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男性乳腺癌(MBC)是一种少见且特殊的男性恶性肿瘤,由于生理因素等差异,其发病率远低于女性乳腺癌(FBC)。多项研究发现,在调整了肿瘤分期和年龄等因素后,MBC的预后与FBC类似,但激素受体、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HER-2)、Ki-67和BCL2的表达存在巨大差异。随着分子生物学的进步,乳腺癌基因组学的研究前景将更为广阔,对FBC和MBC之间的生物学差异的认识也会逐渐清晰。对MBC患者来说,这些差异对于肿瘤的预后和综合治疗可能具有重要价值。本研究结合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对MBC的分子生物学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以进一步加强临床医师及患者的了解和重视。  相似文献   

2.
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的最早文字记载可追朔到5000年前的古埃及,但由于该病罕见,对其临床和病原学等方面了解不多.近年来对MBC回顾性研究及分子生物学方面的探讨丰富了对MBC的认识.现回顾近年文献,综述如下.1 MBC的流行病学和病因学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化生性乳腺癌(MBC)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情况,为临床诊治、科研探索等方面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对有关MBC的最新研究的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分析。结果目前,MBC的发病机制仍不确定。MBC发病率较低,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浸润性乳腺癌相比,MBC的肿瘤体积更大、生长更快、分化程度更低,其局部及远处转移风险较高而淋巴结转移较少见。由于MBC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影像学检查均缺乏特异性,诊断困难,虽然术前穿刺可提供较为可靠的诊断依据,但由于其亚型较多,区分及确诊也较为困难,一些具有特异性的分子靶点可以提供一定的帮助。目前治疗仍多采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由于其腋窝淋巴结转移相对少见,因而前哨淋巴结活检仍具有重要地位;内分泌治疗、靶向治疗及新辅助化疗的作用有限,系统性化疗无明显的疗效;虽然放化疗可以提高患者的总存活率并延长无病生存期及控制其局部复发,但是由于MBC分型多,生物学特征独特,治疗效果差异较大。结论 MBC恶性度高、侵袭性强及分类复杂;临床表现及术前检查均缺乏特异性,容易造成误诊或漏诊;缺乏统一的治疗指南,预后差;为了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需要进一步探索新的治疗方式及制定规范的治疗指南。  相似文献   

4.
<正>乳腺神经内分泌癌(neuroendocrine carcinoma of breast,NEBC)十分罕见,占所有乳腺癌的比例<0.1%,占所有神经内分泌肿瘤的比例<1%[1-2]。男性乳腺癌亦罕见,约占男性癌症的1%,在全世界总乳腺癌中约占1%[3-4]。男性NEBC则更为少见,国内外罕有报道。现报道笔者单位1例男性NEBC经单纯乳腺肿块切除术后多次复发病例。本病例经笔者单位伦理委员会批准(No,LW-2022-006)。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的病因、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方法通过阅读文献的方法,对MBC的病因、治疗等进行综述。结果家族史、乳腺癌易感蛋白1/2(BRCA1/2)基因突变、雌雄激素水平不平衡等众多因素是导致MBC发生的危险因素。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在MBC患者中具有可行性。放疗可以控制MBC的局部复发,化疗可能对远期生存率有益。MBC的内分泌治疗原则不能完全等同于女性乳腺癌(female breast cancer,FBC)。结论 MBC的危险因素众多,放化疗及内分泌治疗均可使MBC患者获益,但仍需大样本、高质量的临床研究论证。  相似文献   

6.
临床上垂体腺瘤占颅内肿瘤的10% ~ 15%,而在随机尸检中垂体腺瘤的发病率高达24%.促性腺激素腺瘤为垂体腺瘤的一种类型,其为垂体大腺瘤,常有占位压迫表现,如视力障碍.由于垂体腺瘤导致的乳腺癌国内外尚未见报道,现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普外科收治的1例脑垂体腺瘤所致的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的情况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7.
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1]。其中乳腺髓样癌(medullarybreast cancer,MBC)比较少见,而且通常被认为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一个亚型,其临床表现、病理形态和预后都有其特殊性^[2-3]。目前关于MBC的预后存在一定争议^[4-5],我们回顾性分析2000年7月至2006年7月间本院收治23例MBC患者的临床资料,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乳腺化生性癌(metaplastic breast carcinoma,MBC)是一组在形态结构和生物化学成分上沿多胚层分化产生异源性成分的乳腺癌,临床十分罕见,现总结我们收治的7例MBC患者资料,结合文献,探讨MBC的临床诊治特点.  相似文献   

9.
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是一种少见的恶性肿瘤,发病年龄往往较大,预后较女性乳腺癌差。近年来随着发病率的增加而越来越被重视。由于本病的特殊性,早期常因被忽视而导致延误诊治。本文就MBC的发病情况、分子生物学特征、诊断及治疗等方面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正>遗传性乳腺癌占全部乳腺癌的5%~10%~([1-2])。遗传性乳腺癌中约30%的病例可检测到特定的致病突变。其中最常见的是突变基因BRCA1、BRCA2(以下统称BRCA),约占遗传性乳腺癌的15%~([3])。遗传性乳腺癌与家族性乳腺癌定义不尽相同。遗传性乳腺癌通常是指病人携带可增加罹患乳腺癌风险相关突变,并遗传后代。遗传性乳腺癌病人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发病早。家族性乳腺癌具有遗传  相似文献   

11.
研究显示选择性的α1受体阻滞剂多沙唑嗪可以阻止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那么多沙唑嗪是否可以阻止其他组织癌细胞的增殖呢? Hui H等人进行了一项相关研究,研究者于体外实验中发现多沙唑嗪治疗可以阻止乳腺癌细胞增殖,并介导其凋亡,但其机制并不是完全由阻断α-肾上腺素能受体实现的。此外,多沙唑嗪可以减少磷酸化的EGFR的表达、降低pERKl/2水平,减少NF-kappa B、AP-1、SRE、E2F和CRE介导的转录活动。单独的EGF或TNFalpha治疗并不能阻断多沙唑嗪介导的乳腺癌细胞凋亡,但是EGF和TNFalpha联合治疗可以完全阻断多沙唑嗪介导的乳腺癌细胞凋亡,表明多沙唑嗪通过阻断EGFR和NF—kappaB信号传导途径实现乳腺癌细胞凋亡。由此研究者认为多沙唑嗪可作为乳腺癌治疗的一种潜在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男性乳腺癌(MBC)的临床病理特点及免疫表型,提高对MBC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MBC患者的临床表现、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病理形态学及免疫表型等特点.结果 MBC占同期男性乳腺疾病的25%,占同期乳腺癌的1.19%.患者平均年龄为57.5(30~78)岁.从出现症状至就诊时间为1个月至10年,平均13.9个月.53.33%(8/15)的MBC位于左侧乳腺,26.67%(4/15)位于右侧,双侧者6.67%(1/15).肿块<2 em者4例,2~5 cm者7例,5~10 cm者4例.86.67%(13/15)为非特殊型浸润性导管癌,6.67%(1/15)为乳头状癌,6.67%(1/15)为浸润性小叶癌.MBC的形态学特点为伴有乳头的巢团状结构,粉刺样坏死少见.33.33%(5/15)的MBC伴腋窝淋巴结转移.9例行免疫组化检测显示:ER阳性6例(66.67%);PR阳性7例(77.78%);CerbB-2阳性4例(44.44%);p53阳性4例(44.44%);Ki-67细胞增殖指数<25%者4例(44.44%),25%~50%者3例(33.33%),>50%者1例(11.11%).结论 MBC发病比例低,年龄偏大,就诊已属晚期,临床表现为无痛性的乳腺区域肿块.组织学上以非特异型浸润性导管癌为主,具有乳头的巢团状结构,淋巴结转移较少.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男性乳腺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疾病,一般确诊时分期较晚,预后差。目前其治疗上多参照女性乳腺癌。笔者通过对男性乳腺癌的病例的回顾分析,探讨该病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 回顾分析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于2003年3月—2019年6月收治的35例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特点、病理特征、治疗及随访情况。结果 全组患者就诊时均无远处转移,中位年龄6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无痛性乳房肿块,所有患者均接受了手术治疗,仅2例(5.7%)患者接受了部分乳腺切除术,其余均接受全乳房切除术或更大范围的手术。18例(51.4%)接受了辅助化疗,4例(11.4%)接受了辅助放疗,17例(48.6%)接受了辅助内分泌治疗。30例(85.7%)术后病理诊断为浸润性导管癌。全组均获得随访,5年总生存率83.4%。结论 加强对男性乳腺癌的认识,做到早期诊断,并进行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非常重要。男性乳腺癌的诊治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规范。  相似文献   

14.
背景与目的 富亮氨酸α2糖蛋白1(LRG1)是富亮氨酸重复序列(LRR)家族蛋白成员,近些年研究显示LRG1在恶性肿瘤的发生、上皮间质转化、侵袭转移、异常血管生成、预后预测中发挥重要作用。然而LR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预后、功能和潜在机制方面尚待阐明。本研究旨在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系统分析LR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使用TCGA、Breast Cancer Gene-Expression Miner、UALCAN、Kaplan-Meier Plotter、GeneMANIA、DAVID等多个数据库对LR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预后价值、相互蛋白作用网络及功能富集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TCGA数据库分析显示,LRG1 mRNA在乳腺浸润癌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正常组织(23.461 vs. 8.357,P<0.001)。在不同分子亚型中,luminal型乳腺癌中LRG1 mRNA表达量为37.462(9.930~74.197),高于HER-2阳性型乳腺癌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均P<0.01);I、II、III期乳腺癌中LRG1 mRNA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均P<0.05)。Breast Cancer Gene-Expression Miner数据库分析显示,雌激素受体(ER)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乳腺癌中LRG1 mRNA的表达水平高于ER和(或)PR阴性乳腺癌,HER-2阴性乳腺癌中LRG1 mRNA表达高于HER-2阳性型乳腺癌(均P<0.05);淋巴结阳性乳腺癌LRG1 mRNA表达量高于淋巴结阴性乳腺癌(P<0.000 1)。用GEPIA在线平台对TCGA数据库中乳腺癌数据进行生存分析发现,LRG1高表达患者总生存率(OS)及无复发生存率(RFS)均低于低表达患者,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HR=0.81,P=0.200;HR=0.70,P=0.064);用Kaplan-Meier plotter对TCGA中乳腺癌数据进行生存分析发现,LRG1的表达与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乳腺癌的OS无明显关系(均P>0.05),但在basal-like亚型中,LRG1低表达患者OS明显优于LRG1高表达患者(HR=3.12,95% CI=1.54~6.29,P<0.001)。使用GeneMANIA数据库进行分析,共筛选出20个与LRG1相互作用蛋白质,GO富集分析显示,LRG1及与其共表达相关的20个蛋白富集于细胞胞外区,外泌体,血液微粒,受体复合物等结构中,参与细胞的血管生成调控、上皮间充质的转化、缺氧反应等相关生物学过程。结论 LRG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上调,并可预测部分不良乳腺癌亚型的预后,LRG1可能为乳腺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15.
男性乳腺癌(male breast cancer,MBC)是临床上较少见的一种恶性肿瘤,近几年男性乳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与女性乳腺癌之比为1∶100,男性乳腺癌发病年龄较晚,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我科从2009年1月至2011年6月共收治了男性乳腺癌患者8例,取得了一定的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三阴乳腺癌的钼靶钙化情况及临床病理特征。 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12月间,手术治疗的乳腺癌患者共212例,其中三阴乳腺癌36例,非三阴乳腺癌176例,对比分析其发病年龄、病理分期、组织学分级、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及钼靶钙化情况的差异。 结果:36例三阴乳腺癌及176例非三阴乳腺癌患者中,年龄≤35者(13.89% vs. 3.41%)、病理分期为Ⅲ期者占(41.67% vs. 23.30%)、低分化者占(36.11% vs. 18.75%)、腋窝淋巴结转移≥4枚者(36.11% vs. 18.75%)、钼靶有钙化者(36.11% vs. 55.68%)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 结论:三阴乳腺癌具有发病年龄早、分期晚、组织学分级高、腋窝淋巴结转移数目多的特点,同时,三阴乳腺癌患者钼靶钙化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7.
BRMS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摘要:目的 探讨乳腺癌转移抑制基因BRMS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 PCR)技术检测71例乳腺癌、71例癌旁组织及12例乳腺良性肿瘤、12例正常乳腺组织中BRMS1mRNA的表达,半定量分析RT PCR产物电泳条带密度。结果 在71例乳腺癌及其相应癌旁组织中BRMS1mRNA表达水平分别为0.378±0.046和 0.918±0.044;12例乳腺良性肿瘤及正常乳腺组织表达水平分别为0.908±0.047和 0.934±0.028;乳腺癌组织BRMS1mRNA的表达水平明显低于癌旁组织、乳腺良性肿瘤和正常乳腺组织(P<0.01)。BRMS1mRNA的表达水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ER和 PR无关 (P>0.05),而腋淋巴结有转移及临床分期III,IV期者其表达水平低于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I,II期者(P<0.05)。结论 BRMS1mRNA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水平下降;其表达与乳腺癌腋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有关,可能成为乳腺癌转移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乳腺癌中CyclinD1基因扩增和其蛋白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半定量PCR和免疫组化技术 ,检测和分析了乳腺癌及其癌旁组织、乳腺良性组织及正常乳腺标本中CyclinD1基因的扩增和CyclinD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62例乳腺癌中 ,CyclinD1基因扩增占 2 2 .6% ( 14 /62 ) ,蛋白过度表达占 48.4% ( 3 0 /62 ) ,二者有一定相关性 ,而其它各种乳腺组织的CyclinD1基因扩增及蛋白过度表达与之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Cy clinD1基因扩增及蛋白过度表达与乳腺癌组织学分级呈明显正相关 ,且CyclinD1蛋白过度表达还与雌孕激素受体状况呈正相关。结论 乳腺癌中CyclinD1基因扩增程度和其蛋白过度表达虽有一定相关性 ,但并不完全一致 ,说明还存在着其它导致CyclinD1蛋白过度表达的机理 ,CyclinD1蛋白的表达可能还受雌激素的调控。对乳腺癌中CyclinD1基因及其蛋白表达的检测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背景与目的 垂体瘤转化基因1(PTTG1)是一种癌基因,在多种肿瘤中高表达,可作为癌症侵袭转移的生物标志物。然而,PTT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并不清楚。本研究旨在研究乳腺癌中PTTG1的表达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及其对免疫细胞浸润的影响,并初步探讨PTTG1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利用Oncomine 4.5数据库和Kaplan-Meier Plotter数据库分析乳腺癌组织中PTTG1的表达情况及其预测患者预后的价值。Coexpedia筛选出PTTG1的共表达基因,并通过GO数据库和KEGG数据库分析其共表达基因富集的通路情况。TIMER数据库用于分析乳腺癌中PTTG1基因表达水平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采用multiMiR的R语言包预测与PTTG1及其共表达基因相互作用的microRNA,并使用Cytoscape进行网络可视化。结果 PTTG1在乳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升高,且高表达PTTG1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低表达PTTG1的患者(P<0.001)。乳腺癌中PTTG1基因及其共表达基因集GO功能主要富集在核分裂、细胞器分离及染色体分离上,KEGG通路富集则集中在细胞周期、减数分裂、人类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Ⅰ型(HTLV-1)感染和p53信号转导通路上。PTTG1的表达水平与CD4+ Th1细胞(r=0.490,P=3.52e-61)、CD4+ Th2细胞(r=0.765,P=3.7e-192)、巨噬细胞(r=0.308,P=2.8e-23)、B细胞(r=0.228,P=3.69e-13)和中性粒细胞(r=0.121,P=1.27e-04)的浸润水平呈明显正相关,与CD8+T细胞浸润水平呈明显负相关(r=-0.198,P=3.16e-10)。用multiMiR R语言数据包分析发现共有17个共同靶向PTTG1及其共表达基因的microRNA。结论 PTTG1在乳腺癌组织高表达并与患者的不良预后相关,PTTG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水平与免疫浸润密切相关。PTTG1高表达可能通过调控细胞周期和p53信号通路而使得肿瘤增殖和侵袭能力增强,进而导致乳腺癌的不良预后。PTTG1可能在乳腺癌中发挥癌基因的作用,提示PTTG1可以作为乳腺癌潜在的诊断和预后标记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究多配体蛋白聚糖-1 (Syndecans-1,SDC-1)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60例乳腺癌患者临床资料,收集乳腺癌患者术中切除的癌组织及经病理学检查未被浸润的癌旁正常乳腺组织,选用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HBL-100和人乳腺癌上皮细胞系MCF-7,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并比较HBL-100细胞和MCF-7细胞中SDC-1 mRNA相对表达量,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并比较HBL-100细胞和MCF-7细胞中SDC-1蛋白表达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并比较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DC-1阳性表达率,分析不同临床病理特征的乳腺癌患者癌组织中SDC-1阳性表达率,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SDC-1表达与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结果 人正常乳腺上皮细胞系HBL-100中SDC-1 mRNA、SDC-1蛋白相对表达量均高于人乳腺癌上皮细胞系MCF-7(P均<0.05);乳腺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SDC-1表达情况差异显著,且乳腺癌组织中SDC-1阳性表达率低于癌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