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将120例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60例,两组维持原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健康教育,观察24周。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定精神症状、社会功能及自知力,并统计复发状况。结果健康教育24周末,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评分均较入组时显著降低(P <0.05或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研究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较入组时显著升高(P <0.05或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 >0.05),研究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1)。研究组复发率为0,对照组为6.7%,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健康教育能显著改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社会功能,提高自知力,有利于促进患者全面康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康复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50例,两组均应用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康复干预治疗.观察住院全程.于入院及出院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定临床效果,同时评定服药依从性.结果 两组出院时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下降(P<0.01),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均较入院时显著升高(P<0.01);同期两组间比较,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均无显著性差异,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研究组出院时显著高于对照组(t=6.725,P<0.01).6周末,研究组服药依从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2.243,P<0.01).结论 在精神分裂症治疗过程中实施康复干预能显著提高患者的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3.
综合干预对社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对社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作用.方法:将100例经住院治疗缓解出院并随访1年的社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随访1年,研究组实施综合干预,对照组常规门诊复查.结果:研究组患者1年后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社会功能缺陷筛选量表的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自测健康评定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总分及各子量表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1),服药依从性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综合干预能较好巩固社区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疗效,对恢复自知力、改善服药依从性、减少复发、促进社会功能康复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陪护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其陪护家属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将216例精神分裂症患者及家属随机分为两组,每组108例,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治疗与护理,研究组患者及家属接受相关健康教育。于出院时采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患者的精神症状,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定患者自知力水平;采用症状自评量表评定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陪护家属采用治疗依从性问卷评定患者的治疗依从性。结果研究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和治疗依从性量表评分的减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研究组家属症状自评量表各因子分减分值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家属(P〈0.01)。结论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治疗依从性和病情的康复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并能显著改善患者家属的心理健康状况,提高家庭对患者的支持度与监护能力,有利于患者的家庭治疗,对促进患者的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治疗依从性及自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分裂症患者不同阶段自知力及服药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80例精神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各40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医疗护理服务,研究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健康教育.观察8周.于健康教育前及8周末采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定两组患者的自知力及精神症状.结果 健康教育8周末,两组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均较健康教育前显著下降,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均较健康教育前显著升高,差异均有极显著性(P<0.01);但研究组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评分较对照组升高更显著(P<0.01).研究组服药依从性较健康教育前有显著性提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对照组则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 健康教育能促进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康复,有效提高治疗依从性,更有利于帮助患者早日回归社会.  相似文献   

6.
目的 通过与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对比,探讨BP神经网络模型在分析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影响因素中的可行性。方法 采用服药依从性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对385例门诊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1)与精神分裂症复发有关的影响因素按重要性排序依次为:自知力和治疗态度(0.300)、服药依从性(0.176)、社会支持(0.166)、睡眠质量(0.156)、应激生活事件(0.135)、精神病家族史(0.067)。(2)在训练集中,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准确性(85.5%)和灵敏度(81.9%)均低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性(85.9%)和灵敏度(85.9%),而BP神经网络模型的特异度(90.0%)和约登指数(0.719)均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特异度(85.8%)和约登指数(0.717)。(3)在测试集中,BP神经网络模型的预测准确性(87.1%)、特异度(89.4%)和约登指数(0.734)均高于Logistic回归模型的预测准确性(84.5%)、特异度(81.8%)和约登指数(0.698),而Logistic回归模型灵敏度(88.0%)高于BP神经网络模型灵敏度(84.0%)。Logistic回归模型AUC为0.934高于BP神经网络模型的AUC0.921。结论 精神分裂症复发的主要因素有自知力和治疗态度、服药依从性、社会支持、睡眠质量、应激性生活事件和精神疾病家族史;运用 Logistic回归分析和BP 神经网络构建精神分裂症患者复发的影响因素模型可行,模型拟合性能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究认知行为疗法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7年10月-2019年1月我院收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1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7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认知行为疗法。比较2组住院患者护士评定观察量表(nurses' observation scale for inpatient evaluation,NOSIE)、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rief psychiatric rating scale,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insight and treatment attitude questionnaire,ITAQ)评分、服药依从性及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NOSIE评分、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t=20.051,P<0.001;Z=-2.247,P=0.025);2组BPRS及ITAQ评分在时间、组间及交互效应上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个月、3个月后患者服药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Z=-2.896,P=0.004;Z=-4.849,P<0.001)。结论 认知行为疗法可提高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自知力及服药依从性,缓解精神症状,有利于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认知干预对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杜荣荣 《护理与康复》2009,8(6):459-460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的影响。方法将120例首发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两组均接受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认知干预。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及自制的治疗依从性调查表,分别于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自知力与治疗态度、治疗依从性的测评分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后各项测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O.05)。结论认知干预有助于恢复精神分裂症患者自知力、提高治疗依从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开放性家属同程康复训练护理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6月于该院住院康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与对照组,每组45例。对照组患者接受封闭式病房管理,试验组患者入住开放式病房,接受开放性家属同程康复训练护理干预,对两组干预后各相关观察指标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试验组干预后日常生活能力量表、简明精神病量表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个人与社会功能量表、自知力及治疗态度问卷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与家属满意度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开放性家属同程康复训练护理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实施康复干预,可明显改善该类患者精神症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日常生活能力与社会功能,并可获得患者及家属的高满意度评价。  相似文献   

10.
行为治疗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行为治疗对缓解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自知力和治疗态度方面的作用。方法将 96例非急性期的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行为治疗组 (以下简称治疗组 ,48例 ,其中脱落 2例 )和对照组 (4 8例 )。对行为治疗组进行行为治疗共 6个月。采用阳性症状与阴性症状量表 (PANS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 (ITAQ)对患者进行评估。结果行为治疗组干预后与干预前的PANSS评分、阴性量表得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得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得分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 ;第 6个月末时点与干预前时点评分差值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PANSS分、阳性量表分、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表分的具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阴性量表分、一般精神病理量表分具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 <0 0 1)。结论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 ,行为治疗能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症状及其自知力和治疗态度。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四子散加粗盐循经热熨对脑卒中恢复期痉挛性偏瘫患者的影响。【方法】使用随机数字表法将8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3例,两组均接受常规治疗、护理和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试验组施予四子散加粗盐循经热熨,每天1次,每次30 min,每周5次,干预4周。观察干预前、干预2周后和干预4周后痉挛程度及运动功能的变化。【结果】干预4周后,试验组上下肢痉挛程度、综合痉挛量表得分、肢体运动功能评分较干预前均显著改善(P<0.01);干预4周后,试验组上下肢痉挛程度改善有效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综合痉挛量表总分及各维度得分的时间效应有统计学意义(P<0.01),综合痉挛量表总分与腱反射得分的时间效应与处理效应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上下肢肢体运动功能评分的时间效应、处理效应与时间效应的交互作用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四子散加粗盐循经热熨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改善脑卒中痉挛性偏瘫患者的肢体痉挛程度,提高患者的运动功能。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对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76例,分为对照组(40例)和干预组(36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同伴支持干预。在干预前、干预3个月时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测定,并应用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活动问卷及中国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特异性量表进行调查。结果干预3个月后,干预组自我管理行为、生活质量水平明显提高,糖化血红蛋白值维持在正常范围内,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同伴支持能够帮助社区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有效改变糖尿病自我管理行为,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以时机理论为框架的戒烟干预对COPD患者戒烟效果的影响。方法 便利选取2018年1月—10月某三级甲等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住院治疗的COPD患者10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52例。试验组在对照组干预的基础上接受基于时机理论的戒烟干预,对照组接受呼吸科常规护理,并依据《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版)》对其进行简短戒烟干预及定期随访,两组均于患者出院后1个月、6个月评定戒烟率、尼古丁依赖程度及焦虑、抑郁情况。 结果 试验组出院后1个月戒烟率为72.34%,高于对照组的戒烟率40.82%,试验组出院后6个月戒烟率为85.11%,高于对照组的戒烟率48.9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尼古丁依赖程度分值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焦虑、抑郁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基于时机理论的戒烟干预可有效提高COPD患者戒烟率,降低尼古丁依赖程度,尚未发现其对焦虑、抑郁情况的改善。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构建COPD患者早期简易肺康复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5月—12月入院的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97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试验组在对照组方案基础上接受COPD患者早期简易肺康复方案的干预,即在入组后进行呼吸训练、腹肌抗阻训练、上下肢训练、床边起蹲运动、步行训练、爬楼梯训练;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健康教育和家庭肺康复指导,比较两组干预前和干预后3个月的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量表(modified medical British Research Council,mMRC)评分、6 min步行距离、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肺功能指标、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评分、家庭肺康复依从性。 结果 干预后3个月试验组mMRC评分、6 min步行距离、CAT评分、S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试验组家庭肺康复依从性良好者比例(51.02%)高于对照组(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OPD患者早期简易肺康复方案安全、有效,可改善COPD患者的运动耐力、生活质量,缓解患者的呼吸困难、焦虑症状,提高患者家庭肺康复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骨折联络服务在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3月—7月某三级甲等医院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106例,根据患者入院顺序依次编号,采用奇偶数字抓阄法,编号为奇数者纳入试验组(n=53),编号为偶数者纳入对照组(n=53)。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实施骨折联络服务,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使用老年人衰弱评估量表比较两组衰弱程度、骨质疏松确诊情况和二次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3个月后,试验组患者老年人衰弱评估量表的生理及心理衰弱维度得分低于对照组;干预6个月后,试验组生理、心理、认知维度得分及总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显示,两组生理、认知维度得分及总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以及两者交互作用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3个月及6个月后,试验组骨质疏松确诊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干预时期,两组二次骨折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骨折联络服务可降低老年髋部脆性骨折患者的衰弱程度,提高患者的骨质疏松确诊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感觉运动训练对老年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水平、自我效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择2020年1月—12月在无锡市某精神卫生中心老年精神科住院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60例患者以住院号尾号分组,双号为试验组(30例),单号为对照组(30例),两组住院期间均予以常规训练和健康教育,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感觉运...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电影欣赏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情绪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9-11月符合标准的精神分裂症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30例)和对照组(32例).两组均进行日常康复治疗项目,研究组在此基础上开展程式化电影欣赏.采用正负性情绪量表在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进行疗效评估.结果 干预后研究组正性情绪得分为(30.79±7.54)分,负性情绪得分为(18.07±5.97)分,分别优于干预前的(22.29±8.14),(18.00±7.79)分,研究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3.97,4.85;P <0.01);干预后对照组正性情绪得分为(21.41±7.40)分,负性情绪得分为(17.72±7.03)分,分别优于干预前的(23.25±6.37),(16.50±6.08)分,对照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67,1.98;P<0.05);两组干预后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69,6.78;P <0.01).结论 电影欣赏有助于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正性情绪的改善.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制订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智能化改善方案,并评价其应用效果。 方法 选取山西省某三级甲等医院心内科2020年2月—9月收治的冠心病合并负性情绪的患者为研究对象,2020年6月—9月收治的39例纳入试验组,2020年2月—5月收治的38例纳入对照组。试验组应用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智能化改善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心理护理。对两组干预前后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及护士满意度进行比较。结果 干预后试验组焦虑自评量表得分、抑郁自评量表得分、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得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士对使用智能系统的各维度满意度较高,总体满意度达94.35%。结论 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智能化改善方案的应用能够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患者的睡眠质量。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家庭护理干预在哮喘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5例急诊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在急诊处理后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治疗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基础上接受家庭护理干预,即通过定期上门或电话随访,短信或网络多媒体等方式指导患者正确使用药物,进行哮喘的自我监测,发作时的自我急救方法及如何寻求医疗救护,心理支持等干预。随访1年,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表(ACT)比较2组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组哮喘临床控制率较对照组显著提高(P〈0.05)。结论家庭护理干预在提高哮喘控制率中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营养干预决策辅助方案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通过参考国内外文献、专家函询、课题小组讨论以及预试验,基于共同决策三阶段会谈模型构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营养干预决策辅助方案,包括团队会谈、选择会谈、决策会谈3个步骤。2021年3月—12月便利选取重庆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眼科110例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5例。试验组在常规健康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决策辅助方案,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干预后分别使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营养相关知识测评问卷、决策准备量表、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决策困境量表、综合医院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对两组进行评估。结果 试验组干预后营养相关知识测评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决策准备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决策自我效能量表得分高于对照组(P<0.001),决策困境量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01);试验组焦虑/抑郁情绪测定表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应用该研究制订的患者决策辅助方案,可提高患者营养干预相关知识水平,提高患者的决策准备度和决策自我效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