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一种体位变化诱发反复发作性眩晕为临床特点的常见外周前庭疾病,其发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增加,既往认为BPPV在儿童青少年眩晕中少见而未被引起足够重视。然而,随着对儿童青少年BPPV的不断深入认识以及儿童眩晕检测技术的飞速发展,BPPV在儿童青少年眩晕患者中的诊断率呈上升趋势,BPPV逐渐被认为是导致儿童青少年眩晕的一种常见疾病而愈发引起关注。研究表明儿童青少年BPPV在流行病学、临床发病特点、诊断及治疗等方面均呈现出有异于成人BPPV的独特特点,因此本文对儿童青少年BPPV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儿童眩晕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2月至2010年6月就诊的45例儿童眩晕患者的临床特点及治疗经过。结果 45例眩晕患儿中,发病年龄在7~15岁,平均11.31岁,根据病史、听力检查、前庭功能检查、颅脑和颞骨CT扫描及脑电图检查,诊断为儿童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30例,梅尼埃病5例,前庭水管扩大2例,前庭神经炎5例,癫痫3例;属外周性眩晕者40例(88.89%),中枢性眩晕5例(11.11%)。应用耳石复位、抗眩晕药物及血管扩张剂等治疗,45例随访半年至1年,30例治愈(66.67%),10例好转(22.22%),5例未愈(11.11%)。结论儿童眩晕7~11岁为高发年龄,男性多于女性,以外周性眩晕为主。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耳鼻咽喉科专病门诊的8310例眩晕患者眩晕进行病因学的统计分析,归纳总结耳鼻咽喉科门诊的常见眩晕疾病及其临床特征,为下一步建立合理有效的眩晕门诊的诊疗流程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来源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和吉林省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专病门诊(2013年1月-2017年7月)的以眩晕为主诉患者的临床诊断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分别依照中国诊断标准或国际通用诊断标准作为依据,综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既往史、相应的辅助检查结果,给予临床诊断。结果符合研究标准的以眩晕为主诉的患者共计8310例,年龄7~89岁,其中男性2634例,女性5496例,男:女=1:2.09;各类头晕眩晕疾病所占比例依次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2846例(34.25%)、前庭性偏头痛2033例(24.46%)、梅尼埃病819例(9.86%)、突发性聋650例(7.82%)、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407例(4.90%)、前庭神经炎325例(3.91%)、迟发型膜迷路积水306例(3.68%)、其他前庭周围性眩晕154例(1.85%)、前庭中枢性眩晕(不包括前庭性偏头痛)76例(0.91%)、原因不明694例(8.35%)。结论此组病例的病因学分析结果显示,耳鼻咽喉科专病门诊的病因依次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前庭性偏头痛、梅尼埃病、突发性聋、持续性姿势-知觉性头晕、前庭神经炎、其他前庭周围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不包括前庭性偏头痛)少见。即使在三甲医院的专病门诊也有超过8%的眩晕患者不能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4.
<正>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i vertigo,BPPV),是成人最常见的前庭性眩晕疾病,占前庭性眩晕患者的20-30%,其高发年龄为40岁以上,且发病率随年龄增长呈上升趋势,但在儿童眩晕性疾病中较为少见[1,2]。本文报道1例儿童BPPV,以进一步加强对儿童BPPV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儿童眩晕症的临床表现及治疗预后。方法收集2017年6月至2018年6月一年期间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耳鼻喉科门诊就诊的眩晕患儿,排除颅内病变、遗传性神经系统病或代谢病等相关疾病引起的眩晕,最终确诊的眩晕患儿54例,并根据其病因进行治疗观察随访。结果所有患儿年龄自6岁到16岁,平均年龄(9.33±2.84)岁。经检查确诊为良性阵发性眩晕38例(70.4%),中耳炎引起眩晕7例(13.0%),前庭神经炎6例(11.1%),前庭导水管扩大3例(5.5%)。治疗后有8例(14.8%)患儿仍有反复发作性眩晕,其余患儿预后良好。结论:儿童眩晕诊断难度较大,有其特有的病因构成,但眩晕患儿多数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6.
儿童眩晕诊断的策略与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临床上常见到儿童眩晕患者,但却因患儿不能准确描述眩晕的感觉及前庭功能检查配合不好等因素,影响儿童眩晕的正确诊断与鉴别诊断,给临床治疗带来困难。因此在接诊患儿时,医生除了要了解儿童的生理发育与儿童眩晕的特点外,还要掌握采集儿童眩晕病史的技巧,注意观察患儿的阳性体征.更要积极与儿科、小儿神经科合作,共同查找原因,减少儿童眩晕的误诊、漏诊。  相似文献   

7.
眩晕和偏头痛均是临床上常见的症状。在临床研究中发现偏头痛患者容易出现前庭症状,同时眩晕患者中偏头痛症状的发病率也很高。早在19世纪一位神经学家便注意到了偏头痛与眩晕的临床相关性[1]。随着对这种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的学者在临床上开始关注这类疾病。在既往的研究中出现了一系列相关术语,如偏头痛相关性眩晕/头晕、偏头痛相关性前庭病、良性复发性眩晕、偏头痛性眩晕等,2009年Neuhauser等提出了“前庭性偏头痛(vestibular migrain,VM)”这个术语[2]。由于该疾病缺乏生物学标记及公认的临床诊断标准,因此未被业内公认。国际头痛疾病分类(ICDH-2)中仅在基底型偏头痛和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两个亚型中提到眩晕症状,大部分同时伴有眩晕和偏头痛的患者不能满足上述诊断。2012年由德国柏林巴拉尼协会前庭病分类委员会Lempert等人提出,并与国际头痛协会的偏头痛分类小组委员会讨论,共同制定了VM的诊断标准,于2013年出版在国际头痛疾病分类(ICHD)第三版的附录中,为前庭性偏头痛未来的临床鉴别和研究设计提供了依据[3]。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耳鼻喉科住院眩晕病例的疾病构成,并对诊疗措施进行研究。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2020年3月京东中美医院耳鼻喉科住院治疗的眩晕病例,分析其疾病构成,并对不同疾病的诊疗措施进行研究。结果 199例眩晕患者中前庭外周性眩晕比例最多,其中最多见的5大类眩晕病种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梅尼埃病、前庭神经炎、突发性耳聋伴眩晕及良性复发性眩晕,前庭中枢性眩晕中发病率最高的是前庭性偏头痛。不同病种治疗策略不同。结论眩晕通常采取综合治疗,多数主要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也是某些眩晕疾病的有效手段。另外,外科手术也是治疗眩晕疾病的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儿童眩晕症的病因及位、听功能检查结果。方法:自1987~1996年,共诊治41例儿童眩晕症患者,男27例,女14例,年龄6~13岁,均进行了纯音测听、声导抗、听[性]脑干反应(ABR)和眼震电图描记[法](ENG)检查。结果:前庭末梢性病变26例(63.4%),前庭中枢性病变15例(36.6%)。其中儿童良性阵发性眩晕、癫痫性眩晕、感音神经性聋、突聋及梅尼埃病分别占19.5%、19.5%、17.1%、9.8%、9.8%。结论:明确诊断儿童眩晕症需全面的位听功能检查、其他相关科室的诊治和临床综合分析  相似文献   

10.
近30年来,行为方式对空间定位和平衡的认识已有很多进步,功能性和心因性疾病引起前庭症状也越来越普遍,也比结构性(器质性)前庭疾病更常见。目前正在完善中的国际前庭疾病分类瞄准这一迫切解决的问题,在即将发布的ICD-11中,正式命名、定义功能性眩晕这一常见的慢性眩晕类型。功能性眩晕不同于心因性眩晕,但心因性眩晕如果不干预,会影响功能性眩晕的治疗效果。现今,眩晕的诊断模式也将打破二元论的桎梏,呈现结构、功能与心因三方面的格局。今后,动态姿势评价、磁共振成像等新技术手段将进一步推进该领域的认识和发展。功能性眩晕的治疗包括患者教育、前庭康复以及认知行为治疗。功能性眩晕诊治的多学科合作是这一疾病临床诊治的方向。而患者首诊的耳科或神经耳科专家将扮演核心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