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摘 要 目的:利用信息化技术建立高警示药品风险提示系统,减少高警示药品用药差错,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方法:根据我院药品情况建立高警示药品目录,查阅相关资料,用Excel电子表格整理高警示药品使用过程中的相关风险因素。利用计算机信息化技术,在HIS系统中嵌入高警示药品风险防范模块,在医生开立医嘱及药师审核医嘱界面对高警示药品进行风险提示。结果:采用新系统进行高警示药品风险控制后,不合理医嘱由实施前322条下降至131条,不合理医嘱发生率逐月降低,溶媒选择错误、溶媒剂量错误和用法错误的不合理医嘱数在系统实施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减少了高警示药品的用药差错,提高了医务人员对高警示药品的认识。结论:利用信息技术建立高警示药品安全屏障,可以减少或避免高警示药品的用药差错,控制高警示药品的使用风险,有利于保障患者用药安全,提高医疗质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索医疗机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以保障临床用药安全。方法:结合某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高警示管理的实践,探讨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结果:通过一系列管理措施后,与高警示药品相关的用药差错和危害事件与往年相比有明显减少,2017年高警示药品用药差错和危害事件发生率占总药品用药差错和危害事件发生率的6%,而2018年高警示药品用药差错和危害事件发生率占总药品用药差错和危害事件发生率的2%,有效降低了高警示药品用药风险,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高警示药品管理模式应结合实际情况,通过筛选确定高警示药品目录、分级管理、重点采购、设定专区专柜、增加醒目标识、严格审核医嘱、进行风险监督管理、加强人员培训等管理措施,以及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及标准操作流程等来实现。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实践基于医疗信息与管理系统(HIMSS)的药品闭环管理工作模式,评价其工作成效,为医院药学信息化建设提供经验与参考。方法:利用信息条码技术及临床合理用药决策支持系统,在药品入出库、调剂、使用等环节,建立一系列的信息流与物流网格化管理,形成药品闭环工作流程,实现药品管理与使用全过程可追溯。回顾性抽取该管理模式实施前(2018年1-6月)及实施后 (2019年1-6月)门(急)诊处方各18000张,进行处方合理性评估,同时收集清华大学附属垂杨柳医院同期院内OA办公系统上报的全部用药错误记录,对比分析管理模式实施前、后处方不合理问题及用药错误例数的变化情况。结果:与实施前相比,闭环管理模式实施后所有类型的不合理处方数均显著下降 (P<0.05),处方开具与转抄错误,调剂、给药时间与药品摆放错误的例数均显著下降(P<0.05)。 结论:基于HIMSS的药品闭环管理模式可有效促进临床合理用药,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4.
蔡瑞娜  陈建达 《中国药事》2018,32(2):245-249
目的:应用JCI标准,对医院高警示药品进行规范化管理。方法:基于JCI标准制定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制度与目录,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改进高警示药品的管理,评价JCI认证前后医院高警示药品管理的成效。结果:医院确立新的标准,在信息系统上设安全屏障,统一全院高警示药品标识,由专人监管并加强培训和督导,通过8个月的持续质量改进,高警示药品保管合格率提升至98.70%。结论:医院应用JCI标准规范了高警示药品的管理,且加强了医、药、护及各部门的沟通与协作,提升了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建立基于JCI标准的高危药品管理模式,以减少或避免高危药品用药错误的发生,从而保证患者的安全.对高危药品管理在我院的实施进行回顾性总结,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干预前后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等进行评分.结果发现,通过建立基于JCI标准的高危药品管理模式,对高危药品安全管理进行干预,门急诊药房在高危药品的目录、药品认知种类、专人管理、用药指导与用药咨询、有效期管理、基数管理、不良事件报告、药师继续教育培训、差错管理等项目的评分与干预前相比有显著性的提高.因此得出结论,基于JCI标准的高危药品管模式适合三级综合医院门急诊药房的高危药品管理,有助于促进高危药品安全管理等的持续进步.  相似文献   

6.
目的 基于国家电子病历7级标准完善高警示药品闭环管理模式,评价其实施成效,为医院药学信息化建设提供实践经验。方法 在高警示药品闭环管理过程中对数据整合性、一致性、及时性和完整性进行质量管理,梳理好闭环流程的数据流,建立起符合国家电子病历7级标准的高警示药品闭环管理体系。结果 完善后的高警示药品闭环管理体系满足了国家电子病历7级等级评审要求,能够有效梳理闭环流程风险质控关键点和规范医护人员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结论 基于国家电子病历7级标准构建高警示药品闭环管理模式可以更好地严把数据质控关,减少临床发药、用药差错,确保患者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国内大型医院自动化门诊药房的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快速出药、智能存储、批量上药及智能发药等设备对我院门诊药房进行自动化改造,分析门诊药房自动化改造后药品管理、调剂质量、药师工作效率等方面发生的改变。结果:门诊药房自动化优化了药品管理,有利于药品养护,加强了库存管理,解决了效期管理难题,实现了药品批号追踪;调剂差错由改造前的32.6件/周减少至改造后的11.3件/周,降低了65.3%;自动化药房设备参与了约90%的门诊处方调配,实现了药品调剂从"人等药"到"药等人"的转变,提高了工作效率,保障了患者的用药安全。结论:自动化有利于提高国内大型医院门诊药房的管理和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8.
刘世林  杨晓蓉  黄亮  张伶俐 《中国药房》2012,(29):2724-2725
目的:加强病区药品管理,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方法:结合《美国医疗机构评审国际联合委员会医院评审标准》(下简称JCI标准)药品管理原则,从普通药品基数管理、药品贮存与养护、高危药品管理、麻醉药品和一类精神药品以及急救药品管理进行行政和技术干预,制订持续改进的方法和流程。12个月后评价干预效果,并与干预前进行比较。结果:12个月后,普通药品未按要求贮存(8vs.19)、未规范放置(11vs.78)和药品基数不符(0vs.1)等均较干预前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病区高危药品、麻醉和一类精神药品、急救药品管理合格率达到100%。结论:结合JCI标准后,加强了我院病区药品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及多部门协作,促进了药品管理和用药安全的持续改进与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药房》2017,(22):3102-3105
目的:改变病区药品管理模式,促进患者及时、合理用药。方法:使用自动化智能药柜(ADC)对我院部分病区药品进行管理,并从ADC中药品管理程序、药师对ADC的管理、使用ADC管理病区药品时的相关措施及使用ADC后的效果评价(以5个病区使用ADC前后基数药品种类、调剂临时医嘱平均时间、退药次数为指标)等方面对其使用实践进行介绍。结果:通过筛选入柜药品及制订取药流程等建立了ADC中药品的管理方法;药师通过对ADC药品建立药品目录、进行补货与库存管理、建立应急预案、加强监督检查等实现了对病区ADC药品的管理。与使用ADC前比较,5个病区的基数药品种类从平均65.8种增至157.2种;调剂临时医嘱平均时间由24.5 min降至5.8 min;3个月的平均退药次数由约200次降至约20次(P<0.05或P<0.01)。结论:病区使用ADC管理药品不但提高了病区药品使用便捷性、提升了护士管理病区药品的工作效率,而且提高了药师的药学服务质量,改变了药品管理模式,促进了患者的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总结新生儿科高危药品的管理策略,为确保用药安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新生儿科的高危药品用药管理(2015年2月~2016年1月期间),发现存在用药风险,并于2016年2月实施JCI标准管理,罗列高危药品目录,强化药品安全管理知识培训,规范高危药品放置、使用、核对制度等,并将JCI标准管理实施前后的管理缺陷表现及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家长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 JCI(国际联合委员会)标准管理实施后的药品混放3例,标识不清1例,未出现使用前未核对及用药错误,较实施前具有显著优势,患儿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5例(5.00%),家长满意度为100.00%,均优于实施前,P<0.05。结论对新生儿高危药品的管理过程中引入JCI标准管理方案干预,可弥补管理缺陷,降低患儿的不良反应,提高其用药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