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李月  张广迎  蒋引娣  刘接班  焦雯静 《癌症进展》2021,19(20):2122-2125
目的 探讨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流感染发生率、病原菌分布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将60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血流感染的发生情况和病原菌分布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并检测病原菌的耐药性,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60例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血流感染22例,感染发生率为36.67%,其中革兰阳性菌感染7例,占31.82%;革兰阴性菌感染14例,占64.63%;真菌感染1例,占4.55%.革兰阳性菌以粪肠球菌为主,对万古霉素最敏感,革兰阴性菌以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博菌为主,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最为敏感.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化疗周期、中心静脉置管时间、基础疾病、脏器功能衰竭数目、住院时间均可能是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而不同性别、凝血功能障碍情况均可能不是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发生血流感染的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化疗周期﹥5个、中心静脉置管时间﹥20天、有基础疾病、脏器功能衰竭数目≥2个、住院时间≥20天均是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发生血流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血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易发生血流感染,主要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血流感染的发生与多个因素相关,临床治疗时应针对性预防.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选取了80例口腔颌面肿瘤患者,均行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通过观察并记录感染情况,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实施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 口腔颌面肿瘤术后感染人数为35例.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抗生素给药时间是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35例感染患者中32例患者检出病原菌,检出率91.4%,其中革兰阳性菌11例、革兰阴性菌21例,革兰阴性菌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革兰阳性菌(P<0.05).结论 为了降低口腔颌面肿瘤患者术后感染的几率,有必要加强术后抗感染措施,合理使用抗生素,补充每日所需营养元素,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术后感染的临床特征和病原菌种类,分析感染因素,提出相关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5年6月间在西安交通大学口腔医院诊断的口腔颌面肿瘤外科手术后患者762例,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统计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感染部位、种类和相关因素。结果 762例患者手术后感染26例,感染率为3.4%,其中感染部位最多为手术创面(46.2%),其次为下呼吸道感染(23.1%)、上呼吸道感染(11.5%)。革兰氏阳性菌15株感染占57.7%,其中金黄色葡萄球菌(34.6%)为主要感染病原菌。革兰氏阴性菌11株占42.3%,其中铜绿假单胞菌(23.1%)为主要感染病原菌。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和护理方法为手术后感染的主要相关因素。结论感染部位最多为手术创面,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患者年龄、住院时间和护理方法与手术后感染相关。临床中,应对各种可能引起手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积极的预防控制与护理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术后并发肺部感染(postoperative pulmonary infection in patients with lung cancer,PPILC)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11年3月至2018年2月手术治疗的851例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鉴定病原菌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PPILC的危险因素。 结果 60例肺癌患者发生术后并发肺部感染,共分离出86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60.5%,以铜绿假单胞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革兰氏阳性菌占33.7%,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为主;真菌占5.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TNM分期、吸烟、年龄、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侵入性操作、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机械通气时间、术后胸腔引流总量、术后血红蛋白和血清白蛋白水平、胸腔引流时间、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和住院时间为PPILC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年龄、吸烟、合并糖尿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TNM分期等可影响PPILC的发生,临床上应加强关注合并以上危险因素患者术后肺部感染的防治。  相似文献   

5.
急性白血病患者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关系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白血病患者与院内感染危险因素的关系.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31例急性白血病患者进行医院感染的调查分析.结果 231例共发生院内感染48例,感染部位以呼吸系统、肛周和口腔为主.感染病原菌为革兰氏阳性球菌和革兰氏阴性杆菌及真菌.中性粒细胞减少、多疗程化疗和广谱抗生素使用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为减少医院感染发生率,必须对中性粒细胞<0.5×109 L-1的患者进行保护性隔离,并合理使用抗生素治疗感染性疾病.预防和控制感染是提高疗效、延长患者生存期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6.
《中国肿瘤》2002,11(1):54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医院肿瘤中心通过回顾分析1590例肿瘤患者病例后认为,要降低医院感染,主要应从减少患者的危险因素入手. 这1590例是1997年6月至2000年6月住院肿瘤患者,经临床、病理及组织化学确诊,其中316例发生医院感染,感染率为19.48%,感染1次者192例,2次者90例,3次以上者34例.以呼吸道最多(179例),其次为消化道(46例)、泌尿道(41例)和其他部位感染(20例),呼吸道感染率为11.26%,占医院感染总例数的63.28%.316例医院感染从血液、尿、粪、痰、脓液分泌物、咽拭子等培养出46株细菌,42.79%为革兰氏阴性菌,21.93%为革兰氏阳性菌,35.28%为真菌. 研究人员认为,肿瘤患者由于疾病本身及反复多次化疗,尤其是大剂量化疗后,使机体免疫力下降,白细胞降低,而成为易感人群,因此应针对危险因素加强防护.在医院感染的防治上抗生素的合理选择应用至关重要,为防止耐药菌株增多,临床用药应严格掌握适应证,尽量依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避免预防性或慢性感染长时间用药.同时要严格无菌技术操作和病房消毒隔离,定期空气消毒以杜绝交叉感染,对接受免疫抑制剂及放/化疗的患者采取保护措施或入住层流病房并加强支持治疗,应用免疫增强剂或造血生长因子,预防白细胞下降,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张中桥  相似文献   

7.
孙舒君  刘元昉  叶雅静 《癌症进展》2020,(7):718-720,747
目的探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的中心静脉导管(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影响因素的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选取1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整理、分析所有患者病历资料,如性别、年龄、化疗次数、穿刺部位、穿刺次数、置管时间、糖尿病、免疫功能等,分析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感染危险因素,并提出预防对策。结果120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中,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17例,感染率为14.17%;共检出1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占比58.82%,革兰氏阳性菌占比41.18%。不同性别、穿刺部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化疗次数、置管时间、免疫功能情况、糖尿病情况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化疗次数≥11次、置管时间≥11 h、免疫功能低下、有糖尿病史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年龄≥65岁、化疗次数≥11次、置管时间≥11 h、免疫功能低下、有糖尿病史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化疗患者PICC导管相关性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治疗应该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缩短置管时间,针对危险因素积极采取预防措施,从而减少PICC导管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晚期肿瘤患者合并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及其相关因素。方法根据96例晚期肿瘤患者的病情及感染部位分别留取血、痰、分泌物、腹水和尿等标本进行培养,检测并鉴别致病菌。结果呼吸系统(71.9%)为最常见的感染部位,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43.9%)为主,真菌占38.6%,革兰阳性菌占17.5%。结论晚期肿瘤患者感染概率较高,及时正确地留取标本、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营养支持、注意基础护理和消毒隔离等是预防和治疗感染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9.
肿瘤专科医院恶性肿瘤院内感染1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肿瘤专科医院化疗科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的发生率、相关因素及防治对策。方法对2009年1月-2009年12月本院化疗科住院的3 316例患者中123例发生院内感染的恶性肿瘤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包括感染部位、感染致病菌、患者年龄、肿瘤期别、住院时间等,并初步探讨院内感染的防治。结果本组院内感染率、病死率为3.8%、17.1%。感染与年龄、肿瘤期别、抗肿瘤治疗和侵袭性操作密切相关。感染主要部位是下呼吸道、泌尿道,分别占53.7%、16.3%。病原体阳性患者112例,共检出致病菌株127例,有9例为合并几种菌感染。感染主要菌种为革兰氏阴性菌占67株(52.8%),其中前3位是肺炎鲍曼不动杆菌18株(14.2%),克雷伯菌16株(12.6%),铜绿色假单胞菌14株(11.0%)。真菌36株(28.3%);革兰氏阳性菌24株(18.9%),主要是表皮葡萄球菌。结论恶性肿瘤患者院内感染常由条件致病菌引起,住院时间长、放化疗结合、老年及晚期肿瘤患者是院内感染的主要危险因素。降低院内感染,应采取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肿瘤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CRI)的危险因素和病原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158例留置中心静脉导管肿瘤重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可能引起CRI的临床因素进行比较和分析,包括年龄、性别、近期手术史及放疗史、导管留置部位、导管腔数、营养方式、导管留置时间、经导管输血史。结果患者CRI的发病率为35.4%,导管腔数、导管留置时间和经导管输血史是发生CRI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细菌培养结果显示,革兰氏阳性菌占46.4%,革兰氏阴性菌占33.9%,真菌占19.6%。最常见的病原体是表皮葡萄球菌,占21.4%。结论导管腔数多、导管留置时间过长和有经导管输血史是肿瘤重症患者导管相关性感染发生的危险因素,临床治疗时应尽量减少和避免。  相似文献   

11.
12.
我院1975年6月~1990年7月共收治食管平滑肌瘤10例,占同期食管肿瘤总数的0.192%(10/1092)。位于食管上段2例,中段5例,下段3例。X线食管钡餐造影是诊断本病的主要方法。行食管粘膜外肿瘤摘除9例,食管部分切除1例,效果良好。本文就其诊断与手术治疗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3.
背景与目的: 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 材料与方法: 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 结果: 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 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Chronic experiments on CBA and C57B1 mice and acute experiments on CBA mice established: (a) carcinogenic effect of sodium nitrite given continuously with drinking water (0.1; 1.0 and 10.0 maximum allowable concentration) in combination with morpholine fed with bread, and (b) endogenous synthesis of nitrosomorpholine as a result of simultaneous intragastric administration of same doses of sodium nitrite and morpholine. Also, nitrosomorpholine and N-nitrosodimethylamine synthesis was observed in vitro following addition of low-dose sodium nitrite, morpholine and amidopyrine to human gastric juice. Carcinogenic hazard associated with low-dose nitrite consumption in human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5.
背景与目的:研究仙人掌原液的毒性。材料与方法:小鼠急性毒性试验、Ames试验、小鼠骨髓嗜多染红细胞微核试验、小鼠精子畸形试验、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仙人掌原液雌、雄小鼠LD50均大于20.0 g/kg,属无毒物质;Ames试验、微核试验和精子畸形试验结果均为阴性;大鼠30 d喂养试验结果显示该样品30 d喂养对大鼠各项观察指标未见毒性作用。结论:在本次实验条件下,仙人掌原液为无毒物质,未显示有遗传毒性和亚急性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中晚期贲门癌148例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总结贲门癌手术治疗影响生存率的因素 ,提供今后工作参考。方法 对 14 8例经手术治疗的贲门癌患者进行术后并发症、绝对生存率的X2 检验。结果 本组切除率为 94.5 9% ,近半胃切除占 72 .14 % ,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67.9%、45 %和 2 4.3 %。病期、外侵程度和淋巴结转移等因素对 5年生存率有显著影响 (P <0 .0 1)。术后并发症以吻合口瘘及肺癌并发症为多见 ,其发生率为 3 .6% ,手术死亡率 1.4%。结论 提高生存率的关键在于早期诊断 ,根治手术和术后积极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胆囊癌的防治方法。方法分析29例胆囊癌病人临床资料、治疗方法及结果。结果术前诊断明确者21例,剖腹探查发现已属晚期,9例为Ⅳ期行根治术,12例为Ⅴ期未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术前怀疑胆囊癌者5例,剖腹探查冰冻切片证实为Ⅴ期及Ⅳ期者各1例,Ⅴ期未行根治术,Ⅳ期行根治术,均于术后1年内死亡;Ⅲ期者3例,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10月、13月、17月死亡。2例术中冰冻切片发现的Ⅱ期胆囊癌,行胆囊癌根治术,分别于术后23月、26月死亡。1例意外胆囊癌属Ⅰ期胆囊癌,术后5年半死亡。结论要减少胆囊癌危害,重在及时治疗胆囊结石。  相似文献   

18.
19.
20.
目的通过总结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影象学检查结果来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方法总结32例胰头癌病人的临床表现和CT、磁共振(MRI)检查结果,判断肿瘤是否已发生邻近浸润或远处转移,以此来评价其手术切除的可能性。结果在22例作CT检查的病例中,判断正确的为17例,准确率为77.3%。作MR检查9例,全部判断正确,准确率为100%。结论某些特殊的临床表现和CT、MR检查对判断肿瘤是否发生邻近浸润或转移有较大价值,为术前评价手术切除的可能性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