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造血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性分化潜能,尤其神经干细胞移植后能产生各种血细胞类型以及CD34^-Lin^-细胞群体,经HESS-5基质细胞滋养并补充生长因子,转移得到CD34^ ,SRC检测人-鼠造血干细胞异体移植重建造血,为进一步认识和研究干细胞创建新开端。  相似文献   

2.
CD34+是造血干细胞的免疫表型。采用某种方法选择CD34+细胞,选择后CD34+细胞浓集,其百分率有较大增高,并可以有效去除T细胞及某些恶性肿瘤细胞。选择CD34+细胞移植可以减少异基因移植后急性、重度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并可能减少自体移植后原发病复发。本文介绍了造血干细胞的免疫表型,生物学特性及CD34+细胞分选方法、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FDA已批准应用于临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动员剂只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其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单药应用是目前最主要的动员方案,但可引起供者骨骼肌肉酸痛、发热等不良反应。目的:回顾性分析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应用为动员方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01/2009-10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应用为动员方案进行血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51例,分析移植物成分、造血重建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动员96h后CD3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为(0.97±0.13)%,CD34+CD38-细胞占CD34+细胞的比例为(37.49±4.03)%;移植后的快速造血重建与CD34+细胞、CD34+CD38-细胞输入量呈负相关。Ⅰ度、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5.5%,15.7%;局限性、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9.2%,21.2%。提示在血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可有效实现干细胞动员,所获CD34+细胞完全可以满足快速造血重建的需要;输入较多的CD34+细胞、CD34+CD38-细胞可能利于快速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4.
背景:目前FDA已批准应用于临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动员剂只有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和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其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单药应用是目前最主要的动员方案,但可引起供者骨骼肌肉酸痛、发热等不良反应。目的:回顾性分析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应用为动员方案的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4-01/2009-10河南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以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与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应用为动员方案进行血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51例,分析移植物成分、造血重建及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结果与结论:动员96h后CD34+细胞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为(0.97±0.13)%,CD34+CD38-细胞占CD34+细胞的比例为(37.49±4.03)%;移植后的快速造血重建与CD34+细胞、CD34+CD38-细胞输入量呈负相关。Ⅰ度、Ⅱ~Ⅳ度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分别为25.5%,15.7%;局限性、广泛性慢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发生率分别为39.2%,21.2%。提示在血缘全相合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可有效实现干细胞动员,所获CD34+细胞完全可以满足快速造血重建的需要;输入较多的CD34+细胞、CD34+CD38-细胞可能利于快速造血重建。  相似文献   

5.
目的干细胞的足量采集是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allo-PBSCs)成功移植的重要因素。本研究分析比较了健康供者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动员是否良好的采集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了71例于新桥医院在2017—2019年进行的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的临床数据。分析以CD34+细胞作为研究指标,包括年龄、动员前和采集前血常规结果、干细胞产品相关数据等。CD34+细胞数量>4.0×10 6/Kg被认为是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成功移植的最小剂量,也是本研究的靶剂量。本文以此为界,分为两组健康供者。结果 CD34+细胞相关因素是年龄、WBC、Plt,动员良好的健康供者采集产品中所获得的单个核细胞(mononuclear cells,MNC)数量和CD34+数量较高。结论本研究认为年轻的健康供者、采集前有较高的WBC和Plt数量,能获得较高的CD34+细胞数量,对成功进行异基因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髓是目前间充质干细胞的主要来源,但由于取材不便、细胞数量受年龄限制等原因,其应用具有一定局限性.近年来,羊膜作为间充质干细胞的新来源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目的:探讨人羊膜来源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对造血干细胞的扩增是否有支持作用,以及怎样提高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和造血干细胞共移植成功率.方法:利用组织块培养法,从足月分娩的人羊膜中分离培养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脐血单个核细胞,采用免疫磁珠分选技术分选其中 CD34+细胞.分别用脐血单个核细胞和 CD34+细胞与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连续 4 周,每周计悬浮细胞浓度,并以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及无滋养层组作为对照.采用集落形成实验,把扩增的脐血单个核细胞和CD34+细胞分别接种至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中,14 d 后根据典型形态特征计数造血集落数.结果与结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可促进人脐血单个核细胞和 CD34+细胞扩增,扩增后两者在甲基纤维素半固体培养基中能够形成造血祖细胞集落,其造血支持作用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两者对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提示,羊膜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具有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相似的造血支持作用,有可能为造血干细胞体外扩增及临床间充质干细胞与造血干细胞联合移植、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提供一种更加理想的间充质干细胞新来源.  相似文献   

7.
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预测造血干细胞收获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外周血CD34+细胞计数与造血干细胞收获量的关系.方法用流式细胞仪Pro-COUNT方法检测了16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患者单采前外周血和采集物中CD34+细胞百分率、绝对数,用血细胞计数仪计数白细胞数.分析各项检测指标与CD34+细胞收获量(×106/kg体重)的相关性.结果外周血白细胞计数、CD34+百分率、CD34+细胞计数与CD34+细胞收获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07,0.738,0.665.经相关系数t检验,单采前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CD34+收获量无相关性(P>0.05),而外周血CD34+百分率和绝对计数与CD34+收获量密切相关(P<0.01).结论外周血CD34+计数可准确预测采集效果,确定干细胞采集时机.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流式细胞术干/祖细胞分类计数方法,探讨其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抗CD45-PC5/CD34-PE/CD38-FITC建立三色流式细胞术造血干/祖细胞分类计数方法,对患者自体干细胞移植动员效果、单采物质量及回输单采细胞进行定量检测。结果动员后样品检测分析发现,87.5%的患者动员效果较好,单个核细胞含量均在70.0%以上;CD34+细胞总数大于4×106/kg体质量者占90.0%。干细胞冻存样品检测分析发现,CD34+细胞数量冻存后存在一定衰减,但衰减量小于10.0%,经t检验证实冻存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流式细胞术干/祖细胞分类计数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系统疾病中得到有效应用,单采细胞标本的定量检测为临床判断动员后单采时机、单采细胞质量、单采获得CD43+CD38-造血干细胞量、实际回输患者的CD43+CD38-造血干细胞量均提供了直接的科学数据。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的目的是应用免疫荧光直接三色标记和流式细胞术(FCM),观测高剂量化疗(HDC)联合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时不同阶段的骨髓及外周血CD34^ 细胞,表达CD54、CD49d和CD62L的情况,探讨不同来源的CD34^ 细胞表达黏附分子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将动员前、干细胞采集后和移植结束而骨髓重建后的骨髓样本及每次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样本,以CD34-PE和CD45-PerCP标记的同时,分别加CD54-FITC、CD49d—FITC、CD62L—FITC直接三色荧光标记.应用FACS测定CD34^ 细胞及各黏附分子表达情况,并比较不同时段骨髓中各类黏附分子表达的差异,以及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物与动员前骨髓中各类黏附分子表达的差异。结果表明.动员前、采集后及移植重建后骨髓中CD34^ 细胞对CD54、CD49d和CD62L表达的变化无统计学差异;造血干细胞第1和第2次采集物之间CD34^ 细胞对CD54、CD49d和CD62L的表达变化也无统计学差异;而造血干细胞采集物中CD34^ 、CD49^ 细胞较之动员前骨髓中CD34^ CD49d^ 细胞明显减少(P=0.001)。结论:化疗联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的动员方法,可使骨髓中CD34^ 细胞的CD49d表达下调,并使之动员而进入外周血,移植重建后骨髓中CD34^ 细胞的CD49d表达趋于正常,其进一步的临床意义有待更多的病例积累予以阐明。  相似文献   

10.
人脐血作为一种可替代骨髓的造血干细胞资源,具有移植成活率高,移植物抗宿主反应轻的特点。脐血富含CD34+细胞,对异抗原刺激反应较低,具有高增生和长期骨髓重建的能力。脐血造血干细胞较外周血和骨髓更为原始,大部分CD34+细胞属于初始髓系分化细胞,CD34+CD38-具有B-细胞和粒细胞两种分化途径的能力。脐血具有独特的免疫特性,能耐受异基因的刺激,B细胞处于休眠状态。在一定条件下,脐血NK细胞毒作用明显增强并能诱导靶细胞的凋亡。以脐血干细胞为遗传学的靶细胞移植可治疗遗传缺陷性疾病和恶性肿瘤。  相似文献   

11.
选取2002-08/2007-1 2在河南省血液病研究所收治的2例顽固性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分别来源于HLA半相合患儿母亲,外周血造血干细胞来源于HLA全相合的患儿同胞哥哥或妹妹.患儿1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与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1×106/kg)恶共移植,输注的单个核细胞数4.5×108/kg,其中CD34+细胞和CD3+细胞分别为4.41×106/kg及0.11×105/kg;患儿2接受外周血造血干细胞与半相合脂肪源性间充质干细胞(1×106/kg)共移植,输注的单个核细胞数6.5×108/kg,其中CD34+细胞和CD3+细胞分别为4.62×106/kg及0.12×105/kg.结果两例患儿均移植成功,随访2年来患儿状态良好、未给予其他任何治疗,无输血依赖性.  相似文献   

12.
为了探讨外周血干细胞动员的新途径,用抗CD49d单克隆抗体和rhG-CSF及二者联合给小鼠皮下注射,动态观察小鼠外周血的白细胞总数和CD34^ 细胞数的变化,并将各种动员方法所获得的干细胞分别进行干细胞移植。结果发现,给予动员剂后小鼠的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和CD34^ 细胞比例明显升高,以rhG-CSF和抗CD49d单克隆抗体联合给药效果最佳。移植后各组小鼠均获造血重建,以联合动员组造血恢复速度最快。结论:抗CD49d单克隆抗体能有效动员小鼠外周血干细胞,与rhG-CSF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CD34/CD33亚群作为造血重建的指示物对自体血干细胞移植的可靠性。评价移植患者及治疗相关的移植时机、数量、干细胞动员剂的种类等因素的作用。病人和方法:连续对使用了动员剂剂的410例癌患者的血液干细胞进行了分析,对自体血干细胞受者包括CD34+细胞数量、可能影响移植的动力学及输血需求等因素进行了测评。结果:大多数(97%)接受了动员剂的患者在第一次单采收获的CD34+33-细胞的数量最多。只接受生长因子动员的患者收获CD34+33-细胞的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造血干细胞的来源、细胞表面标志及其临床应用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9-01/2006-12和Embase1986-01/2006-12期间有关造血干细胞、干细胞移植的文献,检索词“hematopoietic stem cells,stem transplantation”,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检索万方数据库1990-01/2006-04期间相关文献,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检索词“造血干细胞,干细胞移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实验包括造血干细胞来源、细胞表面标志及造血干细胞的移植相关文献,删除明显不随机临床实验研究。资料提炼:共检索32篇关于研究造血干细胞的来源、细胞表面标志及造血干细胞的移植的随机和未随机实验研究,27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5篇实验是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干细胞是一类具有自我更新、高度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原始细胞。造血干细胞是干细胞的一种。成年人血液造血干细胞主要存在于骨髓,约占骨髓细胞的0.05%。其主要功能是通过不断分化产生各系造血祖细胞,终生为造血系统提供新细胞来源。造血干细胞群体存在着不同发育阶段的细胞,但血液干/祖细胞与其后续阶段的血细胞相比缺乏直接的形态学特征,所以对造血干细胞表面抗原的表达规律的研究,将为造血干细胞的进一步研究打下重要的基础。造血干细胞的应用包括造血干细胞移植和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细胞。结论:人体内可能存在CD34 和CD34-两种造血干细胞,造血干细胞可以促进造血功能的重建,并可作为基因治疗的靶细胞。  相似文献   

15.
常规化疗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中位生存期约为30个月,大剂量化疗联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治疗MM显示较好的完全缓解率(CR)、无病生存(EFS)及总体生存率(OS),但移植后复发仍倍受关注.移植物中分选CD34+造血干细胞能有效地清除骨髓瘤细胞,且对造血恢复影响不大.但由于分选过程使得淋巴细胞也被清除,故移植后的免疫功能重建较造血恢复延迟.本文就纯化自体外周血CD34+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MM的现状及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的一般认为CD34+细胞只能向血细胞分化,观察CD34+造血干细胞在"心肌样"微环境中转化为心肌样细胞的可能性.方法实验于2004-01/12在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完成.①选用成年健康SD大鼠30只及出生1~3 d SD大鼠乳鼠.在体外分离、培养CD34+造血干细胞,并将CD34+造血干细胞与分离出的新生乳鼠心肌细胞共培养.②将新生乳鼠心肌细胞的培养环境模拟为在体心肌细胞的生活环境即心肌样微环境.③在细胞培养瓶内加入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CD34+细胞.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CD34+造血干细胞形态学变化,用免疫细胞化学法检测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结果①CD34+造血干细胞与心肌细胞共培养3 d,CD34+细胞变成长杆状,即呈现较为一致的极性排列,靠近心肌细胞的CD34+细胞形态学改变更早、更明显.②共培养的细胞经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发现部分5-溴脱氧尿嘧啶核苷标记的CD34+细胞核在荧光显微镜下呈现红色,同时其细胞浆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T表现阳性,说明确实有部分CD34+造血干细胞转化成幼稚心肌细胞.结论将CD34+造血干细胞与心肌细胞共培养,CD34+造血干细胞可以分化为心肌样细胞,从而验证了体外"心肌样"微环境可以促使CD34+造血干细胞向心肌样细胞转化的潜能.  相似文献   

17.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淋巴瘤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意义,而外周血CD34阳性(CD34^ )细胞移植具有净化移植物中残留肿瘤细胞的作用,有利于减少复发。2003年9月,我院对1例淋巴瘤患者施行自体外周血CD34^ 细胞移植,病人至今状况良好,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动员的人外周血中CD34~+造血干细胞(HSC)在免疫缺陷NPG~(TM)(NOD.Cg-Prkdcscid II2rgtm1vst/vst)小鼠模型上造血重建的水平。方法:用免疫磁珠分选G-CSF动员人外周血CD34~+的造血干细胞,经骨髓腔移植到亚致死剂量照射的NPG小鼠。移植后2、4周观察小鼠血象恢复情况;移植后4、6、8、10、12周用流式细胞仪动态监测小鼠外周血人源CD45~+、CD19~+细胞表达;12周后处死各组小鼠,检测骨髓、肝脏、脾脏中细胞表面CD45~+、CD19~+细胞表达;用PCR方法检测小鼠骨髓细胞人Alu基因的有无。结果:免疫磁珠分选人的CD34~+造血干细胞纯度可达96.3%;NPG小鼠经过照射后骨髓腔内有核细胞及巨核细胞数量均明显减少或消失,达到了清髓的效果;移植组小鼠4周外周血各系血细胞恢复到移植照射前水平;所有小鼠全部存活,移植组小鼠在4、6、8、10、12周均检测到人源CD45~+、CD19~+细胞;应用PCR方法检测移植组小鼠人Alu基因均为阳性。结论:经骨髓腔途径移植G-CSF动员的人外周血CD34~+干细胞至NPG小鼠,可以建立人鼠嵌合模型。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健康供者外周造血干细胞采集过程的护理。方法 对健康供者采集外周造血干细胞进行全程护理。结果 22例健康供者均顺利完成外周血造血干细胞采集,不良反应较少,采集物单个核细胞数(MNC)和CD34+细胞数均达到移植要求。结论 正确的护理可以顺利、高质量地完成健康供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旨在评价供者纯化的CD34+细胞在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继发性移植物功能不良(poor graft function,PGF)的疗效及安全性.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10例allo-HSCT后继发PGF的患者,均给予G-CSF动员后的供者纯化CD34+细胞治疗,观察输注后相关并发症及患者生存情况.细胞分选采用cliniMACS系统,计算并统计分析分选纯度和CD34+细胞回收率.结果表明:纯化后的CD34+细胞纯度为(89.31±1.73)%,回收率达到(93.27±8.14)%,在10例患者输注过程中未发生严重的不良反映,均获得造血恢复,没有加重感染和GVHD等合并症的发生.结论:利用CliniMACS系统进行供者外周血CD34+细胞分选,所得CD34+细胞纯度、回收率均满意.供者纯化的CD34+细胞是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植入功能不良的一种安全、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