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们在对人胃螺旋菌病例(GH)的随访中观察到5例病人近期出现幽门螺杆菌感染并伴有胃窦的急性糜烂性炎症。复检日期在5~80天,平均24.1天,均未经服抗菌药治疗。病变为大小不等的片状糜烂,表面附黑苔,肿胀明显,HP菌体形态肥大、粗短、两端纯圆,在糜烂表面、糜烂间组织最多,而糜烂中心HP较少。这表明,急性HP感染可表现为糜烂性胃炎,可于感染后的1周内出现;菌体肥大的HP可能具有较强的致病性;HP感染可因胃镜活检而引起。  相似文献   

2.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胃炎陈希陶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人体胃粘膜后,引起胃及十二指肠粘膜炎症。Hp感染引起的胃炎是发病率最高的消化道疾病,在世界某些地区及发展中国家的人群中发病率尤高。西方某些发达国家的50岁以上人群...  相似文献   

3.
幽门螺杆菌(Hecieobacter Pylori,HP)自1983年被人类发现以来,经大量研究证实,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慢性活动性胃炎、萎缩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样组织(MALT)淋巴瘤等密切相关[1~4]。因此,根除幽门螺杆菌,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现把国内对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诊治进展作如下综述。1幽门螺杆菌感染常用的诊断方法1.1快速尿素酶试验该法具有费用低、诊断速度快、特异性高(95%~100%)的优点,其类型包括凝胶试验、纸试验、片剂试验三种,所有试验均通过胃镜取胃组织进行。1.2组织学诊断通过胃镜在不同部位取活检标本3~5块。此种…  相似文献   

4.
口腔幽门螺杆菌和胃内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ylori)与上胃肠道疾病密切相关,口腔为上消化道入口,有学者提出口腔中亦有H.pylori的生存,并认为口腔H.pylori感染和胃H.pylori感染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关系,口腔H.pylori感染可能是胃内H.pylori根除治疗后复发的一个潜在的再感染源。  相似文献   

5.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治疗陈洁平徐采朴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消化科四川省重庆市630038SubjectheadingsHelicobacterinfections/therapyHelicobacterpylori主题词螺杆菌感染/治疗螺杆...  相似文献   

6.
超短波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似文献   

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癌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相似文献   

8.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血液系统疾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人类较常见的感染之一。Hp感染作为胃及十二指肠疾病(如胃炎、胃溃疡等)的最主要病因已得到医学界的公认。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有人提出Hp感染对消化系统外疾病具有潜在的致病作用。本文对Hp感染可能引起的血液系统疾病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9.
幽门螺杆菌(H.pylori)是许多消化道疾病的常见病因,但目前发现克罗恩病(CD)患者的H.pylori感染率却明显低于其他人群,且H.pylori感染可影响CD的临床过程,减少其复发率.这种现象可能是受社会经济状况、药物治疗等因素的影响,也有可能是因为H.pylori感染是防止CD发生的一个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10.
11.
12.
幽门螺杆菌感染动物模型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3.
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平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国内外检测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常用的方法是以胃镜检查为基础,以活检粘膜为标本进行检测,包括细菌培养、快速尿素酶试验、PCR和组织学检查等。由于活检时存在抽样误差以及试验本身的敏感性问题,这四种方法中的任一项都难...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估幽门螺杆菌(Hp)急、慢性感染对小鼠胃黏膜环氧合酶(COX)表达的影响.方法清洁级BALB/C小鼠共40只,分为阴性对照组(10只)予0.4ml生理盐水灌喂,急性感染组(10只)予0.4 ml Hp菌液灌喂,共5 d,该两组小鼠在最后一次灌喂后2周处死;另20只小鼠予0.4ml Hp菌液灌喂,共5d,在最后一次灌喂2个月后将小鼠均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克拉霉素按每天13.5 mg/kg分2次灌喂,连续7d(本组有1只小鼠死亡);慢性感染组予生理盐水,1个月后分别处死两组动物.取胃黏膜标本,用免疫组化半定量法测定上述各组胃窦黏膜COX-1及COX-2的蛋白表达.结果四组小鼠胃黏膜小凹上皮均可见COX-1蛋白表达,各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急、慢性感染组COX-2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其中慢性感染组治疗前COX-2阳性率明显高于急性感染组.慢性感染组治疗后阳性率与治疗前相比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p感染导致胃黏膜COX-2表达增加,对COX-1表达无明显作用,清除Hp后COX-2表达仍高于正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益生菌在治疗难治性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中的价值。方法 90例Hp感染慢性胃炎患者经三联根治疗法治疗失败后随机分成益生菌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48例给予益生菌+四联疗法,对照组42例单给四联疗法,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Hp根除率明及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益生菌治疗组的症状改善率及Hp根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5.8%vs 83.3%、93.8%vs 81.0%),有统计学差异(P<0.05)。同时治疗组副作用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14.6%vs 23.8%),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益生菌能有效提高难治性Hp的根除率,改善临床症状且减少药物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16.
幽门螺杆菌感染和T辅助细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窦炎和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致病因素。HP抗原诱导胃窦粘膜产生以CD4^ Th1为主的特异性细胞免疫反应,但是Th1介导的细胞免疫对HP感染不仅无保护作用,而且与疾病的严重程度有关,与此同时CD4^ Th2细胞受到抑制,从而导致B细胞分泌的IgA减少,不能有效地清除HP,因此HP感染持续存在。现在开发的疫苗是通过诱导胃窦部粘膜产生以Th2为主的免疫反应,促进粘膜局部的B细胞分泌足够的IgA来清除HP,从而有效地预防HP感染,甚至清除慢性HP感染病人粘膜中的HP。  相似文献   

17.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胰腺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不断有证据表明幽门螺杆菌(H.pylori)感染不仅是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和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而且也与许多胃肠外疾病有关。由于H.pylori感染可引起上消化道正常生理状况发生变化,而胰腺的外分泌功能与上消化道正常生理功能的关系又极为密切,故人们推测 H.pylori感染与胰腺疾病之间可能存在着某种联系,并就此进行了一定的探讨,此文就该方面研究作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18.
幽门螺杆菌感染研究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寄生于人体胃内的螺旋形细菌,1983年澳大利亚学者Warron和Marshall首次在人胃粘膜结构组织中分离,培养出这种细菌,称弯曲菌样微生物,当时认为该菌与胃幽门部炎症有密切关系,故又称幽门弯曲菌(campylobacter pylori.cp)。1989年goodwin建议改为幽门螺杆菌,得到公认,通过20余年的研究发现,该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粘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MALT)等上消化道疾病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HpSA)检测诊断hp感染、hp根除治疗后的随访及在儿童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临床评价。方法 以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和细菌培养中的二项阳性或细菌培养一项阳性作为诊断HP的金标准,采用ELISA法检测128例因上消化道症状接受胃镜检查患者HPSA,评价HPSA诊断HP感染的敏感性、特异性;其中79例同时进行^13C-UBT作为对照,评价HPSA诊断HP感染的准确性。结果 在128例中,HPSA检测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5.16%,98.41%和96.80%。根除治疗前HPSA检测和^13C-UBT诊断HP的敏感性为97.96%和95.92%,特异性为96.67%和100.00%,准确性均为97.46%;根除治疗后4周随访HPSA检测和^13C-UBT的敏感性均为100.00%,特异性为91.43%和94.29%,准确性 93.18%和95.45%。以^13C-UBT作标准,HPSA检测29例患儿HP感染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1.67%,88.23%和89.66%。结论 HPSA检测是一种简便、准确、非侵入性的诊断HP感染的方法,适用于HP感染的诊断、根除治疗后随访及儿童患者。  相似文献   

20.
幽门螺杆菌持续性感染机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是人体专性寄生菌。主要定植在人胃腔,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粘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密切相关。脚在全球人群的感染率超过50%,未经治疗的Hp感染常常持续终生。研究显示,Hp是人类的古老定居者。Hp能在人体特殊的复杂多变的胃环境中长期定居,导致人体持续性感染.与其具有的特殊生物学特性及免疫逃避等机制密切相关,现将这方面的有关研究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