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苏小军  王海东 《新中医》2016,48(2):77-80
目的:观察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成2组各30例,针刀组第1次治疗选肩关节前区1点、外上区7点,第2次治疗选后区4点,第3次治疗选肩三针加阿是穴等相关穴位进行针刀及针刺治疗。针刺组取主穴:肩髃、肩贞、肩井、肩峰、肩髎、天宗。配穴:曲池、条口、尺泽、太渊、阳陵泉、外关、阿是穴等进行常规针刺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及Constant肩关节评分。结果:2组治疗后Constant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2组比较,针刀组Constant评分高于针刺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在Constant评分方面优于针刺疗法。2组治疗后VAS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间比较,针刀组VAS评分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针刀疗法治疗肩周炎在VAS评分方面疗效优于针刺疗法。2组比较,针刀组愈显率优于针刺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治疗肩关节炎临床疗效、疼痛VAS评分及Constant肩关节评分均优于针刺组。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在肌骨超声引导下微针刀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腰背肌筋膜疼痛综合征(MP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MPS患者7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每组37例;对照组给予中药离子导入联合常规微针刀治疗,治疗组给予中药离子导入联合肌骨超声引导下微针刀治疗;2组均以6 d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JOA评分。结果:临床疗效优良率治疗组为81.1%,对照组为59.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个疗程、4个疗程,2组疼痛VA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1个疗程、4个疗程,2组患者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肌骨超声精确定位进行微针刀联合中药离子导入治疗MPS,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减轻腰背疼痛,改善腰部功能。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运动罐法结合针刺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58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9例。治疗组给予运动罐法及针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针刺治疗。通过疼痛VAS评分、颈部关节活动度评分和临床疗效评价来评估治疗前、治疗1次及治疗1疗程后的疗效。结果:治疗1疗程后,治疗组总有效率96.55%,高于对照组86.2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内比较,治疗1次及治疗1疗程后的VAS评分和关节活动度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颈部关节活动度评分治疗1疗程与治疗1次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组间比较:2组治疗1次及治疗1疗程后VAS评分及关节活动度评分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2组均可缓解疼痛,并能改善关节活动度,且治疗组即时疗效及治疗1疗程后的疗效均优于对照组。结论:2组均可缓解疼痛,并能改善关节活动度,但治疗组的即时疗效及治疗1疗程后疗效均优于对照组,提示运动罐法结合针刺治疗落枕的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值得在临床上运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复方白芥子油走罐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符合纳入标准的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接受针刺和白芥子油走罐治疗;对照组接受针刺加温针治疗。每星期治疗2次,共治疗4星期。分别在治疗前、治疗1星期及4星期后进行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和中文版罗兰-莫里斯残疾问卷(RMDQ)评分,治疗结束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治疗4星期后两组总有效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1星期后,两组VAS评分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4星期后,观察组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星期后两组中文版RMDQ评分均明显降低,与本组治疗前均有统计学差异(均P0.05)。治疗1星期和4星期后,观察组中文版RMDQ评分均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针刺加走罐及针刺加温针均可减轻腰背肌筋膜炎患者的疼痛,改善腰背肌功能,而针刺加走罐疗效更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经筋刺法治疗运动性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运动性腰背肌筋膜炎患者,采用随机分组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经筋针刺疗法治疗,对照组给予普通针刺疗法治疗。2组均每天治疗1次,共治疗10次。比较2组治疗前后疼痛程度(VAS)评分及功能障碍(Oswestry)指标评分的变化,并比较2组疗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6.7%,对照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后视觉疼痛评分(VAS)及功能障碍评分(Oswestry)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治疗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筋针刺疗法治疗运动性腰背肌筋膜炎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从而有利于提高运动员运动水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背部经穴透刺治疗背肌筋膜炎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疗效。方法:将64例背肌筋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布洛芬咀嚼片,0.2g/次,2次/天,观察组在背部疼痛处取膀胱经背俞穴及同水平的夹脊穴从上而下透刺,并结合电针治疗,1次/天,1周6次。两组疗程均为2周。观察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简体中文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SC-ODI)评分,并评价临床疗效,于治疗结束3个月之后进行随访。结果:观察组治疗结束后及随访时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分别为93.8%与90.6%,高于对照组的75%与6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结束后及随访时两组患者VAS评分及SC-ODI评分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治疗后同一时间点比较,观察组下降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背部经穴透刺治疗能减轻背肌筋膜炎患者疼痛,改善患者背部功能活动,具有良好的近期及远期疗效。  相似文献   

7.
杨朱洁  王雪梅 《新中医》2016,48(11):93-94
目的:观察针刺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方法:将1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80例采用针刺联合推拿治疗,对照组80例仅采用针刺治疗。2组以针刺10次为1疗程。观察2组临床疗效及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和M-JOA评分。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86.25%,对照组67.5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疼痛VAS评分均有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患者M-JOA评分均有降低,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2组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针刺联合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优于单纯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8.
白世平  周愚 《新中医》2018,50(8):189-192
目的:探讨针刺八髎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8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2组均在随症配穴的基础上,治疗组采用针刺八髎穴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针刺方案取穴治疗。每天1次,10次为1疗程,共治疗2疗程。评估2组治疗1疗程、2疗程后的临床疗效,分别比较治疗前、治疗1次、1疗程、2疗程后和随访1月的视觉模拟疼痛评分法(VAS)评分及治疗前、治疗1疗程、2疗程后和随访1月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包括主观症状、体征和日常生活评分)。结果:治疗1疗程后,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 7.5%,对照组为80.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疗程后,2组总有效率均为1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次、1疗程、2疗程后和随访1月时,2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VAS评分均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P0.05)。治疗1疗程、2疗程后和随访1月时的主观症状、体征、日常生活和JOA总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治疗组各时间点各项评分均较对照组升高更明显(P0.05)。结论:针刺八髎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总体优于传统针刺治疗方案,可以缓解患者疼痛,改善腰椎功能,在临床选穴时值得考虑。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超声引导下针刀松解联合几丁糖关节腔注射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40例腰椎小关节紊乱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治疗组采用超声引导下小关节针刀松解联合小关节腔注射几丁糖,对照组采用单纯超声引导腰椎小关节针刀松解。每周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疗程结束后、疗程结束3个月后的VAS评分与JOA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1)疗程结束后,两组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JOA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疗程结束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VAS评分均呈上升趋势但仍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JOA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但仍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JO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均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超声引导针刀松解联合关节腔注射几丁糖治疗腰椎小关节紊乱安全、准确而有效,且疗效优于单纯的小关节针刀松解。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内经》輸刺法为主治疗肩臂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肩臂痛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观察组采用《内经》输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1疗程,疗程间休息2 d。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疼痛的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与本组治疗前有统计学差异(均P0.01);观察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为100.0%,对照组为91.1%,两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经》输刺法治疗肩臂痛疗效优于常规针刺。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对体横下韧带松解联合腰椎旁阻滞(LPVB)治疗后外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疗效的随机对照研究,探讨该疗法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40例给予超声引导针刀松解联合LPVB治疗,每7d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对照组40例,给予超声引导LPVB治疗,每7d治疗1次,2次为1个疗程。记录治疗前、疗程结束时、疗程结束后3个月末的VAS评分和ODI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1)治疗前两组VAS评分及ODI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疗程结束时两组的VAS平均分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两组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ODI平均分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疗程结束后3个月末两组的VAS平均分值均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ODI平均分值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照组ODI平均分值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超声下体横下韧带松解结合LPVB治疗后外侧型LDH疗效确切,可有效改善患者的VAS和ODI评分,缓解患者疼痛,改善功能障碍;2)超声引导是针刀及LPVB等闭合性经皮治疗实现可视化的有效手段之一;3)体横下韧带压迫可能是引起后外侧型LDH出现疼痛、产生功能障碍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灵龟八法联合普通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患者随机分为2组各30例,治疗组采用灵龟八法联合普通针刺治疗,对照组仅给予普通针刺治疗。观察近期与远期疗效,记录2组治疗前、疗程结束、疗程结束后1、3月的NorthwickPark颈痛量表(NPQ)颈痛评分与目测类比疼痛评分法(VAS)疼痛评分。结果:疗程结束时,愈显率治疗组为83.3%,对照组为60.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近期疗效治疗组优于对照组。随访3月,愈显率治疗组为67.9%,对照组为41.4%,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远期疗效优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各时段的NPQ颈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随访1、3月治疗组的的NPQ颈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后2组各时段的VAS疼痛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疗程结束、随访1、3月治疗组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灵龟八法联合普通针刺治疗颈椎病颈痛疗效较好,且临床运用安全、简便,值得进一步推广及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12例落枕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106例予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对照组106例予单纯针刺治疗,2组均每日治疗1次,5次为1个疗程,治疗2个疗程。观察2组治疗前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变化,比较2组疗效。结果 2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颈椎活动度评分均较本组治疗前升高(P0.05),且治疗组治疗后颈椎活动度评分升高更明显(P0.05),2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82.08%,对照组68.8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结论针刺联合运动疗法治疗落枕疗效显著,安全可靠,值得进一步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穴位拍痧疗法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项背肌筋膜炎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各30例。观察组采用穴位拍痧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推拿治疗,均治疗2疗程。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6.67%,对照组76.67%,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疼痛改善方面,治疗后,2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结论:与常规推拿比较,穴位拍痧治疗项背肌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更好。  相似文献   

15.
孔凡盛 《新中医》2018,50(9):195-198
目的:观察膝八针联合传统针刺治疗髌骨软化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髌骨软化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1组、对照2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1组予传统针刺治疗,对照2组予膝八针治疗,观察组予膝八针联合传统针刺治疗。隔天1次,10次为1疗程,3组均治疗1疗程。比较3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Lysholm评分和髌骨研磨试验视觉疼痛评分(VAS)。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对照1组为33.3%,对照2组和观察组均为100%,对照2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与对照1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有效率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Lysholm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和对照2组Lysholm评分较对照1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lysholm评分和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组髌骨研磨试验VAS评分均较治疗前下降,观察组、对照2组髌骨研磨试验VAS评分均较对照1组下降更明显(P0.05);观察组髌骨研磨试验VAS评分与对照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膝八针治疗髌骨软化症较传统针刺取穴法疗效更显著,且无需多余配穴就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该法疗效确切,能减轻患者疼痛,改善膝关节功能,为提高针灸治疗髌骨软化症提供了一种新的取穴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祛瘀通痹方外洗联合针刺治疗膝骨性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0例患者按就诊顺序分为观察组50例(脱落2例)、对照组50例(脱落3例),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1次/d,每周治疗5次;观察组在针刺治疗的基础上以祛瘀通痹方外洗治疗,1次/d,每周治疗5次。2组疗程均为2周。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评价膝关节疼痛度及临床疗效。结果:总有效率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控显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评分治疗前后2组组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瘀通痹汤外洗联合针刺治疗KOA,可有效缓解关节疼痛程度,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针法针刺翳风穴为主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2例周围性面瘫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1例。治疗组以翳风穴为主穴,急性期采用扬刺法治疗,静止期采用齐刺法治疗,恢复期采用傍针刺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针刺治疗。两组均每日治疗1次,5 d为1个疗程。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HB评分及合并有疼痛患者VAS评分的变化情况,并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和痊愈率分别为100.0%和82.3%,对照组分别为86.3%和6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1、2、3个疗程后HB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1、2、3个疗程后HB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并有头面部疼痛患者治疗1、2、3个疗程后VAS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合并有头面部疼痛患者治疗1、2、3个疗程后VA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不同针法针刺翳风穴为主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针刺触激腰部多裂肌治疗腰骶部筋膜炎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针刀和针灸针作为针刺触激工具,将77例腰骶部筋膜炎患者随机分为针刀触激组40例,针灸针触激组37例。分别于治疗前、首次治疗后第4天、第8天、第12天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患者疼痛进行评定;首次治疗后第12天应用疼痛减轻比例和愈显率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结果:2组VAS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针刀触激组治疗后VAS评分、愈显率均优于针灸针触激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多裂肌在腰骶筋膜炎发病中占据重要位置,针刺触激多裂肌治疗腰骶部筋膜炎安全有疗效;临床疗效针刀触激组优于针灸针触激组,针刀可作为临床针刺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针刀治疗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SCNES)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例SCNES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针刺治疗,每周治疗2次;治疗组给予针刀治疗,每周治疗1次。两组均治疗4周。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的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VAS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治疗组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33%(28/30),高于对照组的66.67%(20/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刀治疗SCNES疗效优于常规针刺治疗,适于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循经针刺配合腰背肌锻炼与常规针刺与腰背肌锻炼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差异。方法:将140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0例。观察组采用循经针刺配合腰背肌锻炼;对照组予以常规针刺配合腰背肌锻炼。两组均每周治疗5次,5次为1疗程,治疗4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下腰痛临床症状(JOA)评分,3个月、半年组间复发率作比较。结果:观察组痊愈率及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治疗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均P0.01),观察组治疗后以上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均P0.05);3个月、半年组间复发率观察组较对照组更低。结论:循经针刺配合腰背肌功能锻炼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显著,且复发率更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