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与大肠埃希菌肝脓肿(ECLA)为临床上最常见的两种细菌性肝脓肿,分析这两种肝脓肿的临床特征,为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3月-2018年7月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71例肝脓肿患者资料,其中病原学检查阳性145例。比较KPLA与ECLA患者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及预后。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145例病原学检查阳性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培养阳性66例,大肠埃希菌培养阳性42例。与KPLA患者相比,ECLA更好发于年龄较大人群(t=-2.250,P=0.027),多合并胆道疾病(χ2=10.019,P=0.002)、腹部手术史(χ2=27.481,P 0.001)、肿瘤(χ2=17.745,P 0.001),多出现复发性肝脓肿(χ2=13.745,P 0.001)。KPLA好发于糖尿病患者(χ2=17.505,P 0.001)。实验室检查方面,与KPLA患者相比,ECLA患者TBil水平较高(U=880.000,P=0.001),Alb(t=-2.625,P=0.010)、PLT(U=1719.000,P=0.036)水平降低。影像学分析显示,ECLA常见多发肝脓肿(χ2=23.372,P 0.001),KPLA脓肿直径多大于5 cm(χ2=7.637,P=0.006)。并发症方面,ECLA更易出现肺部感染(χ2=18.857,P 0.001)和肺气肿(P=0.013)。ECLA易出现多重耐药菌,两组在治疗方面均多采用抗生素联合B超引导下穿刺引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预后的影响因素为患者入院APACHEⅡ评分(比值比=0.049,95%可信区间:0.026~0.266,P 0.001)。结论 ECLA多发生于年龄较大且合并胆道疾病患者,易复发,影像学常见多发性脓肿,易合并肺炎及肺气肿,ECLA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阳性率较高,需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的临床资料,为早期诊断、合理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2)015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的156例血培养或脓液培养阳性的细菌性肝脓肿(BLA)患者的病原学特征,根据培养结果,将BLA患者分为KPLA组(n=81)和非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NKPLA)组(n=61),另有14例患者肺炎克雷伯菌培养阳性的同时还获得了大肠埃希菌等其他阳性菌株。比较KPLA和NKPLA的临床、实验室及影像学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 BLA最常见的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菌。与NKPLA相比,KPLA更好发于男性(χ~2=4.50,P=0.03),多有糖尿病的基础(χ~2=27.28,P0.001),患者诉腹痛的比例较低(χ~2=5.24,P=0.02),而NKPLA组患者较KPLA组在基础疾病方面多有胆道疾病、腹部手术史及腹腔内肿瘤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8.38、20.87、21.68,P值均0.001)。实验室检查方面,与KPLA组相比,NKPLA组患者的血红蛋白降低更为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903,P0.001)。2组患者在影像学检查上均以右侧、单发多见,但KPLA患者出现分隔形成的比例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6,P=0.04)。2组患者均出现了肺部感染、胸腔积液、肾周感染等并发症。2组患者均以抗生素联合穿刺治疗为主,其中KPLA组的治疗有效率(93.83%)高于NKPLA组(80.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02,P=0.01)。结论 BLA的主要致病菌为革兰阴性杆菌,尤其是肺炎克雷伯菌。KPLA好发于男性,患者多有糖尿病基础,临床表现常不明显,易出现胸腔积液、肺部感染等并发症,应尽早行影像学检查,及时给予相应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分析总结细菌性肝脓肿(PLA),特别是肺炎克雷伯菌(KP)肝脓肿患者病原学、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以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2017年1月~2022年5月我院收治的PLA患者110例,给予抗感染和超声引导下穿刺抽脓治疗,行血或/和脓液培养。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血清高敏C反应蛋白(hs-CRP),采用双抗体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PCT);采用Clauss法检测血清纤维蛋白原。结果 在本组110例PLC患者中,血培养或脓液培养阳性70例(63.6%),其中KP 48例(68.6%),大肠杆菌7例(10.0%),链球菌4例(5.7%),葡萄球菌3例(4.3%),粪肠球菌3例(4.3%),屎肠球菌2例(2.8%),解鸟氨酸拉乌尔菌、肠炎沙门氏菌和奇异变形杆菌各1例(4.3%);在70例细菌培养阳性的PLA患者中,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KPLA)48例,非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N-KPLA)22例;KPLA组年龄为58(49,66)岁,显著年轻于N-KPLA组【65(61,74)岁,P<0.05】;KPLA组合并糖尿病、胆系手术史和胆系感染发生率分别为56.2%、8.3%...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炎克雷伯菌肝脓肿的临床特点及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0年1月—2020年1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住院、并且血培养或脓液培养阳性的肝脓肿患者。根据病原学结果分为肺炎克雷伯菌组(KP组)与非肺炎克雷伯菌组(非KP组)。比较两组之间临床特点。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建立Nomogram预测模型,通过C-index对模型进行内部验证,利用决策曲线对模型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89例有明确病原学结果的肝脓肿患者,KP组48例,非KP组41例。与非KP组患者比较,KP组患者合并2型糖尿病(χ2=12.508,P<0.001)、高血压病(χ2=4.215,P=0.040)、脂肪性肝病(χ2=6.832,P=0.009)的比例较高,而合并恶性肿瘤病史(χ2=15.039,P<0.001)、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糖尿病(DM)合并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征、病原菌及耐药性特点,为提高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诊治水平提供参考。方法收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南院2015年4月至2019年4月确诊的43例DM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其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并对病原学特点与药敏进行分析。结果 97.8%患者以发热起病,其中半数有胆道疾病及肝胆系统手术史。脓肿以单发为主,直径≥5 cm占65.1%。白细胞、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肝功能指标均有不同程度改变。血培养和脓液培养结果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要致病菌,且均为高毒力株(P0.05)。对除氨苄西林外的常用抗菌药耐药率低于10%。79.1%患者进行脓肿穿刺引流,痊愈或好转出院为100%。结论高毒力肺炎克雷伯菌是DM合并细菌性肝脓肿最主要的病原,早期对脓肿穿刺引流并辅以经验性抗菌药物治疗是降低严重并发症及死亡率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肝硬化和单纯细菌性肝脓肿临床诊疗差异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6年2月至2018年1月吉林大学第一医院诊治的20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肝硬化分为A、B两组,其中A组为细菌性肝脓肿合并肝硬化72例;B组为单纯性肝脓肿136例。对比分析两组患者诊疗差异,同时采用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在白细胞计数(WBC)、中性粒细胞比例(NEUT%)和C反应蛋白(CRP)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及碱性磷酸酶(ALP)明显升高,以ALT最为显著,而总蛋白(TP)、白蛋白(Alb)和球蛋白(Glb)则明显降低,以GLb最为显著,以上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A组患者脓肿数量及直径增大,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患者肝脓胖均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A组检出率(77.8%)高于B组(63.2%),肺炎克雷伯菌占比最大(63.9%),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以联合治疗为主(66.7%),B组以单纯治疗为主(52.9%);A组有效率(80.6%)低于B组(91.9%);但A组复发率(16.7%)明显高于B组(5.2%),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疾病类型是影响细菌性肝脓肿疗效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即是否合并肝硬化。结论:与单纯细菌性肝脓肿比较,合并肝硬化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ALT升高明显,Glb降低显著,脓液检出以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其疗效差,须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全面评价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肝脓肿(KLA)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特征,使之能及时得到针对性治疗.方法 收集2001年3月至2009年1月期间入院的19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其中KLA 106例,非肺炎克雷伯菌单菌感染所致肝脓肿(NKLA)56例,对其基础疾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以及B超、CT等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在基础疾病方面,KLA患者多伴发糖尿病(53.77%比25.00%,P=0.001)、脂肪肝(16.04%比5.36%,P<0.05).在临床表现方面,KLA患者在腹痛(40.57%比57.14%,P<0.05)、乏力(19.81%比46.43%,P=0.001)、肝肿大(4.72%比14.29%,P<0.05)方面较NKLA患者表现不明显.在实验室检查方面,KLA入院时空腹血糖水平较高[(7.84±0.36)mmol/L比(5.76±0.30)mmol/L,P=0.001].影像学检查方面,两组患者皆多为右叶单发脓肿,CT检查结果提示,KLA的脓肿气腔发生率高(32.88%比13.51%,P<0.05)、边缘更为模糊(71.23%比40.54%,P<0.05),且动脉期多呈现分隔强化(41.10%比16.22%,P<0.01).结论 克雷伯菌已成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致病菌.KLA多伴发糖尿病、脂肪肝,临床症状轻,脓肿气腔发生率高,通过影像学可对其初步诊断,及时进行针对性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提高对糖尿病合并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糖尿病合并肺炎克雷伯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资料。结果糖尿病合并肺炎克雷伯杆菌性肝脓肿占同期收治糖尿病性细菌性肝脓肿的57.1%。临床主症有畏寒、发热、乏力,腹痛、肝区叩击痛。脓肿多为单发、局限于右肝。首诊确诊率仅37.5%,首次B超误诊率37.5%。本组在有效抗生素及B超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穿刺抽脓/置管引流后均好转,无一例死亡。结论糖尿病并发肺炎克雷伯杆菌肝脓肿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误诊。及时超声引导下行肝脓种穿刺引流,缩短疗程,预后佳。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长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疫情发生期间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特征及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回顾性筛选2022年3月1日—6月30日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出院的37 411例患者,最终纳入13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收集临床资料并总结其临床特点,同时与2019—2021年同期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发病情况及致病菌群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多组间比较采用Kruskal-Wallis H检验,计数资料多组间比较应用χ2检验。结果 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占同期本院收治患者的0.36%,较往年有不同程度增长(χ2=32.081,P<0.001)。135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平均住院时间为11(6~18) d,住院时间较往年延长(H=9.223,P=0.026)。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白细胞计数、C反应蛋白水平较往年升高(H值分别为14.150、8.736,P值分别为0.003、0.033)。有69例(51.11%)患者行血培养,培养结果依次如下:无菌生长(59.42%),肺炎克雷伯菌(30.43%),大肠埃希菌(4.35%),脆弱拟杆菌(1.45%),屎肠球菌(...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DPHA)患者25例,并与31例非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NDPHA)对比.两组均以发热最为常见,其次为畏寒、寒战、腹痛等,DPHA组与NDPHA组比较,右上腹痛、肝肿大发生率有显著差异;B超检查确诊率达80%以上,CT确诊率达100%,两组无差异;实验室检查中两组均有血白细胞增高、肝功能异常(以ALP升高比例最高),但贫血发生率DPHA组高于NDPHA组,脓液培养阳性病例中肺炎克雷伯菌所占比例DPHA组显著高于NDPHA组;两组均应用广谱抗生素联合灭滴灵治疗,部分患者还采用经皮肝穿刺抽脓治疗,DPHA组治愈率显著低于NDPHA组.提示糖尿病并发细菌性肝脓肿症状较不显著,治疗效果及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260例细菌性肝脓肿的病原及其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细菌性肝脓肿临床特点,病原学分布及诊断与治疗方法。结果肝脓肿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寒战、发热,肝区疼痛。培养所获细菌96株,其中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分别占67.7%和11.5%。内科保守治疗89例,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142例,肝脓肿切开引流11例,肝叶切除18例。除1例因合并晚期肿瘤死亡,其余病例均获得良好疗效。结论肺炎克雷伯氏菌、大肠埃希氏菌已成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优势菌。胆道疾病是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病因。糖尿病是细菌肝脓肿最重要的危险因素。B超引导下肝脓肿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是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分析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为该病的诊断和合理治疗提供依据.方法:总结我院2000-06/2011-12的58例确诊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该病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病原学及治疗特点.结果:58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94.8%)及右上腹痛(58.6%).糖尿病(46.5%)为最常见的合并症.血清碱性磷酸酶(77.6%)、白细胞(70.7%)和纤维蛋白原(60%)升高最常见.最常见的细菌为肺炎克雷伯菌(17.2%).脓肿多为单个(86.2%),肝右叶居多(81.1%).所有患者均选用联合抗生素治疗,其中26例患者(44.8%)行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3例患者(5.2%)行手术治疗,1例患者(1.7%)死亡.结论:患者临床表现为畏寒发热、右上腹痛时应高度警惕细菌性肝脓肿可能,尤其是糖尿病、胆管疾病及恶性肿瘤患者.病原学仅在部分患者出现阳性结果,而血清碱性磷酸酶、白细胞和纤维蛋白原升高更常见,可能对临床诊断具有提示意义.抗感染结合穿刺抽脓或置管引流是临床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3.
《临床肝胆病杂志》2021,37(1):110-114
目的对比病原学阴性肝脓肿(CNLA)与病原学阳性肝脓肿(CPLA)的临床特点及预后,为早期诊断及有效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018年空军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371例肝脓肿病例,其中病原学检查阳性(CPLA组)145例(39.1%),病原学阴性(CNLA组) 226例(60.9%)。比较CNLA组与CPLA组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及预后。满足正态分布或近似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精确检验。结果与CNLA组比较,CPLA组患者年龄较大(t=-3.464,P=0.001),多合并糖尿病(χ~2=17.362,P 0.001)、心血管疾病(χ~2=10.827,P=0.001); CNLA组多合并AIDS(χ~2=4.354,P=0.037)。与CNLA组比较,CPLA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ALP、GGT、TBil升高更明显(U值分别为20 393、19 711、18 586、19 349、18 496,P值均0.05),白蛋白降低更显著(t=3.348,P=0.001),基线APACHEⅡ评分≥16分占比更高(χ~2=9.550,P=0.002)。CPLA组脓肿直径多大于5 cm,与CPL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3.61,P 0.001)。CNLA组选用单纯抗感染治疗相对较多(19.9%),但两组仍以抗感染联合B超或CT引导下脓肿穿刺引流为主要治疗方法。两组患者在住院天数、复发率及病死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 0.05)。结论 CNLA组患者年龄较小,不易出现较重的炎症反应和肝功能不全,脓肿直径小不易穿刺引流多见,但整体预后与CPLA无明显差异。常规覆盖肺炎克雷伯菌的经验性抗感染治疗对CNLA患者有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我院细菌性肝脓肿的人群分布、临床症状、细菌学诊断和治疗等方面做一分析。方法收集2006年7月-2009年2月于我科确诊为细菌性肝脓肿患者40例,并对这些病例的人群分布、临床表现、伴发基础疾病、实验室检查、细菌学及影像学特征、治疗等方面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在40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中,发热、寒战、上腹痛是最常见的临床症状;其中大部分患者都合并有基础疾病,最多见的两个易患因素为胆道疾病(90%,36/40)和糖尿病(92.5%,37/40)。在实验室方面最多见的是低蛋白血症、白细胞计数升高及血沉升高。克雷伯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其次为大肠杆菌和厌氧菌。结论细菌性肝脓肿好发于老年患者或者存在一种或者几种基础疾病的人群,因而细菌性肝脓肿的治疗应强调综合治疗,虽然抗生素是细菌性肝脓肿治疗的基础,但是积极改善患者的基础状况和经皮肝穿刺抽脓与置管引流同样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回顾性分析细菌性肝脓肿的临床和病原学特点、易发因素及治疗效果,为肝脓肿的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3年12月北京地区2所传染病医院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患者75例,系统性分析其临床资料和病原学特点,探讨肝脓肿发生的危险因素和治疗效果。结果 75例肝脓肿患者中,男55例,女20例,年龄(51.9±16.0)岁。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52.00%)和腹痛(30.67%)。有肝病基础疾病的72例(96.00%),包括肝炎肝硬化45例(62.50%),肝癌23例(31.94%),酒精性肝病3例(4.17%),脂肪肝1例(1.39%)。其中42例(56.00%)伴随其他疾病,包括腹膜炎24例(57.14%),AIDS 13例(30.95%),糖尿病11例(26.19%),高血压10例(23.81%)。脓液和血培养阳性率分别为46.51%(20/43)和24.39%(10/41),肺炎克雷伯菌是主要致病菌(53.33%)。45例经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并联合抗生素治疗,有效率为88.89%。结论细菌性肝脓肿好发于老年肝病患者,男性居多,临床表现非特异性,病原菌以肺炎克雷伯菌最为常见,经B超或CT引导下穿刺引流并联合抗生素治疗可以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肺炎克雷伯菌已经成为糖尿病细菌性肝脓肿的主要致病菌,肺炎克雷伯菌所致肝脓肿具有典型影像表现.目前糖尿病患者伴侵袭性肺炎克雷伯菌脓毒血症常常导致单一部位感染,而多部位多病灶感染目前报道很少,通过影像学表现分析诊断肺炎克雷伯菌脓毒血症致肝脓肿、多发脑脓肿,对临床及时治疗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7.
细菌性肝脓肿107例诊断与治疗回顾分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提高对细菌性肝脓肿(PLA)的诊治水平。方法对北京大学第三医院1984-01-01—2004-01-01收治的107例PLA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PLA患者占同期住院病人的0.04%。症状多不典型。细菌来源最常见为隐源性(43%),其次为胆源性(39.3%)。最常见病原菌依次为肺炎克雷伯杆菌(18.5%)、混合感染(15.4%)及大肠埃希菌(10.8%)。B超诊断阳性率为92.4%。经皮穿刺引流组的疗效与外科治疗组相似,且穿刺相关并发症轻,病死率显著降低。结论PLA临床表现常不典型。隐源性感染最多见。主要致病菌为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及多种细菌混合感染。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脓肿细针穿刺是安全而有效的诊治方法,应作为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与非合并糖尿病患者的病因和病原菌学分析。方法选择济南军区总医院2006年1月至2014年12月住院治疗细菌性肝脓肿患者共113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纳入糖尿病组,非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纳入研究的非糖尿病组,比较两者患者的一般资料、发病原因以及病原菌种类。结果糖尿病组患者的年龄[(62.5±11.0)岁]大于非糖尿病组[(54.4±14.8)岁],存在心血管疾病的比例(61.8%)高于非糖尿病组(36.7%)(P0.05),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长于非糖尿病组,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胆源性疾病及隐匿性感染在两组患者发病原因中所占比例相当(P0.05);2组患者血液和脓液中大肠埃希菌、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肠球菌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糖尿病组患者血液(47.4%)和脓液(64.0%)中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组(19.2%、36.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合并肝脓肿患者年龄大于非糖尿病者,发热时间和住院时间延长,胆源性疾病及隐匿性感染是主要发病原因,肺炎克雷伯杆菌是最常见的病原菌。  相似文献   

19.
2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病原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分析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分布及其耐药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临床表现、病原学分布和耐药性。结果267例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83.89%)、畏寒或寒战(59.18%)、右上腹痛(58.05%)。外周血液白细胞增多占58.80%,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升高占60.04%,碱性磷酸酶升高占35.96%。所获116株细菌中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31.03%、27.59%和8.62%。阿米卡星、头孢菌素类和泰能对革兰阴性菌敏感性较好,喹诺酮类和万古霉素对革兰阳性菌敏感性较好。结论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细菌性肝脓肿的优势菌,对当前常用抗生素敏感性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血小板计数对细菌性肝脓肿患者预后判定的临床价值.方法:经肝脏CT或MRI平扫加增强和肝脏穿刺确诊的细菌性肝脓肿(平均直径为6.54 cm)患者(n=112),入院后每天1次血常规,3天1次B超,应用血小板的动态检测研究细菌性肝脓肿患者的预后.结果:血小板计数1 wk内达到最高值≥400×109/L共43(38.39%)例,<400×109/L共22(19.64%)例,>1 wk达到最高值≥400×109/L共29(25.89%)例,<400×109/L共18(16.07%)例.血小板计数1 wk内达到高峰值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1 wk的患者(P<0.05),≥400×109/L的患者预后明显优于<400×109/L的患者(P<0.05).结论:血小板计数可作为衡量细菌性肝脓肿预后的重要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