4例皮瓣术后3个月行皮瓣整形术.术后随访时间为2个月至2年,平均11个月,手部皮瓣外观满意,功能恢复良好;小腿供区隐蔽,创面仅留线状瘢痕.结论 小腿外侧皮瓣修复手部皮肤缺损是一种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移植修复四肢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自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 我科应用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修复四肢复杂性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12例, 男7例, 女5例;年龄39~58岁。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 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1例;足踝部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 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3例。致伤原因:机器挤压伤6例, 交通伤6例。其中4例伴有血管神经损伤, 1例伴有尺神经缺损。所有创面经一期行清创VSD术, 术后合并有骨、关节、肌腱、血管神经外露, 各创面皮肤缺损面积6 cm×9 cm~9 cm×35 cm, 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切取最大面积35 cm×9 cm。手部与前臂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皮瓣与尺侧血管吻合2例、桡侧血管吻合3例;足、踝及小腿皮肤软组织缺损4例与胫前血管吻合, 3例与胫后血管吻合。结果 12例游离股前外侧穿支分叶皮瓣术后均存活, 未出现血管危象;其中2例皮瓣出现边缘部分皮肤软组织坏死, 清洁换药后愈合良好;术后随访12~36个月, 皮瓣感觉部分恢复, 外形、质地、效果良好;供区仅存留线性瘢痕, 外观、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采用游离股...  相似文献   

4.
骨间后动脉近端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以骨间后动脉近端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疗效.方法 择期游离移植修复21例24处手部创面,皮瓣切取面积2.0 cm ×1.5 cm~7.0 cm×5.0 cm,最大皮瓣长度为9 cm.9例在切取皮瓣时解剖出1条浅静脉与受区浅静脉吻合.结果 19块皮瓣顺利成活,4块出现水泡,部分变紫,经拆线处理成活,1块皮瓣坏死.术后随访6~25个月,皮瓣色泽与受区相似,无明显臃肿,皮瓣供区瘢痕挛缩不明显.结论 以近端穿支血管为蒂的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解剖恒定、血供可靠,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良好选择.  相似文献   

5.
游离腹壁浅动脉筋膜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报告应用游离腹壁浅动脉筋膜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10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患者,采用游离腹壁浅动脉筋膜穿支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切取面积为8cm×6cm~16cm×9cm.结果 术后1例皮瓣发生血管危象,经探查后存活,其余皮瓣全部顺利存活.经4~12个月的随访,皮瓣质地、外形优良,手功能恢复满意.术后供区伤口均Ⅰ期愈合,外形满意.结论 应用游离腹壁浅动脉筋膜穿支皮瓣可以一期修复创面,供区损伤小,是修复手部创面的理想选择.  相似文献   

6.
游离下腹部双叶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应用不同血管蒂的下腹部双叶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对2例前臂和5例手部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病例,应用腹壁浅动脉与旋髂浅动脉共干设计双叶皮瓣修复3例,应用腹壁浅动脉的内侧支及外侧支设计双叶皮瓣修复2例,应用旋髂浅动脉的浅支及深支设计双叶皮瓣修复2例.切取皮瓣面积为4cm×3cm~10cm×8cm.结果 本组7例双叶皮瓣术后全部存活.术后随访3~12个月,平均6个月.皮瓣质软,颜色与受区接近,血液循环良好,有排汗功能;皮瓣供区仅留线状瘢痕.结论 应用不同血管蒂的下腹部双叶皮瓣修复前臂及手部的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可一次完成多处皮肤缺损创面覆盖,供区较隐蔽、可直接缝合,是一种修复前臂及手部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的较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采用游离下腹部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自2010年3月至2013年12月,对收治的28例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患者采用以腹壁浅动脉为蒂(20例)、旋髂浅动脉为蒂(8例)的游离下腹部穿支皮瓣修复,切取皮瓣面积为8.0 cm×4.0 cm~16.0 cm×12.0 cm。结果 28例穿支皮瓣均一期成活。其中1例术后感染,经创面细菌培养并采用敏感抗生素换药后愈合良好;12例二期行皮瓣修薄整形手术;3例因出现瘢痕挛缩而影响手指伸屈活动,行二期瘢痕改形后手指活动功能获得改善。随访5~24个月,皮瓣质地柔软。腹部皮瓣供区愈合良好,无明显的不适感觉,仅留线性瘢痕。结论 采用游离下腹部穿支皮瓣修复,其切取方便,并可获得较大的切取面积,能一次完成创面覆盖;供区较隐藏,可直接缝合,是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一种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应用游离上臂外侧分叶皮瓣修复手部多创面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方法和临床效果。方法2013年10月-2015年9月,采用游离上臂外侧分叶皮瓣修复手部外伤后多处皮肤软组织缺损13例。患者均为男性,年龄23~45岁,平均28岁。致伤原因:工业贯穿伤7例,交通事故伤3例,热压伤3例。其中6例外伤后手指毁损行开放性截指后遗留2指皮肤缺损,7例外伤后手掌伴手背皮肤缺损。皮肤缺损范围6 cm×5 cm~9 cm×6 cm。所有患者急诊清创,二期修复,受伤至手术时间5~9 d,平均7 d。皮瓣切取范围6 cm×5 cm~9 cm×6 cm。结果术后皮瓣完全成活,无血管危象等并发症发生。患者供受区切口均Ⅰ期愈合,植皮全部成活。1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24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质地、颜色与周围正常软组织相似;4例皮瓣稍臃肿,于术后3个月行皮瓣修整术。所有皮瓣感觉恢复至S3~S4。结论以桡侧血管束为蒂的游离上臂外侧分叶皮瓣血管解剖恒定,切取简便,分叶后旋转弧度较大,皮瓣质地和感觉恢复好,是修复手部外伤后中、小面积多创面皮肤缺损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游离上臂外侧分叶皮瓣修复手部多处深部组织外露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1年12月,对15例同时患有手部2~3处皮肤软组织缺损伴骨、肌腱外露的患者,择期采用游离上臂外侧分叶皮瓣同时修复.其中手掌部皮肤缺损伴手指皮肤缺损6例,手背伴手指皮肤缺损4例,手掌伴手背皮肤缺损3例,2指皮肤缺损2例.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6~24个月,15例皮瓣全部存活,皮瓣质地优良,外形与手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利用桡侧副动脉皮穿支设计的上臂外侧皮瓣血管解剖恒定,血管蒂长,是修复手部多处皮肤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近创面局部穿支皮瓣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自2020年4月至2021年9月, 我们急诊收治手部创面患者9例, 创面大小为0.5 cm×0.9 cm~4.0 cm×7.5 cm, 根据术前彩超或便携式多普勒探测仪定位创面周围穿支血管情况, 着眼于供区与创面的匹配, 摆脱传统手部解剖标志及血管变异的束缚, 更自由地设计穿支皮瓣, 局部转移修复手部创面。皮瓣修复创面的形式包括V-Y皮瓣、顺行推进皮瓣、逆行旋转皮瓣等。皮瓣的大小为0.9 cm×1.5 cm~4.9 cm×7.5 cm。皮瓣供区较小时直接缝合;皮瓣供区较大时, 采用全厚皮片移植修复。结果术中皮瓣及植皮区缝合后张力适中, 术后皮瓣存活良好, 随访时间为5~22个月, 平均7个月。皮瓣外观满意, 未见明显臃肿, 肤色及质地与受区周围组织相近, 未见明显瘢痕增生及色素沉着。皮瓣感觉未明显减退。结论近创面局部穿支皮瓣设计灵活, 限制少, 手术方式简便, 可以有效修复手部狭长形、不规则形或其他皮瓣难以修复的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1.
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手部创面的临床体会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探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胫后动脉穿支皮瓣游离移植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10例,切取皮瓣面积最大为18 cm×8 cm、最小为5 cm×6 cm.结果 术后8例皮瓣全部成活,2例皮瓣发生边缘坏死,经换药2周后治愈.术后随诊3个月~3年,皮瓣外观好,质地、颜色与受区接近,不臃肿,感觉及活动满意.结论 胫后动脉穿支皮瓣不损伤主要血管、皮瓣薄、创伤小、供区相对隐蔽.修复手部皮肤软组织缺损效果良好,是一种较理想的术式选择.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携带浅静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整复口周严重瘢痕增生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9年8月—2023年3月, 太钢总医院(山西医科大学第六医院)收治11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部严重烧伤后口周严重瘢痕增生挛缩的患者, 均为男性, 年龄23~56岁(平均31.3岁)。切除松解口周瘢痕后, 创面面积为3.0 cm×2.0 cm~10.5 cm×2.0 cm。采用携带浅静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创面, 皮瓣切取面积为3.5 cm×2.5 cm~11.0 cm×2.5 cm。其中6例患者因需同时修复同侧上、下唇周瘢痕切除后的创面, 对皮瓣行分叶处理。直接缝合供瓣区创面。术后观察皮瓣成活情况及血管危象发生情况。术后随访时, 观察皮瓣外形、质地、色泽, 皮瓣供区外观, 以及患者口歪、流涎、张口受限、唇外翻改善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术后皮瓣均完全成活, 无血管危象发生。术后随访6~36个月, 皮瓣无明显臃肿, 质地柔软, 与面部正常皮肤色泽相近, 供瓣区仅遗留线性瘢痕, 口歪、流涎、张口受限及唇外翻明显好转。结论采用携带浅静脉的游离骨间后动脉穿支皮瓣整复严重口周瘢痕增生挛...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应用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足部创面的的手术方法、技巧及效果. 方法 设计以腹壁浅动脉与旋髂浅动脉为蒂的游离髂腹股沟皮瓣修复手足部皮肤缺损创面.临床应用46例,皮瓣最大切取面积20.0cm×16.0cm,最小切取面积5.0 cm ×2.5 cm. 结果 术后41例完全成活,1例发生动脉危象改为游离植皮,2例切取后即改为游离植皮,2例发生部分坏死,1例发生静脉危象,经探查得以缓解,皮瓣成活.随访时间2~12个月,供区一期缝合,皮瓣质地、颜色良好,受区外观、功能满意. 结论以腹壁浅动脉与旋髂浅动脉血管为蒂的游离髂腹股沟皮瓣血供可靠、动脉供养面积大,供区损伤小,对手足肢体创面的修复临床效果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足趾或足部组织移植术后供区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0年3月-2015年5月,应用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足趾或足部组织移植术后足部供区缺损并随访达6个月以上的23例患者临床资料。男15例,女8例;年龄17~52岁,平均25.6岁。均为外伤导致手指指体或软组织缺损。18例急诊行足趾移植再造或足部组织瓣移植修复创面,5例伤后3~8个月行二期修复再造。足部供区软组织缺损范围为3 cm×3 cm~10 cm×6 cm,均伴骨质、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切取大小为3.5 cm×3.5 cm~11.0 cm×6.5 cm的旋髂浅动脉皮瓣修复,皮瓣血管均与足部动、静脉吻合。腹股沟供区直接拉拢缝合。结果手术时间3~9 h,平均4.5 h;术中出血量50~300 m L,平均120 m L。术后1例旋髂浅动脉皮瓣出现血管危象,3例出现轻、中度肿胀,局部散在小水疱形成;其余旋髂浅动脉皮瓣均顺利成活,足部创面及腹股沟供区均Ⅰ期愈合。术后23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4个月,平均9个月。旋髂浅动脉皮瓣色泽、质地接近周围正常足部皮肤,无明显瘢痕挛缩及色素沉着;足部可正常行走及负重;术后6个月皮瓣两点辨别觉18~35 mm,平均26 mm。再造手指及组织瓣色泽、质地良好,恢复抓捏功能;术后6个月两点辨别觉5.5~11.0 mm,平均6.5 mm;根据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获优18例,良5例。结论游离旋髂浅动脉皮瓣能有效修复足趾或足部组织移植术后供区皮肤软组织缺损,可获得良好足部功能与外形。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将自主设计的创面测量膜应用于分叶穿支皮瓣设计的临床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2年12月, 深圳市中西医结合医院骨伤科对收治的9例四肢软组织缺损伤的患者采用分叶穿支皮瓣进行修复, 术中应用自主设计的创面测量膜进行测量, 指导分叶穿支皮瓣的设计和切取。其中男7例,女2例,年龄21~55岁,平均40.3岁。修复上肢创面6例, 下肢创面3例。旋股外侧动脉降支分叶穿支皮瓣5例, 骨间背侧动脉分叶穿支皮瓣4例;软组织缺损面积为4.0 cm×1.5 cm~26.0 cm×8.0 cm,皮瓣切取面积为4.5 cm×1.8 cm~22.0 cm×10.0 cm。术后观察皮瓣血运、皮瓣成活与伤口愈合情况, 门诊随访观察皮瓣成活质量、供区恢复情况及肢体功能, 采用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及临床下肢评分(LEM)标准对肢体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本组9例患者术后18叶皮瓣成活17叶, 1例出现静脉危象, 经探查处理后1叶皮瓣出现坏死, 再次行游离皮瓣修复术, 全部伤口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3~18个月, 平均8.6个月, 全部皮瓣色泽、质地良好, 外观满意, 皮瓣供区仅遗留线状瘢痕...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采用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修复面部毁损性烧伤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回顾性观察性研究方法。2016年1月—2021年12月, 郑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15例符合入选标准的面部毁损性烧伤患者, 其中男11例、女4例, 年龄22~79岁。2例患者合并单侧眼球毁损性烧伤, 2例患者合并单侧耳郭缺损, 8例患者合并唇及面颊部缺损, 3例患者合并唇和面颊部及单侧鼻翼缺损。烧伤创面面积为9 cm×6 cm~13 cm×10 cm, 设计并切取面积为10 cm×7 cm~15 cm×11 cm的颞浅动脉顶支带蒂头皮瓣转移修复烧伤创面, 移植中厚头皮片修复供瓣区继发创面。根据患者需求, 于皮瓣完全成活后2周, 应用激光脱去面部移植皮瓣部位生长的毛发;或于原发创面修复术后3个月, 采用扩张头皮瓣治疗头部供瓣区继发的秃发。记录原发创面修复术后皮瓣/皮片成活情况、皮瓣供受区创面愈合情况;随访时观察皮瓣外观及缝合口瘢痕增生情况、面部功能部位修复效果、激光脱毛及供瓣区继发秃发治疗效果, 询问患者对整体修复效果的满意度。结果原发创面修复术后, 烧伤创面移植的皮瓣和供瓣区继发创面移植的皮片全部成活, 皮瓣供受...  相似文献   

17.
分叶肩胛皮瓣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介绍分叶肩胛皮瓣的设计及其在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方法 2002年3月至2006年6月,对9例手部软组织缺损患者,根据缺损创面的大小和相邻创面的距离,结合旋肩胛动脉的分支特点设计一蒂双叶或三叶肩胛皮瓣,进行游离移植修复创面.男6例,女3例;年龄26~48岁,平均31岁.皮瓣分叶形式有:降支皮瓣+升支皮瓣4例,降支皮瓣+横支皮瓣3例,降支皮瓣+横支皮瓣+升支皮瓣2例.皮瓣切除的范围:升支皮瓣3.5 cm×3 cm~6 cm×4 cm大小,横支皮瓣4 cm×3 cm~12 cm×6 cm大小,降支皮瓣7 cm×6 cm~13 cm×6 cm大小.血管蒂吻合方式:旋肩胛动、静脉与桡动脉、头静脉端端缝合7例,与尺动脉、贵要静脉端端缝合2例.供区处理:创缘皮肤直接拉拢缝合6例,中心部分缺损切取创面两端皱角皮肤植皮3例.结果 9例皮瓣全部成活,肩胛供区一期愈合.1例术后第1天出现动脉危象,探查解除血管蒂在隧道内卡压后血运恢复.术后随访6~24个月,平均16.5个月,其中2例患者二期行分指、皮瓣修薄术.所有皮瓣色泽、质地良好.结论 以旋肩胛动脉的三个皮肤分支为解剖基础的分叶肩胛皮瓣的临床设计属一蒂多轴分叶皮瓣类型,各瓣血供充分,能较好地修复手部相邻多处软组织缺损.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应用Masquelet技术结合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修复手掌贯通伤伴复合组织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手掌贯通伤伴复合组织缺损15例,均为男性,年龄20 ~45岁,软组织缺损面积2.0 cm×2.0 cm^8.0 cm×10.0 cm,骨缺损长度1.0 ~4.6 cm,伴或不伴有肌腱、神经、血管缺损.2例存在指掌侧固有动脉缺损,急诊采用清创加骨折复位钢板或克氏针固定治疗,骨水泥充填骨缺损,并用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加前臂皮下静脉行血管移植;13例急诊采用清创加骨折复位钢板内固定加骨水泥充填骨缺损后,VSD敷料覆盖创面,择期用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覆盖创面,在皮瓣修复同时选择掌长肌腱、股前外侧皮神经移植修复肌腱、神经缺损.术后8~10周创面无感染,行Masquelet技术植骨重建掌骨缺损,并定期随访.结果 本组15例皮瓣术后均全部成活,术后随访12~24个月,平均18个月,X线片示均骨性愈合,平均愈合时间为植骨后3.2个月,后续观察无骨吸收.手功能按手外科学会上肢功能评定标准进行评定:结果优13例,良2例.结论 手掌贯通伤伴复合组织缺损需采用综合治疗方法,Masquelet技术结合游离股前外侧分叶皮瓣对其修复重建是一种有效、安全、可行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游离带感觉神经肋间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手外伤缺损的疗效。方法 2010年3月—2015年9月采用游离带感觉神经肋间动脉穿支皮瓣移植修复19例手外伤缺损,其中男16例,女3例;年龄18~53岁,平均35.2岁。手背15例,手掌4例。致伤原因:交通事故伤8例,热压伤5例,绞压伤4例,撕脱伤2例。均为手部大面积皮肤软组织全层缺损合并指骨、肌腱、血管神经外露,缺损范围为10.0 cm×7.0 cm~17.0 cm×8.0 cm。其中急诊手术12例,择期手术7例。皮瓣厚度为10~25 mm,皮瓣切取范围为10.0 cm×7.5 cm~17.0 cm×8.0 cm。皮瓣血管蒂与桡动脉鼻烟窝支(12例)、桡动脉主干(7例)及其伴行静脉吻合,皮瓣内肋间神经皮支与前臂外侧皮神经缝合。供区创面直接闭合(14例)或行中厚皮片移植修复(5例)。结果术后皮瓣及植皮均成活,供受区创面均Ⅰ期愈合。19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18个月,平均12.7个月。术后手部受区外观及功能恢复良好,未见皮瓣臃肿;皮瓣两点辨别觉为7~11 mm,平均8.8 mm。供区直接闭合者术后仅遗留线性瘢痕,供区感觉功能无明显影响。结论游离带感觉神经肋间动脉穿支皮瓣是修复手外伤缺损的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以足背为供区的静脉分叶皮瓣, 采用静脉动脉化修复手背热压伤后遗留创面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自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 我科共收治6例Ⅲ~Ⅳ度热压伤致手背复杂软组织缺损患者。两处缺损5例, 不规则缺损1例;缺损面积为1.0 cm×2.0 cm~3.0 cm×4.5 cm。经急诊清创后创面有肌腱等深部组织外露, 二期行足背分叶静脉皮瓣, 静脉动脉化并附带足背神经修复创面。供区均直接缝合。术后观察皮瓣存活情况, 皮瓣色素沉着、继发性挛缩及供区愈合情况。结果本组术后均获得随访, 时间为6~10个月, 平均8个月。6例12叶皮瓣中有11叶顺利存活, 外观平整。1叶发生部分坏死, 经换药后瘢痕愈合但后期继发挛缩。2叶色素沉着。邻近关节活动度无明显受限。供区均Ⅰ期愈合。结论应用足背为供区的Y型分叶静脉皮瓣适用于两个部位或不规则形状的软组织缺损创面的修复, 操作简单, 是理想的修复方案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