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乳腺癌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置管化疗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心理状态及依从性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间青岛中心(肿瘤)医院收治的118例女性乳腺癌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9例。研究组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遵医嘱依从性、并发症、自我护理能力及心理负性情绪变化。结果护理后,研究组患者遵医嘱依从性为96. 6%,高于对照组的62. 7%;研究组患者导管移位或脱出、感染、穿刺点渗液和穿刺点出血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护理后,两组患者自护能力均提升,且研究组患者各项自护能力评分及总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护理后,两组患者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均降低,且研究组患者SDS和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乳腺癌PICC置管化疗患者采用针对性护理干预,可提高患者遵医嘱依从性和自我护理能力,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缓解心理负性情绪,改善术后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化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间新疆医科大学第三附属肿瘤医院收治的112例肿瘤化疗患者,根据入院顺序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56例。观察组患者根据PICC特点行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舒适度、疾病不确定评分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护理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4%,低于对照组的32.1%,护理满意度为91.1%,高于对照组的76.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舒适度评分为(9.32±0.02)分,高于对照组的(7.34±0.44)分,其疾病不确定感为(63.07±9.72)分,低于对照组的(72.65±8.4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对性护理干预肿瘤患者PICC置管化疗,可有效控制不良反应发生,改善患者舒适度,减少患者不良情绪,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在肿瘤护理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至2015年5月间收治的120例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试验组患者接受PICC,对照组患者接受一般静脉留置针穿刺。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渗血量、操作时间、保留时间、一次置管成功率、疼痛感、并发症发生率及护理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术中渗血量减少,操作时间及保留时间均明显缩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一次置管成功率升高,疼痛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肢体肿胀、静脉炎、导管阻塞、导管脱出及感染发生率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患者护理满意度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一般静脉留置针穿刺相比,肿瘤护理中应用PICC临床效果显著,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与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消化道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配合一次性微量输液泵的应用和护理。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并确诊为食道癌、胃癌等消化道肿瘤患者100例。根据治疗时静脉注射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54例)和对照组(46例)。观察组患者采用PICC配合一次性微量输液泵,对照组患者采用普通外周静脉穿刺进行置管同时配备一次性微量输液泵。观察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静脉炎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且注射过程中疼痛情况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注射后两组患者消化道症状和白细胞变化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ICC配合一次性微量输液泵在治疗消化道肿瘤时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对血管的刺激作用,降低输液过程中患者的不适感及不良反应,其效果明显好于传统普通外周静脉输液方式,值得在临床护理中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PDCA护理管理在胃癌术后患者护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对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0月至2018年5月间湖北省应城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外科手术治疗的100例胃癌患者,根据采用的护理方法不同分组,其中,在常规方法的基础上采用PDCA循环管理模式护理的50例患者纳入研究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的50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满意程度、并发症发生率及心理不良反应,心理不良反应包括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AS)和抑郁自评量表评分(SDS)。结果研究组患者护理满意度为100. 0%,高于对照组患者的84.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4. 0%,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6. 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研究组患者的SAS评分及SD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结论对胃癌术后患者采用PDCA护理管理模式,可以促进患者恢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患者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措施对食管癌放疗患者并发症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间商洛市中心医院收治的214例行放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10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在此基础上采用综合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放疗治疗期间的并发症情况和干预前后的生活质量变化。结果研究组患者放疗期间并发症发生率为18. 7%,低于对照组的37.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角色、躯体、社会、情绪功能与总体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两组患者认知功能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综合护理措施在食管癌放疗患者中有较好的应用效果,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概率,保障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肺癌患者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ICC)后发生血栓的相关因素及护理对策。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间重庆市职业病防治医院收治的100例经PICC化疗的肺癌患者,按照抽签法平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患者在常规的PICC置管化疗护理的基础上加针对性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PICC置管化疗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置管中不良情况发生率、置管后血栓发生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并对两组患者整体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导管堵塞、导管脱落的总发生率、血栓发生率及置管后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整体生活质量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的肺癌患者行针对性护理,可有效减少血栓形成,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的健康教育模式对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带管肿瘤患者出院后知识掌握及自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19年1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174例PICC带管肿瘤患者,按护理方式不同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8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基于微信的健康教育模式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知识掌握情况、自理能力、并发症发生情况和生存质量情况。结果研究组患者饮食知识、基本化疗知识、用药知识及患肢锻炼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日常活动、日常观察、带管运动、处理异常情况和依从性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4.6%,低于对照组的2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基于微信的健康教育模式在PICC带管肿瘤患者的护理中,效果较好,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恶性肿瘤患者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ICC)后血栓预见性护理对溶栓效果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9月恶性肿瘤PICC患者145例,根据护理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64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81例,在常规基础上进行预见性护理。观察两组血栓发生率和并发症。结果观察组血栓发生率为9.9%(8/81),对照组为29.7%(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静脉炎、导管堵塞和感染发生率分别为14.8%(12/81)、11.1%(9/81)和12.3%(10/81),对照组分别为35.9%(23/64)、26.6%(17/64)和29.7%(19/6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渗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预见性护理可以减少恶性肿瘤患者PICC后血栓,降低并发症,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以时间理念为基础的护理策略对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术后肢体功能、自我护理能力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2月至2017年12月间凤翔县医院收治的100例行介入栓塞术治疗的Hunt-Hess低分级颅内动脉瘤患者,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后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采用以时间理念为基础的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FMA)、生活自理能力、生活质量及脑缺血、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FMA各子项目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自理能力评估量表(Barthel)指数分级优于对照组患者,Barthel指数平均值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干预后,研究组患者生活质量各子项目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研究组患者术后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低于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术后脑缺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基于时间理念的护理干预可促进Hunt-Hess低分级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术患者的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