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是最常发生于肾脏的间叶肿瘤[1],其次为肝脏,亦可发生于心脏、肺、纵膈、淋巴结、上腭、耳廓等肾外脏器,但极少见,超声  相似文献   

2.
脂肪瘤发生于头颈区者约占13%,喉部并不常见。喉脂肪瘤多见于60~80岁间,男女比为5:2,好发于会厌、会构皱筹及室带,大多表现为外生型。迄1965年文献记载有78例,但呈内生浸润型生长者尚不足30例。Dionne等报道浸润型脂肪瘤有两种不同的组织类型,即无包膜,血管很少,与其他组织紧密相联系,由成熟脂肪组织构成的浸润型或异型性脂肪瘤和血管占优势的血管脂肪瘤,其与脂肪肉瘤的鉴别点是无成脂肪细胞和核深染表现。喉脂肪瘤常表现为覆盖正常粘膜的粘膜下肿块,喉肌动度无改变,CT横扫具有特征,肿块表现为低密度(6~125Hounsfield单…  相似文献   

3.
血管平滑肌瘤好发于富血管组织,发生于耳廓的血管平滑肌瘤实属罕见。2004年2月,我们将1例患者误诊为“耳廓囊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4.
脂肪瘤是由成熟脂肪细胞构成的良性肿瘤 ,主要见于背部、颈部、肩部及腹部。它表现为无症状性缓慢生长的球形或圆盘状团块 ,质地柔软。变异时由间叶细胞混合而成 ,导致血管脂肪瘤、纤维脂肪瘤、粘液脂肪瘤、软骨脂肪瘤及骨脂肪瘤等。骨化脂肪瘤少见 ,通常位于骨质内部或靠近骨组织。本文病例为 4 6岁男性 ,3年前发现颈部一个坚硬的团块。查 :肿瘤质软、边界清、3cm× 2 cm大小、位于粘膜下层、与脊柱完全分开 ,不与椎体粘连。术后病情平稳。肉眼观 :肿瘤质软、淡黄色、边界清、3cm× 2 cm× 2 cm大小。镜观 :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 ,周围包裹薄…  相似文献   

5.
正血管平滑肌瘤属于平滑肌瘤的一种,是发生于皮下或真皮深部、起源于血管平滑肌组织的良性肿瘤。肿瘤由分化良好的平滑肌细胞及血管组成,成熟的平滑肌束位于血管周围或穿插于血管之间~([1])。其发生于耳廓处十分少见,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性,23岁,因发现右侧耳廓肿块3年入院。患者3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耳廓肿块,肿块无疼痛、溢液,右耳无明显听力变化,无耳鸣,每次体育运动时肿块可变大,休息后肿块可回复,3年来肿  相似文献   

6.
血管平滑肌瘤属于平滑肌瘤的一种,是发生于皮下或真皮深部、起源于血管平滑肌组织的良性肿瘤。肿瘤由分化良好的平滑肌细胞及血管组成,成熟的平滑肌束位于血管周围或穿插于血管之间。其发生于耳廓处十分少见,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患者,男,23岁,因"发现右侧耳廓肿块3年"入院。患者3年前无意中发现右侧耳廓肿块,肿块无疼痛、溢液,右耳无明显听力变化,无耳鸣,剧烈运动时肿块较前变大,休息后肿块可恢复至运动前大小,  相似文献   

7.
鼻窦合并眶内侵袭性血管脂肪瘤1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脂肪瘤常见于四肢或躯干,发生于眶内或鼻窦内者非常罕见,目前国内外未见报道[1]。作者收治1例复发的眶内累及鼻窦内侵袭性血管脂肪瘤,现报道如下。病人,男,65岁,因右侧上睑下垂伴复视,右侧鼻内镜手术后3年复视复发,伴眼内胀痛3个月于2004年4月入院。3年前,病人因右侧上睑下垂伴复视入院,专科检查发现病人水平复视,单眼视力尚可,其余各系统未见异常。CT扫描示:右额窦及眶内占位性病变。局麻下行额窦开放术,术中引流出白色黏稠液体,未做液体的涂片或培养。术后病理诊断为侵袭性血管脂肪瘤。术后病人复视消失,无手术并发症,痊愈出院。2004…  相似文献   

8.
脂肪瘤是源自间质的常见新生物,是由成熟脂肪细胞组成一有包膜的单个或分叶状良性肿瘤,硬度不一,甚而可呈囊样,30%生于头颈部,尤多见于颈后部皮下,亦可生于颈前皮下、额下窝、口腔或口周、咽、喉、腮腺等部的皮下或粘膜下,起病隐袭,生长缓慢,除肿块对邻近结构的压迫外,大多无明显症状。好发年龄为40~60岁,罕见于20岁以下者,大多为孤立性肿块,可广基或有蒂,根据其病理组织成分可有各类混合性脂肪瘤,如纤维脂肪瘤、粘液脂肪瘤、血管脂肪瘤等。 耳鼻喉范围内脂肪瘤相对罕见,好发于60~70岁男性,生于鼻咽部者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头颈部巨大脂肪瘤手术切除后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我院2018年1月~2019年12月收治的5例头颈部巨大脂肪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颈前区2例,颈项部1例,胸锁乳突肌区2例;肿瘤最长径为9~15cm,所有患者均采用手术方法切除肿瘤,术后病检回示为脂肪瘤,术后予以加压包扎,局部换药,放置引流管等支持对症治疗,密切观察患者的预后情况。结果 5例患者肿瘤均完整切除,未出现声嘶、面瘫、呛咳等并发症,手术伤口无感染发生,术后均Ⅰ期愈合,术后随访6~15月未见复发。结论 头颈部脂肪瘤预后相对较好,手术切除是治疗脂肪瘤的主要方法,术中应避免损重要血管及神经,术后应密切随访,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0.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生物活性分子,在呼吸系统内广泛分布,具有调节鼻粘膜血流量及血管通透性、维持气道平滑肌张力、维持肺内血管平滑肌张力以及参与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作用.对NO在呼吸系统中的是生理作用的进一步了解,将有助于呼吸系统及鼻部疾病的发病机理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头皮冠状切口径路与经鼻内镜径路额筛眶占位性病变切除术的优缺点及适应证.方法:额筛眶占位性病变患者34例,18例行经鼻内镜额筛眶占位切除术,其中脓囊肿16例,侵袭性血管脂肪瘤1例,骨瘤1例;16例经头皮冠状切口径路手术,其中脓囊肿11例,皮样囊肿3例,表皮样囊肿1例,侵袭性血管脂肪瘤复发1例;术后随访2~4年.结果:18例行经鼻内镜径路患者术后5例仍有头昏或鼻腔胀痛症状,侵袭性血管脂肪瘤1例2年后复发.16例经头皮冠状切口径路手术患者,3例有头昏症状,12例头顶部皮肤麻木,无一例复发.结论;经头皮冠状切口径路与经鼻内镜径路额筛眶占位性病变切除各有其优缺点及适应证,不能盲目夸大其中一种术式的功能.  相似文献   

12.
供应鼻粘膜的副交感纤维经由第Ⅴ、Ⅶ脑神经分布于鼻甲及中隔,副交感节后血管运动纤维释放胆碱能神经递质—乙酰胆碱,使血管壁平滑肌松弛,血管扩张,副交感也接受来自下丘脑自主神经核的纤维,因而下丘脑控制乙酰胆碱及酯酶的活性;交感纤维释放肾上腺素能神经递质—去甲肾上腺素,使血管平滑肌收缩。鼻粘膜腺体分泌增多是胆碱能神经活性占优势的结果。当血管运动及腺体分泌功能发生改变时,即出现鼻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13.
鼻咽鼻窦血管平滑肌瘤二例郑冯麟尹本华邱荣华刘菁叶兴安我院于1992年及1994年收治发生于鼻咽及鼻窦部血管平滑肌瘤各一例,现报道如下。例1男,16岁。因进行性鼻塞,张口呼吸伴左侧偏头痛两年,于1992年8月18日入院。既往体健。检查:张口呼吸,左下鼻...  相似文献   

14.
平滑肌瘤是起源于平滑肌的良性肿瘤,起源于小血管至大血管的肌肉层的平滑肌瘤即血管平滑肌瘤。头颈部少见,在头颈部可发生于耳、唇、鼻腔、筛窦、腮腺及喉部。病因不明,女性多发。作者报道1例颈动脉鞘的被误诊为颈动脉体瘤的血管平滑肌瘤的病例。患者男,61岁。右颈部缓慢增长的无痛性肿块6个月,大小为2×3cm,位于右胸锁乳突肌前缘靠近下颌角处,触诊光滑,较固定,无杂音。CT扫描发现右颈动脉分支处有一增强物,动脉造影发现右颈外动脉内侧有一中度多血管物质,未见栓塞。诊断为颈动脉体瘤。手术切除肿物。肿物大小为2.5…  相似文献   

15.
鼻咽部血管平滑肌瘤1例谭焕仙,胡俊三血管平滑肌瘤是临床上比较少见的一种良性肿瘤,生长于鼻咽部者更为少见。我科曾收治1例,报告如下。患者男,26岁。因左侧渐进性鼻阻4年余,于1992年11月7日人院。自诉4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渐进性鼻阻持续至今。近年...  相似文献   

16.
脂肪瘤大约13%发生于头颈部,多数位于颈后皮下,会厌部脂肪瘤罕见。我科于2009年2月收治巨大会厌脂肪瘤1例,本例脂肪瘤部位特殊、瘤体巨大,已引起轻度呼吸困难,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7.
血管平滑肌瘤生长在鼻部鲜见,笔者遇1例鼻背血管平滑肌瘤报告如下。患者男,47岁。一年前发现鼻背中部有一肿物生长,高梁米粒大小长至指甲大小。不疼痛,无呼吸及视力障碍。查体见鼻  相似文献   

18.
组胺是变应性鼻炎(AR)发病机制中重要的炎症介质之一,通过与H1受体结合而实现其刺激平滑肌收缩、刺激腺体分泌、扩张血管和增加血管通透性等生物学作用。抗组胺药物治疗已有60年的历史,其药理学作用机制是通过竞争性  相似文献   

19.
喉与喉咽部脂肪瘤,系极罕见良性肿瘤。光滑,有包膜通常带蒂。临床症状少,术前不易作出诊断。本文报道6例喉咽脂肪瘤,1例喉脂肪瘤。喉咽脂肪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为间歇性吞咽困难,喉脂肪瘤患者的主要症状为续性声嘶、咳嗽与喘鸣。该作者对其中5例患者作超声波和MRI检查,2例患者作吞钡摄片,3例患者作CT检查。结果表明,超声波对脂肪瘤无诊断价值。由于肿块向后,向侧面挤压咽喉部,吞钡摄片可显示分界明确、光滑的瘤体,但不能显示其蒂部与肿瘤的组织学特性。增强CT扫描可显示脂肪瘤典型的均质性、低衰减值。其密度低于水。并…  相似文献   

20.
心房利钠肽是一组激素,在上世纪80年代早期发 现于心房乳头肌上,它们作用于平滑肌,在肾脏有舒张血管、利尿排钠的作用。利钠肽系统至少包括三种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