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B超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VF)狭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在广东省农垦中心医院进行血液透析治疗后发生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的103例慢性肾脏病患者。比较患者手术前后内瘘狭窄处内径和血流量、肱动脉血流量、静脉压和收缩期峰值速度(PSV)变化,术后3、6个月的通畅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93例(90.3%)患者B超下PTA术成功。术后患者的内瘘狭窄出内径、透析泵控血流和肱动脉血流量分别为(3.65±0.47) mm、(249.5±25.4) mL/min、(986.9±191.7) mL/min,均较术前[(1.59±0.39) mm、(105.5±21.6) mL/min、(335.6±174.3) mL/min]显著增加,而术后患者的静脉压和PSV为(98.9±14.8) mmHg、(272.8±130.7) cm/s,均较术前[(179.9±15.1) mmHg、(415.6±152.4) cm/s]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首次B超引导下PTA术后3、6个月的内瘘通畅率分别为...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维持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狭窄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的应用。方法  对2018年1月~2019年12月在本院进行血液透析并发动静脉内瘘狭窄的4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在术前采用超声评估血管,术中采用超声指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统计手术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手术前后患者的血流指标。结果  介入超声可清晰显示狭窄部位,引导内瘘狭窄行球囊扩张手术进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后彩超显示40例患者血管狭窄及血栓消失,治疗技术成功率100%,临床成功率100%。仅2例患者出现穿刺点皮下轻度血肿,所有患者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动静脉内瘘狭窄处内径、透析血流量、内瘘血流量均较术前明显增加(P < 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内瘘狭窄行腔内血管成形术具有较高的成功率及开通率,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引导方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动静脉内瘘狭窄疾病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36例行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于PTA术前、术后分别测量患者的狭窄处内径、峰值流速和肱动脉血流量;手术后采用CTA对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36例患者中,超声共发现50处外周血管狭窄,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前,狭窄处内径、峰值流速和肱动脉流量相对于术后,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引导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创伤比较小、疗效比较好、手术后患者恢复较快、在操作上也安全简便,建议临床治疗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 探讨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近吻合口狭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下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与内瘘血...  相似文献   

6.
患者男,57岁,左腕部动静脉内瘘术后内瘘狭窄2周.体格检查:左腕部可见一长约3 cm手术切口愈合瘢痕,触之有搏动感和震颤,距切口约3 cm远端触诊震颤不明显.超声检查:造瘘处桡动脉与头静脉相通,吻合口直径约4.3 mm,峰值流速160 cm/s.距吻合口3 cm远端头静脉局部管壁增厚,厚2 mm,管腔狭窄,狭窄处内径1 mm,狭窄范围11 mm,该处血流束变细,呈五彩镶嵌的湍流信号,该处流速明显增快,约495 cm/s(图1).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并探讨超声引导相对于数字减影技术(DSA)引导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在血透患者动静脉内瘘狭窄诊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在超声或DSA引导下的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手术共80例进行数据分析,其中超声引导(研究组)58例,DSA引导(对照组)22例,比较两种引导方式下一次穿刺成功率、即刻手术成功率、手术前...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前血浆凝血酶-抗凝血酶复合物(thrombin antithrombin complex,TAT)水平变化,探讨其预测PTA后动静脉内瘘再狭窄的价值.方法 动静脉内瘘狭窄的...  相似文献   

9.
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的手术配合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我院56例行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进行有效的手术配合与护理,如术前心理护理,术前做好术肢血管温水浸泡,术肢禁行补液和损伤血管的操作等;术中配合有效的止血抗凝(遵医嘱正确使用气压止血带及高频电刀)及病情观察;术后告知患者术肢动静脉内瘘的保护性使用,提高患者自我保护意识以及内瘘通畅情况的自我观察等健康宣教,使56例行自体动静脉内瘘成形术患者的手术获得成功。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皮血管鞘血栓抽吸联合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急性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iovenous fistula,AVF)血栓性闭塞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西南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2014年3月~2020年7月因AVF急性血栓性闭塞就诊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分组,即血栓抽吸组(血栓抽吸联合PTA)和局部溶栓组(局部溶栓联合PTA),比较2种术式的手术成功率、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治疗后的1年初级通畅率,通过Kaplan-Meier分析评价通畅率。结果共纳入61例患者,其中血栓抽吸组28例,局部溶栓组33例,血栓抽吸组患者的手术解剖成功率和临床成功率分别为100%、96.4%,高于局部溶栓组96.9%、90.9%,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63,P=0.353;χ^(2)=0.753,P=0.385),血栓抽吸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7.4%)稍高于局部溶栓组(6.7%),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29,P=0.865);血栓抽吸组患者手术后第3、6、12个月初级通畅率分别为96.3%、92.6%、74.1%,局部溶栓组分别为96.7%、76.7%、46.7%,2组一年初级通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58,P=0.041)。结论经皮血管鞘血栓抽吸联合PTA是治疗急性自体动静脉内瘘血栓性闭塞的安全、有效的方法,可延长内瘘的使用寿命,尤其适用于有溶栓禁忌的患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血管成形术在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中的作用. 方法 选择2006年7月至2013年2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37例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闭塞的患者进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经肱动脉顺行穿刺,行前臂动脉造影检查及动静脉内瘘狭窄血管段球囊扩张血管成形术.结果 37例患者中34例成功进行了血管成形治疗,术后造影显示血管狭窄消失,术后透析血流量大于250ml/min,满足血液透析需求,技术成功率及临床成功率均为91.9%,术后平均随访12.3个月,3、6和12个月初始通畅率分别为94.2%、88.5%和78.3%,术中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 血管成形术是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甚至可作为治疗血液透析动静脉内瘘狭窄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angioplasty,PTA)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疗效. 方法 20例上肢动静脉内瘘狭窄患者,对比PTA术前和术后的临床表现、透析血流量及血管造影改变. 结果 所有病例经PTA治疗后,狭窄段明显扩张,透析血流量大于220ml/min,经造影证实狭窄小于30%.结论 PTA是治疗动静脉内瘘狭窄的有效方法,其操作简单、创伤小、安全、近期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前瞻性观察球囊血管成形术(BAP,balloon angioplasty)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静脉高压的疗效. 方法 2010年6月~201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肾脏内科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静脉高压患者24例,行BAP治疗者15例,分析其临床特点、病变部位及疗效. 结果 15例患者,男11例,女4例;平均年龄58.2±10.1岁.经血管彩色多普勒检查(CDU,color Doppler ultrasound)、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CTA,computerized topographic angiography)检查发现15例患者均有中心静脉狭窄、闭塞或血栓形成.所有患者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引导下于病变部位行BAP治疗,其中13例患者手术成功;2例患者因导丝不能通过闭塞的中心静脉导致BAP未能完成.手术成功的患者术后平均2天症状明显缓解.13例BAP治疗患者均完成随访,随访时间为7~24个月,12例患者临床症状持续缓解,内瘘功能良好,仅1例患者于17个月后出现再狭窄. 结论 BAP治疗自体动静脉内瘘相关静脉高压安全且有效,对更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随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前臂自体动静脉内瘘日间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4月至2018年12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日间手术病房行前臂远端自体动静脉内瘘的27例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患者经肾内科或肾移植科确诊终末期肾病,愿意接受血液透析治疗,转诊至血透通路专病门诊。完善术前检查,除外手术禁忌后,在日间手术住院系统内登记预约手术。当日日间病房手术结束后,患者在日间病房观察1 h,生命体征稳定,手术医师确认患者可以出院后,安排患者出院。观察患者手术时间(入手术间至离开手术间),日间病房住院时间(进入日间病房至离开日间病房),术后并发症情况,术后内瘘成熟率。结果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95. 6 min。患者日间病房住院时间为199. 0 min。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3个月,初次内瘘患者共24例,随访期间死亡2例,术后2周闭塞1例;随访至术后3个月时,未能成熟3例,初次成熟率为79. 2%(19/24)。再次内瘘手术修复患者4例,手术成功率为100%(4/4)。结论前臂自体动静内瘘日间手术模式是安全的,无严重并发症,且能够明显缩短患者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5.
16.
目的:分析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在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0月行血液透析治疗患者8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4例。对照组透析采用带袖套隧道导管,观察组采用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比较两组应用效果。结果:两组透析12个月后血尿素氮、肌酐及C反应蛋白较透析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透析后各实验室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透析后尿素清除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随访12个月,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6.82%,低于对照组的25.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透析中自体动静脉内瘘血管通路的应用可减少并发症发生,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病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狭窄或闭塞的临床应用价值. 方法 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病变39例,其中男28例,女11例,共56条患肢.术前经影像学检查了解患肢病变血管情况,对胫前和胫后动脉的远端(或足背动脉和足底动脉)至少有一条开放者行PTA.术中选择与病变血管相同直径的长球囊导管(长80~120 mm)进行球囊腔内血管成形. 结果 对56条患肢中的38条行PTA,34条患肢完成治疗(34/38, 89.47%),其中4足(有溃疡)症状明显缓解,其余症状基本消失,患肢皮肤颜色、皮温恢复正常.术后6个月内,9条(9/34,26.47%)患肢再次出现缺血症状,其中5条患肢病变血管再狭窄,4条患肢病变血管闭塞(1条为急性闭塞),再次进行血管成形治疗,患肢缺血症状消失. 结论 PTA是治疗糖尿病并发小腿动脉狭窄或闭塞较为安全、可行的有效方法 .  相似文献   

18.
血液透析自体动静脉内瘘管理经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血液透析需要一条方便、耐用的血管通路,血管通路的管理是一个薄弱环节.自体动静脉内瘘是目前最理想的选择,患者用于可建立内瘘的血管有限,这就要求肾科医师对此有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19.
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大脑中动脉狭窄的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皮腔内血管内成形术(Percutaneoustransluminalangioplasty ,PTA)技术用于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经验不多。这主要因为颅内血管PTA有缺血或出血性脑卒中的危险 (远端血管栓塞、穿支闭塞、血管痉挛和血管破裂等 ) ,由于微导管和微球囊技术的发展 ,PTA在颅内血管中的应用也多起来了。自从 1990年PurdyPD等[1 ] 报道首例PTA治疗动脉粥样硬化性MCA狭窄以来 ,已有数个小样本的研究 ,见诸文献[1~ 4 ] 。我们收集自 1998年到 2 0 0 1年的 9例应用PTA治疗MCA狭窄患者 ,探讨适应证 ,…  相似文献   

20.
随着终末期肾病(ESRD)发病率的增加,血液透析的需求日益增长。然而ESRD患者常合并其他血管性病变及慢性疾病,患者血管条件差,易致负责液体补给的自体动静脉内瘘(AVF)手术失败,降低术后AVF成熟率,因此术前评估、监测、诊断并治疗AVF成熟障碍对ESRD患者至关重要。本文就超声在AVF成熟障碍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