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8 毫秒
1.
体外释放行为研究是为了能够更好地反映微球在体内的释药状况,有利于筛选出更理想的处方及工艺.体外释放度试验是微球制剂释药速度的体外评价方法,可以了解制剂的生物药剂学特点和预测药物在体内的释放和吸收,使体外释放获得的数据能与体内数据具有相关性.体外释放度实验是常用的微球制剂体外释药速度的评价方法.建立体内外相关性后就能以体外实验代替体内实验来测定生物利用度和生物等效性.根据药物的性质、给药途径和释药时间,选用不同的聚乳酸-羟基乙酸(PLGA)采用相应的制备工艺;通过调整PLGA的组成、分子量、载药量及粒径的大小等因素,能控制药物达到不同的释放速度或程度.  相似文献   

2.
杨阳  高永良 《药学实践杂志》2010,28(5):369-371,382
目的 建立体内外相关性良好的盐酸噻吩诺啡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直接释药法和透析释药法测定盐酸嚷吩诺啡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度;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盐酸噻吩诺啡缓释微球在大鼠注射部位的残留量,计算微球在体内的释药速度.通过相关性评价确定最佳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结果 透析释药法和直接释药法均可获得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结论 直接释药法和透析释药法均可用于测定盐酸噻吩诺啡微球的体外释放度.  相似文献   

3.
彭芳  周凤梅  刘万卉 《齐鲁药事》2011,30(5):285-289
注射用缓释微球是非肠释药系统中的一种,主要使用生物可降解的聚合物作为载体。本文综述了注射用缓释微球质量控制的关键项目释放度的测定方法和影响因素,包括释放介质、温度、体内外相关性。对文献中常用的注射用缓释微球的释放度测定方法直接释药法、透析膜扩散法、流池法的特点进行了比较,对释放度测定的关键条件释放介质、释放温度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结果进行了归纳。  相似文献   

4.
目的:为口服结肠靶向给药系统(OCDDS)药物释药性的研究提供参考。方法:根据文献,对OCDDS药物释药性的体内、外评价方法进行归纳。结果:体外评价是处方筛选和优化的主要手段,包括加入人工胃液、人工小肠液、人工结肠液等释放介质的传统型释放度测定法和在释放介质中加入大鼠盲肠内容物或人体排泄物的非传统型释放度测定法;体内评价是衡量产品质量、处方工艺合理性的标准,主要由测定药动学参数的动物模型研究实验和直接观察制剂在人体内的转运与释放过程的γ-闪烁扫描法组成。结论:释药性的体内、外评价方法能够反映OCDDS药物的释放行为,但由于人体胃肠道环境复杂多样以及体内、外相关性差异等,对其研究仍需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5.
石杉碱甲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度及其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符旭东  高永良  平其能  汤韧 《医药导报》2005,24(11):994-996
目的建立体内外相关性良好的石杉碱甲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方法采用直接释药法和透析释药法测定石杉碱甲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度,考察加入吐温的量和透析袋内递质的体积对释药速度的影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石杉碱甲缓释微球在大鼠注射部位的残留量,计算微球在体内的释药速度。通过相关性评价确定最佳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结果透析释药法可获得良好的体内外相关性(r=0.990 2)。结论透析释药法可用于测定石杉碱甲缓释微球的体外释放度。  相似文献   

6.
测定了3批盐酸地尔硫(卓)脉冲控释小丸口崩片的体外药物释放曲线,并采用不同的数学模型进行拟合,探讨其释药机制.结果表明,本品在4h内的累积释放率低于10%,0~24h的体外释放度用零级模型拟合效果较好,5~24h的体外释放度用Higuchi模型拟合效果较好.并考察其与市售控释胶囊(Herbesser,参比制剂)在6名健康志愿者体内的药动学.结果表明,与参比制剂相比,本品在体内的释药较参比制剂推迟4~5 h,达到了预设的脉冲和控释效果.用Loo-Riegelman法计算本品体内吸收率,并与相应时间的体外释放数据进行线性回归,所得方程的相关系数为0.997 0,提示其体内外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右美沙芬咀嚼胶新型给药系统体外释放行为。方法:建立了新型右美沙芬咀嚼胶给药系统中药物释放的测定法;运用溶出仪法、冲压法和夹剪法进行体外释放实验,采用拟合因子法比较各评价方法。结果:3种方法测得的释放行为差异无显著性,优选溶出仪法进行测定。结论:溶出仪法、冲压法和夹剪法均可用于测定咀嚼胶新型给药系统的体外释放,优选溶出仪法。  相似文献   

8.
《中国药房》2017,(10):1415-1418
目的:为纳米混悬剂给药系统的深入开发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以"纳米混悬剂""纳米结晶""Nanosuspensions""Nanocrystal"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2005年1月-2016年5月在PubMed、Elsevier、中国知网、万方、维普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对纳米混悬剂给药系统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106篇,其中有效文献24篇。纳米混悬剂作为一种纯药物纳米颗粒的亚微细粒胶态分散体,在口服、静脉注射、眼部、肺部、经皮给药等多种给药途径中的研究十分广泛,其在实现靶向给药、缓释药物、特别是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与生物利用度等方面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目前较少涉及到药物在体内的主动靶向行为研究。因此,通过对纳米混悬剂中药物粒子进行表面修饰实现药物的靶向给药是今后研究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9.
以乙基纤维素为载体,制备难溶性药物灯盏花素(1)的固体分散体。粉碎后制成1含量为60mg的胶囊,考察其体外释放度和犬体内吸收情况。用删.C测定血药浓度,并进行体内外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胶囊的体外释药行为用Higuchi方程拟合较好,在犬体内有明显的缓释效果,体内外相关系数为0.9808。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双相释药系统的研究进展。方法:以"双相释药""双脉冲释药系统"等为关键词,检索中国知网的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等2008-2013年关于双相释药系统的研究文献,对双相释药系统的特点、制剂技术、体内外评价等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双相释药系统具有两个不同的释放相,可调节药物的释药速率、降低毒副作用、减轻胃肠道刺激、提高生物利用度等,根据其释放特点可分为速释-缓释型、速释-控释型、速释-定时释放型制剂;但由于其具有双相释药的特性,使其体内行为较为复杂,从而使体外模拟条件的选择也变得困难,其药动学方法和体内外相关性等研究还处于探索阶段。  相似文献   

11.
目的考察经口给予纳米骨架给药系统中载体的荷电性对荷电药物缬沙坦体外释放的影响,以期寻找到经口给予纳米骨架给药系统中荷电药物的释放规律。方法采用溶剂挥发法制备不同处方的口服纳米骨架给药系统,用桨板法测定药物释放度,应用X射线衍射法、扫描电镜法、透射电镜法和红外吸收光谱法对其进行表征。结果调节载体材料种类和比例可以控制药物释放速度和程度。当药物与载体带有相反电荷时,加入电解质使药物释放增加;当药物与载体带有相同电荷时,加入电解质使药物释放减少。结论药物与载体之间的电荷作用对经口给予纳米骨架系统中药物的体外释放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可为制备荷电药物的经口给予纳米骨架系统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难溶性药物口服吸收体内外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温许  宋洪涛 《中南药学》2012,10(3):215-219
体内外相关性(in vitro-in vivo correlation,IVIVC)是将药物剂型体外的释药情况与其体内相应的应答关联起来,用数学模型描述药物体外性质(药物溶出的速率或程度)与体内特性(血药浓度或药物吸收量)的关系.它是体外溶出度和体内生物利用度参数的函数.研究某个药物制剂的体内外相关性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可以说明生物利用度的体外质量标准和用作制剂批量生产时的质控指标.水难溶性药物制剂是中国药典规定需要进行生物利用度和溶出度测定的药物类型之一.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试验操作过程较溶出度试验复杂,在实际工作中,对于具有良好体内外相关性的药物,通过测定体外溶出度来预测难溶性药物的体内生物利用度,进而筛选制剂处方和控制其质量具有重要的意义.一个制剂的改变需要进行一系列生物利用度实验,以证明新制剂与旧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这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金钱.而具有良好体内外相关性的药物,能很好预测体内释药特征,可以申请豁免生物等效性研究,不仅节约时间,还降低成本.影响药物体内外相关性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体外溶出度研究,体内生物利用度试验研究和拟合模型的数学方法这3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杨子毅  盛利娟  朱霖  林霞 《医药导报》2022,(11):1615-1621
体外溶出是纳米药物的重要质量控制指标,可能影响药物吸收、安全性、疗效及体内外稳定性等。纳米药物体外溶出测定方法包括取样分离法、透析法、流通池法等。该文综述不同类型纳米药物释药特点及相关体外溶出测定方法,以期为建立纳米药物体外溶出测定方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萘哌地尔缓释胶囊的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丁劲松  蒋学华  袁媛 《中国药房》2001,12(7):395-397
目的 :研究萘哌地尔缓释胶囊的体外释放与其在家犬体内吸收的相关性 ,考察体外释放条件设计的合理性。方法 :以人工胃液为溶出介质 ,测定两种萘哌地尔缓释胶囊的体外释放度 ;单剂量给予家犬萘哌地尔缓释胶囊200mg 后测定血药浓度变化 ,用3p97药动学程序对萘哌地尔体内过程进行拟合 ,根据拟合结果计算不同时间点萘哌地尔缓释胶囊在家犬体内的吸收分数 ;以反卷积分法求算积分方程中的输入函数。以体内吸收分数或输入函数与同时间点体外累积释放度回归 ,求得相关系数并与相关系数临界值进行比较。结果 :采用模型拟合计算的吸收分数法、反卷积分法计算所得的两种萘哌地尔缓释胶囊的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回归的相关系数均大于相关系数临界值 ,制剂的体外释放与体内吸收的相关性良好。结论 :模型拟合计算吸收分数与反卷积分法用于萘哌地尔缓释胶囊体内外相关性研究 ,方法简单可行。研究结果为萘哌地尔缓释制剂的快速处方筛选、体外释放条件的合理设计及缓释制剂的快速评价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乳酸/羟基乙酸共聚物(PLGA)纳米粒子提高姜黄素口服生物利用度。方法 采用乳液挥发法制备姜黄素-PLGA纳米粒;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纳米粒形态;采用动态光散射法(dynamic light scattering,DLS)测定纳米粒大小、表面电位(Zeta电位);考察药物的体外稳定性以及药物释放行为;以大鼠口服灌胃给药方式考察姜黄素和姜黄素-PLGA纳米粒的体内药物生物利用度。结果 姜黄素-PLGA纳米粒粒度分布均匀,平均粒径大小约200 nm;姜黄素-PLGA纳米粒具有较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以及稳定性,体外药物释放实验结果显示具有一定的缓释效果;口服灌胃100 mg·kg^-1姜黄素和姜黄素-PLGA纳米粒,给药30 min之后,姜黄素-PLGA纳米粒给药组的血药浓度水平显著高于姜黄素组(P〈0.05),药物生物利用度提高到原来的5.2倍。结论 姜黄素-PLGA纳米粒可以有效的提高姜黄素稳定性和口服给药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16.
《中国药房》2017,(34):4885-4890
目的:为介孔分子筛作为药物载体应用于缓/控释及靶向制剂提供参考。方法:"介孔分子筛""药物载体""缓释""控释""靶向""Mesoporous molecular sieves""Drug carrier""Sustained release""Controlled release""Targeting"等为关键词,组合查询1985年1月-2017年6月在中国知网、万方、维普、Pub Med、Web of Science等数据库中的相关文献,就介孔分子筛的分类及特点、对药物体外释放行为的影响、药物体外释放动力学机制、药物体内药物动力学及生物活性等研究进行综述。结果与结论:共检索到相关文献31 052篇,其中有效文献38篇。根据介观结构分类,介孔分子筛主要有2D结构的MCM-41,3D结构的MCM-48及无序、层状结构的HMS、MSU、TUD-1。MCM-41的相关研究较MCM-48、MSU及TUD-1多;HMS及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载药量大且可修饰性好;介孔分子筛的孔径尺寸、修饰分子、有序度和载药方法及模型药物固有特性等因素,均对药物体外释放行为产生影响;MCM-41及MCM-48的生物活性较好且COK-12以人为受试对象进行药动学评估时未见明显排斥反应。现有研究主要从结构修饰、嫁接、改变载药模式等方面进行缓/控释及靶向传递的研究。今后应着眼于提高模型药物多样性研究,评价介孔分子筛的体内毒性及生物相容性,构建修饰与掺杂型载体,以设计出适宜用于人体的多功能、多靶向、多重刺激响应、高载药量、低毒性的新型药物传递系统。  相似文献   

17.
卷积法在体内外相关性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药学学报》2009,44(1):19-25
本文介绍了体内外相关性和卷积法/反卷积法的概念及原理, 阐述了采用卷积法使用Excel根据制剂的药代动力学数据计算其在体内释放行为的策略及方法, 并用于体内外相关性研究。该法用数学软件对药代动力学数据进行拟合以弥补缺失的数据点, 在假设输入函数基本符合威布尔规律的前提下, 在Excel中根据卷积法原理以试错法的方式确定拟合度最佳的输入函数(威布尔函数)参数, 最后以拟合度最佳的输入函数作为制剂的体内释放行为与体外释放数据进行相关性研究。在实例中不仅详细说明了该法的应用, 并且通过与隔室模型法和反卷积法的比较证明此方法简单有效, 可以作为体内外相关性研究的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测定方法 ,使其能更好地模拟体内状态。方法 综述最近的中外文献中有关缓释、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测定实验方法 ,实验条件的选择及影响因素。结果 体外释放度实验条件如释放介质的 pH值、离子强度、增溶剂、表面活性剂和释放仪器等可影响缓、控释制剂的体外释放度。结论 根据不同药物选择尽可能接近体内状态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测定奥硝唑缓释膜体内、外释放度。方法:体外释放度试验采用《中国药典》“转篮法”;体内释放度实验取大鼠于牙周袋内置入缓释膜(0.18mg),给药后不同时间测定龈沟液中奥硝唑浓度,并与大鼠腹腔注射奥硝唑溶液(25mg)比较。结果:缓释膜在体外试验中10min释药13.9%,10h后仍有药物释放;腹腔注射给药后龈沟液药物浓度是牙周袋内局部置药的1%~5%。结论:该缓释膜具有良好的缓释功能,能在大鼠牙周袋内较长时间维持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20.
醋氯芬酸缓释片和普通片体内外释药行为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魑 《中国药业》2010,19(9):11-13
目的对比研究醋氯芬酸缓释片和普通片的体外释放行为和Beagle犬体内的药动学,分析体内、体外释药行为的相关性。方法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两药的体外释放度,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时间Beagle犬血浆中药物浓度,用DAS2.0统计软件计算有关药动学参数,Loo-Riegelman法计算体内吸收百分数,并对体内外相关性进行评价。结果醋氯芬酸缓释片体外恒速释放14h累积释放百分率在95%以上,普通片和缓释片的主要药动学参数达峰时间(tmax)为(2.833±1.169)h和(12.800±0.980)h,血浆半衰期(t1/2)为(2.650±0.261)h和(6.859±6.029)h,峰浓度(Cmax)为(23.457±8.881)μg/mL和(5.674±1.903)μg/mL,药时曲线下面积(AUC0-∞)为(113.171±16.529)μg.h/mL和(128.295±118.601)μg.h/mL,且体内外相关性较好。结论醋氯芬酸缓释片血药浓度平稳,与普通片相比可较长时间保持有效血药浓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