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观察轻点刺络法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64例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2例。在内科治疗及康复治疗基础上,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治疗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联合轻点刺络法。观察两组治疗前后感觉功能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变化,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25,P=0.048)。两组治疗后感觉功能评分和M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2.737,P<0.05;t=59.125,P<0.05;t=140.633,P<0.05;t=-399.437,P<0.05);治疗组治疗后感觉功能评分、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486,P<0.05;t=2.302,P=0.025)。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483,P<0.05);治疗组治疗后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640,P<0.05;t=37.287,P<0.05)。结论轻点刺络法联合常规针刺治疗对患者卒中后以麻木为主的偏身感觉障碍和运动障碍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常规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应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诊疗模式与传统内科辨证疗法治疗中风的疗效差异。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48例中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2例)与对照组(76例),观察组脱落10例。观察组应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诊疗模式,先察经,再根据症候辨经、选经,确定治疗经络和穴位,并据此进行相应的针刺方法进行治疗;对照组应用内科辨证法加经验穴针刺治疗。均每日1次,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20次。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3个月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分、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评分(NIHSS)评价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治疗后,两组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增加(均P0.05),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均P0.05);3个月后随访,与治疗前比较,观察组Fugl-Meyer评分增加(P0.05),两组NIHSS评分均降低(均P0.01),且两组间NIHS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王居易经络诊察法较传统内科辨证疗法在改善中风病患者上下肢运动功能和神经功能缺损方面疗效更持久。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磁圆梅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0例脑中风伴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组行磁圆梅针配合常规针刺治疗。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感觉障碍评定积分及Barthel指数。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优于对照组的86.7%(P0.05)。两组治疗后肢体感觉障碍总积分、Barthel指数均有改善(P0.05),以上各项评分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结论磁圆梅针配合常规针刺是治疗中风后偏身感觉障碍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形神共调针法联合腕踝针治疗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1年12月来十堰市太和医院治疗的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8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4,腕踝针法)和观察组(n=43,形神共调针法联合腕踝针法),对比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治疗前后BBS评分、MBI评分、FMA评分和偏身肢体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变化。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较高(P<0.05);治疗后两组BBS评分、MBI评分、FMA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半身不遂、偏身麻木、言语赛涩、口舌歪斜积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降低更显著(P<0.05);治疗后两组偏身肢体Lindmark感觉功能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且观察组升高更显著(P<0.05)。结论:卒中后偏身感觉障碍患者采用形神共调针法联合腕踝针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可改善偏身感觉障碍,提高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针刺对缺血性卒中患者血液凝血功能与脑血流及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的影响。方法选取缺血性卒中患者1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9例。对照组给予西药常规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针刺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评分、凝血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采用动脉自旋标记(ASL)技术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脑血流变化情况,并检测两组相对脑血流量(rCBF);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凝血功能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APTT、D-D、rCBF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ASL正常灌注例数65例,显著高于对照组正常灌注数52例(P<0.05);观察组治疗后中医证候评分、NIHSS评分、APTT、D-D及rCBF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1.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3.4%(P<0.05)。结论针刺疗法对缺血性卒中患者具有一定疗效,能显著改善患者凝血功能,干预脑血流低灌注症状,增加脑血流量,促进神经细胞修复及干细胞增殖,加快神经损伤修复,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背俞穴温针灸治疗对卒中后抑郁(PSD)患者神经功能康复及早发性抑郁状态的影响。方法将60例PSD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两组均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背俞穴温针灸,治疗前后用Barthel指数、NIHSS量表和HAMD量表评估,并观察治疗前后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神经功能及抑郁状态功能均有明显改善,NIHSS评分、HAMD评分均比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M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背俞穴温针灸能较好改善PSD患者运动功能及抑郁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电温针治疗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偏瘫下肢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治疗组采用电温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温针治疗,分别观察两组治疗前后Barthel指数(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化Fugl-Meyer评分(FMA)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后MBI、NIHSS、FMA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MBI、NIHSS、FMA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温针能够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辅助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针灸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每日1剂。两组均治疗4周后,比较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及中医证候评分、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评分。结果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总有效率为96.66%,对照组为86.67%,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明显降低,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后治疗组NI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Barthel指数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化痰活血通络汤加减辅助治疗缺血性中风恢复期痰瘀阻络证能显著改善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王居易经络诊察法联合Bobath康复训练与单纯Bobath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Ⅰ期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6例脑卒中后SHSⅠ期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53例,脱落3例)。两组均予药物控制基础病及常规针刺治疗(穴取患侧外关、手三里、肩髃)。对照组予Bobath康复训练治疗,每次20 min;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于患侧手太阴与手阳明经经络异常处行经络调整手法,每次20 min。两组均每天治疗1次,每周5次,共治疗8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及治疗后6周随访时记录两组患者视觉模拟量表(VAS)、上肢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及Barthel指数(BI)评分,并于治疗后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均较前降低(P<0.05),FMA、BI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FMA、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2.4%(42/51),高于对照组的62.0%(31/50,P<0.05...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培元通腑法联合西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对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方法:选取98例痰热腑实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及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阿托伐他汀钙片及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联合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培元通腑法(化痰通腑汤联合培元固本法针刺)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4周。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神经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NIHSS)]、日常生活活动能力(Barthel指数)、斑块参数[斑块面积、斑块总积分、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MT)]指标值的变化。结果:联合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1.84%,对照组为75.5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言语謇涩、口眼歪斜、偏身麻木、半身不遂、痰多而黏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联合组上述5项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Barthel指数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联合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针刺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溶栓患者神经功能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102例发病至进行溶栓的治疗时间(OTT)≤3 h的A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对照组采用溶栓与内科常规治疗;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观察组予针刺治疗,穴取水沟、中脘、气海、内关等,每次30 min,每日1次,两组均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改良Rankin量表(mRS)、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并评定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mRS评分及血清Hcy、hs-CRP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5);观察组患者NIHSS、mRS评分及血清Hcy、hs-CRP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P<0.01),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为88.2%(45/51),高于对照组的70.6%(36/51,P<0.05)。结论:针刺可促进AIS溶栓患者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电针联合西医常规疗法与单纯西医常规疗法治疗急性缺血性卒中(AIS)的临床疗效及对血浆白介素(IL)-17、IL-10水平的影响。方法:将60例AIS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0例,脱落2例)和对照组(30例,脱落4例)。对照组予神经保护、改善脑循环等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电针治疗,针刺穴取百会、印堂和患侧曲池、足三里、三阴交等,百会-印堂、曲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连接电针,采用疏密波,频率2 Hz/15 Hz,每日1次,连续治疗10 d。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院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ELISA法检测两组血浆IL-17、IL-10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MBI评分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血浆IL-17水平较治疗前降低、IL-10水平较治疗前升高(P<0.01),观察组患者血浆IL-17水平低于对照组、IL-10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联合西医常规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分期针刺法结合常规康复、传统针刺法结合常规康复及单纯常规康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偏瘫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方法:将14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49例)、对照A组(49例)和对照B组(47例),3组均口服阿司匹林片100 mg,每天1次;观察组根据Brunnstrom理论进行分期针刺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即软瘫期采用阳明经取穴,痉挛期采用拮抗肌针刺法与痉挛优势肌肌腱针刺法,后遗症期采用阳明经穴位加太溪、关元、气海;对照A组采用常规传统针刺结合常规康复治疗,取穴以阳明经为主,同观察组软瘫期取穴;对照B组只进行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与对照A组周一到周五每天行针灸、康复训练各1次,2周为一疗程;对照B组康复训练方法、疗程同观察组,2周为一疗程。治疗前、治疗第2、4、6、8周末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Fugl-Meyer平衡量表(FM-B)、综合痉挛量表(CSS)、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评定,并进行组间与组内的对比分析。结果:与治疗前相比,除治疗2周末对照B组MBI评分外,3组患者治疗第2、4、6、8周末NIHSS、FMA、FM-B、MBI评分均有改善(P0.01,P0.05);治疗第2周末,观察组和对照A组NIHSS评分、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B组(P0.05,P0.01),FMA、FM-B、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B组(均P0.05);治疗第4、6、8周末,观察组FMA、FM-B、MBI评分明显高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P0.05,P0.01),NIHSS、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A组和对照B组(均P0.01),对照A组FMA、FM-B、MBI评分高于对照B组(P0.05,P0.01),NIHSS、C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B组(P0.05,P0.01)。结论:分期针刺结合常规康复治疗符合偏瘫患者康复规律,可改善运动功能,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临床治疗疗效优于传统针灸结合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祛瘀涤痰针刺法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5月—2021年1月梅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两组患者均采取脑卒中二级预防及早期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给予祛瘀涤痰针刺法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传统头针联合体针治疗。治疗1周后,观察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中医证候积分(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蹇涩、感觉异常、头晕目眩、痰多而黏)、凝血功能[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纤维蛋白原(FIB)]、神经功能[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水平变化情况,统计治疗后3个月两组患者改良Rankin评分(mRS)水平。结果 治疗期间两组患者均无死亡病例。观察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1周后,两组患者FIB、NIHS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PT、TT、APTT水平及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采用Frenchay构音障碍评定法比较不同针刺疗法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临床疗效,为治疗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提供可靠的临床证据。方法将45例缺血性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3例。治疗组采用电针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毫针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治疗20 d后进行疗效评价,采用NIHSS评分和Barthel指数(BI)评分以及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量表作为疗效评价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疗效差异。结果两组治疗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和BI评分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治疗后构音障碍等级、Frenchay改良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构音障碍等级、Frenchay改良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是一种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构音障碍的有效方法,电针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应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诊疗模式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更年期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2例和对照组53例。治疗组采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诊疗模式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症状评分及E2、FSH、LH水平。结果两组治疗2、4、6、8星期后及治疗后3、6个月症状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治疗组治疗后LH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LH及E2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E2指标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王居易经络诊察法诊疗模式是一种治疗更年期综合征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7.
符昱  吴颢昕  罗毅  惠振 《陕西中医》2021,(12):1776-1778
目的:观察早期应用开四关法对缺血性卒中后感觉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2例急性缺血性卒中后感觉障碍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两组患者均给予西医常规治疗、普通针刺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开四关法。治疗后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感觉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变情况。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3.55%,高于对照组87.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均有所下降,且治疗组较对照组各项分值均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Fugl-Meyer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且治疗组Fugl-Meyer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在接受早期开四关治疗后,临床症状、感觉障碍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等均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对中风后遗症期患者神经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6例中风后遗症期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8例。对照组接受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Barthel指数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NIHSS评分、中医证候积分均低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Barthel指数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配合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期疗效确切,可以减轻患者神经功能损伤,改善其临床症状及日常生活能力,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刺拮抗肌结合辨证取穴治疗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腕踝关节活动障碍的临床康复效果。方法将168例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2组均接受西医常规内科药物治疗,对照组84例加辨证取穴针刺治疗;治疗组84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予针刺拮抗肌治疗。针刺治疗隔日1次,疗程2个月。观察2组临床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腕、踝关节改良Ashworth分级、Barthel指数评分及患侧肢体肌电图检查的变化。结果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腕关节、踝关节改良Ashworth分级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2组治疗后改良Ashworth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Barthel指数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Barthel指数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桡侧腕伸肌及胫骨前肌波相较本组治疗前比较均改善(P0.05);治疗组治疗后桡侧腕伸肌波相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刺拮抗肌结合辨证取穴对缺血性卒中偏瘫患者腕踝关节活动障碍有改善作用,可以改善关节痉挛,提高日常生活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与恢复拮抗肌的运动单位功能有关。  相似文献   

20.
刘爽  刘钧天  李然 《河北中医》2022,(10):1712-1715
目的 观察不同针刺选穴治疗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偏瘫肩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对照组40例予常规针刺取穴治疗,治疗组40例采用髓海组穴和三肩组穴针刺治疗。2组均治疗28 d后统计疗效,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及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变化情况,比较2组治疗前后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后伸及前屈活动角度变化情况。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92.5%(37/40),对照组总有效率72.5%(29/40),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疼痛VAS均降低(P<0.05),FMA评分及MBI评分均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疼痛VAS低于对照组(P<0.05),FMA评分及MBI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与本组治疗前比较,2组治疗后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后伸及前屈活动角度均增大(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肩关节外旋、内旋、外展、后伸及前屈活动角度均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