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抗栓药物可进一步分抗凝、抗血小板和溶栓这三类药物,它们广泛用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缺血性事件,具体适应证则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心肌梗塞、中风、静脉血栓栓塞和外周动脉闭塞症等。  相似文献   

2.
新型口服抗凝药(new oral anticoagulants,NOACs)已广泛用于防治静脉血栓栓塞以及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系统性栓塞.NOACs是细胞色素P4503A4(CYP3A4)和/或P糖蛋白的底物,NOACs的暴露量易受CYP3A4和/或P糖蛋白抑制剂的影响.唑类抗真菌药是CYP3A4和/或P糖蛋白抑制剂...  相似文献   

3.
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达比加群酯、利伐沙班、阿哌沙班、依度沙班)与华法林相比,起效更快且剂量固定,具有更宽的治疗窗口和更少的药物或食物相互作用及同等或更高的安全性等优点,现被广泛应用于临床.考虑它们是P-糖化蛋白和(或)代谢酶P450的底物,又具有抗凝功效,针对NOACs的药物相互作用的探索是近几年来国际上的研究...  相似文献   

4.
早期研究提示,抗血小板治疗联合华法林能减少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心血管病事件。新型口服抗凝药物用药更为方便,为ACS患者的二级预防提供了新的机遇。新型抗凝药物在ACS患者的Ⅱ期临床研究提示,出血发生率随剂量增加。随后,口服因子Ⅹa抑制剂利伐沙班和阿哌沙班的Ⅲ期临床研究,APPRAISE-2研究提前终止,而ATLAS ACS-TIMI 51研究证实利伐沙班2.5 mg,每天2次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的基础上进一步降低了心血管病事件。但是冠心病二级预防中抗血小板和抗凝联合治疗还需要更多的研究证据。  相似文献   

5.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同时合并心房颤动有高危血栓风险需要口服抗凝药物的患者、心脏机械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需要联合应用口服抗凝药物和抗血小板药物,近年来抗血小板药物联用口服抗凝药物的方案在不断的更新,现对口服抗凝药联合抗血小板药物在冠心病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抗菌药物与口服抗血凝药的相互作用。方法:对外国内文献进行综述,结果:各类抗菌药物中某些品种与口服抗凝血药联合应用时,在药物代谢或效学方面均见不同程度的相互作用,结论:掌握抗菌药物与口服抗凝血药的相互作用机理与规律,对于临床调整剂量,避免发生相互不良反应,致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吴世君 《海峡药学》2013,25(1):235-237
目的进一步加强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临床的合理使用。方法通过对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现状的分析,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结果临床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严重,应引起临床的重视。结论合理使用该类药物时就应尤其关注辨证论治、合理配伍以及使用规范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中南药学》2020,(2):270-275
房颤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需要通过抗凝联合双联抗血小板的三联抗栓治疗,三联抗栓方案在预防血栓的同时也增加了出血风险。本文通过回顾近年指南关于三联抗栓方案的推荐,结合最新循证研究,分析讨论抗栓方案中双联是否可以取代三联,如何确定最优疗程,抗凝及抗血小板药物的选择,支架类型的选择及患者性别影响等方面的内容。以期寻求最优抗栓策略,做到精准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9.
浅析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合理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梅 《药品评价》2010,7(16):32-33
目的:促进临床活血化瘀类中成药的合理使用。方法:根据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现状提出合理使用的建议。结果:目前该类药物不合理使用现象较为普遍,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结论:使用该类药物时应特别关注辨证论治以及合理配伍、规范使用等问题。  相似文献   

10.
陈永倩 《北方药学》2016,(1):145-145
近20年来,中医和中西医结合临床研究血瘀证治疗方法取得重要进展,活血化瘀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取得显著临床疗效。随着国内中医药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品种药物不断涌现,根据疾病特点,选择中成药对治疗效果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对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使用现状的研究分析,提出合理建议,以促进活血化瘀类中成药临床合理使用,使更多患者从中获益。  相似文献   

11.
处方审查时应重视中成药与化学药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呼吁处方审查中加强对中成药与化学药相互作用的监测.方法:调查本院含化学药物成分的中成药,并结合药学服务实践体会分析.结果:某些中成药与西药能在吸收、代谢发生相互作用;有9种中成药含有化学药成分,在临床上存在与相同化学药合并用药的现象;某些药物不良反应是由这方面的相互作用引起.结论:药师在处方审查、用药教育和药物不良反应分析时,应增强中成药与化学药是否有相互作用的意识.  相似文献   

12.
自20世纪以来抗真菌药物及药物相互作用研究有很大进展,除一些的三唑类抗真菌药物外,还有一些作用于真菌细胞壁的抗真菌药物,这些药物与其他药物的相互作用,尤其是与共同靶位为细胞色素P450酶的药物的相互作用研究也有了较多进展。  相似文献   

13.
直接口服抗凝药(DOACs)包括达比加群、阿哌沙班、利伐沙班和艾多沙班等,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DOACs一般按照固定剂量口服,无需常规监测凝血指标。但对于肝肾功能不全、高龄、多重用药等特殊人群,其体内药物转运体和药物代谢酶可能发生变化,导致DOACs浓度增加或减少,进而导致药效和毒性差异。因此,上述情况下DOACs的体内药动学对个体化用药具有重要意义。生理药动学(PBPK)模型可以通过调整量化的生理参数,预测药物在各种复杂临床情况下的药动学特征,对于调整临床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至关重要。通过对PBPK模型在DOACs研究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联合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与口服抗凝血药治疗疾病的出血风险。方法:回顾性研究2022年该院服用口服抗凝血药和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的住院患者158例,根据是否联合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分为联合组(80例)和对照组(78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的口服抗凝血药包括华法林、利伐沙班、达比加群酯;联合组患者联合应用的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包括丹参、川芎、牛膝等。观察两组患者的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如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纤维蛋白原(FIB)、D-二聚体(D-D)、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时间(TT)和出血事件发生率等。结果:联合组与对照组患者PT-INR、FIB、D-D、APTT和T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66.25%(53/80),高于对照组的42.31%(33/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联合应用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与口服抗凝血药后,虽然相关凝血指标并未出现明显变化,但是出血事件发生率显著升高。临床用药时,需重点关注含有丹参、川芎、牛膝和红花等的活血化瘀类中药饮片或中药复方制剂与口...  相似文献   

15.
摘 要 目的:系统性评价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用于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SinoMed、WanFang Data、VIP、CNKI、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www.chictr.org.cn),收集关于任何NOACs用于ACS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12月。由两位研究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进行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总计纳入10个RCTs,病例总数为38 882例。Meta分析结果如下:①有效性(总缺血事件发生率):与抗血小板治疗组比较,加用NOACs组的缺血事件明显减少[RR=0.86,95%CI(0.80,0.93),P=0.000 2];②安全性(总出血事件发生率):与抗血小板治疗组比较,加用NOACs组明显增加根据国际血栓与出血学会(International Society on Thrombosis and Haemostasis,ISTH)标准定义的出血事件[RR=2.08,95%CI(1.79,2.41),P<0.000 01]和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临床试验(TIMI)定义的出血事件[RR=2.15,95%CI(1.56,2.96),P<0.000 01];③不同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加用希美加群、利伐沙班的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减少,但出血事件发生率明显增加;加用阿哌沙班、达比加群、TAK 442(Letaxaban)、Darexaban的缺血事件发生率未见明显减少。〖HTH〗结论:〖HTK〗与单纯抗血小板药治疗相比,加用NOACs用于ACS能显著减少缺血事件,但明显增加出血事件。与抗血小板治疗组比较,不同NOACs的有效性并不一致。临床实践中应充分评估患者出血和缺血风险,实行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16.
熊友健  姜松  赵绪元 《中南药学》2010,8(5):377-382
目前,国内上市的三唑类抗真菌药(triazole antifungal,TAF)有氟康唑(fluconazole,FCZ)、伊曲康唑(itraconazole,ITZ)、伏立康唑(voriconazole,VRC)和泊沙康唑(posaconazole,POS)等,由于其具有高效低毒的特点,  相似文献   

17.
张伟琴 《黑龙江医药》2001,14(5):370-371
磺酰脲类是临床常用的一类口服降糖药,主要用于胰岛功能尚存的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且单用饮食控制无效者。临床上常用的药物有: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格列齐特等。本类药物与许多药物存在相互作用,现综述如下:1 药动学方面的相互作用1.1 饮食可延缓口服降糖药的作用,餐前半小时口服,降糖作用好。1.2 与抗酸药、H_2受体阻断药合用可加快其吸收,增强用药初期的降糖效果,应注意配伍用药早期低血糖的发生,西米替丁还具有酶抑作用,可使此类药物代谢减少,作用增强。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直接口服抗凝药(direct oral anticoagulants, DOACs)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方法:检索PubMed、Embase、中国知网、万方期刊论文数据库,收集DOACs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的病例报告类文献,并对患者信息、DOACs使用情况、合并用药、血小板计数变化情况、处理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DOACs诱导的血小板减少在国内期刊并未见报道。共收集8篇国外文献报告(9例患者)。男性7例,女性2例;年龄43~80岁,≥60岁者8例。4例患者使用利伐沙班、2例患者使用阿哌沙班和3例患者使用达比加群酯后发生血小板减少。9例患者发生DOACs诱导的血小板减少的时间为用药后第3天至4个月,血小板计数最低降至1×109/L。其中3例患者存在出血倾向。经停药、对症治疗后,9例患者血小板计数均恢复正常。8例患者关联性评价为"很可能",1例为"肯定"。结论:使用DOACs后出现出血倾向的患者应注意监测血小板计数的变化,以及时发现和处理DOACs诱导的血小板减少。  相似文献   

19.
脂质体口服给药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脂质体(Liposome)系将药物包封于类脂质双分子层形成的薄膜中间所制成的超微型球状药物载体制剂。由于其结构类似于生物膜,可包封水溶性和脂溶性药物,选择性高,靶向性强,具有减少药物剂量、降低毒副作用、无免疫原性、缓慢释放、降低体内消除速度、保护药物提高稳定性、适合多途径给药等特点,含有药物脂质体的制剂在医药界得到了日益广泛的关注。虽然目前静脉注射仍是脂质体主要给药形式。但随着制剂技术的不断发展,脂质体口服给药以其安全、方便、易于被患者接受等独特特点,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综述口服用脂质体制剂最近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0.
简述几味活血化瘀中药的作用,其在抑制血小板活化、抗血栓形成和溶解血栓中疗效确切,副作用小,给临床治疗血栓相关疾病带来了新的希望.活血化瘀中药在血液流变学、血液黏度、血小板功能、抗凝、保护血管及内皮细胞等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在内科领域治疗血脑血管疾病方面应用广泛,取得较好而公认的疗效;在减少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方面显示出其独特的魅力和优势.活血化瘀研究是用现代科学理论与手段,探讨和阐明活血化瘀治则、原则、机制的研究课题,积极发现和提取其有效单一化合物,探寻新配伍,研究新剂型,其将成为开发活血化瘀中药及新药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