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梅尼埃病(Meniere’s disease,MD)患者合并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发生率及临床特征。方法详细询问并记录116例确诊为 MD患者的体位相关性眩晕病史,对有体位性眩晕者行体位试验及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vestibular evoked myogenic potentials,VEMP)检查;对确诊合并BPPV的患者行手法复位治疗。结果116例 MD患者中4例为病史支持的BPPV,4例确诊合并BPPV,MD合并BPPV发生率为3.45%(4/116)。这8例患者BPPV眩晕均在MD发病之后出现;4例确诊BPPV患者中,2例BPPV患耳与 MD同侧,1例为非 MD 患耳,1例不确定;6例病史支持或确诊合并 BPPV 并可提供VEMP结果的 MD患者中眼性前庭诱发肌源性电位(oVEMP)异常5例,这5例异常者中4例与 MD同侧;MD合并BPPV患者手法复位均治愈。结论本组病例MD合并BPPV发生率为3.45%,详细询问眩晕病史结合体位试验及VEMP检测可有效筛选 MD合并BPPV的患者。  相似文献   

2.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临床常见的眩晕疾病,中老年人群高发。国内外研究发现BPPV患者经治疗后的再发率为7%~50%之间,且再发患者多合并相关共病,如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症、偏头痛、前庭功能障碍等,可能导致BPPV反复发作。BPPV的反复发作会令患者焦虑不安,影响身心健康,使患者总体生活质量下降。本文将国内外与BPPV再发相关的研究进行归类总结,分析BPPV再发的危险因素以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体位变化诱发反复发作性眩晕为临床特点的常见外周前庭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既往认为BPPV在儿童青少年眩晕中少见而未被引起足够重视。然而,随着对儿童青少年BPPV的不断深入认识以及儿童眩晕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BPPV在儿童青少年眩晕患者中的诊断率呈上升趋势,BPPV逐渐被认为是导致儿童青少年眩晕的一种常见疾病而愈发引起关注。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BPPV在流行病学、临床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均呈现出有异于成人BPPV的独特特点,因此本文对儿童青少年BPPV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特征与诊治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7年1月在我科诊疗的30例继发于突发性聋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病例资料。结果在30例突发性聋合并BPPV患者中,女19例,男11例;年龄16~83岁,平均52岁;听力曲线呈全聋型、平坦型和中频下降型者分别有23例、5例和2例;BPPV中后半规管BPPV占25例,水平半规管BPPV 4例,多半规管BPPV 1例;突聋与BPPV多发生于同一侧(29例)。手法复位治疗后2周和1个月其总有效率分别为60%和73%。结论突发性聋合并BPPV患者其耳聋多呈全聋型,BPPV多为累及后半规管者,突聋与BPPV多发生于同一侧,通过手法复位治疗多数BPPV可获缓解,但其疗效不及原发性BPPV。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垂直悬头位试验对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诊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24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先行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然后行垂直悬头位试验,并研究垂直悬头位试验诱发眩晕的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324例BPPV患者中,经Dix-Hallpike试验和滚转试验确诊为多半规管受累的BPPV 53例(16.36%,53/324)中合并垂直悬头位试验诱发眩晕的BPPV患者27例;单半规管BPPV271例(83.64%,271/324)中,通过Dix-Hallpike试验诱发眩晕及眼震或仅诱发眩晕的患者85例(26.23%,85/324),通过滚转试验诱发眩晕及眼震或仅诱发眩晕的患者120例(37.04%,120/324),而前两项试验阴性,通过垂直悬头位试验诱发眩晕及眼震或仅诱发眩晕的患者66例(20.37%,66/324),该66例患者沿矢状位快速翻转复位后随访1周和3个月,总有效率分别为86.36%(57/66)和83.33%(55/66)。结论垂直悬头位试验使本组BPPV患者的检出率提高了20.37%(66/324),其对上半规管BPPV的诊断有一定意义;对于Dix-Hallpike和滚转试验阴性但疑为BPPV的患者,应行垂直悬头位试验。  相似文献   

6.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总结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的临床诊治经验。方法对131例BPPV患者进行详细的病史调查,回顾性分析131例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追踪随访3个月。结果 131例患者中,男51例,女80例,年龄20~82岁,平均47.7岁,其中单侧后半规管BPPV患者75例,单侧水平半规管BPPV39例,单侧水平嵴顶结石BPPV4例,前半规管BPPV1例,混合型BPPV8例,主观性BPPV3例。其中,原发性BPPV103例,继发性BPPV28例。结论 BPPV患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征,通过对其临床特征的认识和把握,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指导临床实践。  相似文献   

7.
目的回顾性分析我科诊治的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患者,分析发病因素及治疗方式,旨在协助临床医生提高精准诊治。方法以眩晕问卷形式收集2010年6月-2016年11月接诊1200例BPPV患者,分别采用Epley复位法、Barbecue复位法、Semont复位法及Brandt-Daroff习服法,药物与心理辅助治疗。分析发病原因、临床特征、治疗方式。结果 1200例BPPV患者中,女性多见,男女比例为1:2.2;60-70岁年龄段发病多;症状仅表现为体位发作性眩晕,无基础病和合并症者多;诊断分型后半规管BPPV1012例(84.33%)、水平半规管BPPV162(13.50%)、上半规管BPPV0例(0.00%)、多个半规管BPPV26例(2.17%);耳石复位是首选治疗方法,首次复位有效率为88%。结论详细收集病史及临床特征,综合评估做出正确诊断,给予个性化治疗是有效治疗BPPV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管石复位法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效果与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了2006年4月至2010年3月间我院治疗的BPPV患者96例,其中男性34例,女性62例,年龄43~70岁(平均55.5岁),后半规管BPPV 78例,水平半规管BPPV 16例,同时合并同侧后、水平半规管BPPV 2例,分别采用Epley管石复位法、Barbecue翻滚疗法及Brandt-Daroff习服疗法治疗.结果 后半规管BPPV 78例,经用Epley管石复位法治疗1~3次眩晕消失;水平半规管BPPV 16例,14例采用Barbecue翻滚疗法治疗1~2次眩晕消失,2例复位4次仍有眩晕,考虑嵴顶结石症,改用Brandt-Daroff习服疗法治疗半月眩晕消失;2例同时合并同侧后、水平半规管BPPV患者各复位2次眩晕消失.结论 管石复位法治疗BPPV安全有效,可疑嵴顶结石症患者,改用Brandt-Daroff习服疗法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指头部运动到特殊位置诱发的短暂性眩晕,是最常见的外周性眩晕.近年来国内外对BPPV研究不断深入,临床医务工作者对该病也越来越熟悉.本文将从病理基础、治疗方式、复位后相关问题及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最常见的外周性前庭功能障碍疾病之一,可分为特发性BPPV和继发性BPPV。外源性疾病被认为是继发性BPPV的最重要危险因素。除外伤和内耳手术病史外,常见内耳疾病也会导致继发性BPPV,如梅尼埃病(MD)、突发性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SSNHL)、前庭神经炎(VN)和前庭性偏头痛(VM)等,继发性BPPV也可发生于内耳疾病的某个阶段,且临床表现相似。系统回顾国内外相关文献,总结并分析常见内耳疾病继发BPPV的发病机制和临床特征,以作临床诊疗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