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急性耳鸣、亚急性耳鸣和慢性耳鸣3组高调耳鸣患者药物治疗前后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反应幅值变化及3组不同发病时长高调耳鸣患者药物治疗前后DPOAE反应幅值差值结果的分析,了解药物治疗对高调耳鸣患者DPOAE反应幅值的影响及分析药物疗效与疾病发病时长的关系。方法 按发病时长将收治的68例(77耳)听力正常高调耳鸣患者分为3组,急性耳鸣组(病程≤3个月)25例(27耳),亚急性耳鸣组(3﹤病程≤12个月)23例(26耳),慢性耳鸣组(病程>12个月)20例(24耳),对3组患者检测其DPOAE反应幅值。通过药物治疗2周后,再次测量3组患者DPOAE反应幅值,初步评估药物治疗对耳鸣患者DPOAE反应幅值的影响和药物疗效与疾病发病时长的关系。结果 3组患者在药物治疗2周后,其在0.5~1 kHz频点DPOAE反应幅值的变化以及DPOAE反应幅值变化差值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在2~8 kHz频点,除第3组患者在6、8 kHz治疗前后DPOAE反应幅值的变化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每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DPOAE反应幅值的改变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3组患者治疗前后DPOAE反应幅值的差值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在治疗前后DPOAE引出率变化,在0.5~1.5 kHz频点无明显差异;在2~8 kHz频点有明显差异,但第3组患者在6、8 kHz频点除外。3组患者经药物治疗后,第1组患者有效率100%,第2组患者有效率65.38%,第3组患者有效率29.17%。3组间治疗有效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9.38,P<0.01)。结论 高调耳鸣患者给予改善内耳微循环等药物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发病时长越短,治疗后DPOAE反应幅值提高越大,且治疗后有效率越高,表明病程越短、疗效越佳,让其早发现、早干预,提高治愈率,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听力正常型耳鸣者DPOAE的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听力正常型耳鸣病人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POAE)的临床特征。方法 对听力正常型耳鸣患者及无耳鸣听力正常者进行DPOAE测试 ,并进行对比。结果 DPOAE引出率二组均为 10 0 % ,幅值耳鸣组下降 ,高频段 (3~ 8kHz)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结论 听力正常型耳鸣的发生可能与耳蜗外毛细胞的早期损伤导致超高频听力损失有关 ,DPOAE检测可能成为耳蜗早期改变或耳鸣发生发展的监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听力正常耳鸣与诱发性耳声发射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分析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的耳蜗功能,探讨耳鸣的客观检查手段。方法:对听力正常的单侧 耳鸣患者50例(50耳,耳鸣1组)、听力正常的双侧耳鸣患者23例(46耳,耳鸣2组)和正常人34例(68耳,对照 组)进行瞬态诱发耳声发射(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耳鸣1、2组同时进行耳鸣频率匹配检查, 并分析在TEOAE及DPOAE测试结果中有无相应表现。结果:①TEOAE通过率,耳鸣1组为64.0%,耳鸣2组 为91.3%,对照组为100%(1组P<0.01,2组P>0.05);②DPOAE通过率,3组均为100%;但耳鸣1组在 3.125kHz及8.837kHz的波幅均值较对照组低,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耳鸣音调分布为0.25 ~8.00kHz。在TEOAE频谱中及DPOAE听力图中,部分耳表现出与匹配频率相对应的低反应峰或频率成分 缺失以及低幅值。结论:部分听力正常的耳鸣患者已有耳蜗毛细胞的损害;TEOAE及DPOAE可以作为外周性 耳鸣诊断的一种客观检测方法;前者对耳蜗性耳鸣的早期诊断敏感而直观,而后者适用于耳鸣的频率分析。  相似文献   

4.
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畸变产物耳声发射测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对听力正常耳鸣患者的检测意义. 方法采用ILO96耳动态分析仪对26例(46耳)听力正常耳鸣患者进行DPOAE检测. 结果在听力正常耳鸣患者中,DPOAE正常率为63.04%(29/46耳),DPOAE异常率为36.96%(17/46耳).在DPOAE异常的17耳中,耳鸣频率与DPOAE反应幅值下降频率范围基本对应的有9耳(52.94%),有8耳(47.06%)不完全对应,但较接近. 结论对听力正常耳鸣患者进行DPOAE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耳蜗存在的轻微损伤,对指导临床治疗,防止耳蜗病变进一步发展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5.
脑震荡前后大鼠听力及耳蜗形态变化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脑震荡前后Wistar大鼠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otoacoustic emissions,DPOAE)、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s,ABR)阈值及耳蜗形态的变化.方法 40只健康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分别为撞击前组,撞击后30分钟组,撞击后1小时组以及撞击后1天组,各组1 0只.选用0.5、0.7、1、1.4、2、3、4、6及8 kHz共9个频率点进行DPOAE(f 2/f1=1.2,L1=65 dBSPL,L2=55dBSPL)幅值测试,同时进行ABR阈值检测.并进行耳蜗毛细胞及周围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撞击前测得的ABR反应阈值分别与撞击后30分钟、撞击后1小时及撞击后1天比较,反应阈值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DPOAE测试显示,撞击前分别与撞击后30分钟、1小时和1天比较,在2kHz时其幅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撞击后出现DPOAE幅值下降.这一结果与形态学结果相吻合.结论 撞击后DPOAE幅值在频率2 kHz时下降,ABR反应阈值和DPOAE检测幅值的改变说明脑震荡对耳蜗外毛细胞有一定的损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结果与耳鸣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出现DPOAE异常的耳鸣患者92例,按DPOAE异常频率与耳鸣主调是否匹配及病程长短进行分组,92例患者全部给予银杏叶提取物、甲钴胺、维生素B1等药物治疗,2周后对比组间的治疗效果.结果 DPOAE对应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非对应组(P<0.01),短病程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长病程组(P<0.01).结论 DPOAE检测可以早期发现耳蜗的轻微损伤,对于耳鸣患者的病情评估及疗效预判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 (obstructivesleepapnea hypopneasyndrome,OSAHS)患者的耳蜗功能变化。方法 应用耳声发射仪观察 2 8例OSAHS患者行悬雍垂腭咽成形术前后的诱发性瞬态耳声反射 (transientlyevokedotoacousticemissions,TEOAE)和畸变产物耳声发射 (distortion productotoacousticemissions ,DPOAE)变化。结果 TEOAE检出率 6 4 3% ,频谱能量分布主要在 0 5~ 2kHz;DPOAE各频率的反应幅值在 0 5~ 8kHz处均显著下降 ,各频率的检出率约 4 6 4 %~89 3%。术后TEOAE和DPOAE检出率提高 ,0 5~ 8kHz的DPOAE反应幅值依次为 (2 2 5 0± 16 70 )、(5 83± 2 6 9)、(0 6 9± 3 83)、(- 2 5 0± 2 4 5 )、(4 95± 2 6 5 )、(4 4 8± 3 0 7)dBSPL ,在 1、2、4、6、8kHz处有显著性增加。结论 反复发作的OSAHS能够影响耳蜗功能 ,悬雍垂腭咽成形术能改善耳蜗功能。  相似文献   

8.
目的:对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闷患者进行诱发性耳声发射分析,以早期发现这些患者的耳蜗损害.方法:采用丹麦Madsen公司Capella耳声发射仪对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闷患者43例(72耳,耳闷组)及正常人30例(60耳,对照组)分别进行TEOAE及DPOAE检测,记录和分析各频率DPOAE的检出率、幅值,TEOAE的通过率、反应波信噪比、波形重复性及各频带反应波信噪比和重复性.结果:①DPOAE检出率仅在0.50、0.75 kHz两频点上耳闷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其余各频率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EOAE通过率对照组为100%,耳闷组为90.28%,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16,P<0.05);③与对照组相比,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闷患者各频率DPOAE的幅值、TEOAE的反应波信噪比、波形重复性及各频带反应波信噪比和重复性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部分纯音听阈正常的耳闷患者已存在耳蜗外毛细胞的损害,利用诱发性耳声发射的方法可在其听力损失出现之前早期发现此类病变.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突发性聋患者单耳发病时对侧耳的耳蜗功能状态。方法利用Capella耳声发射仪对单侧突发性聋患者的对侧耳50例(50耳,病例组)及正常人30例(60耳,对照组)分别进行瞬态声诱发耳声发射(TEOAE)及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检测,记录和分析TEOAE的通过率及各频率DPOAE的检出率、幅值。结果①TEOAE通过率对照组为100%,病例组为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84,P<0.01);②DPOAE检出率在0.5、0.75、1.0、3.0、4.0 kHz频点上,病例组低于对照组(P<0.05或P<0.01);③与对照组相比,病例组各频率DPOAE的幅值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部分突发性聋患者的对侧耳已出现早期耳蜗功能受累,利用耳声发射分析方法可在听力损失出现之前早期发现此类病变。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听阈正常耳鸣患者听性脑干反应(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BR)、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is-tortion product evoked otoacoustic emissions, DPOAE)客观测试结果的特点,探讨ABR检测在耳鸣中的意义。方法对24例听力正常单侧耳鸣为主诉的患者进行纯音听阈、DPOAE和ABR检测,对比耳鸣侧和健侧的听阈、DPOAE各频率检出率及幅值和ABR各波波幅及潜伏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4例患者双侧纯音听阈全部≤25dBHL,双侧无显著差异;DPOAE各频率检出率及幅值双侧无显著性差异;ABR结果中Ⅰ波波幅在耳鸣侧较健侧降低(t=-2.681,P<0.05),而Ⅲ、Ⅴ波波幅双侧无显著性差异,各波幅比双侧无显著性差异;Ⅰ、Ⅲ、Ⅴ各波潜伏期及波间期双侧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ABR中Ⅰ波波幅下降代表听阈正常的耳鸣患者可能已经存在耳蜗早期变化,对耳鸣早期临床诊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