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术后复发是影响肝癌手术切除疗效提高的主要障碍,新辅助治疗是提高手术疗效的一种治疗模式。近年来,随着系统抗肿瘤治疗的进步,肝癌新辅助治疗领域的探索日渐活跃。新辅助治疗具有降低肿瘤负荷、提前消灭肝内播散的微转移灶、及早测试药物治疗敏感度等优势,但同时存在治疗后肿瘤进展或毒副反应致病人失去手术切除机会的风险。目前肝癌领域新辅助治疗的探索还停留在单臂探索性研究阶段,其中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独使用或其与分子靶向药物的联合是目前新辅助治疗主要探索的方案。今后需要协作开展多中心的大型随机对照研究,从而阐明新辅助治疗领域的诸多关键问题,包括新辅助治疗相比直接手术或手术续贯辅助治疗是否可以让病人额外获益,探索通过生物标记物筛选合适的病人接受新辅助治疗以及使用病理学缓解作为长期疗效的替代终点等。解决这些问题,更需要多学科的协作,以高质量完成临床研究,帮助提高手术切除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随着针对不可切除肝胆肿瘤的转化治疗取得显著的成果,推进了肝胆肿瘤新辅助治疗的临床探索。初步研究表明:术前肝动脉灌注化疗、化疗、靶免等治疗能为可根治性切除同时合并高危复发因素的肝胆肿瘤带来显著生存获益,但仍缺乏高级别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对于病人的筛选需慎重,在治疗前需要经过多学科诊疗团队的全面评估。疾病控制率是选择治疗方案时重点考虑的因素,同时也要考虑新辅助治疗方案的不良反应导致的免疫毒性和手术退出风险。新辅助治疗的周期一般不超过3个月,达到目的后应尽早手术,以免错失手术时机。对于新辅助治疗后辅助治疗当前仍存在诸多争议,而探索肝胆肿瘤新辅助治疗方案的疗效预测因素是提高新辅助治疗成功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的原发性肝癌发病率高,手术治疗有其自身局限性,应用于肝癌的辅助治疗手段也极为有限,正亟需新的综合辅助治疗方式来提高肝癌患者生存率和改善预后。相比传统的肿瘤辅助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更能选择性地有效杀灭肿瘤细胞,对机体的损伤较小,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新的发展及研究方向。随着肝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基因、多种信号通路和生物标记物的逐步明确,分子靶向药物已广泛应用于肝癌的治疗。本文就与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相关的信号通路、药物及应用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肝切除术是根治原发性肝癌(主要为肝细胞癌的最主要手段,而术后高复发率是制约病人手术预后的首要因素。新辅助治疗能够通过术前干预降低术后肝癌复发的风险,是近几年来兴起的综合治疗手段之一,主要包括新辅助局部治疗(经肝动脉化疗栓塞术、肝动脉灌注化疗和放疗等)和新辅助系统治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及靶免治疗等)。尽管缺乏高级别证据,但是越来越多的前瞻性研究结果显示,接受新辅助治疗的病人在病理缓解率、根治性切除率、术后无瘤生存等方面均能获益。然而,同样也存在部分病人响应率低下、药物耐药等问题,以至于出现新辅助治疗过程中肿瘤进展、术后肿瘤复发等预后较差的情况。因此,如何个体化地通过肝癌分子标记物选择新辅助治疗的受益人群、动态监测术前治疗效果以及预测手术预后成为肝癌新辅助治疗未来的研究热点。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三阴性乳腺癌高侵袭、高复发、高转移且预后差,对内分泌治疗、抗Her-2靶向治疗不敏感。本研究总结了近年来三阴性乳腺癌新辅助治疗进展。方法 应用PubMed、CNKI、万方等数据库,以“TNBC、新辅助治疗、病理完全缓解”等作为搜索关键词,检索近年的相关文献。结果 病理完全缓解被认为是新辅助治疗预后评判的重要标准之一。蒽环类联合紫杉类药物仍然是TNBC患者的首选新辅助化疗方案,铂类药物的应用使BRCA基因突变TNBC患者有了更优的新辅助化疗方案,但血液学、消化系统等相关不良反应不可忽视。免疫调定点抑制剂相关药物被证实在TNBC新辅助治疗上能提高pCR,改善长期生存预后,且因药物不良反应停药较铂类药物发生率更低。肿瘤微环境靶向药物、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等相关药物在多药联合方面上的临床研究有积极治疗效果。结论 TNBC新辅助治疗中,化疗是基础,免疫治疗已有相关临床试验成果,肿瘤微环境靶向药物、多聚ADP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I3K/AKT/mTOR通路抑制剂具有很大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6.
胰腺癌恶性程度高,预后差。目前根治性手术切除是延长生存期的有效手段,然而可直接进行根治性切除的胰腺癌病人不足20%。新辅助治疗可通过缩小肿瘤体积,改善肿瘤与邻近血管的关系,以争取手术机会,并提高手术切除率及R0切除率,从而延长生存期,但如何准确有效地评估新辅助治疗疗效尚不明确。目前临床上常用CA19-9及增强CT等,一定程度上可评价新辅助治疗的疗效,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其他肿瘤标记物及新兴生物标记物的探索、PET和MRI等影像学指标的深入研究、营养指标的应用为新辅助治疗疗效评估提供了新的视角。随着相关领域逐步深入的研究及临床验证,有望能精准评估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从而优化胰腺癌病人的综合诊疗策略。  相似文献   

7.
沈琳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08,28(12):1035-1036
为期4d的第44届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上共有392篇有关结直肠癌的研究报道。涉及结直肠癌预防、治疗、肿瘤复发转移预测、药品经济学等领域。在治疗方面,新药、新方案的临床研究,特别是肿瘤分子标志物与靶向药物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研究有多篇报道,并进行了大会报告、交流,使结直肠癌的靶向治疗上了一个新台阶,促进了结直肠癌药物治疗进展。有关老年病人、术后辅助治疗以及新药物组合等方面也有多组报道,因内容较多不可能逐一介绍,仅就几个突出的研究结果以及利于解决当前临床遇到的问题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乳腺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分子靶向治疗临床应用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乳腺癌分子靶向治疗显著改善了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患者的疗效,本文总结了HER-2靶向治疗中若干临床应用策略,包括复发转移乳腺癌患者转移病灶需要重活检进行HER-2重检测;曲妥珠单抗治疗进展后继续应用或者换用拉帕替尼均可获益;乳腺癌临床实践指南(NCCN)推荐HER-2阳性大于1cm肿瘤辅助化疗同时联合曲妥珠单抗治疗,目前曲妥珠单抗标准治疗时间为1年;目前NCCN不推荐新辅助采取双重靶向药物治疗;在HER-2阳性乳腺癌新辅助、辅助、复发转移治疗阶段,均可能产生靶向治疗耐药,区分为原发耐药与继发耐药;在临床实践中建议根据患者耐药类型选择后续靶向治疗,同时需要继续寻找耐药相关生物学指标,预测耐药的发生,从而使患者从分子靶向治疗中最大程度获益。  相似文献   

9.
随着对肝胆肿瘤研究的不断深入,针对癌细胞异常通路和靶点的药物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针对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分子靶向药物已广泛应用于肝胆肿瘤的治疗,相对于传统化疗药物其已显现出其独特的优势,但其长期应用易出现耐药.笔者就EGFR分子靶向治疗在肝胆肿瘤的中的临床应用及其耐药机制方面进行综述,以期能对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靶向药物的出现是肿瘤治疗的一个重要进展。但是靶向药物的作用机制与传统的细胞毒药物不同,主要是干扰肿瘤的异常信号通道,导致肿瘤生长减慢,转移减少,或肿瘤坏死和空洞形成。因此,靶向药物的疗效评价较为复杂,无论是对于近期的客观疗效,还是临床研究的终点指标,以肿瘤大小为评价基础的实体瘤的疗效评价标准(RECIST)已经不能真实地反映药物的疗效。新的分子功能成像技术因为提供了生物信息,与RECIST标准结合,对靶向药物疗效的评估将会更为客观真实。  相似文献   

11.
炎性乳腺癌(IBC)是一种具有高侵袭性的特殊类型乳腺癌,疾病进展迅速,预后较差,主要依据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及病理确诊。乳腺组织空心针穿刺活检为确诊手段,影像学检查可辅助诊断、协助分期和评估新辅助治疗疗效。IBC目前主要采用新辅助化疗、手术、放疗、内分泌治疗以及靶向治疗等综合治疗模式。IBC新的分子靶点和生物标记物的研究可能提供新的治疗方式并且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告2例晚期肾癌新辅助治疗的成功经验,探讨靶向药物新辅助治疗的适应证、药物使用方法及手术时机.方法 查阅2例患者的住院病史和门诊病历,分析原发肿瘤分期、影像学表现、多靶点药物治疗时间、毒副反应、病灶对药物的反应、手术时机、术中所见、病理报告和预后.结果 患者接受靶向治疗36周,能耐受不良反应,影像学评价提示病灶稳...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乳腺癌的治疗已从局部治疗时代进入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相结合的综合治疗时代,新辅助治疗因其具有使乳腺原发肿瘤及腋窝淋巴结降期、提高保乳率、预测药物敏感性等优势,在临床中的应用日渐广泛。随着乳腺癌分子分型的出现,新辅助治疗也从最初的新辅助化疗转变为新辅助化疗、新辅助内分泌治疗及新辅助靶向治疗联合的综合治疗模式。我们从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新辅助治疗方案、疗效评估、治疗后手术方式的选择等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4.
根据病人状况和治疗目标设定治疗策略是目前结直肠癌重要治疗原则。对于潜在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更高的肿瘤缓解率将不可切除病灶转化为可切除病灶的概率进一步提高,达到延长总生存期甚至治愈的目的,因此选择客观缓解率高的联合方案更适合;对于不可切除但肿瘤进展迅速同时合并明显临床症状的病人,缩小肿瘤、延长肿瘤控制时间、改善生活质量应作为主要治疗目标,因此具备近期疗效高的联合方案适于该类病人;对于肿瘤进展缓慢的不可切除的转移性结直肠癌,选择毒性反应相对较小的方案延缓肿瘤增长应作为合理的策略,单药对该类病人也具有一定价值。临床研究证实分子靶向药物联合化疗进一步提高了转移性结直肠癌的客观疗效以及生存期,但在转移性结直肠癌综合治疗中如何根据病人状况及肿瘤特点,通过多学科协作分析,筛选出分子靶向药物敏感的疗效预测因子、探讨分子靶向药物与细胞毒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探寻其耐药机制,合理应用分子靶向药物,优化最佳治疗方案,并选择恰当的时机、是实现治疗目标、改变病人疾病转归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乳腺癌病人肿瘤组织中分子生物学标记物的表达与含蒽环类新辅助化疗有效率的关系。方法检测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00年1月至2006年8月173例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病人化疗术前或术后标本中ER、PR、Her-2/neu等15种分子标记物的表达情况,分析这些分子标记物的表达在新辅助化疗中的疗效预测价值。结果nm23或Cathepsin-D阴性病人化疗疗效显著优于阳性病人,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Cathepsin-D是独立的新辅助化疗疗效预测指标。结论Cathepsin-D可能作为乳腺癌新辅助化疗(蒽环类)敏感性的独立预测指标。  相似文献   

16.
新辅助化疗的目的从初始的局部晚期乳腺癌降期,逐渐扩展到肿瘤药物敏感性检测和根据临床试验短期疗效加快药物的审批。其降期的目的之一是为局部晚期乳腺癌的病人提供接受保乳手术可能性。根据肿瘤分期、分子分型等因素所选取的个体化新辅助化疗方案使疗效逐渐提高,近年来化疗药物与靶向药物或免疫治疗的组合使更多的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和三阴性乳腺癌获得满意的降期疗效,使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成为可能。鉴于新辅助化疗降期后的保乳手术与未行新辅助化疗的保乳手术相比仍存在诸多不同之处,新辅助化疗后保乳手术能否成功通常取决于新辅助治疗前获得准确的影像学信息、临床和病理特征、肿瘤的精准定位和标记,以及通过术前复习新辅助化疗前资料了解肿瘤退缩模式和预期切除病灶的再次精准定位。在保证病灶R0切除、术后放疗和良好美容效果的必要前提下,给予新辅助化疗后降期的病人实施保乳手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总结与肝细胞肝癌(HCC)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疗效相关的生物标志物。方法查阅并总结以靶向程序性死亡受体1及其配体1(PD-1/PD-L1)通路抑制剂为主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单药治疗,以及其与靶向药物联合治疗的相关生物标志物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文献,并加以综述。结果免疫治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方案为晚期HCC患者的治疗带来了希望,但仍有一部分患者不能临床获益。目前研究表明,肿瘤组织中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肿瘤浸润淋巴细胞、外周免疫细胞、循环肿瘤DNA、肠道微生物菌群等均对HCC的免疫治疗或靶向联合免疫治疗疗效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结论目前尚无明确的生物标志物能预测HCC免疫治疗及其联合方案的疗效,仍需要更多的前瞻性研究来证实这些生物标志物的预测价值,并建立一个多因素预测模型或免疫评分来筛选可能获益的患者,这对HCC的精准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肝癌是目前我国第四位常见恶性肿瘤及第二位肿瘤致死病因, 肝细胞癌占原发性肝癌的近90%。既往肝细胞癌主要采用以手术切除为主的综合治疗, 随着靶向治疗的蓬勃发展, 肝细胞癌患者有了更多的治疗选择。本文就近年来肝细胞癌的靶向药物在单药治疗、联合治疗、新辅助治疗、转化治疗、辅助治疗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随着对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机制的了解,一系列针对肿瘤血管生成的抗肿瘤分子靶向药物在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与传统的免疫治疗(细胞因子治疗)相比,接受靶向药物治疗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都获得显著提高。靶向药物引起的毒副反应特点与传统化疗药物有所不同,但均处于可接受程度。由于靶向药物在治疗晚期肾癌方面取得的良好结果,新的治疗领域研究正在进行中,如高危局限性肾癌根治性肾切除术后的辅助治疗。应用足够剂量、维持治疗和正确处理毒副反应是获得临床疗效的三个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20.
胰腺癌因其复杂的肿瘤微环境(TME),具有恶性程度高、进展快、转移早、化疗耐药及无特殊靶向药物等特点。胰腺星状细胞(PSCs)是胰腺的常驻脂质储存细胞,是TME的重要组成部分,靶向TME中的肿瘤-基质串扰已成为一种有前途的抗胰腺癌进展和转移的治疗策略。因此,笔者就PSCs在胰腺癌TME中的相互作用及靶向活化PSCs的潜在治疗应用进行综述,以期为胰腺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和新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