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 要 目的:分析我国公立医疗机构药品集中采购实施现状、成效及主要问题,为进一步完善药品集中采购政策提供参考。方法:以“药品采购、公立医院、医疗机构”等主题词检索2015年6月~2018年12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中文期刊数据库等。根据纳入与排除标准筛选文献,采取构成比等指标对文献特征及实施现状、主要成效和突出问题等内容定量定性分析。结果:纳入本次研究的论文共37篇,主要内容:认为实施药品集中采购主要有利于降低药品价格(29.7%),保障基本药物供应(13.5%);但现存问题主要集中在“量价脱钩”(18.9%)、“二次议价”(16.2%)、药品供应短缺(8.1%)、药价“虚高”与“虚低”(21.6%)、回款不及时(8.1%)和药品集中采购组织(GPO)缺乏统一规范(5.4%)等。结论:药品集中采购主体错位,亟待落实“带量采购”、完善综合监管和药品质量评价体系,以适应新时期政策环境变化和“三医联动”改革需要。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三年行动计划的推进,医保按病种支付改革进入大数据治理的关键阶段,特别是在深化医保药品改革方面,通过以医保支付为基础,病种管理为依据,形成质量可靠、安全有效、竞争充分、价格合理、规范有序的供应保障体系,建立以市场为主导的药品、医用耗材价格形成机制,充分发挥药品、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在深化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中的引领作用,推进医保、医疗、医药形成“三医联动”。推进和完善DRG/DIP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和药品招标采购机制,支持优质仿制药研发和使用,促进仿制药的替代将成未来的工作重点和发展方向。文章总结梳理了我国急性脑梗死在DRG/DIP支付方式改革下医保药品观测的临床重点指标,重点分析了医保药品在支付方式改革中关注的主要指标和问题,并据此提出了未来医保药品竞争的方向,为临床开展相关疾病的治疗药品选择提供思考建议。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与医保支付制度的协同作用及尚存不足,为进一步提升其协同水平提出可行性建议.方法:采用文献分析法和政策评估法,分别对目前我国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与医保支付制度的直接协同与间接协同作用进行阐述,分析其存在问题,并提出可行性建议.结果与结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对我国医保支付制度在技术层面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 基于文献分析中国药品短缺问题的研究现状,探讨中国药品短缺原因及特点,为完善中国药品短缺应对措施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1989年—2021年6月中国药品短缺相关中文文献,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对文献的发表时间、作者、研究机构、关键词,以及药品短缺原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有400篇文献纳入研究,中国药品短缺的研究文献数量从2011年起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作者和研究机构合作网络分散,研究团队以高校和研究所为主;关键词“药品供应链”“国家基本药物”政策以及“药品价格”方面是药品短缺领域的研究重点,“监测预警”是该领域新的研究趋势。结论 针对中国药品短缺问题研究的系统性尚需提高。现有研究文献提示,供应链中的生产环节是引起中国药品短缺的主要环节,药品价格是重要的影响因素,国家基本药物在短缺药品中占比较高,这些问题需要关注并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集中带量采购背景下某院中标药品的短缺现状及原因,为保障中标药品的供应提供参考。方法 基于医院采购工作实践收集、汇总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落地执行以来出现的中标药品短缺信息,结合文献研究法和非结构式访谈法分析中标药品短缺基本情况及原因。结果 该院67个中标药品中,购销合同期内12个中标药品出现短缺,短缺率达17.91%。短缺原因主要有生产性短缺,药品定价与监管机制不完善,信息化建设不健全。结论 随着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模式的持续推进,在集中带量采购药品定价与监管机制不断完善的基础上,医院可通过优化采购制度,加强中标企业供货能力评估,及时报送短缺药品信息,积极与医疗保障局和供应商沟通等方式保障中标药品的供应。  相似文献   

6.
《中国药房》2017,(31):4345-4349
目的:为完善我国公立医院药品采购制度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15年国务院7号和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70号文发布后各省药品集中采购文件,搜集药品中标数据,分析药品带量采购的形式及实施情况。结果:带量采购包括分散带量采购、国家集中带量采购和省级集中带量采购3种形式。分散带量采购存在实际采购价格不透明、个别省份采购类似"二次议价"等情况;国家集中带量采购执行情况良好;省级集中带量采购尚未大规模执行,仅上海进行集中带量采购试点,且试点效果较好。结论:为推进带量采购,建议在政府公开文件中明确"带量采购"的定义;公开分散带量采购的实际采购价格;各省试行不区分质量层次的集中带量采购;改良区分质量层次的集中带量采购;完善配套措施,如医院采购系统和省际采购平台、医保资金预付机制等。  相似文献   

7.
《中国药房》2015,(25):3466-3469
目的:探讨我国药品价格改革的实施途径。方法:分析我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对实施药品价格改革面临的问题进行归纳与总结,并提出药品价格改革的实施途径。结果与结论:我国药品价格形成机制的现状及存在的弊端主要体现在最高零售价政策失灵,导致部分药品价格"虚高";政府主导药品集中采购,导致部分药品价格"虚低";药品加成率管制存在漏洞,导致医院采购高价药;政府对药品价格过度干预,影响了医药行业的公平竞争与健康发展。而实施药品价格改革面临药品流通体制不健全,缺乏公平竞争的现代药品交易市场;医保部门权利过分集中,缺乏公众参与和社会监督;"以药养医"导致医疗行为扭曲等问题。建议通过实施以下措施予以解决:改革药品流通体制,培育现代化的药品交易市场;建立以医保机构为主导的多方利益主体参与的药品价格协商谈判机制;发展零售药店,逐步替代医院的门诊药房,促使"医药分家"等。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药品集中带量采购领域的研究现状,为今后相关领域的研究热点与前沿提供参考。方法:系统检索2016年1月至2022年8月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关于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的相关文献,应用Endnote X9软件,从年度发文数量、期刊分布、发文机构分布等方面进行统计分析;运用VOSviewer 1.6.18软件进行高频关键词分析、关键词共现聚类分析、关键词共现时间线分析,并对知识图谱进行可视化展示。结果:药品集中带量采购研究的文献总体发表数量呈逐年增长趋势,其中《中国医疗保险》《卫生经济研究》和《中国药房》等期刊发表的该主题文献较多。研究热点以政策的实施效果分析、日均费用、药品临床应用经济性评价等为主。结论: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政策在医疗机构药事管理中日益完善,新的带量品种从化学药拓展到生物药,为后续其他药品实施专项采购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从三医联动的视角分析药品带量采购利益相关者关系,并提出药品带量采购高质量发展的策略。方法 运用文献分析法和利益相关者理论,对药品带量采购的流程、药品带量采购改革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药品带量采购中利益相关者关系进行分析。结果 自2018年开展“4+7”药品带量采购以来,中国药品带量采购政策制定和执行不断完善,效果明显。但也存在因各方主体利益诉求导致药品质量采购质量不高的问题。结论 构建三医联动治理格局有助于推动药品带量采购整体持续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验证我国集中招标采购与医保国家谈判药品价格形成机制。方法收集整理集中招标、医保国家谈判药品品种、价格、销售情况以及相应厂家生产、成本数据等信息,进行结构分析和比例分析,比较中标药品市场竞争强度、市占率,分析厂家成本性态,探讨企业降价空间与动力。结果集中招标中,无论是市场占率高,还是新进企业,均采取了大幅降价的策略,并且降至合理的区间,让竞争对手无法跟进。价格谈判中,因能迅速进入全国市场,创新药价格降幅也比较大。结论集中招标与谈判政策提供了开放的市场和竞争的环境,企业降药价的空间主要来自于销售费用和生产的规模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