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目的:探讨基于浆肌双瓣技术的食管胃吻合应用于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于2019年9月接受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的贲门部胃肠间质瘤病人的临床资料,并汇总分析浆肌双瓣技术应用于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文献资料。结果:本例为67岁男性病人,术前影像学检查和术后病理均诊断为贲门部胃肠道间质瘤。成功接受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方法为基于浆肌双瓣技术的食管胃吻合。总手术时间和吻合时间分别为280 min和100 min,术中出血量为40 m L。术后首次肛门排气时间为3 d,进食流质时间为4 d,术后住院时间为8 d,无术后近期并发症发生,术后2个月内镜检查提示无反流性食管炎。文献报道显示,基于浆肌双瓣技术的食管胃吻合术后吻合口漏、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分别为0~4.2%、0~0.7%、4.0%~29.1%和0~8.3%。结论:基于浆肌双瓣技术的食管胃吻合应用于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安全且可有效预防胃食管反流,可选择性应用于胃上1/3肿瘤病人,但仍需高度重视其术后吻合口狭窄的防治。  相似文献   

2.
胃上部早期癌可选择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LPG),但术后发生胃食管反流会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食管胃双肌瓣吻合是利用食管与胃前壁吻合的一种消化道重建方式,与其他消化道重建方式比较,其能较好维持患者术后体质量,改善患者营养状况,提高远期生命质量,且具有良好的抗反流效果,并保留患者术后行内镜检查和治疗的可能性。笔者回溯国内...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右开襟单肌瓣成形术用于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消化道重建的可行性。方法 2021年3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胃肠外科收治1例Siewert Ⅱ型食管胃结合部腺癌病人,行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采用器械吻合+手工缝合,行食管-残胃吻合、右开襟单肌瓣成形术,术后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及病人生活质量。结果 手术顺利完成,手术时间262 min,吻合时间119 min。术后随访6个月,未发生吻合口漏、出血、吻合口狭窄、反流性食管炎等并发症,吻合口造影通畅,体重恢复至术前水平,无肿瘤复发。结论 右开襟单肌瓣成形术在保证浆肌瓣血供、简化手术操作方面可能具有一定优势,值得进一步临床验证。  相似文献   

4.
全腹腔镜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分为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及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这两类重建方式又分成不同的术式,其中部分重建方式的功效仍存争议。全胃切除术目前仍是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的主要手术方式;近端胃切除术应用较少,但其术后抗反流重建方式的出现有望扩大近端胃切除术的适应证。管形吻合能够获得较高的切缘,适用于各种类型的食管胃结合部肿瘤;直线形吻合的全过程均可在腹腔镜下完成,主要适用于Siewert Ⅲ型食管胃结合部肿瘤。对于全腹腔镜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如何保证食管空肠吻合口的安全,降低吻合口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是争议的焦点。对于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各种重建方式是否具有抗反流功效仍然需要高级别研究证据来证实。在临床实践中,术者须在遵守消化道重建一般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病人自身情况,以病人为中心,选择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食管胃吻合肌瓣成形术(Kamikawa吻合)在治疗肿瘤最大径>5 cm的食管胃结合部(EGJ)平滑肌瘤或胃肠间质瘤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采用描述性病例系列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中医院胃肠外科2017年9月至2019年3月期间,收治并施行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和Kamikawa吻合的EGJ平滑肌瘤和胃肠间质瘤病例资料。肿瘤均侵犯贲门齿状线,且最大径>5 cm;排除需急诊手术和合并有严重心肺疾病患者后,共4例患者纳入本研究,男性3例,女性1例,年龄29-49岁。患者接受腹腔镜辅助近端胃切除术后,把残胃提出腹腔外,距残胃前壁近端3-4 cm处亚甲蓝标记"H"形,并沿"H"形切开胃壁浆肌层,沿纵行切开线向两侧分离黏膜下层和肌层之间的间隙,制作浆肌瓣;将残胃放回腹腔,腹腔镜下将"H"形上边与食管后壁距断端4-5 cm处间断缝合4针;切开食管残端,在"H"形的下边切开黏膜下层和黏膜层,进入胃腔;腹腔镜下将食管断端后壁与残胃黏膜层和黏膜下层连续缝合,食管断端前壁与残胃全层连续缝合,将胃前壁浆肌瓣缝合包埋食管,完成消化道重建。观察患者术中并发症和术后反流性食管炎和吻合口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 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中位时间为239(192-261)min,Kamikawa吻合中位时间为149(102-163)min,术中中位出血量为35(20-200)ml。4例患者均术后第1天拔除腹腔引流管和胃管,并恢复流质饮食,术后住院中位时间为6(6-8)d。术后病理提示,3例平滑肌瘤,1例胃肠间质瘤。术后无吻合口漏及狭窄等并发症,未观察到反流症状。术后中位随访时间22(11-29)个月,4例患者复查胃镜均未见反流性食管炎。结论对于>5 cm的EGJ平滑肌瘤或胃肠间质瘤,近端胃切除术后应用腹腔镜辅助Kamikawa吻合进行消化道重建,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6.
由于解剖部位的特殊性, 近端胃切除术后失去了食管胃结合部原有的生理结构和功能, 需要进行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来改善患者术后的反流。传统的双通道吻合方式适用于绝大部分近端胃切除术中的消化道重建, 抗反流效果好, 尤其适用于残胃过小、不适合做食管残胃吻合、糖耐量减低的患者。但是由于手术方式复杂, 吻合口多, 在完全腹腔镜下操作存在较大的难度。我们中心在熟练开展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双通道吻合法的前提下, 对其进行了改良。本视频就改良双通道吻合法在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中的应用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右开襟单肌瓣成形术(ROSF)是一种用于治疗胃上部早期癌和胃食管结合部癌的新型手术方法,其特点是利用胃壁浆肌层制作一个单肌瓣,将其覆盖在食管胃黏膜侧侧吻合口上,以增强抗反流效果和防止吻合口狭窄。该手术简化了手术操作,经临床观察,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术式,可保障手术安全和改善病人术后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一种新型的完全腹腔镜下食管.空肠消化道重建方式在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方法常规腹腔镜下淋巴结清扫并完全游离食管后,于远端食管近食管胃交界处用超声刀打开一长约2.5cm的小孔,置入一次性吻合器底钉座,用切割缝合型闭合器切断并闭合食管。在距离Treitz韧带15cm处分离并离断空肠,远端空肠提至食管底钉座处,在空肠远端食管置入吻合器,行食管空肠吻合。再用直线切割闭合器闭合远端空肠断端,并加强缝合食管与空肠之间的吻合口。最后,空肠近端断端与距离食管-空肠吻合口处以下55cm处的空肠行空肠-空肠端侧吻合。结果患者成功实施完全腹腔下胃癌根治术,术后未发生并发症或中转开腹,手术时间230min,出血150ml,术后无反流、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等严重并发症发生,患者恢复良好。结论完全腹腔镜下新型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胃癌近端胃切除后不同抗反流消化道重建方式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16年9月至2021年8月在中国11家医疗中心就诊的338例近端胃切除后行抗反流消化道重建的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男性273例, 女性65例, 年龄(63±10)岁(范围:28~91岁)。其中管状胃食管吻合159例(管状胃组), 空肠双通道重建107例(双通道组), 食管胃双肌瓣技术吻合72例(双肌瓣组)。记录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早期并发症及分级、术后营养状态, 根据洛杉矶分级法对术后12个月胃镜下反流性食管炎进行分级, Visick分级标准评估术后生活质量。分别采用方差分析、混合线性模型、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χ2检验和Fisher确切概率法进行多组间比较, 两两比较采用Bonferroni法校正。结果双肌瓣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管状胃组和双通道组[(352±63)min比(221±66)min, (352±63)min比(234±61)min, P均<0.01]。管状胃组、双肌瓣组、双通道组术后Clavien-Dindo并发症分级系统Ⅱ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17.0%(27/...  相似文献   

10.
食管胃结合部胃肠间质瘤的主要手术方式有局部切除和近端胃切除,在满足安全手术切缘的前提下,如果齿状线可以完整保留,即可以采取局部切除。近端胃切除术后的主要消化道重建方法有食管-管状残胃吻合,其中食管-管状残胃前壁吻合防反流效果更佳;Kamikawa双浆肌层瓣成型术操作复杂,但是防反流效果可靠;间置空肠重建方法可以有效地防止反流,连续间置空肠简化了手术操作,缩短了手术时间;双通路重建是近年比较常用的方法,可以有效预防术后贫血和维生素B12缺乏。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 近端胃癌及早期胃癌的发病率逐渐增加, 近端胃切除的比例也逐年升高。但近端胃切除会导致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 影响患者术后生命质量。因此, 抗反流手术方式的研究成为近年国内外研究热点。双肌瓣吻合因其更接近正常贲门生理结构, 在近端胃切除手术方式中有较好的抗反流效果, 在临床得到广泛应用。但因传统双肌瓣吻合具有操作复杂、学习曲线较长、吻合口狭窄率高等缺点, 国内外研究者对各种肌瓣吻合进行改良。其中, 基于双倒刺线的改良双肌瓣吻合展现出良好优势, 同时, 腹腔镜下经左侧膈肌左侧胸腔内的双肌瓣吻合也将双肌瓣吻合适应证进一步扩大。笔者查阅相关研究, 重点探讨各种改良肌瓣吻合手术方式用于近端胃切除的现状及展望, 旨在促进肌瓣吻合手术方式得到更好的普及和应用。  相似文献   

12.
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的应用越来越多。传统的食管残胃吻合方式会导致患者术后出现严重的反流性食管炎,影响患者生活质量。近年来,多种抗反流的腹腔镜下近端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被应用到临床。笔者结合最新的临床研究结果以及自身的临床经验,对腹腔镜近端胃切除后消化道重建方式进行临床评价,重点讨论了食管胃吻合(食管胃后壁吻合、食管胃前...  相似文献   

13.
双通道重建理论上是近端胃切除术较为理想的消化道重建方式,其可使食物经由两条途径进入远端消化道,更有利于营养吸收和消化道激素平衡,规避了食管-残胃吻合术后反流性食管炎高发的问题,手术复杂程度易于双肌瓣吻合且对残胃容量要求较低,可以较好地保障病人术后生活质量。但其对病人术后营养状态的影响、重建术后双通道有效率和长期有效性仍有待大样本前瞻性的临床研究予以评价。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腹腔镜胃癌手术在中国发展迅速,手术步骤包含足够范围的胃切除、合理的淋巴清扫和消化道重建3部分.其中消化道重建是腹腔镜胃癌手术的关键。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常用的消化道重建方式有胃十二指肠吻合(毕Ⅰ式)、胃空肠吻合(毕Ⅱ式)和胃空肠Roux-en-Y吻合:腹腔镜根治性全胃切除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首推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腹腔镜近端胃癌根治术的消化道重建方式主要是食管胃吻合.食管-管状胃吻合能有效降低反流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小切口辅助下消化道重建费用较低、易于掌握、适合国情、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5.
正腹腔镜全胃切除术(totally laparoscopic total gastrectomy,TLTG)即全腹腔镜下完成全胃切除、淋巴结清扫、消化道重建。其中消化道重建直接关系到病人术后进食、营养状况等,也是TLTG的技术要点,而食管空肠吻合是TLTG消化道重建操作的难点~([1-3])。本研究对胃癌病人行全腹腔镜下全胃切除空肠系膜离断食管左侧π形吻合,并分析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种植式"食管胃吻合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为了预防食管癌、贲门癌手术后吻合口瘘、胃液食管反流、吻合口狭窄等吻合口相关并发症,设计“种植式”食管胃吻合术,总结其临床经验。方法 将196例食管、贲门癌患者分为两组,实验组:116例切开胃壁浆肌层与食管下端等宽,游离黏膜及黏膜下层形成指套状凸起,在其顶部切口与食管下端吻合,最后把浆肌层切缘上提缝合至食管外膜包埋吻合口;对照组:80例采用常规单层食管胃吻合术。术后14天、1、3、6和12个月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上消化道X线钡餐造影或纤维胃镜检查。结果 实验组无吻合口瘘发生,发生吻合口狭窄1例,胃液食管反流4例;对照组发生吻合口瘘3例,吻合口狭窄3例,不同程度胃液食管反流60例。结论 “种植式”食管胃吻合术是一种具有预防吻合口瘘、吻合口狭窄和较好的抗胃液食管反流作用,且符合生理的食管胃吻合术。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随着腹腔镜技术的发展和外科医生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针对早期胃癌的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在国内外各大中心获得广泛开展,但是腹腔镜下消化道重建仍然是全腹腔镜手术成功实施的关键。目前,全腹腔镜下早期胃癌根治术的肿瘤学安全性已经得到初步证实。全腹腔镜下远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包括BillrothⅠ式吻合,BillrothⅡ式吻合和Roux-en-Y吻合;近端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包括传统的食管残胃吻合及其演变而来的抗反流吻合;而全胃切除术后消化道重建包括使用管形吻合器或线形吻合器的食管空肠吻合。这些重建方式各具特点,目前未达成统一共识。在临床实践中,必须以病人为中心,因地制宜,在确保肿瘤根治性的前提下,选择合适的消化道重建方式。  相似文献   

18.
食管贲门癌贲门再造术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预防食管贲门癌手术后的三大并发症:吻合口瘘、狭窄和反流性食管炎。采用食管环形肌和食管—胃粘膜瓣成形术方法来重建贲门括约功能。结果60例食管贲门病人接受贲门再造术,全组病人术后未发生吻合口瘘、吞咽困难和反流性食管炎。经钡餐和胃镜检查显示重建的贲门有类似括约功能。认为贲门重建术在食管贲门癌手术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裂隙法食管胃吻合用于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的可行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1月至2022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连续收治的4例行全腹腔镜近端胃切除术病例的临床资料,术中消化道重建均采用裂隙法食管胃吻合,即在完成近端胃切除后,于残胃前壁纵向做一浆肌层裂隙,长约3 cm,保留黏膜完整,将食管断端与裂隙远端胃壁行端侧吻合,吻合口近端的残胃作270°折叠包绕食管下端。观察病人术中情况、围手术期并发症以及术后恢复情况,术后随访10个月。结果 所有病例均于腔内完成吻合,无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时间为(225.5±48.8)min,吻合时间为(45.0±21.2)min,术中失血(30.0±16.3)mL。术后无ClavienDindo分级Ⅱ级及以上并发症发生。住院时间为(7.0±1.4)d。内镜随访未见明显吻合口狭窄或反流。结论 裂隙法食管胃吻合是一种安全可行的胃底折叠、瓣膜成形食管胃吻合方式,降低了手术难度,可在全腹腔镜下完成,可能有助于降低吻合口狭窄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探讨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非离断空肠Roux-en-Y吻合对术后胃食管反流的影响。选取我院2016年4月至2019年4月96例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中消化道重建方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8例。研究组采用非离断空肠Roux-en-Y吻合,对照组采用BillrothⅡ式+Braun式吻合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术后不同时间胃液pH值、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病自测表(GerdQ量表)评分及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两组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流质饮食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前及术后第1、3、5 d胃液pH值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对两组胃食管反流症状进行评估,研究组阳性症状、阴性症状、阳性影响因素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远端胃癌根治术非离断空肠Roux-en-Y吻合方式能够一定程度上减轻术后患者胃食管反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