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替格瑞洛是2010年批准上市的抗血小板新药,属于新型环戊基三唑嘧啶类(CPTP)口服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口服后迅速吸收,中位达峰时间约1.5h。与已有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和普拉格雷相比,替格瑞洛具有显著优势:无需代谢激活故起效迅速;与P2Y12受体呈可逆性结合,故停药后血小板功能恢复较快。此外,替格瑞洛可以通过抑制非血小板细胞表面的P2Y12受体从而产生其他药理学作用。替格瑞洛的药动学特征不受年龄、性别、饮食以及对氯吡格雷反应性的影响。替格瑞洛主要经CYP3A4代谢,可迅速产生血药浓度依赖的血小板抑制作用,且对氯吡格雷抵抗的患者同样有效。更重要的是,替格瑞洛的抗血小板作用不受具有多态性的药物转运体(ABCBl)和代谢酶(CYP2C19)基因型的影响。本文主要概述替格瑞洛药动学、药效学以及遗传药理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2.
《中国药房》2015,(14):2010-2013
目的: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替格瑞洛提供参考。方法:归纳和整理近几年国内外有关替格瑞洛的文献报道和临床研究,对替格瑞洛药动学、药效学、安全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结果:替格瑞洛为新型环戊基三唑嘧啶类药物,通过可逆性与血小板表面P2Y12受体结合抑制其与二磷酸腺苷结合,发挥抗血小板聚集作用。与氯吡格雷相比,具有起效迅速、停药后血小板功能恢复较快、有效降低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等优势,同时不增加严重出血风险,具有很好的耐受性与安全性,且具有长期成本-效果优势。结论:替格瑞洛是一个很有潜力的新型血小板表面P2Y12受体拮抗药,在急性冠脉综合征治疗中优于氯吡格雷。  相似文献   

3.
王华斌  陈莉  任宇  苏国强 《药学进展》2013,37(3):104-111
P2Y12受体是存在于血小板表面的一种G蛋白偶联受体,在血小板聚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受体拮抗剂是一类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由血小板异常聚集所致血栓性心脑血管疾病.氯吡格雷即为一种P2Y12受体拮抗剂,是目前临床上首选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之一,但因存在“氯吡格雷抵抗”等缺陷,其疗效受到极大影响.因此,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类抗血小板聚集药物的研发备受关注.综述应用分子对接技术进行的血小板P2Y12受体及其拮抗剂研究的最新进展,包括P2Y12受体与配体的结合模式以及P2Y12受体拮抗剂的构效关系研究,为高效低毒的抗血小板聚集新药的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刘胜男  赵志刚 《中国新药杂志》2012,(11):1241-1246,1254
P2Y12受体拮抗剂是一类作用于血小板P2Y12受体、抑制血小板聚集的药物,临床上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血栓事件。氯吡格雷是目前临床上首选的双重抗血小板药物之一,但其疗效受限于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与质子泵抑制剂(PPIs)的相互作用和起效缓慢等。目前,一些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类抗血小板药物(如普拉格雷、替卡格雷等)已经进入临床,几项大型临床试验对其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评价。本文对比了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与氯吡格雷在药理学、药代动力学、有效性和安全性方面的差异,并探讨其临床应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吗啡联合P2Y12受体拮抗剂常用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P2Y12受体拮抗剂能快速、强效抑制血小板活性,并降低再发栓塞风险,吗啡为心绞痛治疗的常规用药。既往有研究指出,吗啡能降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氯吡格雷的血药浓度、减弱其抗血小板作用,并可能导致较差的预后。基于健康受试者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随机试验也证实,吗啡与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替格瑞洛与普拉格雷同样存在类似的药物相互作用。尽管心肌梗死患者的治疗中仍存在吗啡合用P2Y12受体拮抗剂,然而,目前综述两药物相互作用的报道较少。因此,该文基于既往实验性、观察性和随机临床研究,概述吗啡与P2Y12受体拮抗剂之间的药物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6.
抗血小板药物是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治疗的基石,对防治心肌缺血和介入并发症是有益的。目前治疗ACS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指南推荐使用的口服抗血小板药物包括氯吡格雷、替格瑞洛、普拉格雷联合阿司匹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预防复发性缺血事件。本文对新型P2Y12受体抑制剂替格瑞洛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以及在ACS患者中的循证医学证据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7.
血栓的形成是由血管组织损伤、血小板聚集、凝血酶活化所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血小板异常聚集是导致动脉血栓事件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始动因素和罪魁祸首,因而抗血小板治疗成为防治ACS的关键。作为对抗血小板靶位之一的二磷酸腺苷P2Y12受体阻断剂经历了三代药物的更替,替格瑞洛以其作用独特且可逆、起效快、活性强、不经肝酶CYP2C19代谢、所致出血等不良反应小,在多中心、大样本的PLATO研究中显示,治疗后获益明显优于氯吡格雷,ACS者不管接受何种治疗策略的替卡格雷均有广泛获益。成为ACS防治的新军,为临床抗血小板治疗提供更为宽阔的抉择。  相似文献   

8.
替格瑞洛是一种新型口服血小板P2Y12受体拮抗剂,已成为临床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指南推荐的首选抗栓治疗药物之一,但替格瑞洛相关的呼吸困难比氯吡格雷更为常见,发生率在10%以上。本文通过查阅近年来替格瑞洛的临床研究相关文献,对其导致的呼吸困难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了解这一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发生机制、预后及对策,为临床安全用药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抑制ADP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的药物(如氯吡格雷)已成为目前心血管领域内最重要的抗血小板药物。但氯吡格雷起效较慢,抗血小板作用相对较弱,尚有一定的低反应者和无反应者。普拉格雷是一个较新的血小板P2Y12受体拮抗药。TRITON-TIMI 38研究表明普拉格雷可使主要终点发生率(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非致死性卒中)降低19%,但使出血并发症增加。坎格雷洛,替格雷洛,依诺格雷是更新的血小板P2Y12受体拮抗药。  相似文献   

10.
陈玮  郭雪  李亚男  杨秀岭 《河北医药》2021,43(1):125-129
替格瑞洛是新型的P2Y12受体抑制剂,在起效速度和疗效方面均优于氯吡格雷,广泛应用于冠心病急性冠脉综合征和PCI术后患者抗血小板聚集的治疗.但随着替格瑞洛的普遍使用,其相关呼吸困难不良反应报道也不断增加,然而临床上对导致此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的研究结果 存在异议.本文对替格瑞洛使用中呼吸困难发生现状和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  相似文献   

11.
摘 要替格瑞洛是新型的P2Y12受体抑制药,其不仅通过抑制P2Y12受体途径,还通过腺苷ENT 1途径发挥作用,展现了其双途径作用机制。同时其不良反应也与双途径作用机制有关。研究显示,替格瑞洛较氯吡格雷的抗血小板作用更强,使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获得较好心血管结果,并且不增加主要心血管事件和猝死率,但在亚洲临床研究尚需更多数据。  相似文献   

12.
孙梅 《天津药学》2016,(6):60-62
替格瑞洛是新型环戊基三唑嘧啶类口服抗血小板药物,为选择性 P2Y12受体抑制剂,通过抑制新血凝块的形成,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事件的发生。替格瑞洛主要用于急性冠脉综合症抗血小板治疗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中,具有强效、快速及可逆抑制血小板的特点,并且其本身具有活性不需经肝药酶活化,能够更好地防止缺血事件的发生。本文就替格瑞洛临床应用及不良反应做一综述,以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估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ACS)患者接受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使用血小板活性检测系统——VerifyNow P2Y12指导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应用的成本-效用。方法:患者年龄≥ 55岁,部分接受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1年,部分在双联抗血小板治疗(dual antiplatelet therapy,DAPT)前接受VerifyNow P2Y12检测,并根据活性检测结果再选择氯吡格雷或替格瑞洛联合阿司匹林治疗1年。由此建立决策树及Markov模型并进行成本-效用分析,评价开展血小板活性检测的成本-效用。结果:与直接使用氯吡格雷相比,指导下的DAPT每年可以在每1 000名患者中减少5次心梗和4次死亡。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每名患者的总成本预测值比所有患者都使用替格瑞洛时低32%。单因素敏感性分析与概率敏感性分析的结果与基础分析的结果一致。结论:制订DAPT方案前,使用VerifyNow P2Y12评估血小板活性以实施个体化用药是一种具备成本-效用的策略,与直接使用替格瑞洛相比可减轻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4.
谢小云  黄爱文  李莉  江彦  蔡佳松 《药学实践杂志》2023,41(10):629-633,642
目的 在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中开展替格瑞洛的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以期发现可以预测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效果个体差异的遗传学因素,为患者制定替格瑞洛的个体化用药方案提供参考。方法 对福建省某院2018年收治的7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汉族ACS患者进行DNA检测、血小板功能及聚集率检测。采用全外显子测序法检测入组患者的SLCO1B1、UGT2B7、P2Y12、PEAR1、ITGA2B、ITGB3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同时收集并记录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效果与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结果 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SLCO1B1 rs2306283 G等位基因可影响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效果,至少携带一个突变基因G的患者(AG型+GG型)平均最大血小板聚集率显著低于携带野生纯合子AA型的患者(8.07%±6.17%比13.88%±6.39%,P≤0.05)。而调整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SLCO1B1 rs2306283 G等位基因并不是影响替格瑞洛抗血小板聚集效果的独立变量(P>0.05)。结论 在福建省汉族ACS患者中,与替格瑞...  相似文献   

15.
氯吡格雷抵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氯吡格雷抵抗包括对氯吡格雷无反应和对氯吡格雷低反应。氯吡格雷抵抗者血小板聚集率高,易发生心血管事件。氯吡格雷抵抗原因主要包括药物-药物相互作用影响CYP 3A4的活性,P2Y12受体和CYP 3A4基因的多态性。  相似文献   

16.
替卡格雷是首个环戊基三唑嘧啶类药物,为可逆性的口服P2Y12受体拮抗药,阻断二磷酸腺苷(ADP)引导的血小板聚集。噻吩并吡啶类药物在血小板的生命周期中与P2Y12的结合不可逆,而替卡格雷与受体结合是可逆的,这种可逆性表现为起效的迅速性和抗血小板聚集作用消失的迅速性。动物实验显示其抗血栓形成的作用与引发出血的作用分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分站式杂交冠状动脉血运重建术(HCR)后应用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 根据术后抗血小板治疗方案将在我院接受分站式HCR治疗的冠状动脉多支病变患者分为替格瑞洛组(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 替格瑞洛片90 mg口服、2次/d, 连续服用1年)与氯吡格雷组(术后予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口服、1次/d, 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1次/d, 连续服用1年)。分析比较2组患者一般情况、手术前后不同时点血小板聚集功能[血小板最大聚集率(MPAR)、P2Y12反应单位(PRU)], 术后血小板抑制率[阿司匹林抵抗(AA)、替格瑞洛或氯吡格雷抵抗(ADP)], 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CE)、出血事件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纳入本研究的患者共124例, 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各62例, 2组患者基线资料(性别、年龄、纽约心脏病协会心功能分级、合并疾病等)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替格瑞洛组和氯吡格雷组术后24 h、7 d、1个月MPAR均低于术前[(50±9)%、(36±8)%、(29±6)...  相似文献   

18.
氯吡格雷是临床应用最广泛的抗血小板药物之一,但其临床疗效存在明显的个体差异,除临床因素外,遗传因素为另一个导致氯吡格雷疗效个体差异性的因素。氯吡格雷血小板高反应性(HTPR)相关基因的突变频率存在显著的种族差异,东亚人群的相关基因突变频率高于西方人群。目前研究表明,东亚人群发生氯吡格雷治疗期间HTPR的比例为20%~30%,高于西方人群,且CYP2C19*2和*3为HTPR的独立风险因素。通过增加氯吡格雷剂量,三联抗血小板治疗或换用新型P2Y12受体拮抗剂等策略可改善患者HTPR,并降低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9.
替卡格雷是一种新型抗血小板药,是首个能可逆性地作用于血小板上的二磷酸腺苷受体亚型P2Y12的抗血小板药,口服吸收快,能有效改善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的症状,降低死亡率.本文介绍替卡格雷的作用机制、药动学和Ⅰ、Ⅱ、Ⅲ期临床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20.
阿斯利康公司近期公布了一项名为PLATO研究的完整数据,宣布其开发的口服抗血小板新药——Brilinta(ticagrelor)比P2Y12受体拮抗剂氯吡格雷的作用更强、更快且更持久。噻吩并吡啶类化合物氯吡格雷能不可逆地阻断血小板上的二磷酸腺苷受体P2Y12,显著改善患者症状,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的一线治疗药物。但其也有一些缺点,如起效较慢、病人间个体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