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胃炎不同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材料和方法11 病例来源 本科1997年诊断的776例慢性胃炎(CG)。12 幽门螺杆菌(HP)检查方法 ①尿素酶试验,②胃粘膜组织革兰染色,③细菌培养。以上三项检查中两项或两项以上阳性者诊断为HP阳性。13 数据处理和分析2 结果21 一般情况 在776例研究对象中,慢性浅表性胃炎(CSG)559例,慢性萎缩性胃炎(CAG)217例:458例男性,308例女性,年龄14~80岁,平均4096岁。22 年龄、性别与HP感染的关系 ~30岁、~40岁和>40岁组的HP感染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血清胃蛋白酶原亚群(pepsinogen,PG)含量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人群血清中的含量及其临床意义,应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对34名正常人、51例幽门螺杆菌阳性者进行血清胃蛋酶原亚群(PGⅠ、PGⅡ)含量测定,并观察PGⅠ/PGⅡ比值变化。Hp阳性组血清与Hp阴性组血清PGⅠ值比较无显著性差异。Hp阳性组血清与Hp阴性组血清PGⅡ值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Hp阳性组与Hp阴性组PGⅠ/PGⅡ值比较差异非常显著。Hp阳性组血清PGⅡ升高和PGⅠ/PGⅡ比值的降低,是胃癌发生的危险因素,因此血清胃蛋白酶原检测可以作为人群筛查和辅助诊断胃癌的一项血清学指标。  相似文献   

3.
脑梗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n ,H .pylori)是一种螺旋形细菌 ,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en和Marshall首先分离成功—H .pylori,并提出其可能是人类慢性胃炎的病原菌 ,从而引起各国学者对H .pylori研究的重视 ,目前许多学者在探讨H .pylori感染与多种胃外疾病有关。我们测定了脑梗死患者的血清H .pylori特异性抗体IgG ,以探讨其与脑梗死的关系。材料和方法一、对象 :(一 )对照组 ,5 0例 (男 3 1,女 19) ,年龄 3 9~ 72岁 ,平均5 5 5岁。均为健康体检者 ,无心、脑、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反流性食管炎与幽门螺杆菌感染二者的相关性进行。方法选取1 000例反流性食管炎患者,均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对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进行检查。按Tygatat分级标准进行分级,对不同级别的反流性食管炎患者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发生率及程度进行比较。结果 59%的患者感染了反流性食管炎的幽门螺杆菌,其中Ⅰ级反流性食管炎感染幽门螺杆菌的发生率是66.95%,Ⅱ级感染的发生率是65.83%,Ⅲ级感染的发生率是53.75%,Ⅳ级感染的发生率是45.71%,Ⅴ级感染的发生率是33.33%。由此可见,随着患者反流性食管炎的病情不断加重,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率呈下降趋势。反之,患者感染的发生率增加。结论反流性食管炎严重程度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发生率呈反比例关系,幽门螺杆菌对反流性食管炎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保护的效果,这是根除幽门螺杆菌最佳时机,可降低对反流性食管炎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北京市社区不同糖代谢状态人群的肥胖指标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用臂-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反映动脉硬化程度。对北京市石景山区两个社区大于或等于40岁居民进行体格检查,测量体重(weight)、腰围(WC)、体重指数(BMI)、腰臀比(WHR)、腰围升高比(WHtR)及标准化问卷调查、生化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75 g葡萄糖耐量实验及baPWV测量。对数据资料完整及BMI大于或等于18.5 kg/m2的9 080名人员根据75OGTT试验及糖尿病史分为NGT、IGR和DM组,分析BMI、WC、WHR、WHtR与baPWV之间的关系。结果在NGT、IGR、DM组,根据WC、WHR、WHtR分成亚组,中心型肥胖组的baPWV明显高于正常组(P0.01),在DM组内,以BMI作为肥胖标准,baPWV仅在NGT和IGR组内有统计学意义,在DM组无显著差异(P0.05)。在NGT、IGR和DM组内,中心型肥胖指标(WC、WHR、WHtR)与baPWV呈显著正相关(P0.05),BMI仅在NGT组内与baPWV呈正相关,在IGR和DM组内无明显相关(P0.05)。校正年龄、性别、心血管危险因素,通过多元回归分析发现,WHR和WHtR每增加0.1,baPWV则随之升高40.6 cm/s和55.3 cm/s。结论在糖代谢异常人群中,中心性肥胖指标(WC、WHR、WHtR)与动脉硬化呈正相关,较BMI更能反映动脉硬化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根除儿童口腔幽门螺杆菌(Hp)预防胃内Hp感染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随机研究,选取口腔Hp阳性但胃内Hp阴性的幼儿园儿童共计427例,随机分为使用“无幽梅”牙膏组与普通牙膏组,分别接受“无幽梅”牙膏和普通牙膏。疗程结束后,再次检测口腔Hp,将口腔Hp阳性及阴性患者各分为一组,1年后行C13呼气试验检查,分析两组患者胃内Hp感染情况。口腔Hp检测方法采用特异度及敏感度双高的套式PCR方法。结果:随访1年,口腔Hp阴性组胃内Hp感染率为0.51%,口腔Hp阳性组胃内Hp感染率为6.51%,两组统计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儿童根除口腔Hp可以降低胃内Hp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长期感染蒙古沙鼠模型的建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幽门螺杆菌 (Helicobacterpylori,Hp)在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淋巴瘤的发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但是 ,Hp的动物感染模型一直未获成功。国内外虽有报道建立了小鼠及大鼠感染模型〔1,2〕,但或者是稳定性较差 ,或者是都采用特定的Hp菌株 Syd neystrain 1(SS1) ,对于进一步研究Hp的致病机理和疫苗存在着一定局限性。 1996年起 ,国外陆续有学者〔3 ,4〕报道用沙土鼠建立Hp感染模型并取得较好效果的实验研究。为此 ,我们采用临床分离的Hp菌株对蒙古沙鼠 (Mongoliangerbil)进行…  相似文献   

8.
周伟  李萍  刘卫华  张永欣 《医学信息》2003,16(5):265-265
幽门螺杆菌(H.pylori)公认为上消化道炎症性疾病的常见病因,与慢性活动性胃炎和消化性溃疡的发病密切相关。近年研究显示H.pylori感染与胃泌素(GAS)、生长抑素(SS)分泌释放有关。为进一步探讨GAS、SS在小儿H.pylori感染时的影响,本研究测定26例H.pylori阳性慢性胃炎治疗前后和28例H.pylori阴性慢性胃炎患儿空腹血GAS和SS的变化。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选择 2002.01月-2003.01月,3-14周岁(平均9岁)54例住院或门诊患儿,纳入观察组患儿2周内未接受过抗生素、铋剂、抑酸剂治疗,亦未服用激素及非甾体类抗炎药。并除外心、肝、肾功能不全及内分泌疾病者。患儿既往有反复中上腹不适或疼痛、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经胃镜检查和H.py-lori检测后,确定观察组为慢性胃炎H.pylori阳性组26例,男16例,女10例。对照组为慢性胃炎H.pylori阴性组28  相似文献   

9.
198 3年Marshall等首先报道幽门螺杆菌 (Heli cobacterpylori,HP)与消化性溃疡有关。根除HP不仅可以加速十二指肠溃疡愈合 ,而且能减少其复发 ,甚至能被根治。因而将根除HP感染作为治疗的主要手段。1 HP对药物的耐药性  在治疗过程中HP对抗菌药物产生耐药性 ,给根除HP带来了较大的困难。Hirschl等对治疗前后分离出的HP进行最低抑菌浓度 (MIC)测定 ,治疗后 7/1 0的菌株对环丙沙星、4/ 5对氧氟沙星、2 / 4对甲硝咪唑和 3 / 8对利福平产生了耐药性。往往一旦治疗失败或复发 ,耐药性的产生就不可避免。耐药菌株在人群中的传播进一步…  相似文献   

10.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老年人上消化道疾病关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国明  徐灵  曹艳云 《医学信息》2007,20(8):1452-1454
目的通过长期随访临床观察幽门螺杆菌(Helicobcter pylori,Hp)相关胃炎易继发消化性溃疡和胃癌。Hp感染率有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的趋势,阐明Hp与老人上消化道疾病的关系。方法620例均为门诊和住院患者,按年龄分为老年组≥60岁272例,其中男180例,女92例,中位年龄65岁;青壮年组〈60岁348例,其中男213例,女135例,中位年龄36岁。上消化道疾病诊断:患者在电子胃镜下肉眼观察其胃和十二指肠粘膜,并在病变部位取材活检,送病理检查,以确定疾病性质(诊断)。Hp检测方法:采用^14C尿素呼气试验方法。患者于胃镜检查结束后或在上午空腹时接受试验。结果620例患者中Hp阳性371例,阳性率60%。其中老年组Hp阳性率为66.2%(180/272),明显高于青壮年的54.9%(191/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慢性胃炎和胃溃疡Hp阳性率为66.4%及75.6%,均高于青壮年组的43.9%和4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老年组胃溃疡及胃癌患病率高于青壮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通过研究提示Hp感染在老年慢性胃炎和胃溃疡发病学上,具有比青壮年更大的重要性。同时,支持年龄与Hp成正相关的观点,说明Hp感染与上消化道疾病的发病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肝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表现,改善患者肝功能。方法随机抽取我院在2008~2012年期间收治的212例肝病幽门螺杆菌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胃镜检查和胃窦黏膜活检试纸法检测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监测患者临床表现。结果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本组的212例慢性肝病患者中,其中,阴性为97例,比例为45.7%;阳性115例,54.3%,对两者阳性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及时更除慢性肝病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有利于改善患者肝功能,控制肝性脑病的发生,具有确切疗效,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12.
张小林 《医学信息》2007,20(5):872-873
目的 了解脑梗死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方法 观察比较脑梗死组和健康对照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结果 脑梗死组幽门螺杆菌感染阳性率高于健康对照组,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幽门螺旋杆菌感染与脑梗死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冠心病发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与冠心病(CoronaryHeartDisease,CHD)及多种危险因素的关系 ,观察HP感染对脂质代谢、血管内皮功能、炎症介质及血清免疫学的影响。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LISA)法测定冠心病组(101例)和非冠心病组(53例)血清HP抗体(HPIgG),确证慢性HP感染 ,分别应用ELISA法及放射免疫法测定冠心病组白细胞介素 -6(IL-6)及内皮素 -1(ET-1)。结果(1)冠心病组血清HPIgG阳性率明显高于非冠心病组(45.54%vs28.30%,P<0.05) ;(2)冠心病组慢性HP感染者血浆ET-1水平明显高于非HP感染者(P<0.05) ;(3)慢性HP感染与血脂、高血压史、糖尿病史、吸烟史、年龄、性别、饮酒史以及冠心病家族史无关。结论HP慢性感染与冠心病有关 ,可能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HP慢性感染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升高 ,可能是其导致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胃癌组织细胞因子表达的变化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细胞因子在免疫反应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有些细胞因子或引起炎症或直接影响肿瘤的生长。近年来的研究显示 ,胃粘膜可因幽门螺杆菌 (Helico bacterpylori,Hp)感染或肿瘤的刺激而产生多种细胞因子〔1,2〕 。流行病学调查及实验研究表明 ,Hp感染与部分胃癌的形成有关 ,但Hp感染在胃癌形成中的作用及其机制还不完全清楚 ,本研究试图通过对胃癌组织局部细胞因子的变化与Hp感染的关系的研究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材料和方法组织标本的获取 :本研究所用 16例人胃癌组织及相应非癌性组织取自经病理确诊、术前未经任何治…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近20年超重和肥胖人群心理卫生相关研究,比较国内外该人群心理卫生相关研究热点。方法:检索万方、知网、PubMed数据库2000年1月-2020年4月收录的超重和肥胖人群心理相关研究,采用BICOMB、gCLUTO软件对关键词和主题词进行聚类和可视化分析。研究人群为中国人的研究定义为国内研究,其余均视为国外研究。结果:最终纳入国内研究661篇、国外研究3679篇。聚类分析显示,国内关注肥胖型多囊卵巢综合征、儿童青少年、肥胖合并症患者等;国外侧重于减重术后及暴食症患者、儿童青少年等。结论:国内外研究热点仅在儿童、青少年方面较为相似。国内在存在肥胖合并症的临床疾病领域发展较好,而国外所关注的减重术后患者生活质量及心理状况、正念疗法和认知行为疗法的运用等值得国内研究者借鉴。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是一种广泛定植于人胃黏膜的革兰阴性菌,它通过逃逸机体局部免疫杀灭而持续感染,最终导致胃上皮损伤,与多种胃部疾病相关.自噬是进化过程中保留的细胞机制,既能清除胞质内容物,又不影响细胞的生存.幽门螺杆菌能够入侵胃上皮细胞和某些免疫细胞,诱导自噬的发生,并在自噬体中自我复制后被清除,推测自噬可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中扮...  相似文献   

1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本质上是一种肝代谢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完全明确.目前各项资料显示幽门螺杆菌感染(Helicobacter pylori,Hp)与NAFLD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但也有研究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对于存在争议的部分至今尚未解决,但如证实Hp感染可作为NAFLD的一种独立危险因素存在,则对NAFLD发病预测以及治疗提供帮助,因此研究两者相关性的工作仍然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顺义区中小学生饮食行为与超重肥胖之间的相关关系,有效引导中小学生合理饮食行为,为保障其健康成长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多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7月对顺义区1212名中小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因素进行Logistic 多元回归分析。结果 学生超重肥胖检出率为35.53%,其中男生为42.66%,女生为28.8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字2=24.852,P<0.01);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是学生超重肥胖的危险因素(OR=1.863,95%CI=1.455~2.384);而吃早餐是学生超重肥胖的保护因素,包括天天吃早餐(OR=0.164,95%CI=0.058~0.464),有时吃早餐(OR=0.166,95%CI=0.058~0.478)。结论 顺义区中小学生超重肥胖率较高,健康饮食行为与超重肥胖之间存在相关关系,各部门应加强营养和健康知识教育,保障学生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相关性。方法资料随机选取2013年2月~2014年2月本院经胃镜检查病诊断的124例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作为研究组,并选取同期行健康检查并行胃镜检查的健康体检者104例作为对照组,两组患者予以胃粘膜组织活检,并分析幽门螺杆菌与炎性反应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幽门螺杆菌检出率62.90%明显高于对照组25.96%,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患者的Hp阳性检出率比较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消化性溃疡患者中活动期Hp阳性率明显高于非活动期,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及消化性溃疡的关系密切,临床实际检查诊断中可作为可靠依据,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诊断率。  相似文献   

20.
胃泌素主要是由胃窦部G细胞分泌的,结构形式为34肽(G-34)和17肽(G-17)的重要的胃肠激素,具有刺激胃酸分泌和促使胃肠道运动的作用。胃泌素可能在HP感染导致十二指肠损伤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本文旨在研究十二指肠球部溃疡(Du)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空腹血清胃泌素的关系。 材料和方法 一、对象:选择56例(男41,女15),经胃镜和组织学检查证实的活动期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平均年龄31±11.6岁。分为HP阳性组30例(占54%)和HP阴性组26例(占46%)。健康对照组20例,为胃镜和组织学检查正常,HP检测阴性的体检者,均无胃肠道及其它慢性疾病史。 二、HP检测:所有受检者均于胃镜下取幽门前区粘膜标本一块,行快速尿素酸试验,HP快速检测试剂盒由上海惠泰医疗科技公司提供。 三、胃泌素测定,所有受检者前一周内均未接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