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急性视网膜坏死(ARN)和进行性外层视网膜坏死(PORN)是一种迅速进展的疱疹病毒性视网膜病变,可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ARN常发生于免疫功能正常者,可合并发生虹膜睫状体炎、玻璃体炎、伴视网膜血管炎的周边视网膜坏死.PORN常发生于免疫功能低下者,其坏死性视网膜炎可能会迅速累及周边视网膜及黄斑,而并无显著的眼内炎症及血管病变.临床症状、眼内液聚合酶链反应检测、视网膜脉络膜组织活检、戈德曼-威特默系数分析是两者重要的诊断方法.ARN和PORN的治疗方法相似,主要是明确诊断后及时抗病毒药物诱导和维持治疗;可以改善ARN预后,而PORN多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2.
急性视网膜坏死7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 ARN)是一组包括了急性葡萄膜炎、玻璃体炎、融合性坏死性视网膜炎,闭塞性视网膜动脉炎、视神经病变等多种表现的眼部综合徵。1971年由日本学者Urayama等人首次报道,因此又称为桐泽型葡萄膜炎。1982年Culberstson根据病理检查电镜证实,视网膜各层均有单疱病毒,因此认为ARN是与疱疹病毒感染有关的眼部毁坏性炎症。本文将近两年临床对该病诊断治疗情况分析汇报如下。  相似文献   

3.
急性视网膜坏死 (acuteretinalnecrosis,ARN)是由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 ,临床上早期以急性前葡萄膜炎、玻璃体炎、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坏死为主要特征的眼部综合征。ARN发病率近年来有增多的趋势 ,随着无环鸟苷 (ACV)的应用、激光凝固术及玻璃体手术的进展 ,ARN的愈后有很  相似文献   

4.
葡萄膜炎是一类炎性反应性疾病, 病因复杂, 诊断主要基于临床表现。眼内液检测作为一种有创性检查方法, 在临床适用于部分特定类型葡萄膜炎和眼内炎的诊断, 同时在获得伦理委员会批准的情况下, 可适用于病毒相关葡萄膜炎的临床研究。为了规范眼内液检测在临床的应用, 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制定共识, 对眼内液检测的概念、适应证、检测结果的解读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提出指导性意见。(中华眼科杂志, 2020, 56:657-661)  相似文献   

5.
急性视网膜坏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是由疱疹病毒引起的以急性前葡萄膜炎、玻璃体炎、闭塞性视网膜血管炎、视网膜坏死、视网膜脱离为主要特征的眼部综合征,误诊率较高,现在将2003年1月至2009年3月我院诊治的9例(12只眼)ARN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感染性葡萄膜炎的临床特点及诊治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1年8月至2016年9月在十堰市太和医院眼科诊断为感染性葡萄膜炎并接受住院治疗患者的病例资料。结果 18例(19只眼)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其中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8例、弓形虫性葡萄膜炎3例、弓蛔虫性葡萄膜炎1例、弓蛔虫合并弓形虫性葡萄膜炎1例及结核性葡萄膜炎5例。8例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分别经过药物治疗或药物联合手术治疗,仅2例患者视力有轻度提高,余病情稳定,但视力无改善。1例弓形虫性葡萄膜炎因延误治疗导致视力降为光感/眼前,另外2例弓形虫性葡萄膜炎患者经过治疗后视力均得到了提高。1例弓蛔虫性葡萄膜炎经过药物治疗后行玻璃体手术,视力由0.5提高到0.6;1例弓蛔虫合并弓形虫性葡萄膜炎经过对症治疗后视力由0.1提高到0.15。结核性葡萄膜炎患者经过抗结核等对症治疗后病情稳定,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结论弓形虫、弓蛔虫及结核性葡萄膜炎通常经过正确及时的治疗后,病情稳定,视力有改善。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患者通常病情较重,预后相对较差。  相似文献   

7.
急性视网膜坏死 (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是一包括急性葡萄膜炎、玻璃体炎、融合性坏死性视网膜炎、闭塞性视网膜动脉炎、视神经病变等多种表现的眼部综合征。目前认为ARN与疱疹病毒感染有关。治疗用抗病毒药物及对症支持疗法。但 ARN的预后极差 ,虽经积极的抗病毒、抗炎治疗 ,仍可能由于视网膜脱离、视神经病变、低眼压而导致严重的视力障碍〔1〕。其中以视网膜脱离对视力的损害最为严重。据 Clarkson等统计〔2〕ARN患者发病后 1~ 7个月 (平均 3个月 )约有 75~86 %的患者发生视网膜脱离。尽管积极的抗病毒治疗可以缓解视网膜…  相似文献   

8.
由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和中国医师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葡萄膜炎规范诊疗技术高级研修班”定于2009-10-28/11-01在北京召开。会后颁发国家级I类学分7分,【项目编号:2009-07-02-111(国)】。讲座内容:(1)葡萄膜实用解剖及生理;(2)葡萄膜炎总论:葡萄膜炎命名、分类、炎症分级的国际标准;(3)前葡萄膜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4)中间型葡萄膜炎;(5)视网膜血管;(6)交感性眼炎;(7)Vogt-小柳原田病;(8)感染性眼内炎;(9)Behcet病;(10)抗TNF制剂在Behcet葡萄膜炎治疗中的应用;(11)HIV/AIDS眼部病变;(12)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13)  相似文献   

9.
由北京协和医院眼科和中国医师协会共同主办的“第四届全国葡萄膜炎规范诊疗技术高级研修班”定于2009-10-28/11-01在北京召开。会后颁发国家级I类学分7分,【项目编号:2009-07-02-111(国)】。讲座内容:(1)葡萄膜实用解剖及生理;(2)葡萄膜炎总论:葡萄膜炎命名、分类、炎症分级的国际标准;(3)前葡萄膜炎的鉴别诊断与治疗;(4)中间型葡萄膜炎;(5)视网膜血管;(6)交感性眼炎;(7)Vogt-小柳原田病;(8)感染性眼内炎;(9)Behcet病;(10)抗TNF制剂在Behcet葡萄膜炎治疗中的应用;(11)HIV/AIDS眼部病变;(12)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13)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眼内液检测在葡萄膜炎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对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就诊并进行眼内液检测的葡萄膜炎35例(35只眼)进行回顾性分析,分析其临床特征,并结合眼内液检测做出最后诊断。结果 根据患者及临床诊断需要,35例葡萄膜炎中,29例进行病毒核酸检测,29例进行细胞因子检测,5例进行宏基因检测。29例进行病毒核酸检测样本中,17例样本检测结果阳性,以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为主。29例进行细胞因子检测样本中,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水平高于正常值例数较多,分别为29(100%)例和26例(90%)。有25例报告中进行了白介素10(IL-10)的检测,其中有18例(72%)高于正常值;所有检查结果的IL-10/IL-6<1,不支持B细胞淋巴瘤的诊断。5例进行宏基因检测样本中,4例样本检测结果阳性。结论 眼内液检测对感染性葡萄膜炎的病原学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的临床治疗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或单纯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炎症性疾病.眼底丰要表现为中周部向后极部推进的视网膜坏死病灶,以视网膜动脉炎为丰的视网膜血管炎,中度以上的玻璃体混浊和后期发生的视网膜脱离[1].  相似文献   

12.
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综合征是某些疱疹病毒感染眼后段的特殊临床表现。典型的ARN综合征三联征包括:(1)视网膜、脉络膜的动脉炎和静脉炎;(2)好侵犯周边部视网膜的融合性、坏死性视网膜炎;(3)中度到重度的玻璃体炎。眼前段炎症、视神经炎和晚期出现的视网膜脱离也常见于本病。目前已确证至少有2个疱疹病毒族的成员是本征的病因,即带状水痘病毒(VZV)和单纯疱疹病毒(HSV)。本文总结了ARN综合征的临床表现和当前推荐的治疗措施,着重于使患者视力预后得到明显改善的新近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ARN)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84例98只眼ARN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进行了最佳矫正视力、眼压、B型超声检查、裂隙灯生物显微镜、前置镜、直接和(或)间接检眼镜结合三面镜检查,屈光间质清楚者行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部分患者行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查鉴定致病病毒种类,明确诊断ARN后抗病毒、选择性激光和玻璃体手术治疗.并对视力和眼底情况进行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4.1个月.结果 ANR患者平均发病年龄42.8岁,双眼发病率16.6%,视网膜脱离发生率57.1%.治疗后6个月和12个月以上视力高于0.02者分别为53.5%和35.5%.确诊时间在14 d内的ARN患眼以及双眼发病的继发眼预后较好.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是本组ARN的主要致病病毒,占62.5%;单纯疱疹病毒-1型ARN与脑炎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密切相关.结论 ARN急性起病,视网膜脱离发生率高,后期易出现严重视网膜血管病变,预后差.发病早期临床误诊多见,必要时可做PCR检查帮助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4.
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是视网膜血管炎的一种,主要表现为闭塞性小动脉炎、玻璃体炎和视网膜炎.本病发病急,早期多呈严重葡萄膜炎表现,1971年日本Urayama首先报告6例单眼患者,命名为桐泽型葡萄膜炎[1].以后认识是病毒对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细胞的直接侵害.  相似文献   

15.
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 necrosis,ARN)是视网膜血管炎的一种,主要表现为闭塞性小动脉炎、玻璃体炎和视网膜炎.本病发病急,早期多呈严重葡萄膜炎表现,1971年日本Urayama首先报告6例单眼患者,命名为桐泽型葡萄膜炎[1].以后认识是病毒对视网膜神经上皮和色素上皮细胞的直接侵害.  相似文献   

16.
急性视网膜坏死(ARN)是一种严重的致盲性眼病,以急性葡萄膜炎、玻璃体炎、闭塞性视网膜动脉炎、视网膜全层坏死、视神经病变及晚期出现视网膜脱离为主要特征[1,2].  相似文献   

17.
急性视网膜坏死(ARN)是一种少见的病毒感染性疾病,其致病病毒主要是疱疹病毒,易引起视网膜脱离等并发症,故视力预后较差.ARN的发生和发展主要为感染与抗感染的过程,包括病毒入侵、播散、潜伏活化及机体免疫应答等方面.病毒进入宿主细胞是病毒表面蛋白与宿主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过程,病毒感染后可潜伏于眼部相关的神经组织及眼内组织中.研究表明,病毒感染后可活化机体的免疫系统,诱发免疫细胞吞噬病毒、活化其他免疫细胞、产生细胞因子并介导炎症反应等,从而起到清除病毒、控制感染的目的,这些免疫细胞及细胞因子相互作用,共同参与ARN的发病过程.就病毒入侵、播散及机体免疫等与ARN发生和发展的关系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急性视网膜坏死的致病病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聚合酶链反应分析急性视网膜坏死综合征眼内液病毒DNA的临床价值.方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28例37个眼内液标本疱疹病毒DNA,分析检测结果、影响因素及最终诊断.结果发现水痘-带状疱疹病毒DNA 15例,单纯疱疹病毒1型DNA 3例.适宜检测时间为炎症活动期,不用或短期使用抗病毒药.前房水和玻璃体均可取得可靠结果.结论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眼内液病毒DNA,方法简便,尤其有助于疑难病例的诊断.  相似文献   

19.
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PVRL)是最常见的眼内淋巴瘤, 是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CNSL)的一种亚型, 临床表现类似葡萄膜炎, 是一种罕见的预后不良的眼内恶性肿瘤。细胞病理学检查是确诊PVRL的金标准, 此外针对肿瘤细胞的克隆性检测及细胞因子等辅助检查目前已得到应用, 近几年一些新的分子生物标志物和检测技术也逐渐发展起来。应结合PVRL的临床表现、细胞学检查、免疫学检测及分子生物学的检测结果综合判断, 优化患者的诊断方案。本文就原发性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的诊断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急性视网膜坏死(acute retinalnecrosis,ARN)是一种由疱疹类病毒感染引起的,以急性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及视网膜坏死和脱离为主要特征的眼部综合征。本病起病急、发展快、预后差,因此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对本病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笔者曾误诊1例,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