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对非综合征性先天性重度及以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儿童及其父母进行耳聋相关基因检测,探讨耳聋基因芯片筛查在临床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选择来自医院听力检测中心的47个听障儿童家庭,包括52例非综合征性先天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患儿及其父母,应用遗传学耳聋基因芯片对47个家庭进行GJB2、GJB3、SLC26A4、线粒体12S rRNA4个常见耳聋基因9个检测位点的基因检测。结果146例受检者中,17个家庭的43例筛查结果阳性,其中16例听力损失患儿筛查阳性,筛查阳性率为30.8%。GJB2基因235delC位点纯合突变8例,GJB2基因235delC位点杂合突变20例,GJB2基因235delC位点和SLC26A4基因IVS7-2A〉G位点杂合突变1例,SLC26A4基因IVS7-2A〉G位点纯合突变2例,SLC26A4基因IVS7-2A〉G位点杂合突变10例,SLC26A4基因2168A〉G位点杂合突变2例。结论应用耳聋基因芯片检测技术能快速、高效地检测非综合征性耳聋患者的遗传性致病基因,适用于大规模群体耳聋基因的筛查,有助于临床医生从病因学角度辅助耳聋诊断,引入正确的康复干预措施,并为具有聋病易感基因的听力损失儿童家庭提供针对性的遗传咨询指导。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出生后3~5天的678名新生儿,采取足跟末梢血提取DNA,并采用基因测序检测所有血样的线粒体12SrRNAm.1555A>G、GJB2基因c.235delC、SLC26A4基因c.919-2A>G三个基因突变位点;同时对所有新生儿进行听力筛查,初筛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OAE),复筛采用筛查型OAE结合自动判别听性脑干反应(AABR).结果 678例中听力初筛未通过21例,复筛未通过13例;8例在3月龄时进行了听力学诊断,最终确诊4例新生儿听力损失.25例(3.69%,25/678)存在线粒体12SrRNA、GJB2基因和SLC26A4基因的变异,其中,1例线粒体12SrRNAm.1555A>G阳性儿通过听力筛查;2例GJB2基因c.235delC纯合突变、1例GJB2基因c.235delC和c.299delAT复杂突变,听力筛查均未通过;13例GJB2基因c.235delC杂合携带者和8例SLC26A4基因c.919-2A>G杂合突变者中,17例通过听力筛查.结论 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可发现部分听力筛查不能发现的高危耳聋新生儿和迟发性耳聋新生儿.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济宁市新生儿进行耳聋基因普遍筛查,了解新生儿耳聋基因的携带情况,探讨地市级妇幼保健院开展耳聋基因普遍筛查的模式。方法 2015年4月20日至11月20日在济宁市助产机构出生的38903名新生儿接受了耳聋基因筛查,与另外29种遗传代谢病同步采集血片;对照组为2013年耳聋基因单独筛查组和2015年4月1日至10月31日听力筛查组。应用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对中国人常见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r RNA等4个耳聋易感基因共20个热点突变位点进行检测[GJB2(35del G、167del T、176_191de116、235del C、299_300del AT),GJB3(538C→T、547G→A),SLC26A4(281C→T、589G→A、IVS7-2A→G、1174A→T、1226G→A、1229C→T、IVS15+5G→A、1975G→C、2027T→A、2162C→T、2168A→G),线粒体12S r RNA(1494C→T、1555A→G)]。对于耳聋基因携带者在3个月内采用自动听性脑干反应(auto auditory brainstem response,AABR)筛查随访或接受常规听力诊断,听力诊断检查项目包括:声导抗、诊断型耳声发射、脑干诱发电位(ABR)、40Hz听觉事件相关电位(40Hz-AERP)。结果含耳聋基因的30种遗传代谢病筛查率85.47%,高于耳聋基因单独筛查率59.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8903例新生儿中携带有耳聋基因突变者2179例,耳聋基因突变携带率为5.60%(2179/38903),其中GJB2纯合突变8例,复合杂合6例,杂合1028例,共1042例,携带率为2.68%(1042/38903);GJB3杂合突变162例,携带率为0.42%(162/38903);SLC26A4纯合突变2例,复合杂合6例,杂合突变843例,共851例,携带率为2.19%(851/38903);线粒体12Sr RNA同质突变85例,异质性突变11例,共96例,携带率为0.25%(96/38903);GJB2合并SLC26A4突变共18例,GJB2合并GJB3突变共2例,GJB3合并SLC26A4突变共4例,SLC26A4合并线粒体12Sr RNA同质突变3例,GJB2合并SLC26A4和线粒体12Sr RNA同质突变1例,GJB2167del T,TT位点未发现突变。1557例耳聋基因杂合携带者做到了召回听力随访,随访率71.45%(1557/2179),低于同期听力筛查组的随访率95.14%(431/4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3个月内最终确诊听力损失25例。结论耳聋基因与29种遗传代谢病同步筛查更易被家长接受,筛查后的随访有待加强,筛查的位点可以适当调整。  相似文献   

4.
听力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常见聋病易感基因筛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对听力复筛未通过的新生儿进行聋病易感基因筛查和听力学评估,探讨新生儿听力联合基因筛查的临床意义。方法对2007年5月至2007年12月复筛未通过转诊至广州市儿童听力诊断中心的200例新生儿,运用筛查型OAE、AABR、声导抗、40Hz-AERP等进行听力学评估和医学诊断。对所有新生儿应用遗传疾病筛查采样卡采集足跟血,进行耳聋易感基因包括线粒体12S rRNAm.A1555G、GJB2基因c.235delC、SLC26A4基因c.919-2A>G聚合酶链扩增反应(PCR),Alw26I限制性内切酶筛查线粒体12S rRNAm.A1555G点突变,对酶切阳性病例进行PCR产物测序验证;对GJB2基因编码区和SLC26A4基因c.919-2A>G突变位点所在区域进行PCR产物的直接测序。DNAStar软件对测序结果进行比对分析。结果 200例未通过听力复筛的新生儿中,190例听力正常,最终确诊10例听力损失,其中,6例单耳听力损失,4例双耳听力损失。基因检测结果显示:6例为GJB2基因c.235delC突变,占3%(6/200),其中,2例为GJB2基因c.235delC纯合突变,占1%,4例为GJB2基因c.235delC杂合携带,占2%;1例为SLC26A4基因c.919-2A>G杂合携带,占0.5%(1/200);未发现线粒体12S rRNAm.A1555G点突变。这7例基因筛查结果异常者中,2例为双耳重度听力损失,5例双耳听力正常。结论新生儿听力联合聋病易感基因筛查,能发现部分单纯听力筛查不能发现的迟发性听力损失高危患儿,扩大重点随访对象。  相似文献   

5.
目的调查孕期女性对常见耳聋基因筛查的接受程度以及孕期女性常见耳聋基因突变的携带率。方法对孕期女性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内容的宣传,每位受检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后,抽取外周血并提取DNA,然后进行GJB2全基因测序,SLC26A4常见突变区域(外显子7+8,19)及线粒体基因12SrRNA测定。根据检测结果提供遗传咨询与生育指导,并于孕妇生育后进行随访。结果 3205例孕期女性中,3000例同意进行常见耳聋基因筛查,接受率达93.60%;共筛查出携带常见耳聋基因突变者146例(4.86%),其中91例携带GJB2突变(3.03%),49例携带SLC26A4突变(1.63%);建议此140例GJB2/SLC26A4突变携带者的丈夫来进行相应基因检测,83例携带者的丈夫同意检测;6对夫妇被证实为同为GJB2或SLC26A4突变携带者,预测后代出现耳聋的风险为25%;4对夫妇同意进行耳聋产前诊断,确认1对夫妇的后代为遗传性耳聋患者。6例(0.20%)孕期女性携带线粒体基因A1555G突变,预测后代亦为此突变携带者,需要终生严格禁止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随访到的1936例孕期女性所生育后代的听力均未发现异常。结论常见耳聋基因筛查在孕期女性中接受程度高,如果列入常规产前筛查项目之中,可初步实现遗传性耳聋的一级预防,有效减少聋儿的出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儿童听力筛查未通过原因及耳聋基因筛查的意义。方法扬州市就诊我院门诊的14岁及以下入学儿童听力筛查未通过245人,所有儿童均行声导抗及耳声发射检查,5周岁及以上儿童进行纯音测听检查,5周岁以下儿童进行行为测听检查,不能配合者行ABR检查。基因筛查采用4个基因(GJB2、SLC26A4、12SrRNA和GJB3)20个位点的高通量测序。结果复测通过64人(26.12%),耵聍栓塞及外耳道疾病31人(12.65%),分泌性中耳炎132人(53.88%),急慢性中耳炎12人(4.90%),先天性中耳胆脂瘤2人(0.82%),小儿听神经病1人(0.41%),感音神经性聋1人(0.41%),大前庭水管综合征2人(0.82%)。GJB2基因杂合突变9人(3.67%),未筛查出纯合突变或复合杂合突变;SLC26A4基因杂合突变1人(0.41%),纯合突变1人(0.41%);线粒体12SrRNA基因突变携带1人(0.41%),未发现GJB3基因突变携带者。结论听力和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对发现耳聋和迟发性耳聋具有协同作用,解除病因和给予正确指导可降低耳聋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济宁地区新生儿听力与耳聋基因同步筛查及对听力诊断影响。方法对济宁地区2015年9月至2020年6月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数据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2015年9月至2020年6月耳聋基因携带者与非携带者的听力诊断时间。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耳聋基因携带者进行GJB2或SLC26A4(PDS)全序列分析。结果 2015年9月至2020年6月,新生儿耳聋基因采血筛查523006例,耳聋基因异常29536例;GJB2、SLC26A4纯合和复合杂合诊断153例,听力正常9例;单基因杂合突变28094例,听力正常17313例;线粒体MT-RNR1共1277例,听力正常963例。2015年9月至2020年6月听力诊断4569例,耳聋基因携带者(954例)与非携带者(3615例)听力诊断时间中位数分别为生后47天、62天,耳聋基因携带者听力诊断时间小于非携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19年6月至2020年6月,1714例患儿进行耳聋基因单基因全序列测序,发现32例致病/可能致病位点。结论开展新生儿耳聋基因筛查后,听力诊断时间缩短,利于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GJB2和SLC26A4纯合或复合...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新生儿听力与耳聋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结果,探讨基因筛查的意义和基因型与表型的潜在联系。方法对2012年5月至2013年12月在佛山市出生的10238例新生儿采用 AABR 进行听力初筛和复筛,并采集足跟血行耳聋易感基因突变热点检测,对听力筛查结果和耳聋易感基因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对比分析。结果10238例新生儿听力初筛通过率99.16%(10150/10238),母婴同室新生儿(99.43%,9242/9295)比NICU 新生儿(96.29%,908/943)听力初筛通过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9.1,P<0.001),而两组新生儿听力复筛通过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26,P=0.61)。听力筛查阳性者中确诊听力损失者11例(1.07‰,11/10238),均为双耳中度到极重度听力损失。新生儿基因突变阳性率3.08%(315/10238),高于听力初筛的未通过率(0.84%)(χ2=123.9,P<0.001)。其中,GJB2 c.235delC 杂合突变165例,纯合缺失4例;c.299300delAT 杂合突变20例;c.176191del16杂合突变6例;未检测到 c.35delG 位点突变。SLC26A4 c.919-2A>G 杂合突变82例,纯合突变3例;c.2168A>G 杂合突变12例。MTRNR11555A>G 异质性突变4例,同质性突变18例;1494C>T 同质性突变1例。GJB2 c.235delC 和 SLC26A4 c.919-2A>G 突变的新生儿中8例在出生25个月内确诊为中度到极重度感音神经性聋。结论新生儿耳聋易感基因筛查是对传统新生儿听力筛查的必要补充,有利于早期发现耳聋高危人群,预警潜在或迟发性耳聋的发生与及早干预。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新生儿听力与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法 对2007年11月~2008年8月间洛阳市妇女儿童医疗保健中心出生的2 788例新生儿进行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同步筛查,采用筛查型耳声发射仪进行听力初筛和复筛,未通过复筛的新生儿转诊至指定的听力筛查诊断中心行听力学评估和医学诊断;所有新生儿出生时采取脐带血,采用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结合直接测序方法 对三种常见耳聋易感基因(m.1555A >G、GJB2、SLC26A4)突变进行筛查;SPSS11.0统计软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听力筛查结果:初筛未通过174例(6.24%,174/2788),复筛64例(36.78%,64/174),复筛未通过15例(23.44%,15/64);确诊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5例,其中,1例为GJB2基因c.235delC纯合突变,2例为SLC26A4基因c.919-2A>G杂合携带.②基因筛查结果:2788例中基因筛查异常者81例,其中6例(0.22%,6/2 788)为mtDNA12SrRNA m.1555A>G阳性(给予禁用耳毒性药物等防聋指导),1例(0.04%,1/2 788,确诊为重度感音神经性耳聋)为GJB2基因c.235delC 纯合突变,40例(1.43%,14/2 788)为GJB2基因c.235delC杂合携带,34例(1.22%,34/2 788)为SLC26A4基因c.919-2A>G杂合携带.结论 新生儿听力和聋病易感基因联合筛查能够发现与遗传相关的迟发性耳聋和听力损伤高危新生儿,耳聋易感基因筛查对新生儿听力筛查可起到必要的补充和进一步完善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听力障碍大学生进行聋病易感基因检测,了解常见聋病易感基因四个基因20个位点的突变情况,为耳聋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离子飞行时间质谱技术,通过采集末梢血检测135例听力障碍大学生的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r RNA基因的20个突变位点。结果 135例受检者中77例存在基因突变,突变率为57.04%;杂合突变23例,纯合突变34例,复合杂合突变20例。c.235del C突变占GJB2基因突变的91.11%(41/45);c.IVS7-2A>G突变占SLC26A4基因突变的79.31%(23/29);12Sr RNA基因仅检出3例m.1555A>G同质性突变;GJB3基因检出c.547G>A杂合突变1例。结论 135例受检者中GJB2、GJB3、SLC26A4和线粒体12Sr RNA基因突变率为57.04%;c.235del C是GJB2基因的常见突变位点;c.IVS7-2A>G是SLC26A4基因的常见突变位点;检出少数与氨基糖苷类药物耳毒性密切相关的线粒体12Sr RNA基因突变;GJB3基因突变率不高。通过对听力障碍人群进行聋病易感基因检测,从分子诊断水平明确病因,进行耳聋靶向预防突变和遗传咨询,提高优生优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